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臺北法案」既荒唐又可笑!

2020-12-18 人民政協網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全票通過所謂的「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又稱「臺北法案」(以下簡稱「臺北法案」),意在表達美國政府支持臺灣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以會員或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以及誰跟臺灣親近,華盛頓就考慮增加同它的經濟、安全和外交交流,反之,華盛頓就考慮減少同它的交流等等。

在筆者看來,美國這一做法既蠻橫又卑鄙。首先,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美國自己早在40多年前就同中國建交,「臺北法案」嚴重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其次,即使「臺北法案」生效,也將是軟弱無力的。這個「法案」並不具有約束力,在兩岸必將統一的大勢面前,這個法案就是一隻蚍蜉。而對更加心虛的「臺獨」分子來說,「法案」可能更像是迷幻劑,他們在迷幻中得到稍許的放鬆,同時又因為被錯覺誤導,走向危險的方向,直至跌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蔡英文自上任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以各種方式企圖切斷兩岸交往,造成臺灣經濟百業蕭條,民眾收入縮水,消費能力衰弱,失業率一路飆升。這都說明蔡英文不當的政治決策,一方面正在使臺灣經濟更加走向邊緣化,其在不斷剝奪臺灣民眾從兩岸發展中獲利的機會;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也正在將臺灣引上臺海再次出現危機之路。

在「臺北法案」通過後,民進黨當局和蔡英文本人,向美國獻媚稱美國通過「臺北法案」,「強化我們的信心」,他們錯誤的地把美國當成「保護傘」「靠山」,而事實上那卻是不切實際的幻想而已。

中國大陸連續出臺多項惠臺措施,體現了大陸對臺胞的善意和誠意。儘管近些年島內「臺獨」勢力不斷擴大,不斷升高對立氣氛,但大陸依舊提出堅持以和平統一,並提出了「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這在海外華僑華人中產生熱烈反響。然而,我們看到的蔡英文當局卻與大陸善意背道而馳——近年來不斷向「臺獨」絕路邁進。更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年初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蔡英文挾817萬高票當選連任,其更加有恃無恐,錯誤地將817萬支持票,當成了島內支持「臺獨」的「民意」。這樣一個錯覺,讓她今年以來,一路向「臺獨」道路狂奔。不僅民進黨當局在大陸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疫謀「獨」,更企圖落井下石,在軍事上,配合美軍近期針對大陸開展一系列挑釁活動。

而「臺北法案」也是在這個背景下在美國國會通過,並經川普籤署生效。

其實,美國屢次通過涉臺「法案」,試圖用幹涉內政的方式牽制中國發展的腳步,只是每次都沒能得逞。相反,無論美國出臺多少「法案」,都阻止不了中國前進的步伐。而每一次美國通過涉臺「法案」,都會被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和堅持正義人士的痛批。最終,美國往往落得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可恥下場。

無論蔡英文如何抱美國大腿,也不管美國如何驕橫,有一點蔡英文和美國當局必須認清,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臺灣僅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這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共識,不管從歷史,還是國際法的角度,誰也無法改變。美國出臺的「臺北法案」不會改變兩岸關係屬性,出臺這個「法案」,在很多美國專家自己看來,都覺得荒唐,因為它本身矛盾重重,比如,美國不讓別國與臺灣「斷交」,自己卻與臺灣「斷交」;說幫臺灣加入國際組織,但是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已經有法案,明確了只幫臺灣加入以非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組織……

所以,筆者認為,美國作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應該擔負起大國的責任,不要企圖支持臺灣一小撮分離主義分子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否則必將遭到兩岸14億中國人和幾千萬海外華僑華人堅決反對和有力痛擊;與此同時,也希望蔡英文和民進黨當局,儘早放棄倚美抗華、以武拒統的幻想,不要把臺灣帶入萬劫不復境地。

(作者系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榮譽會長)

