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樂視裁員風波背後的虛與實

2021-02-15 手機圈

5月26日,樂視體育宣布其B+輪融資進展,樂視體育部分新老股東以及中意寧波生態園下屬基金確認參與B+輪,投後估值達到240億元。獲政府基金增資,寧波樂視體育總部計劃搬遷到寧波。

然而,新一輪的融資,並沒有驅散籠罩在樂視員工頭上的裁員陰雲。

位於北四環姚家園的樂視大廈,是樂視總部所在地,臨近車水馬龍的北四環與閒適安靜的朝陽公園。其周遭環境,恰似賈躍亭對樂視危機的評價: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眾多樂視離職、在職員工證實,樂視已開啟新一輪裁員,部分部門按照比例裁員,一些內部不盈利的孵化項目已經整體被砍。對裁員一事,樂視公關於23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不作回應。

部門間4月開始流傳裁員消息

樂視大廈前賣水果的攤販都感受到了樂視裁員帶來的變化。「我聽他們(樂視員工)聊天,說要裁不少人,擔心人少了自己的生意不好做。」一水果攤店家說道。

新一輪的裁員,讓樂視員工心頭的情緒五味雜陳。哪些部門會繼續裁員、裁員比例是多少、會不會影響到自己,到底是去還是留,成為樂視員工茶餘飯後談論的話題。

5月23日,剛從樂視離職的許銳(化名)對再次裁員深感意外,他本以為在獲得融創的注資後,樂視危機已經過去。今年1月,樂視獲得了包括融創在內的168億元融資,其中,融創中國旗下嘉睿匯鑫投資樂視合計超過150億元,涉及主體包括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等。

「二三月份大家覺得穩定下來了,因為剛經歷一波裁員,年後也要求我們提交今年的kpi,又聽說要舉辦年會,工資也按時發,看起來都沒有問題,覺得這一波風波過去了。」許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裁員的小道消息在4月底開始再次在各部門間流傳,「開始傳樂視體育運營要裁了50%,產品裁30%,又有人說我們部門的哪些人要走,我一聽全是中高層,然後的確這些人這幾天陸陸續續都走了。」許銳表示。

「目前我知道的智能中心部門,這個月一個vp已經確認離職,五六個總監要走。」許銳說。

入職樂視網已有2年的員工李松(化名)稱,自己部門去年底已有過裁員,近期沒有聽到裁員消息。其表示,公司有波動很正常,自己更關心能否拿到裁員補償,「如果是N+1的補償,誘惑比較大。」

樂視影業一位在職員工表示,自己會關注裁員消息,但暫時不會影響到自己,「工作還可以再找,沒有涉及自己核心利益的情況下我可能更在乎當下的成長。」

而在樂視當前的環境下,也有員工選擇主動離職。一位已經辭去樂視影業工作的員工對記者表示,自己就是因為現在樂視環境不好而主動請辭。

在這一輪裁員前,樂視已經有過「人員優化」。2016年底,受困於爆發的資金鍊危機,樂視多個業務開啟了一輪比例約為10%的人員優化。

如許銳這樣的底層員工,也是在年底人員優化真正開始的那一刻,才意識到樂視面臨的危機之重。

「那時候我們只能聽到外部的風聲,看不到內部的雨,加上領導鼓勵,說2014年老賈(賈躍亭)在國外,公司群龍無首都挺過來了,內部一點資金緊張不算什麼。我們也就覺得並不像外界說的那麼嚴重,直到年底人力開始約談,真正裁員的時候,我們才明白,那時真有點崩潰的感覺。」許銳說道。

許銳是2016年底樂視裁員的倖存兒,他所在的項目,因發展不錯未受到過多波及。與許銳比鄰而坐的搜索部,則未能倖免。據許銳介紹,這個在2016年上半年才成立的部門,在年底的人員優化中,裁員接近1/3,處於試用期的員工更是80%未予轉正。這個只剩下十一二人的部門,仍在這次裁員之列,而他自己也沒逃過這次裁員風波。

14個月員工工號從8千多到2萬多

在許銳看來,目前樂視的危機,在2015年就已釀下。

2015年,是樂視生態布局的大年。在國外滯留半年的賈躍亭,帶著七大生態的宏偉藍圖回到了公眾的視野。

在賈躍亭的生態發展戰略下,樂視開啟「燒錢」擴張模式。27億元獲中超2年新媒體版權、18.75億入股TCL、21.8億元拿下酷派、7億美元入股易到用車、7000萬奪得春晚廣告第一標。被外界詬病的樂視汽車,也在2015年浮出水面。

