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今天路面不是很滑,比我想像中好多了。」
「你也太缺乏觀察了,沒有看到路面撒有工業鹽?」17日上午,在花溪清華中學門口,家住花溪區的兩位市民正在談論當天路面凝凍情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曉,花溪區各容易凝凍的路段能夠保持暢通,背後的故事讓人動容,原是85名環衛工人花了一個通宵的時間撒鹽除冰換來的。17日下午,記者採訪了這群默默付出的城市「美容師」,還原16日晚上10:00至17日早晨7:00的那些感人畫面。
為了保暢環衛工人幹了一宿「嘟嘟……」16日晚上8點過,39歲環衛工人王文芳的手機傳來一條信息。「晚上10:00,大家準備好,各中心到各自轄區容易凝凍的路段進行探路,發現凝凍及時匯報,立即撒鹽除冰,保障道路暢通。」看完信息後,王文芳並沒有驚訝。因為在她看來,險情就是命令。據了解,貴陽京溪生態城市綜合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在花溪區共有6個中心,每個中心負責的路段各不同,而王文芳負責的是清華東路到棉花關一段,長3公裡。坐上公司拉鹽的雙排座小貨車後,一行6人往清華東路奔去。「哎呦,不好,路面凍上了。」16日晚上10點過,到達清華東路後,大家發現由於該路段處於風口處,已經開始凝凍。
簡單報備及做好警示標誌後,6人從車上抗下兩包工業鹽,排成一字型,左手拿著盛滿工業鹽的水瓢,右手抓滿一把撒一把,一直彎著身體一步一退的撒鹽除冰。「這短短的3公裡,我們花了三個小時才撒完。」王文芳說,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挺辛苦的,因為每一個地方都得撒到位,否則,自己的付出就白費。冬日的深夜,凜冽寒風就像刀片子,刮在臉上,生疼。好不容易撒完鹽,當大家開車往回走時,發現最初撒鹽的路段再次結冰。「完了,大家回不去了,還得再來一回。」看到路面再次結冰,王文芳一行6人沒法選擇,他們只好再次在寒風中,重複著之前的動作,即便雙腳凍僵,手指麻木,他們依然得咬牙堅持。這一回,又是撒了三個多小時。當大家抬頭望向遠處時,天已經麻麻亮了。「今天早上回到家,都已經上午10點了。」雖然連續撒了一宿的鹽,眼眶布滿血絲,雙腳冰凍,但看到自己負責的路面沒有被凍上時,王文芳自己安慰自己「沒凍上,就好!」
保障市民出行再辛苦也得堅持環衛工人王文芳堅持通宵撒鹽保暢,這只是環衛工人的一個縮影。據了解,16日晚上10:00至17日早上7點,京溪公司(花溪區)一起出動撒鹽的環衛工人就高達85人,出動車輛20臺(水車3輛、撒鹽車6輛、巡迴檢查車 11輛)。其探路除冰的重點路段包括:天河潭大道、貴安大道、花石路、大職路、北部環線、桐惠路等路段進行噴灑鹽水;對地下通道口、樓梯、角落等易凝凍路段除冰撒鹽。與此同時,還協助交警部門對浪風關大橋警戒「水馬」注水穩固。夜間抗凝除冰共使用工業鹽20餘噸。
「我們花溪6個中心,幾乎全部出動。」京溪公司主任秦凌雲透露到,出動的這85名環衛工幾乎都是通宵達旦,一直堅守在路面上撒鹽除冰。與此同時,為了確保環衛工人的安全,該公司副總經理劉興吉,總經理助理趙暉,也親臨現場指揮工作,一個點輪著一個點指揮,一直堅守到凌晨兩三點。「沒辦法,險情就是命令。」秦凌雲表示,為了保障道路暢通,保證市民安全出行,再大的困難都得想辦法克服,雖然連續兩天探路、除冰有點累,但是大家還是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因為這是我們的分內事,我們就要把他做好。」對於未來兩天的凝凍天氣,秦凌雲仍然信心滿滿。
見習記者 張秀雲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儒森
編輯 歐陽蔚華
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