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西方人口中的所謂的「自由」,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自由」

2021-01-09 問英雄幾許

一百多年前,也就是1861開始至1865年,林肯通過南北戰爭廢除了奴隸制,在今天我們看來,那是多麼光榮偉大正確的歷史事件。但當時的情況是,在美國北方工廠裡或者說作坊裡工作的那些工人,他們的生活待遇並不比南方的奴隸更好,甚至更加悽慘。我在這裡談的是現實中真實的事情,不是我們學習歷史政治時那一套,從奴隸制發展到封建主義,再從封建主義發展到資本主義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現在由奴隸制直接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那奴隸們還不是「翻身農奴把歌唱」嘛!

但殘酷的現實就是奴隸主固然是剝削階級,資本家同樣也是剝削階級。相對於在資本家工廠工作的工人,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也就是說,奴隸如果病了或者死亡了,那就是奴隸主的重要財產損失掉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奴隸主還會注意著自己的奴隸們的溫飽、健康以及生育,因為這是愛護自己的私有財產,奴隸們健康、積極的勞動,這是奴隸主追求的,當然如果奴隸們在努力工作之中,再給自己生出一大群小奴隸出來,那就更好了,那是私有財產擴大化了,是可持續發展啊!

說到這裡,我談一下我小時候的經歷,在我老家那裡,幹農活主要靠的是牛馬驢騾子這些畜力,家裡有一頭牛,那是很讓人羨慕的,比你今天家裡有輛奔馳風光多了。牛在家裡的地位非常高,如果牛在幹活中再生一兩個小牛犢,那簡直就是家裡的福星,家裡的財神爺了。牛老死了,全家人會圍著它痛哭一場,謂之「哭牛喪」。丟失一頭牛,那是重大的刑事案件,抓到偷牛賊,那是要判十年八年的。

我不美化美國的奴隸主,他們不見得是什麼好人,你可以說他們是壞蛋,但他們不是笨蛋,什麼對自己有利,如何擴大自己的私有財產,他們是非常明白的。

相對於奴隸主,資本家就高明多了,他們更喜歡一種理論——自由。資本家對工人說,咱們是平等的,你不是我的財產,我也不是你的主人,我們都是自由的。這個理論聽上去是那麼的美好,但。這一理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那就是,既然咱們是平等的,是自由的,你們的衣食住行,健康、生育、死亡都和我沒有關係,資本家可以不管不問。把自己不滿意的工人趕走,是資本家的自由;勞動強度太大或者待遇太差工人自己想走,那是工人的自由,然而,天下烏鴉一般黑,資本家大都一個樣,工人是有想走就走的自由,有挑選老闆的自由,但市場上如果只有一種飲料叫可樂,可樂有兩種——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你能挑什麼。你只有換可樂牌子的自由。你想喝綠茶,那是你想多了,對不起,沒有。換來換去,換湯不換藥,一筐蘋果都是壞的,也不過挑一個自己感覺還不太壞的,如此而已。

自由——一個多麼高尚的理由,它成了資本家推卸責任的理由,而且很高尚,很冠冕堂皇,工人是沒有辦法反駁的。

當今的西方學界、媒體,把以前社會中的剝削者——奴隸主和地主都描繪成為惡貫滿盈,貪婪邪惡的化身,唯獨把自己,打扮成了人類的救世主。這一切就是資本家自己不斷通過自己掌握的話語權,不斷的包裝自己,美好自己的結果,然而可怕的是,不是資本家的人們,居然慢慢的被洗腦了,他們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