作者:胡國贊

編輯:魏芯蕊

審核:周佳佳

相關焦點

  • 中國日報網評:「臺北法案」是美國黔驢技窮情狀下的新鬧劇
    荒唐可笑的是,美國政客們耍起了文字小聰明,給這部註定成為鬧劇的法案編造了一個冗長拗口的標題,英文全稱為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簡稱恰好為TAIPEI Act,也就讓「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所對應的中文簡稱成了所謂「臺北法案」。
  • 「臺北法案」?美國又坑臺灣
    原標題:「臺北法案」?美國又坑臺灣(日月談)王平《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1月01日 第 04 版)美國聯邦參議院10月30日通過「臺北法案」。該法案據稱是美國因應臺灣的「斷交潮」所設,主要內容大抵可概括為:其他國家不準跟臺灣不好,否則將面臨美國威脅。
  • 「臺北法案」將把臺灣困死在美國戰略棋局
    一、聚焦「美國利益優先」而非「臺灣利益優先」    回顧「臺北法案」的立法過程(從理論上來講,川普已經正式籤署,該法案已經成法而不再是法案,但為稱呼方便,本文還是將之稱為「臺北法案」,而非「臺北法」。)
  • 「臺北法案」的甜頭,蔡英文能等到美國的「理賠」嗎?
    來源:中國臺灣網【兩岸快評第672期】美國國會又出了個「臺北法案」,說是要協助臺灣「鞏固邦交國」,「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臺經貿關係。「臺北法案」並不是個什麼新鮮玩意,早在2018年9月,由美國反華議員賈納德、盧比奧等4人共同提出。當時的背景是由於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2016年以來一連失去巴拿馬、多米尼加等多個「邦交國」,陷「斷交潮」,但該法案當年未能排入議程。2019年5月,賈納德等再次拋出該法案並於10月29日在參議院通過。前幾天美國眾議院也通過「臺北法案」。
  • 「臺北法案」,不過是美國給臺灣的又一「迷幻劑」
    日前,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所謂「臺北法案」又讓島內的「臺獨」勢力手舞足蹈了一番,有的人甚至認為離「臺美建交」不遠了,還胸有成竹地到臺灣民意機構去提案。        所謂的「臺北法案」是啥碗米糕呢?簡單地說,主要就是要幫助蔡英文當局「鞏固」所謂「邦交國」「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臺經貿關係」。
  • 美國通過「臺北法案」,學者:若越界,「臺獨」將灰飛煙滅
    據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了所謂2019年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簡稱「臺北法案」。該法案的主要內容是加強美國與臺灣的經貿合作,促進美國和臺灣的關係,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
  • 「臺北法案」是臺灣「深不見底的悶坑」
    3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臺北法案」之後,外交部及國臺辦相繼對美發出強烈反對、抗議與不滿聲明,亦同時警告臺灣切勿挾洋自重,加劇兩岸緊張。由此可以窺出兩岸關係正在往壞而難控的形勢發展。這是一個既危險又複雜多變的訊號,值得觀察正視!
  • 美國籤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 國臺辦:毫無道理、自相矛盾
    海外網3月28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美方籤署通過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表示,外交部等部門已表明了我們堅決反對美方籤署「2019年臺北法案」的嚴正立場,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朱鳳蓮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 美國「臺北法案」暴露霸權行徑 臺當局挾洋自重必吞下惡果
    來源:新華社資料圖新華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趙博、石龍洪)針對美國新近籤署成法的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大陸權威專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再次暴露美國妄圖以國內法凌駕國際法的霸權思維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袁徵說,所謂「臺北法案」以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以強權政治凌駕於國際關係準則,企圖恐嚇、阻止相關國家與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是赤裸裸的霸權行徑。他指出,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也早在40多年前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交。一個中國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也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 美國「臺北法案」真對臺灣好?名嘴爆:魔鬼藏在細節裡
    美國眾議院4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臺北法案」,參議院昨11日也一致同意通過這項法案。待法案完成立法程序,將送交美國政府籤署後生效。但法案真的如臺當局宣傳一般,對臺灣百利無一害嗎?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看完後發現,「臺北法案」也同時限制了臺灣以「主權獨立國家」,在國際舞臺活動的機會跟資格。黃暐瀚13日凌晨在臉書發文,「但不要忘記去觀察,這個對臺的善意,其實完全來自美國的利益,是為了『美國優先』,而不是『臺灣優先』」。
