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生
抗日戰爭時期,崇尚武士道精神的日本軍人把指揮刀看得比命還重,所以中國軍隊繳獲的日本指揮刀數量並不多,每一把都是日軍殘暴罪行的鐵證,現在都價值不菲,有的甚至可以說是天價。
日軍中什麼級別的士兵有資格佩戴軍刀?
很多人可能以為只有日軍指揮官才能佩戴指揮刀,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陸軍中班長、軍曹以上的級別的都有佩刀,這種制式佩刀由兵工廠批量製造,統稱為95式士官刀,中國軍隊繳獲最多的就是這種。
侵華日軍陸軍尉官以上的佩刀一般是94式軍刀和98式軍刀,由日本政府指定刀匠手工鍛造,質量也好很多。一般而言,日軍指揮刀外形都差不多,主要通過刀穗顏色來區分級別,尉官刀穗為褐藍色,佐官為褐紅色,將官為紅黃色。
當時中國軍隊繳獲的大多是尉官以下級別的軍刀,能繳獲一把大佐級別的軍刀已經非常難了,將官級別的總共也沒幾把。這些日軍指揮刀一般由繳獲者收藏,作為戰利品以及日軍侵華的鐵證,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據悉現在一般最普通的二戰日本指揮刀價格都在一萬元以上,佐官、將官級別的指揮刀價格更高。
我國河南省鶴壁市濬縣有一個叫侯永勝的抗日老英雄,1945年10月他在濬縣擊斃了一名負隅頑抗的日軍軍官,繳獲了一把手槍和一把指揮刀。事後經過確認,這名被擊斃的日本軍官名叫坂本吉太郎,是日軍第26師團的一名聯隊長,大佐軍銜,侯永勝也因此榮立二等功,那把日本指揮刀也被他當成戰利品收藏了起來。
後來有日本商人聽說侯永勝收藏著一把日軍大佐指揮刀後,專門找上門提出希望用20萬買回這把刀,被侯永勝毫不猶豫地拒絕了。2014年12月侯永勝老英雄在家中病逝,他的家人把這把指揮刀捐給了博物館,作為日軍侵華的鐵證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
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日軍指揮刀,擁有者雖然級別不高,但極具收藏價值。在我國臺灣臺北博物館中就收藏著這麼一把特殊的日軍指揮刀,這是當時國民黨16軍副軍長魏炳文繳獲的一把日軍指揮刀。
這把指揮刀的刀身上刻著一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南京之役殺107人」。經過查詢,魏炳文確認這把刀的主人正是在南京大屠殺中殺人比賽的獲勝者向井敏明。當時他和另一名侵華日軍野田毅在南京進行慘無人道的殺人比賽,最終向井敏明以107人的「戰績」獲勝,並刻在刀身上,而這也成為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累累罪行的鐵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魏炳文將收藏的日軍指揮刀借給《揚子江風雲》劇組做道具,電視播出後很快就有日本人找到魏炳文希望能夠買回這把刀。日本人一直否認侵華暴行,這把刀的存在無疑是在打日本人的臉,所以他們急切希望收回,但無論出多少錢魏炳文老人都堅決不賣。
後來魏炳文的兒子拿著這把刀找到拍賣行估價,被告知這把刀至少價值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近700萬元),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天價,但魏炳文堅持不賣。1985年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之際,魏炳文一家把這把沾滿中國人鮮血的指揮刀捐給了臺北博物館,向更多人的人展示日軍的暴行。
現在,留在中國的每一日軍指揮刀上都沾滿了中國人的鮮血,每一把也都是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這也是日本人最想收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