相關焦點

  • 英文中的自由,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樣的人內心是沒有確定性體驗的,情緒上的波動很大,在做事的過程中很難堅持。 在西方教育中,就很注意鍛鍊兒童的情緒控制的,這就是為了培養他們將來在心靈中獲得自由的能力。據我觀察,英美整個小學階段的寫作都主要是說明文和記敘文,都是強調記錄一些客觀的數據和事實,很少有那種抒情性的語文訓練,修辭手法的訓練很少,比如比喻啦、相關啦、擬人啦、象徵啦、隱喻啦等等這些東西訓練不多。
  • 西方「言論自由」的神話
    「言論管制」,都是中國親美自由派用以批評中國政府、並認定是中國這樣的「專制」國家所獨有的東西,西方「民主」「自由」「憲政」國家是沒有的。如今,在一個以「自由」立國的國度,在裡面安息著伏爾泰、盧梭等「自由」先賢的國廟門前,一群「自由公民」在大聲抗議「言論管制」,他們會作何感想?面對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憤怒地把嘴巴裝上死死封閉的拉鏈,他們會若有所思麼?
  • 華為受阻與五眼聯盟,揭秘西方情報世界和虛偽的信息自由
    摘要華為頻頻受阻,背後是暗流湧動的西方情報世界。稜鏡門,斯諾登,揭開的只是西方虛偽的一角。西方世界所謂的信息,自由不過是蒙蔽世界的一張紙,是輿論陣地的武器而已。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至今還以為西方是一個自由的世界,那麼請關注本系列。帶你揭開以美為首的西方虛偽嘴臉。前言最近寫了四篇國中城市系列,天天對著數據圖表,有點膩了,換換口味,但不會棄坑的,這個大家放心。
  • 你想要的自由是什麼樣子
    很多人從小就特別渴望自由,因為他們從小就被任何人管著。比如說在學校的時候,老師管著在家裡面家長管著在外面甚至都有一些帶隊的人都管著,這也讓他們從小就養成了特別渴望自由的習慣。
  • 薦書︳密爾《論自由》:自由在東西方兩種文明是截然相反的?
    在我們看來,國家就像一個母親,即便國家對個體進行幹涉,也就像母親對兒女的關懷一樣,在我們的國民教育中,我們甚至會產生一種感恩的情緒,就像兒女對母親的養育之恩一樣。在這樣一種關係中,不存在權力與權利的對立關係。
  • 美國的所謂「自由」何在
    美國一向自詡「自由國度」,尤以所謂「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等「自由精神」為傲。然而,現實卻不斷啪啪打臉。當地時間5月29日,「黑人男子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引起的示威遊行愈演愈烈。CNN黑人記者奧馬爾·希門尼斯在現場直播報導時,竟被警察拘捕。而在此之前,他曾向警方出示了記者證。
  • 自由和枷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如何構成現代西方社會的基礎
    對於現代西方社會來說,這是構成其政治制度的一個基礎思想,在政治生活中,他們所提倡的自由更多是遵循理性,遵循社會契約所定規則。一般這種社會契約可以衍生成法律以及其他的一些社會規範,人們須服從這一些契約,政治,社會中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 何為自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才是最高境界的自由!
    如果從學術上來理解自由,最基本含義是不受限制和阻礙(束縛、控制、強迫或強制),或者說限制或阻礙的不存在。「自由」的精闢解釋是:沒有外在障礙而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的行為。早些年的歐美電影中時常聽到Freedom這個詞從男主口中喊出。對出生在現代化落後於歐美的上世紀80-90年代的人,初次接受這樣的場景,確實很容易熱血沸騰--不否認我也曾經有過。但這到底是好還是壞?哲學告訴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問題。
  • 自由論(原創雜文)
    這反應在世界觀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還原主義(reductionism),一種是整體主義(holism)。還原主義世界觀認為個體之間存在著清晰的邊界,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的,而整個主義世界觀則強調整體性。因此前者獨愛」自由「,而後者偏於」妥協「的自由,或」不自由「。在人群中,西方人大多數情況下習慣於用還原主義的觀點分析和處理問題,而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比較強調用整體的觀點看問題。
  • 「教練在嗎,請問自由潛水到底學什麼?」
    先不要著急找答案在明確學什麼之前,首先要搞清楚,「自由潛水」到底是什麼?百年前的詩歌告訴我們,人類對於自由的嚮往,一直是超越生命和繁衍的最高級的精神追求,所以自由潛水就一定是潛水中最高級的追求?誠然,目前潛水界存在著所謂自由潛最高大上的歧視鏈,但其實自由潛水這個詞有點被誤解的味道在裡面free diving 雖然幾千年來就不斷有人為了生存而活躍其中(捕獵,採珍珠,打撈等等),但從來沒有人明確定義它是什麼叫什麼這項運動整個的重新認知,規範化推廣和全球化的流行,完全是建立在早期西方的知識和科學系統中的
