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門發布了《關於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簡稱《意見》),人社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簡稱《標準》)。這兩個文件都指向了我國的養老護理員不足的問題。
目前,全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4000萬,若按照國際標準失能老人與護理員3:1的配置標準推算,至少需要1300萬護理員。但目前各類養老服務設施服務人員不足50萬人,持證人員不足2萬人。養老服務護理人員缺口極大。
《意見》指出,鼓勵引導普通本科高校設置家政學、老年醫學、護理學等相關專業,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託育服務相關專業,另外每個省份要有若干所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類專業。
《標準》則指出,為吸納更多人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緩解人才短缺困境,將從業人員的「普通受教育程度」由「初中畢業」調整為「無學歷要求」;將五級/初級工申報條件由「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調整為「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年(含)以上」;明確未取得小學畢業證書的考生,理論知識考試可採用口試的方式,主要考核從業人員從事本職業應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關知識要求。
兩個文件很突出的含義便是「擴量」:一是增強養老服務護理人才的培育力度,二是降低養老服務人員的選拔標準,從而激勵更多的人加入養老服務護理人才隊伍當中。
日本作為我國的鄰國,曾與我國面臨著相同的問題:養老護理員嚴重不足。隨著政府大力介入,日本已逐漸擁有了一支多層次、專業化的護理人才隊伍。
那麼,日本究竟是怎麼樣打造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呢?60加為您詳細解讀。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率最高、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早在1970年日本便步入了老齡化社會。1970年日本擁有65歲老年人口739.33萬人,佔總人口比例達到7.1%,達到老齡化社會標準,到2019年,這一比例攀升到28.4%,數據顯示,2019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為3588萬人,比上年增加32萬人。70歲以上人口有2715萬人,80歲以上人口有1125萬人,90歲以上人口有231萬人,100歲以上人口有7萬人。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的預計,到2040年日本老齡人口的比例將達到35.3%。
快速老齡化對日本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衝擊,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照護老人的多為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的30歲以上女性。除一些需照護程度較高的特別養老院的老人與照護人員比例能夠達到5∶1以外,大多數養老院比例都在20-25∶1,養老機構和人才緊缺狀況都比較突出。
1987年5月26日,日本政府於頒布了《社會福祉士和介護福祉士法》。該法確定了社會福祉士和介護福祉士資格。這兩種國家認證資格的誕生,標誌著日本養老人才隊伍建設向專業化邁進。
1993年日本政府出臺了《福祉人才確保法》,提出在保證人才總量與市場需求之間平衡的同時,確保服務質量。相關培訓日益受到重視,先後建立了中央福祉人才中心、中央福祉學院、都道府福祉人才中心,形成從中央到地方的全方位培訓系。
目前,日本擁有一支多層次、專業化的護理人才隊伍。根據養老護理的不同方面,將養老護理人員劃分為5個類型,分別為社會福祉士、護理支援專門員、醫療機構社會工作者、護理福祉士和訪問護理員。前三者主要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諮詢、評估、管理等相關工作,後兩者主要承擔具體的養老護理服務工作。、
根據《日本看看護協會調査研究報告(2013)》顯示:日本養老介護人員學歷普遍較高,高中以上學歷佔比高達90%以上,年齡分布比較均勻。反觀我國,養老護理員知識水平普遍偏低,以初中、小學為主,護理人員年齡偏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近年來,日本政府從學校專業設置、留學生接收政策、外國人就業制度等多個方面,採取了大量的措施,促進日本國內逐漸形成一支數量大、多層次、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培養方式
日本對於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培養,主要立足於傳統學校教育和嚴格的專業資格等級考試。截至2006年,日本已經有500餘所學校開設了護理專業,主要分為社會福祉士專業和介護福祉士專業。
