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 快樂 嗎

2021-12-18 港畀妳知

今天正好是大時大節,寫[該死的快樂]這首歌並非刻意逆其道而行.反而會令我思考一些問題,旁人都在說"新年快樂",其實是不是真的快樂呢?如果不是,那麼真的快樂是怎樣的?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呢?

在CoolMusic論壇關於這首歌的討論裡,我看到很多網民說感到可惜的是,關於快樂這個題材,沒有交由熟讀佛經深諳佛理的林夕操筆.我認為,關於快樂,不只是涉及佛理,更多會涉及哲學,涉及慾望滿足,人生意義,經驗等等關於哲學上的東西.回望這份歌詞,黃偉文將以上關於哲理的點刻畫得雖然沒那麼精細,但是留很多思考空間.配合藝術家皇后的曲和她天籟般藝術感極強的聲音服用,成件事正到不得了.

如果說讀懂林夕的詞要曉些小的佛理,那麼我覺得要讀懂黃偉文的詞,可能就要曉些小的哲學.觀看了幾集[哲學有偈傾]以及陶國璋先生的講堂,結合歌詞寫了以下略有歪理的看法,我保證日後會不斷自我革命,來豐富自己的見解.十分希望有讀到這篇文的你們,能點擊"閱讀全文",請留下指教.

人為快樂才去做人

過程竟充滿災禍

哲學上的快樂主義將人看成普通的生物,將人類進行各種社會性活動的動機以及目的,歸結為追尋快樂.快樂主義者邊沁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出於提升愉悅或降低痛苦的需要,似乎能夠解釋到所有事情.在這個意義上,確實是"人為快樂才去做人".

古人雲"食色性也",人會追求美好的事物,這是本性使然.而追求美好事物的這個過程,只是心底慾望尋求滿足的過程,快樂這個東西只是這個過程的衍生物,快樂並非事先就想得到的,慾望得以滿足才是初衷.在這個意義上,應該是,人為滿足慾望,才去做人.

不論是滿足慾望還是尋求快樂,成功滿足慾望或是成功尋求快樂後,最終得到的都是快樂這個產物.之所以尋求快樂會"充滿災禍""捱到淚流",是因為快樂不常有,它是短暫的,是不持久的,是稍縱即逝的,是有起伏的.

佛說眾生皆苦,也能解釋到快樂難覓.舉個例子,口渴的時候沒有水喝,會感受到苦;這次口渴的時候有水喝,會擔憂下次口渴時沒水,也是一種苦.有點類似叔本華的觀點,他認為生命就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時便無聊,人生就如一個鐘擺,永遠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如果你渴望得到快樂,肯付出多少的代價拿來交換?而當你尋到了歡喜,你又會怎樣?

([該死的快樂]MV)

現在機會來了,有一臺叫做[經驗機器]的裝置,通過接駁你腦內的神經,而令你擁有所有慾望得以滿足後的體驗,這些體驗都可以由你自己預設好.你會不會選擇將大腦接入這部機器,讓自己活在一個虛擬世界裡呢?

研究表明,大多數人會在仔細思考過後拒絕進入[經驗機器].撇除對機器不信任的一群人,餘下的反對者給出的解釋是,這些經驗再逼真都好,也只是虛擬的,他們想要的是實實在在成就一件事,成為一種人,而非單純享有那種設定好的經驗.就好像想要的是對方真正喜歡自己這個客觀事實,而不是需要對方喜歡自己而在自己大腦反映出來的主觀經驗.

[經驗機器]的例子常被用來反對快樂主義,儘管在[經驗機器]裡得到更多的快樂,也不見得很多人會選擇,這表明有些東西是比快樂更重要.J.S.Mill曾說他寧願做痛苦的蘇格拉底,也不做快樂豬.究竟,快樂為何物?而比快樂更重要的東西,又是什麼?

說 聖誕快樂 國慶快樂 歲歲快樂
動聽如 開罐頭音樂

快樂是很虛幻很personal的東西,首先,橫向來看,每個人對快樂的定義不同,旁人很容易將自己認為的快樂加於他人之上;其次,縱向來看,同一個人,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對快樂的定義也有所改變.

節日也好,生日也罷,給快樂加個名分真的就能快樂嗎?在大時大節才要說關於快樂的祝福語嗎?在大時大節只有祝其快樂的祝福語可以說了嗎?黃偉文諷刺地將這些祝福語比喻為"罐頭音樂",顧名思義,就像罐頭一樣,為事先錄好的一種配樂,需要時如USB即插即用.

單憑這些祝福語就能齊齊歡樂嗎?顯然想得過於簡單,目光未免太淺薄.但這些祝福語並非毫無功用,如"新年快樂"會是孩童ask for利是的途徑;"父親節快樂"會是開啟父親與自己兩心之間那道門的鑰匙;大時大節向心裡重要但平日不聯繫的朋友道聲節日快樂,換來一句"同樂"也能獲取短暫的歡愉.