到2015年年中,樂視七大生態系統已逐漸成型,樂視從視頻網站企業,演變成擁有體育、影視、網際網路雲計算、智能電視,智慧型手機,VR虛擬實境設備,智能自行車,智能汽車以及周邊配件等業務條線龐雜的公司。

彼時,賈躍亭為樂視規劃了一張市值將過萬億的企業發展藍圖。「根據目前樂視控股公司的規劃,樂視全球控股公司預計在2022年實現IPO,我們會拿出5%的股份,作為銷售類LePar(樂視合伙人)的激勵,按照2022年的算法,應該價值850億。」2015年4月14日,在樂視LePar超級合伙人峰會上,樂視控股集團副總裁、樂視智能終端事業群銷售副總裁張志偉表示。

「當時覺得樂視也算是準一流的網際網路公司,應該算是個很好的起點。」2015年6月,在樂視雲計算公司實習了3個月的許銳將樂視作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進入了樂視智能中心。

入職後的許銳切身感受到了樂視業務線的極速擴張。「2015年3月我實習的時候,員工工號都是7000左右,三個月後我在樂視網正式入職,工號已經是8000多了,這個速度非常快。」

大量新員工入職,工位變得緊張起來。「最明顯的變化是很多會議室都被改成辦公了,開會或會客都改在了食堂。」許銳回憶。快速的人員擴招,持續到2016年下旬。去年8月,趙倩(化名)進入樂視網的技術部門,工號已經排到了2萬多,同部門2015年3月入職的同事,工號則還只在7000左右。

樂視旗下的樂視網歷年年報數據顯示,在上市前的2009年,樂視網員工數不過209人,2010年上市後,在冊員工373人;2014年底,樂視網員工數達到了3501人,2015年年底的員工總數為4885人,到2016年年底員工增長至5389人。

這只是樂視旗下一家公司員工增長情況。新京報記者曾統計,為串聯起樂視生態,賈躍亭控制的公司至少63家,如算上參股公司,數字或許更為龐大。

「員工大量增加,並沒提高工作效率,反倒是管理沒有跟上。導致很多人沒事可做,遇事又互相推諉,上班晚到早退。」許銳說其剛入職時,遇到業務問題只需要和一個部門對接,但如今,卻需要和兩個甚至多個部門對接,「我覺得也是領導層的失誤,他把這個東西拆成兩個部門,機構快速擴張,冗員太多,管轄不清。」

趙倩也深感樂視組織架構之多造成的業務協調之難。「可能做一件事我3分時間就能完成,但我需要7分時間來和各部門協調。」「有時候一個版本要更新,但流程不規範,該配置的資源沒配置,其他部門該支持的不能按時支持,導致版本經常延期,我們只能加班。」

樂視的擴張還體現在極速擴展新業務上。據許銳介紹,2015年初,樂視內部開始舉辦「8590訓練營」,鼓勵內部思想碰撞,孵化新項目。至今,樂視共辦了6期「8590訓練營」,每期報名有百人,經過篩選後留下5、6個項目,真正孵化成功的只有1個,目前訓練營已暫時停止。

「極速拓展新業務,孵化項目不考慮資金成本,有時候隨便幾個腦暴,幾個ppt就能成立孵化項目。」許銳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同事提出了個電動摩託車項目,經過包裝後便獲得了主管領導的同意,成為孵化項目。這位同事一下就成為了個項目經理,但沒過多久因為和領導不和,項目就停了,人也被裁掉。

員工認同公司「換帥」利於管理

賈躍亭形容發生在樂視的這一系列現象為「蒙眼狂奔」。

2016年11月6日,賈躍亭發布公開信,承認樂視遭遇資金鍊危機。信中,賈躍亭表示樂視生態組織能力相對滯後。「公司今年(2016年)新增超過5000名員工,人員擴張速度業界罕見。」「沒有更多精力和時間去梳理組織架構和新人培養,當我們的管理能力沒有跟上的時候,隨之出現了『大公司病』苗頭甚至一些人浮於事及組織效能不高等問題。」

在信中,賈躍亭表示「我們要開始調整我們的戰略實現節奏、優化我們的經營策略、變革我們的組織。」「人力資源部會正式公布具體的生態型組織架構進化方案」。

最大的調整,則來自近期賈躍亭辭任樂視網總經理。5月21日,樂視網宣布換帥,由梁軍接任賈躍亭出任樂視網總經理,賈躍亭僅保留樂視網董事長職位。賈躍亭當時承認,公司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遭遇了一些經營上管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早已考慮設立專職CEO。

