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軍為什麼喜歡給中國小孩發糖果?你看日本課本寫了啥

2020-12-14 歷史惟鑑

二十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是以德國,義大利,日本對歐洲地區,乃至全世界宣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開始後,中國也與我們的鄰國日本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歷史上又被稱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或者日本侵華戰爭,從1931年至1945年,歷時14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我國東北瀋陽地區,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開始全面佔領東北地區,並建立偽滿洲國,其實日本侵華戰還要從19世紀,日軍發動的甲午戰爭開始說起,當時在日本明治維新的政策下,日本迅速成為了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讓自己更加強大,日本將目光放在了自己的鄰國身上,

1874年,日本開始侵略我國的附屬國琉球,以此展開了長達多年的侵略戰爭,這一戰,最後以清廷向日本賠償50萬兩告終,隨後1876年的時候,日本再次發動戰爭,以武力打開了朝鮮國的大門,隨後又與前往支援的清兵發生了衝突,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日差距還存在一定的懸殊,當時中國的軍事能力完全可以抵制日本的侵略,但由於清廷的腐敗,最終還是失去了優勢。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後,中日籤署了一份《馬關條約》,並賠償日本2.3億兩白銀,而這些銀子,日本大部分都用來發展軍事能力了,清朝末期,日本連同英法俄,組成八國聯軍再次向中國實行侵略戰爭,隨後從1905至1928年,日軍不斷在我國發動戰爭,隨著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的發生,中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第二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受到影響,日本為了解決工業萎縮,經濟虧損的狀態,更加大了侵華的策略,1932年,日軍突襲上海閘北,這次戰役中,日軍一共對我軍民宅,等陣地發起了四次攻擊,但均未成功,在我軍奮力抵抗下,導致日軍史上近萬人,5月,中日雙方籤署《滬松停戰協議》,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抗戰。

而縱觀日軍對我國發動的這麼多次侵略站中,大部分都是使用非常殘忍的手段,比如調用轟炸機,或者掃蕩村莊,可是在一些日軍遺留下來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日軍對我國普通百姓的小孩卻「非常好」,還經常給他們糖吃,所以百姓們都認為日軍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反而還很和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在日本的教科書上個也有記載,但是與我國的歷史記載不一樣的是,日本人認為他們發動的侵華戰爭並沒有錯,因為他們在我國國民營造的形象是「正面」且可親的,另外,大部分日軍在來到中國前,並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等到參軍後,因為軍令如山的原因,他們又不得違抗,所以只能繼續幫助日本天皇實行戰爭策略了。

