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花的女子多多少少都會買幾束花,從花店裡帶回當季的玫瑰、滿天星、尤加利葉、虞美人......買回來之後總是要自己搭配一下,但是最後的總是差了那麼點顏色上的搭配和感覺。
在花藝設計裡,只要是和美相關,都離不開色彩,相信很多初涉花藝圈的花友們,都會選擇一堆色彩書和搭配書,但是最後都不得不束之高閣。
鮮花,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恩賜,每一朵鮮花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語言。正因為多種色彩的鮮花搭配在一起,才能創作出一捧美麗的花束,這樣顏色鮮豔的花朵無論賜予誰都會是一件無比雀躍的事情。
2019年流行的珊瑚橘一樣在花藝設計中搭配得出,花藝師對色彩的敏感度是最有發言權的,很多色彩搭配運用自如的花藝師就算是普通的即興創作也可以搭配的美輪美奐。
今天花小月就給大家帶來一本秘籍——《花藝色彩系統設計指南》(ps.文末粉絲福利千萬不要錯過喲~)
《花藝色彩系統設計指南》的作者是一位來自德國的花藝師Gabriele Kubo,是一位殿堂級的大師,擁有「色彩學教母」之稱。她的愛人是日本頂級花藝師Jurgen Potthoff,因而Gabriele Kubo的花藝作品既有西方的自由浪漫,又有東方的嚴謹婉約。
自然界沒有哪一種花材,或者哪一朵小花是純粹單色的。多彩的花瓣下總會有一根綠色的花莖,總會有一個雌蕊,一個雄蕊,而花蕊通常都有著令人驚嘆的色彩。花瓣背部往往是較為暗淡的色彩,有時偏亮些,有時偏暗些,有時甚至是完全不同的顏色。
花瓣上還可能會有一些細細的線條和葉脈,這會產生類似於蠟染的效果,有時還會給花朵營造出不同顏色的光暈。
葉片、花刺的顏色也會起到一定作用,它們會為花朵創造出一個明亮歡快,或暗淡肅穆的背景基調。另外,盛開的花朵在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會改變色彩。
花朵越是盛放,花瓣的顏色就越濃,而當花朵漸漸枯萎時,花瓣會慢慢褪色,直至完全乾枯為渾濁。當我們仔細觀察花朵邊緣到花萼色彩梯度的變化,從中可以發現這種柔和的色彩漸變。
這就是鮮花顏色的力量,也是Gabriele Kubo《花藝色彩系統設計指南》書裡想帶給大家的花藝色彩搭配之美。
許多其他領域的設計師和藝術家,都會在自然界中尋找色彩的靈感。然而花藝師卻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每天都會在觸目可及的大自然」調色盤「裡,歡快的尋找更新更美的色彩。
Gabriele Kubo結合多年花藝設計經驗,融合目前最流行的北歐自然色彩系統理論,通過觀察花朵本身提煉出一套高度精煉和簡單實用的色彩設計系統——自然色彩系統(NCS),以及可靈活運用的花藝色彩設計原則。
對於那些想要掌握花藝色彩設計這個專項技能的花藝設計師而言,本書提供了一套具體、經典、實用的參考依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花藝設計專業參考書籍。
從鮮花本身的顏色出發去講顏色,可以通過提取花朵本身的色彩去設計整個作品的配色,搭配花束時就是一種奇妙的花色組合,每天你都可以觀察大自然所賦予的各種各樣的顏色,大大小小的花草中都有著豐富的色彩。
無論是花藝師,還是園藝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將鮮花與植物的色彩以一種和諧友好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在花藝設計中,花藝師本應該更加關注花草植物本身的色彩。
花藝作品是有生命的藝術品,但由於花材的植物屬性,決定其不可色彩調和,而只能色彩組合;基於植物本身的自然配色系統確實是一個很不錯的出發點,也能幫助花友們開啟全新的配色視角。
色彩是構成美的重要因素,總是能夠「先聲奪人」的出現在我們眼前,在花藝設計中更是如此。
有的作品會沉悶雜亂,有的作品卻讓人一眼望去倍覺溫暖與欣喜,這多半就是色彩運用上的迥然不同了。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在製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嘗試和摸索,慢慢的去確立自己的喜愛的色彩風格,每一次作品都用心配色,堅持下來,你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獨立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