最近,朋友郭藝在求職中屢次被拒,原因是前任公司為了減員增效,裁了一批員工,他就在其中。
面試過程中,面試官一聽說他曾經被裁員,就草草結束了面試。
職Q社區上不少網友也有著與郭藝同樣的經歷:因為離職原因是被裁員,面試了五份工作,結果沒一次成功的。
「被裁員」似乎成為了一個標籤,深深地打在了這些年初因疫情影響的職場人身上,從而在求職時屢屢失敗。
面試官眼中被「裁」的人可能是怎樣的?
1、存在嚴重缺陷,會給公司造成損失
職Q社區上有位網友提問:工作兩年被裁員,重新面試時說自己被裁員,新公司能不能接受這種員工?
網友給的建議是:還是說其他原因吧,不然新公司會懷疑你的能力不足。
確實如此,有位世界500強高管講過一段經歷:
在還是採購經理的時候,他招聘過一個被裁過的採購員,由於急用人,且面試的時候也對答如流,就聘用了。
可之後發生的事,讓他十分後悔。那個採購員不僅拿回扣,還向供應商索賄,採購的物資都不符合標準。招了一個這樣一位採購員,讓公司虧損一兩百萬,聲譽也遭到損壞。
所以,從那以後他再也不招「被裁過」的員工了。
他總結說:不管是什麼原因被裁,首先要考慮這樣的員工是否自身能力或者性格存在重大問題。
招聘過程中,對人品的判定是最難的,「被裁」的標籤始終是面試的減分項。
2、擇業不慎重,職場思維不成熟
面試官經常會提到一個問題是:你有什麼的職業規劃?這是在考量求職者的自我認知、動機和價值觀。
面試招聘是一個雙向過程,公司希望招到成熟穩重的員工,需要求職者經過深思熟慮才選擇公司的。
而「被裁過」的職場人,經過多次面試失敗,心理焦慮,容易病急亂投醫。情急之下,他們急於擺脫眼前的困境,而忽略了未來發展,甚至都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有位資深HR說過:每一次的跳槽,應該有長遠的規劃,對加薪、晉級、轉行等有幫助,才算是成功的。
一份好的工作,是能夠承載一個人至少五六年的發展。所以,面試官會對「被裁」的求職者心存懷疑,從而使錄用意向大打折扣。
面試時,如何撕掉「被裁」標籤?
1、做好事前工作,被裁時讓前任公司「嘴下留情」
有句話說得很對:面試,就是對面試前工作的檢驗。面試官提出的任何質詢都是基於你的過往經歷,因此很多事情都應該提前做。
有位資深的HR曾寫過一份被裁員的標準流程,裡面提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離職證明的開具。被裁員工的離職證明上主要有以下字眼:裁員、解僱、解聘、辭退、開除、除名等。
而且主動離職和被解僱的背景調查流程是完全不一樣的。被解僱的員工,新公司HR會要求你提供之前就職的幾乎所有信息,而且會打電話向前公司的同事逐個核實。只要有一個不符合,或者某一個人說了你的壞話,Offer就取消。
因此,離職時候與前公司的相關人員的協商溝通就非常重要。態度好一點,讓HR給一份正常離職的離職證明。
再來,不管什麼原因被裁,離職時都應該好聚好散,維護好領導和同事的關係,也是對自己未來的一種保護。
2、剖析裁員實質,表達改變的意願
《獵場》中,坐過牢的鄭秋冬懷疑自己:「我這樣的人,還有誰信任我?我怎麼可能找到體面的活?」
師傅劉量體說的一段話值得深思:平常心很重要,你把履歷看得過重了。你盲目自卑,是因為你根本沒有看到自己的優勢,你思維敏捷,有邏輯,有條理,辦事嚴謹周密等。五年零六個月的刑期,通過你自己的努力能減成四年,不是一般人能做成的。
他還說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話:「有能耐自然有人用你,沒有能耐就是變成瘋狗也就是跳跳牆頭而已,有什麼用嗎?」
被開導的鄭秋冬,從此不再用秦飛這個假身份,而是正確面對自己,從而取得事業的成功。
被裁過的職場人,應該正確對待「被裁」標籤,一次被淘汰,不代表著一直不行。
而是在被裁之後,深刻剖析自己被裁的原因,是否學歷、技能、經驗或者為人處世等哪方面有所不足。在之後的職業過程中,努力提升,主動改變,彌補不足。
而在面試中,求職者應該用真誠的態度和已經做出的努力,讓面試官感受到你的誠意。
3、突出客觀因素,避免對人品產生質疑
前任公司的一位領導講過這麼一件事:
公司的費用支出都要經他審核,由於員工大部分都用手機進行溝通,所以公司的固定電話費都不會很多。
有一個月的固定話費突然翻好幾倍漲上去了,他就讓下屬去細查下是哪個號碼話費上漲了,結果發現那個號碼是銷售部一個女孩用的。
一了解才知道,女孩談了個異地的男朋友,每天下班後用公司的電話煲長途電話粥。領導沒有開除女孩,而是讓她主動辭職。
與能力、經驗等相比,求職者的人品更重要。技能經驗上的不足,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獲得,而人品差的員工,能力越大,對公司造成的傷害越大。
當被裁的經歷被面試官知道後,對被裁原因的解釋就至關重要。求職者應該基於事實的情況下,避重就輕地進行妥當的表達。
分析原因時,多提及從個人能力或者經驗上的不足,少說性格、人品等方面的因素。厲害的求職者,甚至可以將不利因素,轉化自我展現的機會,表現出高度的職業素養與職業成熟度。
職場中,優勝劣汰是正常規律,儘管「被裁過」,也不必看低自己。求職失敗,到處碰壁,也許會給你帶來強烈的挫敗感,換個角度想,這也是一個磨鍊心志的過程。
打破「被裁」標籤,需要有一個長期而合理的規劃。在還沒找到適合你的公司時,先用實力武裝自己,在未來的職業之路中才能加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