而他們對待中國小孩那麼好也有是原因的,第一點是小孩子好騙,當時日軍為了從老百姓口中獲得我軍的行蹤信息,就只能從這些小孩口中得知,因為成年人並不好騙,而小孩子只要給顆糖就什麼都說了,並且童言無忌,他們也不用的安心小孩會騙人,所以日軍每次進入村莊後,都喜歡找小孩子來帶路或者問路。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喜歡給中國小孩糖吃?你看看日本課本都寫啥
    其實這是真實的,有親歷者表示,日軍吃肉的時候,有時還會分給孩子。大米、鐵罐頭雖然也會給,但不會給大人。對孩子確實是比較「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 其實扒一扒以前的那些歷史,日本的製糖業還就是從中國傳過去的。《詩經·大雅》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飴。」這2句話裡就表明了,西周那會兒咱們就有甜甜的堇菜和苦苣了,它們可謂是糖的雛形。
  •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喜歡給中國小孩糖吃?看看日教科書都寫了什麼
    文/行走天涯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喜歡給中國小孩糖吃?看看日教科書都寫了什麼 我國歷史上曾經經歷了一次慘絕人寰的戰爭。這場戰爭是由日本人帶給我國人的。戰爭充斥著殺戮暴力和血腥。雖然這場戰爭最終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而告終。
  • 為啥抗戰期間,日本士兵喜歡給中國小孩發糖果?日本教科書這樣說
    日本在古代曾是中國的藩屬國,縱觀日本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它是一個十分好學並有野心的民族。自他們最開始與中國打交道時便可知,比如公元663年白江口之役,是中日間在歷史上第一次交戰。當時中國正處於隋唐之際,是繁榮昌盛的大一統國家,日本在戰敗後開始向中國學習,在此期間日本派了19次遣唐使來中國學習。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喜歡給小孩發糖吃?日軍有三張臉譜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喜歡給小孩發糖吃?日軍有三張臉譜 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日本鬼子,殘忍到了完全喪失人性。日軍在侵略中國的時候,經常會進村掃蕩,殺死村裡的老百姓,而村子裡的小孩子,也不會倖免於難。而日軍對待小孩子的殘忍程度,實在是讓人不敢想像。
  •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喜歡塞糖給小孩子吃?你看日本教科書都寫了啥
    他們喜歡給小孩子糖吃,對待小孩子比大人要好,造成這兩種截然相反形象的原因是什麼呢?其實這與日軍的三副臉譜有關。第一張是兇殘的臉譜,這張臉譜也符合侵華日軍最真實的形象,他們大肆屠戮中國軍民,因為日軍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國作為他們的殖民地,所以他們要逼迫中國人民屈服。 再者,日軍常年接受軍國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已經深深刻在他們的腦海裡,殘暴的本性也由此顯現。
  • 抗日時期,日本兵為啥喜歡塞糖給小孩子吃?原因很簡單
    導語:抗日時期,日本兵為啥喜歡塞糖給小孩子吃?在長達14年的抗戰當中,戰士們不僅要面臨資源匱乏的情況,還要英勇抗敵,有時也都吃不飽,還要面臨隨時可能犧牲的情況。而日軍犯下了南京大屠殺等一系列罪行,對老百姓實行「三光政策」,這是我們所不能原諒的事情。不僅如此,日軍還會把目標放到小孩子身上。他們屠殺的兒童不在少數,但有時候日軍又會給小孩子發糖吃,甚至還會被老奶奶回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抗戰時期,武器裝備劣勢的八路軍,憑什麼能抵擋強大的日軍?
    抗日戰爭中期,當日本人在中國南方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時候,他們在北方打得可謂是進退失據,非常被動。當時的華北司令部就沒有一天不被大本營責怪的,因為從佔領太原開始,華北日軍就沒有一次作戰能夠完整按照大本營的計劃進行。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在內戰停止之後,中國國軍和紅軍連起手來共同抗敵,從1931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摘下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但是如果要問中國軍隊當時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卑微,大家切勿不要是在抗日神劇中去找答案。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
  • 二戰時,日本士兵見到小孩為何喜歡給糖果?不是好心,反而很陰險
    而日本在那個時期,也在西方國家的促使下,不得不採取一系列的變革。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內矛盾重重,天皇統治遭到威脅,為了儘快轉移矛盾,日本必須要開始對外擴張。在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國內經濟原本已經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可是日本處於海島之上,火山噴發、地震、颱風等等自然災害時刻威脅著日本人,強烈的生存危機迫使日本人想要加快擴張步伐。
  • 嶽陽縣發現抗戰時期日軍修築工事工具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李婷 通訊員 李嶽波)3月30日,新牆河抗戰研究學會、新牆河抗戰史實陳列館在收集抗戰史實時,在榮家灣鎮大衝村徵集到一把抗戰時期日軍修築工事的手鋸,
  • 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打的
    【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打的】為什麼說「無湘不成軍」?這個說法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天下大亂時,出來收拾殘局的,往往都是湘人。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的1941年以來唯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 中國小孩抗戰勝利後被日軍帶走,入日籍成富豪,40年後回國尋親
    在對抗日時期的中國歷史進行了解之後,就可以發現,在日軍的侵略影響之下,許多中國人都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而很多人的命運也就此發生了巨大轉折,由於戰爭年代的環境是非常混亂的,因此,一些中國孩子也失去了自己安穩的家庭,一時之間,中國社會內的孤兒數量也隨之增長。
  • 天津首次發現抗戰時期「良民證」 日軍侵華添鐵證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市檔案館徵集民間文物  「良民證」首現身日軍侵華添鐵證(圖)  鄭東紅 通訊員 顧永林 文字編輯 王月焜 攝影 鄭東紅 通訊員 顧永林它是抗戰期間,日偽政權對中國老百姓的身份管理制度中推行的身份證明,也是日本侵略中國最有力的罪證。真實的「良民證」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在天津市檔案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民間文物徵集中,本市首次發現了那個時代的身份證明。  趙維均老人捐贈的這張證明,是近年來天津首次發現的「良民證」。1945年後,有幸保存下來的「良民證」極為稀少。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總的看,日軍1個師團,大體上能抵中國軍隊2~3個軍,約7~8個師甚至更多。而以上會戰,大多是中國軍隊失利。徐州會戰日軍裝甲部隊徐州會戰中國軍隊機槍陣地日軍的師團有多種編制師團是近代以來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為基本戰術兵團。通常翻譯為「師」。師團指揮官為中將。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科林伍德(英) 抗戰時期,我們和日軍的幾場大規模的會戰,基本上都是以我們的失敗而結束。並且,這些大會戰日軍都是在以少勝多的情況下戰勝的我們。 咱們,就拿著名的武漢會戰來說,當時我們動用了70的師的兵力投入到會戰中,而當時日軍只投入了7個師的兵力就把我們打敗了。
  • 抗戰時期,中國軍民到底打死了多少日軍?數據令人意外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 重讀抗戰·日軍是怎樣的軍隊_中國近代史頻道_鳳凰網
    在迫擊炮方面,日軍主要裝備的90毫米九七式迫擊炮性能優秀,彈道彎曲,死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機動、易於操作、造價低。不過因為中國軍隊同時裝備的82毫米迫擊炮性能也非常優秀,這使得日軍在支援火力迫擊炮上並沒能佔據優勢,但日軍大量裝備了50毫米口徑的八九式擲彈筒(一個中隊有6具),具備一定近戰火力優勢。抗戰初期,日軍地面重武器數量多於中國軍隊。
  • 「以假對假」:抗戰時期軍統與日軍的假鈔大戰
    抗戰也是如此。現在史學界就有一種觀點,即中國在1935年開始實行的幣制改革,就是促使日本在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催化劑。更重要的是通過幣制改革,中國的經濟實力大為增強,讓日本感到了威脅,從而急不可耐地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到1938年,儘管日軍已經侵佔了大片中國土地,並採取了「以戰養戰」,但消耗如此巨大的戰爭對於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在經濟上是極為沉重的包袱。因此日軍首先在佔領區發行「軍票」,這種沒有任何貨幣發行準備金、完全依靠刺刀強行發行的貨幣,其實就是赤裸裸的掠奪。
  • 八年抗戰時期,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雖然雙方關係很微妙,但是面對侵略者,他們都是一致對外,共同抗擊日軍,並且在八年抗戰時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且,還擊斃了許多日軍高級將領,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八年抗戰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軍與八路軍,各自擊斃多少日軍高級將領。
  • 1938年的抗戰時期,中國空軍東徵日本?孔祥熙迎接,周總理送錦旗
    並提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口號。這個「狼」就是我們的鄰居日本。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軍就不斷的滋擾生事。於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救國如救火,勢在必行」、「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齊聚拳頭,一致對外」等口號不斷喊出,其實目的就一個,呼籲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結果蔣介石非要一意孤行,打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旗號不停地對紅色政權展開武力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