其中,社會福祉士專業屬於本科教育,學生畢業後在通過國家介護福祉士考試後,主要向社會福祉士、護理支援專門員、醫療機構社會工作者方向發展,從事養老行業的管理、諮詢、評估等工作。
介護福祉士專業教育類似於我國的職業教育。
一方面,學生高中畢業後可以進入介護福祉士專業學校,通過兩年的學習,完成共計1650~1800個學時,積累不低於800個學時的實踐經驗。畢業並通過國家介護福祉士考試後,可獲得介護福祉士資格。學生通過在學校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可學習到系統化、專業化、高技能的養老護理知識,成為理論與實踐、護理與管理相結合的養老護理人才。
學校教育之外,在日本政府嚴格的介護福祉士資格考試制度作用下,沒有接受過學校系統教育的養老護理人員,只要滿足在養老福利機構工作3年以上的條件,就可以參加介護福祉士資格考試,通過取得介護福祉士資格證,來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資金政策
日本學校的養老護理專業學費為,每人每學年100萬日幣,約合人民幣6萬元一年,是我國普通本科教育的6倍左右。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選修介護福祉專業,日本政府在該專業設置了高力度的助學金制度,由政府資助整體學費的80%,學生只需要擔負20%。同時,接受助學金的學生畢業後,只要從事介護工作滿5年,將不再需要返還政府的借款。
此外,日本的養老福利機構對於介護護理人員的資助也相當大。很多機構對能夠獲得介護福祉士資格的員工給予每月2萬日元的額外獎勵。同時,開闢出通暢的職業發展渠道,開設專門應對各項護理資格考試的輔導進修班,幫助機構內的護理人員更好地學習相關知識,加快提升他們自身水平的步伐。
梯隊建設
政府扶持為了加快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構建可持續性發展的人才梯隊,日本政府設計了未來10年介護人才的發展規劃圖(以下稱富士山結構圖)。
富士山結構圖由三部分構成:由下至上分別是,一般水平的養老介護人員、潛在的護理人員、高水平的專業介護人才。由「山腳」至「山頂」,三個層次介護人員的職業魅力和專業性不斷提高。該人才梯隊的可持續性發揮,需要政府不斷致力於擴大「山腳」普通介護人員的數量,挖掘出「山腰」更多的潛在介護人員,提高「山頂」高水平介護人才在整個人才隊伍中的比例。
至2015年,日本擁有介護福祉士資格的人員大約為120萬。
老齡化速度加快加上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廣大的年輕工作者們也不願意從事這項工作,日本養老介護人才仍存在缺口。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預測,到2025年,日本養老護理人口的缺口將高達30萬,而一些行業協會甚至預測缺口將達到100萬。
於是,日本政府不惜改變留學生接收政策和外國人就業制度,來增加養老介護人員的數量。凡非日本國籍者,只要能夠通過日本的養老護理員國考,獲得介護福祉士資格證書,即可以在日本就業定居。為了幫助外國人能夠更加順利地留在日本從事介護工作,日本政府為接收外國研修生的介護機構提供每人每年23.5萬日元的補助金以及日語學習教材等支持措施。此外,由於參加介護福祉士考試者需要具備3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驗,所以對於只有一次考試機會的外國研修生,日本政府允許他們在考試達到一定分數線後,延長一年的日本研修期限。此項政策一經提出,立刻吸引了一些留學生以及外國人員參與到日本的介護服務工作隊伍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日本介護人員的不足。
啟 示
作為我國的鄰國,長久受著相近的文化薰陶,在思想觀念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相似性。因此,日本的養老護理人才培訓體系對我國有著極大的借鑑意義。
(一)建立全國統一的養老人才管理中心統一管理養老服務人員的培訓、考試等工作維護養老服務人員的權益,促進全國的養老人才的交流與流動提高養老人才的服務水平。
(二)鼓勵各大高校開設養老護理專業建議政府部門積極鼓勵高等院校開設養老管理與服務、老年護理、老年社會學和老年新產品開發等專業,為發展養老產業和養老機構培養有知識、懂技術、會管理的專業人才。相關部門應對各類社會養老機構從業人員進行專業技術等級考試,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實行職業資格認證以實現養老服務人員的職業化、專業化。
(三)提高對養老服務人員的補貼力度提高護理人員的收入提高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並且提供免費的培訓及建立全國統一的護理人員就業政策解決養老護理人員的就業問題;對培訓機構進行補貼實行減稅或免稅的政策改善培訓機構的硬體設施。
(四)加強國際交流,創新兼顧國際化和本土化的護理管理模式培養和打造外向型人才我國養老護理融入國際老年護理領域共同探討和解決老年護理領域存在的共同問題很好地借鑑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完善我國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
近年來,我國逐漸開始重視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隨著《意見》《標準》的發布,人才培養速度必將加快,但建設一支滿足我國老齡化需求的護理員隊伍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