據悉,在4月中旬開始,梁軍已經主動接手一些原不屬於其負責的事情。「是他主動去接的,他跟賈躍亭提出來要接手的。那時經常聽到一些業務條線的人說你去和梁軍匯報,已經不屬於我們負責了。」所以,許銳對梁軍的到任一點都不意外。

樂視網員工楊鋒(化名)對公司「換帥」表示較為理解,「任何一個有規模的上市公司,達到一定程度後都會引進一個新的職業經理人。老賈雖然不幹CEO了但還是董事長,他辭任也不會對樂視造成負面影響。」 並對梁軍也表示較為認可。「梁軍是很早之前就負責樂視手機、電視開發的領導,獲得了很大成功,他的上任會讓樂視網更傾向於盈利化。」

樂視員工郭利強(化名)認同公司換帥利於公司管理的說法,「賈躍亭擅長講故事,是個有理想的人,但是個人精力有限,管理上沒有跟上企業的發展。」

而在梁軍正式被任命的半個月前,5月初融創的業績溝通會上,融創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就提前透露了梁軍將擔任樂視CEO。

除了高層領導變更、裁員,近半年來,樂視員工並未感覺到組織架構有任何調整。

「我所在的智能中心裡,並未看到有很大的調整,只是一些小項目被集體裁掉。然後人員分流到其他項目,我們組的新負責人,就是別的項目被砍掉然後空降的。」相反,許銳認為,去年年底的裁員,元氣大傷。在需要其他部門協助的業務上,常常面臨對方無法提供人員,需要排期的情形。「很多部門真的元氣大傷,加上招聘名額關閉,不讓招人。我們底層每個人都身兼數職,壓力很大,誰也帶不動這麼大攤子。」

裁員仍在持續 去還是留?

新一輪的裁員還在持續,去還是留,成為現在樂視員工考慮的問題。

趙倩並不太在意裁員的消息。實際上,作為樂視網的核心技術部門,趙倩在兩輪裁員中都未受到波及,在去年底的裁員中,處於試用期的趙倩還成功轉正。

「樂視的薪資待遇在同行也並不算出眾,如果被裁我也覺得沒什麼,再找一份工作就是了。」趙倩說。按照合同規定,今年4月,趙倩本可以享受一次1000元的加薪,但直到目前都沒有兌現。

不能確定具體有多少人主動選擇離開樂視,但樂視為了挽留人才,會用股票期權承諾來進行員工激勵。此前就有樂視員工李靜(化名)向新京報介紹,樂視員工滿一年即可籤約持股,每年分到20%的比例,到第六年方可兌現,「目前樂視確實有不少員工拿到了公司股份。」

李松也對記者表示,自己已經入職樂視網兩年,在轉正時拿到的期權協議。「對自己來講,工作給自己帶來一個歸屬感更為重要,現在對樂視有感情,期權還是挺重要的。」

並不是所有員工都十分在乎期權。還沒有拿到樂視控股期權的陳浩對記者表示,自己入職年限並不是很長,期權對自己沒有吸引力,而更早期的員工會在乎一些。

另一位按照約定將要籤署期權協議的樂視網員工表示,目前人事部門並沒有通知自己去籤協議,「現在公司這種情況感覺不太可能籤,而且期權沒有實際用處」。

據樂視網2016年年報,樂視網2016年共發布了3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3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原涉及員工達550人。首期激勵計劃中,有2人因個人原因離職被取消激勵資格,激勵對象調整為169人;第二期計劃有30人因個人原因陸續離職被取消激勵資格,激勵對象調整至289人;第三期計劃中有6人因個人原因離職,激勵對象調整為54人。這意味著,樂視網3期股票期權計劃中原本可以獲得期權激勵的550人中,有38人因個人原因離職,最終沒有拿到期權。

入職樂視網近3年的楊鋒已拿到樂視控股的期權協議,但他並不看好手中的這份權益。「對於我來說期權意義不大。一是自己沒打算在樂視長期發展,二是自己更在乎公司業務是不是有好的發展。」楊鋒表示。(來源:新京報)