  • 為推動美國通過「臺北法案」,臺當局曾進行巨額「捐獻」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白雲怡】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臺灣當局為推動美國國會通過「臺北法案」,在幕後進行了巨額「捐獻」,包括大量武器採購回扣以及編列預算設置數百萬免稅額度。今年3月26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生效《臺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簡稱「臺北法案」,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協助臺灣鞏固「邦交」、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臺雙邊經貿關係。對此,中國外交部及國臺辦都曾予以公開批評,反對美國以任何形式幹涉中國內政、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 美國新通過「臺北法案」,蔡英文當局能撈到什麼好處?
    圖片來源:網絡美國眾議院在3月4日以全票415票,通過了所謂「臺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俗稱為「臺北法案」,同一天,「美國在臺協會」理事莫健也到臺灣地區活動,先後會見了蔡英文和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
  • 美國「臺北法案」旨在消耗遏制中國,蔡英文或將島內民眾推入險境
    導讀美國「臺北法案」的通過進一步證明美國的「一中原則」已經空心化。臺灣蔡英文當局的「仇中親美」和「以疫遏中」政策卻極易將臺海局勢和島內民眾推入危險境地。美國想借臺灣蔡英文當局給中國大陸製造更多麻煩,消耗中國大陸的戰略與外交資源,從而在中美競爭中獲取更多優勢。
  • 美議員又提出眾議院版「臺北法案」
    對此,美國一些政客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小動作不斷。繼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9月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後,幾名眾議院議員似乎也坐不住了,非要上前插一腳——提出所謂眾議院版本的「臺北法案」。當地時間10月18日,美國共和黨籍外交關係委員會亞太小組成員柯蒂斯(John Curtis)發布推文,稱他與美國眾議院外委會其他4名議員,共同提出「臺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TAIPEI Act,即「臺北法案」),「旨在強化臺灣的國際地位」,並應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
  • 川普籤署「臺北法案」!我外交部:若不糾正錯誤,必遭中方堅決反擊
    有記者就美方籤署通過「2019年臺北法案」相關內容提問。耿爽表示,美方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 「臺北法案」給了民進黨面子,卻壞了臺灣的「裡子」
    【兩岸快評第703期】在全世界的防疫工作都進入緊急狀態的3月份,美國國會眾議院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所謂的「臺北法案」,可謂「一枝獨秀」。不管這個說法是否正確,「臺北法案」那些「中看不中用」「口惠實不至」的特色,卻是實實在在地在其發布之初就已被世人看穿了。美國想用一部「國內法」來幫助臺灣在「國際」上擴展空間、「鞏固邦交」?這事怎麼聽都透著一股奇怪的味道。就如臺灣名嘴黃暐瀚說的:「與其幫臺灣守住目前的15個『邦交國』,為什麼美國不直接跟臺灣『建交』?美國一旦跟臺灣『建交』,臺灣的『邦交國』,立刻會增加30國不止,這不是更挺臺灣?」
  • 港臺腔:「臺北法案」,真仗義還是假慈悲?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圖源:臺媒)9月25日下午,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2019年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案」,即所謂「臺北法案」。事實上,「臺北法案」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在今年6月,美國國會參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委主席加德納就曾主張邀請蔡英文到美國國會演講,並推進「臺北法案」。當時,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明確回應,美國個別議員的言論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中方表示堅決反對。「臺北法案」到底是什麼?說簡單點,這是一個類似幼兒園小朋友的處事邏輯:如果你不跟臺灣好,我就不跟你好。
  • 「臺北法案」深度剖析 專家:民進黨「倚美抗中」把臺灣推入火坑
    美國親臺議員對此表示「關切」,有議員擔心「若美國不採取一致措施,臺灣『邦交國』可能從17個減至0個」。2018年9月,「臺北法案」首次被提出。「臺北法案」的提出者加德納表示,美國應該使用一切手段來支持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讓臺灣「邦交國」清楚知道「若你決定拋棄臺灣,會發生什麼事」。「臺北法案」真的能幫助臺灣鞏固「邦交」嗎?
  • 國臺辦:美方籤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毫無道理
    國臺辦:美方籤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毫無道理 央視新聞3月28日消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美方籤署通過所謂 「2019年臺北法案」表示,外交部等部門已表明了我們堅決反對美方籤署「2019年臺北法案
  • 川普籤署通過「臺北法案」,民進黨當局終將兩頭落空
    【兩岸快評第706期】 在全世界的防疫工作都進入緊急狀態的3月份,美國仍然沒有忘記打「臺灣牌」。他們先是在國會眾議院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所謂的「臺北法案」,接著美國總統川普於27日籤署了這項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