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是以德國,義大利,日本對歐洲地區,乃至全世界宣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開始後,中國也與我們的鄰國日本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爭,歷史上又被稱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或者日本侵華戰爭,從1931年至1945年,歷時14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我國東北瀋陽地區,九一八事變後,日軍開始全面佔領東北地區,並建立偽滿洲國,其實日本侵華戰還要從19世紀,日軍發動的甲午戰爭開始說起,當時在日本明治維新的政策下,日本迅速成為了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為了讓自己更加強大,日本將目光放在了自己的鄰國身上,
1874年,日本開始侵略我國的附屬國琉球,以此展開了長達多年的侵略戰爭,這一戰,最後以清廷向日本賠償50萬兩告終,隨後1876年的時候,日本再次發動戰爭,以武力打開了朝鮮國的大門,隨後又與前往支援的清兵發生了衝突,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日差距還存在一定的懸殊,當時中國的軍事能力完全可以抵制日本的侵略,但由於清廷的腐敗,最終還是失去了優勢。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後,中日籤署了一份《馬關條約》,並賠償日本2.3億兩白銀,而這些銀子,日本大部分都用來發展軍事能力了,清朝末期,日本連同英法俄,組成八國聯軍再次向中國實行侵略戰爭,隨後從1905至1928年,日軍不斷在我國發動戰爭,隨著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的發生,中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第二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受到影響,日本為了解決工業萎縮,經濟虧損的狀態,更加大了侵華的策略,1932年,日軍突襲上海閘北,這次戰役中,日軍一共對我軍民宅,等陣地發起了四次攻擊,但均未成功,在我軍奮力抵抗下,導致日軍史上近萬人,5月,中日雙方籤署《滬松停戰協議》,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淞滬抗戰。
而縱觀日軍對我國發動的這麼多次侵略站中,大部分都是使用非常殘忍的手段,比如調用轟炸機,或者掃蕩村莊,可是在一些日軍遺留下來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日軍對我國普通百姓的小孩卻「非常好」,還經常給他們糖吃,所以百姓們都認為日軍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反而還很和藹,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關於這一點,在日本的教科書上個也有記載,但是與我國的歷史記載不一樣的是,日本人認為他們發動的侵華戰爭並沒有錯,因為他們在我國國民營造的形象是「正面」且可親的,另外,大部分日軍在來到中國前,並不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麼,等到參軍後,因為軍令如山的原因,他們又不得違抗,所以只能繼續幫助日本天皇實行戰爭策略了。
而他們對待中國小孩那麼好也有是原因的,第一點是小孩子好騙,當時日軍為了從老百姓口中獲得我軍的行蹤信息,就只能從這些小孩口中得知,因為成年人並不好騙,而小孩子只要給顆糖就什麼都說了,並且童言無忌,他們也不用的安心小孩會騙人,所以日軍每次進入村莊後,都喜歡找小孩子來帶路或者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