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感》有言:拔本寧餘力,迷途幸識歸。
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許多日本士兵都對中國進行了無情的侵略打擊,而在這些日本人的影響之下,中國百姓們也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對於大部分中國人民而言,我們都是非常痛恨日本軍人的存在的,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到來,那麼,中國也不會平白無故遭受如此苦難。
但實際上,在抗日戰爭打響之後,一些有著正確革命信念的日本軍人,卻能夠意識到自己國家所犯下的錯誤,而在此後的日子裡,他們也曾用自己的力量,對中國人民進行了補償。
曾經,有這樣一位來自日本的士兵,他本是侵華日軍中的一員,後來,他卻因自己的個人成就而得到了我軍的厚葬待遇。那麼,在這位日本士兵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這位得到了中國軍人厚葬的日本軍人就是宮川英男,他出生於1918年。據了解,在日本生活期間,宮川英男曾經被日軍強徵入伍,並派到了中國戰場之上。雖然說當時的宮川英男是一個日軍戰士,但是,在與八路軍進行抗衡的過程中,他卻逐漸接受到了八路軍的進步思想影響。
在被八路軍俘獲期間,宮川英男對共產主義知識進行著積極的學習,而隨著其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在此後的日子裡,宮川英男也意識到了日軍的種種罪行,當時,為了能夠擺脫過去的苦難,宮川英男也下定決心,要為中國人民的生活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在1943年的時候,宮川英男也正式成為了八路軍內一位反戰的日籍隊員。
由於當時的宮川英男是以自己的親身事例為例,並對日軍侵華工作進行著反面的宣傳,因此,他的行為也得到了日本方面的重視。在那個年代當中,為了能夠繼續順利推進日軍侵華戰爭,宮川英男成為了日軍伏擊的對象。
在抗日戰爭打響之後,像宮川英男這種以日軍的身份來進行的反侵略宣傳的人是並不少見,而他們也在用自己的努力,對日本的過錯進行著彌補。雖然說曾經的他們也是日軍侵華隊伍中的一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逐漸認識到了日軍的殘暴。
其實,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當中,人民對於和平的嚮往都是非常強烈的,雖然加入中國軍隊的做法,會讓這些日本人失去祖國的庇佑,但是,為了能夠讓兩個國家儘快進入到和平的發展狀態之中,他們也並沒有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
雖然說宮川英男是一位日本人,但是,日軍對他也是毫不手軟的,在1945年的時候,宮川英男不幸被日軍發現,而當時的他也遭遇到了日軍方面的重重包圍。由於敵我之間的勢力懸殊較大,所以,宮川英男最終沒能突出重圍,而由於宮川英男已經是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追隨者了,所以,為了能夠不被日軍俘獲,年僅二十七歲的他也決定舉槍自盡,結束自己的一生。
在宮川英男去世之後,日軍曾經希望能夠將他的屍體帶走,然而,為了對這樣一位英雄的日籍戰士進行紀念,我軍也在武工隊的配合之下,衝破敵人的封鎖,並將宮川英男的屍體搶了回來。
當時,由於我軍的內部條件並不是很好,所以,宮川英男也被暫行安葬到了根據地的孫家土村附近,而在1980年的清明節前夕,宮川英男的遺骸也被正式遷移到了石麟山革命公墓中。在那個時候,為了對宮川英男進行紀念,我國有關部門也為他樹立起了一塊烈士墓碑。
從我軍對待宮川英男的態度上也能夠感受到,雖然說在最開始的時候,他是一位抗日侵華戰士,但是,當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我軍也對他進行了接納,而在2014年的時候,宮川英男也被列入了民政部所公開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的名錄當中。
結語
通過對宮川英男進行了解,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最開始的時候,他是日本侵華軍當中的一員,但是,後來的他卻能夠認識到日軍的錯誤,並加入到中國的革命隊伍當中。可以看出,作為一位日本士兵,宮川英男的思想覺悟也是非常高的。
對於宮川英男來說,在年僅二十七歲的時候就不幸犧牲並不是人生的悲劇,在後來的日子裡,宮川英男的精神也進一步得到了傳承。
參考資料:《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