相關焦點

  • 樂視「裁員風波」背後:進擊的孫宏斌與退守的賈躍亭
    獲政府基金增資,寧波樂視體育總部計劃搬遷到寧波。然而,新一輪的融資,並沒有驅散籠罩在樂視員工頭上的裁員陰雲。位於北四環姚家園的樂視大廈,是樂視總部所在地,臨近車水馬龍的北四環與閒適安靜的朝陽公園。其周遭環境,恰似賈躍亭對樂視危機的評價: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眾多樂視離職、在職員工證實,樂視已開啟新一輪裁員,部分部門按照比例裁員,一些內部不盈利的孵化項目已經整體被砍。
  • 樂視再次捲入裁員24小時風暴 這次找不到體面的詞了
    使用價格一覽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5月20日訊  樂視再次捲入裁員風暴。這次,它將再也找不到一個體面的詞語。去年年底的裁員,樂視用「優化」來形容,把辭退的員工當成流水線上不合格的產品。  這24小時之內,發生了什麼?
  • 樂視體育還能走多遠?
    同時,海航資本、中澤文化等參與樂視體育A+B輪融資的股東代表8人,及公司管理層代表1人,共9人組建樂視體育戰略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戰略委員會)。在樂視體育董事會改組之前,戰略委員會將協助董事會、股東會處置公司重大事項。如是動作背後,是這家中國網際網路體育獨角獸公司展開的一場自救行動。自救之核心,即「去賈躍亭化」。
  • 樂視前員工:工資、報銷和補償被拖欠,但還是希望樂視好
    樂視員工對賈躍亭還剩下多少信心?7月13日,十幾位遭到樂視欠薪的員工,向北京朝陽區勞動人事仲裁院申請勞動仲裁。有北京當地媒體稱,涉及的樂視員工分屬樂視致新、樂視控股、樂視移動、樂視電子商務等多個部門。澎湃新聞記者走訪北京朝陽區勞動人事仲裁院時,工作人員表示,「前天、昨天、今天都陸續有人(樂視員工)過來要求立案。」現場有樂視員工表示,明天預計還會有人前來。每個月10日,是樂視系公司發放上一月薪水的節點,但7月10日,部分樂視員工反映,並沒有收到工資發放的簡訊。
  • 騰訊優酷互懟終於大結局;俄羅斯當局解除對微信封鎖;傳樂視體育將裁員50%...
    5、樂視網部分內審底稿缺失 曾挪用版權費發工資5月11日,樂視網發布《中德證券關於樂視網2016年度跟蹤報告》公告。中德證券報告稱,樂視網內部審計部門人員較少,未能全面有效開展樂視網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工作底稿部分缺失。
  • 為什麼樂視不被 「樂視」 了?
    整合的業務涵蓋網際網路視頻、影視製作與發行、智能終端、大屏應用市場、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智能電動汽車等;旗下公司包括樂視網、樂視致新、樂視影業、網酒網、樂視控股、樂視投資管理、樂視移動智能等。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2016年11月,樂視瘋狂擴張之後,龐大的債務壓垮了它。賈躍亭在內部信中承認,樂視資金狀況出現了問題。
  • 銀行逼債、資產凍結、債主撤資,賈躍亭和他的樂視帝國這次還能化險...
    在12億資產被凍結的消息傳出後,樂視又先後傳出了賈躍亭卸任樂視控股法人、賈躍亭所持有99.06%的樂視網股份被凍結、樂視汽車將80%股權質押給北京一房企等消息。這一系列的事件,猶如撥動的多米諾骨牌,讓曾經風光無限的樂視帝國時刻面臨著瞬間傾倒的危局。
  • 張昭:趟過樂視泥沼
    過去兩年,樂視影業兩次注入上市公司,均以失敗告終,資金壓力巨大。作品方面表現平平,《長城》、《奇門遁甲》票房不及預期,老搭檔《熊出沒》背後的深圳華強,也於2018年春節檔投奔了光線傳媒。與此同時,樂視影業還要補血上市公司,公司一度陷入泥沼。最為直接的表現是,公司估值從 98 億迅速降至 30 億。
  • 全球裁員高潮 施華洛世奇裁員6000人 耐克裁員擴大40%
    全球裁員高潮 施華洛世奇裁員6000人 耐克裁員擴大40% 來源:華夏時報 丨 2020-11-11 09:25:00
  • 開年區域大調整,祥生地產捲入裁員風波
    (文/張志峰 編輯/馬媛媛)1月14日下午,關於祥生大幅裁員的消息引爆地產圈。有媒體報導稱,祥生開年正在經歷一場大幅度區域調整和高管離職潮,此外全集團下了「裁員30%」的硬指標,各部門平均分攤指標,已經裁了70人。
  • 樂視體育3天辭退200人,裁員背後是教訓更是HR的血淚……
    02具體行動:裁員工作具體工作流程:1、被裁減員工應在接到通知後根據後面規定的辦理時間,到人力資源部報到,辦理相關工作交接手續;2、工作交接手續辦理完成後,人力資源部將當場核發其當月工資和有關補償金;3、員工領取工資及相關補償後