夕爺還有用微博的時候,有網友祝他生日快樂,他說,生日不必特別快樂,如果要等到生日的時候才快樂,那麼人生也太糟了吧.他也曾在[黑紙]的訪問裡提到他最憎的就是節日.因此,不必誇張節日帶給我們的歡樂,快樂應該自求.

如果有為了摯友,愛侶,家人得到快樂而"犧牲太多"的說法,那麼這種"犧牲",可能是在某程度上為求皆大歡喜而冷落了自己,甚至刻意掩飾偽裝成一個失真的人,來尋求存在感,但要小心求全之毀.在這個意義上,這種人為了交換快樂,願意付出戴上面具的代價,值得嗎?

當然,有的朋友會認為"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他們會在給他人製造歡樂的同時,自身也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快樂.無可厚非,這也是得到快樂的一種途徑,這種"犧牲"似乎更值得,也許根本算不上是"犧牲".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告訴我要抽離出來,我非他人,安知他人之樂.


為一安士快樂

捱一噸不快樂

快樂又可以分為三個形態的快樂,其一,生理上的快樂,例如食慾性慾的滿足;其二,心理上的快樂,例如黑社會拜關二哥;其三,精神上的快樂,如放下心裡的執念,如阿Lam所唱的"開開心心簡簡單單已極好",如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自我實現.

但是,過度的快樂又引起心倦感,麻木感,失去生趣,會變得不快樂.縱使是最高層次的精神上的快樂,也是短暫的.可以將快樂延伸開去,換來較為長久的東西嗎?

人生哲學上有一個難題,就是意義,我們經常會問:人生有什麼意義?意義涉及兩個概念,一是工具(means),二是滿足.獲得快樂的途徑稱為工具,例如錢;快樂的最終目的是滿足,如用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有錢能使我們快樂,但是錢只是工具,能買到我們喜歡的東西才是最終的滿足.可以給意義下一個定義,意義就是一種朝向特殊價值的目的,或者說滿足.

有哲學家給絕望定義為:所受的痛苦是無意義的.如果給"不快樂"賦予了一種意義,如減肥能帶來視覺上更好的享受,就能令痛苦是有意義的,就可以不惜捱一噸不快樂,來交換一安士快樂.哪怕光輝只是買一段,風騷只是領一時,機關算一生又如何?哪怕開花只是半分鐘,栽花的五千日和守花的五千年都是有意義的.

有人認為,人生就如一本書,如果沒有讀者,文字就只是如汙漬般印在紙上的東西,是沒有意義的.一本書只有被讀者讀才會有存在的意義,同理,一個人的人生只有被客觀評價才有意義.

但是我認為,主觀賦予意義也是同樣或者更加重要.舉個自身的例子,很多人會覺得公眾號的意義是宣傳一些主流的客觀價值,寫更多主流的文字才會獲得更多人關注;而我在公眾號寫文字是為了表達自己心裡所想,有些人會覺得寫的東西不是主流的就失去意義,但是意義的判定在於我自己,我認為以此為出口抒發己見是其意義所在.更極端來說,哪怕沒人看我的文字,我也不會覺得沒有意義.

快樂的人生與有意義的人生,似乎不能劃上等號.可否給快樂賦予意義令其升華,使快樂得以更新,得以延續,以一種新的形式存在呢?幸福或者會是一個答案,在此未能得到一個結論.最後,借用Wyman寫給軒仔[不同班同學]的歌詞作結.