  • 所謂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識,到底存不存在,有何意義
    我們在驚嘆人類成績的同時,也會發出疑問,人類到底有什麼樣的特質,讓我們與眾不同?也許我們會懷疑我們人體當中的這些基因,可是如果拿我們人類基因同黑猩猩相比,相差不到2%。難道就是這小小的差別就讓我們和黑猩猩有本質的區別嗎?
  • 如何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
    從詞面意義上看,人們一般把自由理解成自主自立、不受強制、自由選擇的一種狀態。但作為一種社會思想理論,它的含義遠不止這樣簡單。作為一種價值追求,中國古代就有有關自由的論述。如莊子在《逍遙遊》中就表現了人格自由、不為物役的自由價值理想。孔子也曾提出「隨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思想。自由作為一種系統的價值理論和政治主張,主要形成於西方17世紀。
  • 鄧曉芒 | 什麼是自由?
    有人甚至否認人有自由,認為所謂自由不過是人的心理感受而已,實際上人都是受規律和命運支配的。一般自由有三個層次,即自在的自由,自為的自由,自在自為的自由。1. 自在的自由首先看自在的自由,這是最起碼的,就是自由自在,怡然自得,逍遙。
  • 西方國家的自由與平等,揭秘美國南北戰爭的真實目的
    而實際在美國的歷史上,從未有過真正的自由與平等。西方國家的自由與平等這樣的事情還要從美國政府大肆鼓吹的兩場正義之戰說起。首先,美國人們最喜歡吹噓的便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在美國人口中,他們的獨立戰爭是為了平等與自由而戰,這就導致了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場正義之戰。
  • 拉夫德魯的秘密,在海賊世界中,所謂大秘寶究竟是什麼?
    那麼在這麼一處島嶼裡面,到底隱藏著什麼?真像羅傑說的那樣,他把世界的一切都放在那裡了嗎?我認為還是不太可能的,首先,這個東西必然是實際寶物,但要說是世界的一切,那明顯就是個噱頭,這種定義本來就很虛,沒有真實的說法,可以有太多的解釋。他在這裡留下的東西,確實有一些財物,尾田之前就曾表示過,他並不喜歡那種虛幻的結果。
  • 教育與自由到底有什麼關係?
    教育與自由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考究一下學校的起源,進而說明自由與教育的密切關係。 據法國考古學家安德烈·帕羅特的研究,他發現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在蘇美爾,大約建造於公元前3500年,比埃及的宮廷學校還要早1000多年。
  • 相對論Vol.3對話鄭永年丨「自由」,成了西方某些利益集團的外衣
    但任正非說過,他覺得這是一種逆流,我們還是要把產業鏈推向全球,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凝聚的整體,而且不容易發生真正的衝突,您怎麼看?這跟您的觀點矛盾嗎?  鄭永年:我覺得是矛盾的。任總和很多經濟學家都認為世界市場是存在的。實際上世界市場從來沒有存在過,國際舞臺上所謂的勞動分工,是理想的,甚至是烏託邦的說法。
  • 《論自由》:所謂自由,究竟為何物?
    「你無權幹涉,這是我的自由……」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出現於無數場合,那麼人們口中訴諸的自由,究竟為何物?是保護自己權力的利器,還是為自己找理由的搪塞之詞。約翰·穆勒早在1859年的著作《論自由》給予了世人答案。
  • 中西方自由論的區別
    文 | 白雲先生自由一詞,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和在西方的文化語境中,它所被賦予的內涵,有天壤之別。中國人說的自由,指的是解除世俗的負累與束縛。比如莊子的逍遙,陶淵明的田園詩生活,這都是中國人所理解的自由。這種自由,是文明社 會裡,人們對生活的一種超然態度。或許,自由一詞,可能會為莊子陶淵明這樣 的高人雅士所不齒,他們可能會覺得,適性自然,自在逍遙才是他們的境界,而 所謂的自由,不過就是粗人撒歡子罷了。
  • 柏林圍牆倒了,真是「西方民主自由」的勝利?
    長期以來,西方一直把民主和自由當作標榜自己制度優越的標誌和攻訐其它體制的武器,可它們應該知道上述「政治殘餘」中的哪個都無不留有其自身的烙印。實際上,在國際現實政治中,這些高舉「民主」和「自由」的政府和國家並沒少背離民主和自由原則,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它們甚至不惜與專制獨裁者為伍,用政治、經濟和軍事手段扶持這些反自由反民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