  • 大甩賣,又裁員,昔日「華南五虎」一哥的風波何時了?
    此外,富力集團華北區域的員工向地產君透露:年前就有裁員指標,已經走了一批。最近是區域領導層變動,而此文件估計是管理層才有。到最後,部分員工可能被優化後,都未見文件的真面目。為什麼是營銷線條?如若裁員已成必然,那麼還希企業給予其該有的體面。聚集時燃起的火,散時也該是滿天星。而究其富力風波不斷的原因,主要還是負債壓力和銷售不利。
  • 網際網路「PPT造車」之殤 樂視汽車進入末日倒計時?
    陷入危機後,樂視股價一路下跌,最低觸及30元,至今還處於停盤當中。樂視在最近一年遭受了股價暴跌,資金鍊斷裂等嚴重問題,在接受融創中國的168億救命款之後,局面仍舊沒有得到明顯好轉。前不久賈躍亭辭去樂視總經理職務,只擔任樂視董事長一職,這預示著賈躍亭逐漸淡出樂視高層掌權人的圈子,有媒體預估樂視很難撐過今年。
  • 國足進12強樂視成背後大贏家 驚天一買成就0.1%的逆天奇蹟
    今天凌晨,2018世界盃亞洲區40強賽全部結束。然而這次國足成功突圍榮登12強席位,再次驗證了賈躍亭的理念:只有99%都不看好的夢想,才能成就1%的奇蹟。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中超聯賽5年轉播費從過去的不到5億元,一下子躍升到了80億元,中國之隊的轉播權也賣出每年8000萬元,而國足的商業贊助也從過去的1.2億元左右猛增到了2.5億元左右。而國足成功殺入12強賽,其背後的商業價值更是不容小覷。不難想像,這一次樂視又能憑藉其獨到的眼光,通過版權賺得盆滿缽滿。
  • 樂視要在寧波搞事?估值達240億,馬雲王思聰加持!
    5月26日,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宣布,中意寧波生態園下屬基金以及其他樂視體育新老股東確認參與樂視體育B+輪融資,樂視體育投後估值將達到240億元,樂視體育計劃將總部從北京搬遷至中意寧波生態園,並設立樂視體育戰略發展委員會
  • 加碼數位化,耐克大中華區計劃裁員400人
    文|胖鯨頭條近日,有報導稱,耐克中國將分階段進行整體裁員,裁員人數約佔員工總數的20%,即約400人。裁員的第一階段已於上周進行,主要波及到的地區包括北京和廣州,上海總部暫不受影響。與裁員同步進行的是整個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受此影響,部分高管或將離職。
  • 解讀:樂視如何肩扛網際網路大旗 引領英超玩法變革?
    其實早在9月初,美國科技界的意見領袖加爾文-李在推特上爆料,稱香港未來三個賽季的英超版權最終被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獲得,並將其視作「規則顛覆者」。關於這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真身,美國的Netflix、中國的阿里巴巴、萬達集團、樂視體育均榜上有名。最終,樂視體育雀屏中選,將這一全球性重磅體育IP獨攬懷中。
  • The Athletic深陷裁員風波:體育媒體「獨角獸」的機遇與困局
    因此,當他們進行大裁員的消息被曝出時,引發了一輪體育媒體圈的震動。作為依託於體育賽事的媒體,疫情顯然是造成The Athletic裁員的罪魁禍首。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早在疫情之前,誕生於美國的The Athletic調整了自己的發展重心,開始以極具侵略性的方式布局足球領域,勢在佔領歐陸體育市場。 如今的大裁員,也可以被看作是其業務戰略性調整的結果之一。
  • The Athletic深陷裁員風波:體育媒體「獨角獸」的機遇與困局
    因此,當他們進行大裁員的消息被曝出時,引發了一輪體育媒體圈的震動。作為依託於體育賽事的媒體,疫情顯然是造成The Athletic裁員的罪魁禍首。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原因。早在疫情之前,誕生於美國的The Athletic調整了自己的發展重心,開始以極具侵略性的方式布局足球領域,勢在佔領歐陸體育市場。
  • 諾禾致源敗走IPO後又陷裁員風波:大批一線員工待崗,「3月後兩周,上...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基因檢測行業的頭部公司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諾禾致源」)近期陷入裁員風波。據《華夏時報》記者了解,諾禾致源年前已經開始裁員,年後情況則更為嚴重。同時有大批一線員工待崗。「確實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