快樂也可以學嗎
最後至知道 要苦修對嗎
但也必修對嗎
直到該死也 要學會它

相關焦點

  • 平安夜快樂
    品經處的好多員工在私底下悄悄的說「馬上就要到平安夜了,今年老闆還會給我們發平安果嗎」「就是啊,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啊」「老闆今年不會忘記了吧」..各位夥伴們,大家請放心,傳統佳節----端午的粽子、鹹鴨蛋,中秋的月餅、餐劵,包含洋節----平安夜的平安果,持續這麼多年來,Boss可是節節都沒忘啊!
  • 快樂之道
    快樂,這是人人所希求的!世間上,有的人以為有錢就會快樂,但是錢帶給人煩惱痛苦的例子不勝枚舉。所謂人為財死,盜匪殺人,不都是見財起意的嗎?大陸文革時,清算鬥爭的對象大都是有錢人,有錢人的痛苦遭遇有時反而比沒有錢的人更多。世間上,也有許多人以為快樂的來源是有愛情就好;愛情很美,但愛情帶給人的痛苦更多。
  • 《我在釣魚之中找到快樂》等4篇
    每逢節日回到老家,我都會釣魚。老家的水塘大,魚種多,站在岸邊可以勾來小白條,在塘中央可以抓到土鰱魚、鰂魚、鯽魚等大一點的魚。我最初釣魚,每每將剛釣的魚讓家裡老人家或煮或煎或蒸,得到的是品嘗鮮美魚肉的快樂。慢慢地,我覺得釣魚讓我找到自己,找到自然,找到快樂。釣魚不止是把戰利品收入囊中,還是一個等待的過程。等待之時,一切皆定。平心靜氣者,得魚。
  • 「澳門」這些澳門的節假日你都知道來歷嗎?
    不知道大嘎有沒有遇到這樣悲傷的事記得我剛到澳門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煩惱背上書包走到我心愛的教室發現空無一人當我誠惶誠恐的時候才得知原來是放假眾所周知學習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除了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端午」等之外,上面還有了許多其他的節日。
  • 許氏兄弟金融集團恭祝各位端午快樂!
    另一個起源是紀念春秋時期吳國的伍子胥,傅說他的屍體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被扔到錢塘江中,之後江浙一帶的百姓每年在這個日子都要舉行祭祀伍子胥的活動,後來就成為了端午節種種風俗的起源。更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更早之前已經有不少習俗在流傳了。端午節源於對惡日(也就是農曆五月, 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同樣也是祭龍的節日。有行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而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的習俗都和龍有關。
  • Kolor:其實我們不快樂
    面對過後嘗試釋放自己,快樂才會降臨!其實.我們不快樂。你呢?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其實」又是什麼嗎? Kolor 《其實我們不快樂》MV其實我們不快樂曲 Sammy So詞 梁栢堅編 KOLOR監 KOLOR/Alvin/Candy Lo地球都變黑了月球升起遠方照耀人生減少了一天 少了心跳
  • 【你工作快樂嗎?】香港四分一打工仔對現職工作感失望
    jobsDB最新的《工作快樂程度調查》顯示,有高達四分之一的香港打工仔對現職工作感失望,認為辭職轉工是未來半年可令自己較快樂的唯一辦法。
  • 你們都知道嗎?
    Merry Christmas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進入遊戲,哇…冰天雪地的唱舞世界寶寶們是否也被節日氣息所感動呢哦嗷嗷!小愛今天又給大家送福利來了吶…耶誕節作為西方的一個傳統節日寶寶們對它是否瞭解呢?
  • 你那邊好嗎?
    洪卓立今日推出最新廣東歌《你那邊好嗎?》,未聽歌或睇MV,你可能以為這是一首有關愛情的情歌吧?你,最近還好嗎?尚愛看成人漫畫嗎?當你看完MV,認真看過歌詞後,你發現洪卓立作為歌曲主唱是一個說書人的角色,唱的是友情。我想見的笑臉,只有懷念。
  • J.Sheon -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而兩人也非常有默契的共同創作出了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Demo,最後在團隊的討論之下,決定讓《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出線成為專輯裡首波釋出的單曲。經典的童話故事都是這樣劃下句點的但怎樣是快樂?怎樣才算是幸福?《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首Urban時尚節奏單曲,歌名靈感來自所有公主系列童話故事結局多半用「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收尾。
  • 香港人快樂指數竟倒數 |獨家
    但生活在香港,真的快樂嗎?日前,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Gallup)在一項「快樂指數」調查中指出,在全球53個受訪的國家與地區中,香港竟排在倒數第7位,快樂分數僅有29分(滿分100分)。其中四成受訪港民表示「快樂」,近兩成認為「不快樂」。
  • 祝你生日快樂☪
    祝你生日快樂-石頭(Mar 27 Thu 2008
  • 【榜單】華語金曲榜第472期 洪卓立《你那邊好嗎》冠軍
    洪卓立《你那邊好嗎》歐信希《畫出彩虹》 (音樂永續作品)胡鴻鈞《整親》周深《懸崖之上》
  • 元宵快樂
    正月十五慶元宵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 作品九號,你在等待五月天嗎? #9th
    經過八個月的作曲與編曲,終於展開連續十幾天的密集錄音營。日以繼夜,不達目的絕不停止。(但肚子餓會暫停)如果要聊其中的細節,大概五萬字也說不完吧。只能說出其中的快樂,就是在成千上萬的混沌細節中,找到最動人的唯一解答。
  • 臺灣的傳統節日究竟有哪些?哪些節日又是臺灣的公眾假期?
    傳 統 節 慶 農曆春節春節氣氛以農曆正月初一到初五這段期間最為濃厚,民間俗稱「過年」,含有辭舊迎新之意,被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熱鬧非凡的臺灣燈會 端午節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並稱三大節日,因其由來和習俗,幾乎都和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有關,故民間又稱「詩人節」。
  • 【藝文誌】獨腳戲:《我們很快樂》—香港女生帶你暢遊快樂異國
    六度公演的香港舞臺劇《我們很快樂》,駕臨澳門演出。快樂是甚麼?現實社會給予了定義,或許是名望,或許是金錢,也對,站在「有樓有高潮」,「起跑線定在射精之前」,「快樂」早已被人制式量化,我們也為了無限量增大「快樂」,當下不斷營役工作著。 然而香港女生林珍真卻認為,「快樂」,不是這樣,只有自己,才能將快樂定義,並與其話劇團隊製作獨腳戲《我們很快樂》,一推出大受歡迎,香港、澳洲巡演過後,來到澳門首度演出,與我們分享「快樂」本質。
  • 香港兒童的快樂指數
    ■小童群益會發表兒童快樂因素調查結果。圖為該會慶祝今年成立80周年。  4月4日是香港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