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夏秋三季,直隸南部地區發生互有關聯的嚴重旱災。袁世凱在向光緒的奏摺中說:「畿輔荒早,赤地千裡,民不聊生。」惡劣的天氣為病菌的孽生創造了有利的生存環境,疫病廣為流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六月,京津地區再次大範圍的爆發疫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初一日,平靜的璦琿縣城內突然掀起波瀾,因為在城內出現了第一例霍亂病,死亡人數達60468。
患病者都出現劇烈的腹瀉與嘔吐,眼眶下陷,兩頰深凹,神志淡漠不清。由於嚴重瀉吐而引起的體內鹽類大量喪失,使鹼儲備下降,出現肌肉痛性痙攣,因而當時史料記載此病為「霍亂轉筋」。從這一天起,璦琿城內一片恐慌,因為霍亂傳染性很強,沒幾天在城內迅速蔓延開來。當時傳染上霍亂的病人都是呈「縮筋構攣」的病症,在一再的腹瀉和嘔吐後,肌肉出現劇烈的痙攣。而這裡的老鼠成為瘟疫根源,大面積的傳播。
有個愛國志士挺身而出,這個人就是伍連德,他是廣東人,當時31歲,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中國檢疫、防疫事業的創始人,中華醫學會首任會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及北京協和醫院的主要籌辦者,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是華人世界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候選人,他被任命為東北三省防疫總醫官。
經過多次的實驗他發現,這種鼠疫的病毒竟然以飛沫傳播的,比以往兇險百倍的新型鼠疫-肺鼠疫,此後伍連德多次實驗證實自己的判斷,他就把這新型鼠疫的流行判斷,告訴了在哈爾濱的各國領事,遭到了列強們的蔑視。他們根本不相信,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國人能控制這場鼠疫!所以伍連德的研究成果沒有被列強們接受。
列強們的質疑過後,立即有日本專家邁尼斯來到了哈爾濱,他命令助手抓了大量的老鼠,解剖並且研究,但一無所獲,沒有發現所謂的鼠疫桿菌。但是,當伍連德博士向他介紹自己的肺鼠疫的時候,日本專家邁尼斯嗤之以鼻,他全面否定了伍連德博士的判斷,瘟疫是老鼠傳播的,滅鼠才是關鍵,就在伍連德要闡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邁尼斯勃然大怒,他認為這個不天高地厚的年輕人急於表現自己。
邁尼斯強迫東三省的總督錫良任命他為東北三省總醫官,伍連德為了大局著想,立即把位置讓給了邁尼斯,這個時候,鼠疫利用交通運輸的便利,迅速蔓延,一會兒蔓延了整個東北三省。有往全國蔓延的趨勢,每天都有上百人死去,洋人都畏與華人來往,奧匈帝國派來執行鼠疫的士兵也在相繼死去,全國上下籠罩在死亡陰影下,漸漸的鼠疫讓洋人們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他們決定向清政府的外交家施肇基施加壓力,如果伍連德失敗,他必受誅連。
施肇基經過多方的斡旋,清政府免除了日本專家邁尼斯的東北三省的總醫官的職務,伍連德博士被重新任命,清政府還派遣了京畿地區的醫學學者和醫護人員,一共五十人以供伍連德驅使,經過四個月的工作,伍連德終於撲滅了這場聲勢浩大的鼠疫,國內外為之震驚,清政府為表彰其功績,授予陸軍藍翎軍銜及醫科進士,伍連德博士也被譽為國內外防疫工作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