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美國「臺北法案」的通過進一步證明美國的「一中原則」已經空心化。臺灣蔡英文當局的「仇中親美」和「以疫遏中」政策卻極易將臺海局勢和島內民眾推入危險境地。美國想借臺灣蔡英文當局給中國大陸製造更多麻煩,消耗中國大陸的戰略與外交資源,從而在中美競爭中獲取更多優勢。
作者:
陳平平(Chen Pingping),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蔡英文 資料圖
3月底,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所謂的《2019年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簡稱「臺北法案」),使得本已不平靜的中美關係及臺海局勢再添波瀾。
該法案內容主要有支持臺灣鞏固所謂「邦交國」,支持臺灣與其他國家發展非正式夥伴關係,支持臺灣加入相關國際組織和加強美臺之間的經貿聯繫等。
顯而易見,美國有意通過法案支持臺灣擴大國際空間,進而增加在中美關係中打「臺灣牌」的籌碼。然而,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和地區秩序進入劇烈動蕩的關鍵時刻,美國的如意算盤能否打得動?臺灣又能從法案獲得什麼好處?
美國的「一中原則」已空心化
川普政府執政以來,通過了多個涉臺法案,包括《臺灣旅行法》、《亞洲再保障倡議法》、《國防授權法》、《臺北法案》和正在等待立法程序的《臺灣保證法案》。
除了密集出臺涉臺法案、升級美臺「外交」互動外,美國還加大對臺軍售力度和提高美軍艦穿越臺灣海峽頻率等,其對臺政策由「量變」到「質變」一步步演變。
而這次《臺北法案》中不僅稱臺灣為「國家」(nation),甚至在談及法案目的時,美國的某些議員聲稱「到了美國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的時候了」。同時,這也是美國首次將臺灣所謂的「外交關係」納入其國內法保障中。威脅對於嚴重損害臺灣安全與繁榮的國家,可考慮調整美國與其交往的原則。法案的出臺不僅給美國行政部門的對臺「越界」行為提供了法律基礎,更是對美國幹涉別國的外交政策提供法律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在立法過程中,無論是在參議院還是眾議院幾乎都是以一種「一致同意」的方式通過,再次說明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在「以臺制華」的對華策略上是高度一致的,且這種策略幾乎不會隨著美國選舉結果的變化而出現大的變動。不難看出,美國「一中原則」已嚴重空心化,未來美國還將繼續出臺涉臺法案,加強美臺之間互動,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以期最大程度地發揮臺灣在中美全面戰略競爭中的「棋子」作用。
《臺北法案》是美國現有對華政策的延伸,但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正在加速改變國際格局,對美國的對臺政策產生難以預測的影響。
該法案最早是由美國參議院參議員科裡·加德納於2018年提出。2019年5月,加德納再次提出該法案。但在10月29日於參議院獲得通過之後並無進展。2020年3月6日,該法案在眾議院獲得通過,隨後開啟加速模式,兩院快速協商出共同版本並再次在參議院獲得通過,最後提交給川普籤署,僅用時半個多月的時間。反映出川普政府有意利用疫情作為「遏制中國」的戰略窗口期,疫情期間美國在南海的行動不減反增也是這一策略的具體體現。
然而,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和全世界的大爆發,現有國際秩序正在加速改變。美國的全球軟實力已因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的「不作為」和「推卸責任」而大受損失。美國的經濟也因疫情而受到嚴重衝擊。從瀕臨經濟大衰退,到全球產業鏈的破碎,美國主導的國際經濟秩序正加速解體,新一波的逆全球化在正在西方世界蔓延。經濟復興將是疫情過後各國內政外交的重中之重,而基於政治目的的「臺灣牌」料難以獲得呼應和支持。
臺當局「以疫遏中」、「國際存在」是幻想
針對該法案,臺灣當局多次表示感謝,並聲稱現在是美臺關係最好的時期,甚至如同打了興奮劑般,向「美國在臺協會」提出要「臺美建交」。可以看出,美國多個涉臺法案的通過確實給了臺灣當局謀求「國際存在」甚至是「臺獨」的幻想。
3月18日,美臺共同發布所謂《臺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該聲明是1979年臺美「斷交」以來首次以「美國與臺灣」的名義公開發表,也是首次臺灣外事部門與「美國在臺協會」公開籤署的文件。這份聲明無疑是對臺灣當局「以疫遏中」和「以疫謀獨」的「鼓勵」和「肯定」,是對《臺北法案》實施的最好註腳。
事實上,蔡英文執政以來,臺灣當局大搞「仇中親美」路線。而1月初的臺灣選舉結果和中國大陸新冠疫情的爆發,更是給了蔡英文當局繼續搞「親美仇中」、謀求「國際存在」和「以疫謀獨」的機會。中國大陸疫情爆發期間,臺灣當局的禁止口罩「出口」、禁止大陸人入臺、用病毒來汙名化中國大陸和禁止滯留武漢臺胞返臺等種種行為更是暴露出其「以疫遏中」的圖謀。
然而,從兩岸關係的本質和法案的內容來看,美國能給臺灣帶來的除了口頭上的「聲援」和「支持」外,不會有其他實質性內容。無論是增加所謂的「邦交國」還是加入國際組織,對臺灣來說都是痴心妄想。兩岸關係的主動權不在臺灣,而是在中國大陸手中。
當前,中美處於全面戰略競爭之中,臺灣當局無疑是美國手中的「棋子」。未來,美國或將通過更多的涉臺法案,提高臺灣作為「棋子」的價值。但美國的這些舉措能給臺灣帶來什麼?這並不取決於美國,更不是蔡英文當局的一廂情願所能左右。
加入國際組織、增加「邦交國」、擴大國際存在感,這些都只是蔡英文當局迷惑島內民眾的障眼法。蔡英文當局無非是想藉助美國,行「臺獨」的痴心妄念而已。但不論是「國際空間」障礙法,還是「臺獨」的痴心妄念,都不是美國的初衷。美國不過是想借臺灣蔡英文當局給中國大陸製造更多麻煩,消耗中國大陸的戰略與外交資源,從而在中美競爭中獲取更多優勢。但臺灣蔡英文當局的「仇中親美」和「以疫遏中」政策卻極易將臺海局勢和島內民眾推入危險境地。
原文標題《美《臺北法案》於臺灣何益?》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中美聚焦網立場。
本文為中美聚焦網專欄作家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與中美聚焦網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與中美聚焦微信公眾號聯繫並註明出處。
中美聚焦網|中美交流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