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2020年最後的大作《賽博朋克2077》還有兩天就要正式發售了,雖然大夥到今天才能預載遊戲,但媒體評分卻已經如期而至。這其中,我們老朋友IGN給了《賽博朋克2077》
9分的評價,看起來還挺高,不是嗎?
但如果你記憶力夠好,應該還記得,在兩個月之前,他們給《原神》打出的也是同樣的分數。
《賽博朋克2077》,人稱小《原神》(確信)。
好吧,玩笑就開到這。
大多數玩家都知道《賽博朋克2077》和《原神》根本就不是一個體量的遊戲,將二者放在一起對比本身就是件很弔詭的事情,然而IGN不但這麼做了,還用一個量化的分數強行將二者放在了一個同樣的高度。這讓人不禁想問:如今的遊戲媒體評分,真的還可信嗎?
圖一樂的IGN
事實上,IGN在評分上的翻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早在2019年的年末,IGN就曾給島哥哥的《死亡擱淺》打下了6.8分的低分,當時的評委給出的評價是"玩法無法支撐其重量"——翻譯過來,就是送快遞很無聊。對此,在遊戲中憑藉著和其他玩家建立連接,共同努力把崎嶇的山路變作坦途的玩家可能不大認同,但考慮到遊戲較為難熬的初期,以及遊戲兩極分化較為明顯的玩家口碑,大夥勉強接受了這個分數。
然而僅僅過了三個月,IGN卻給了《魔獸爭霸3重製版》7分的評價。
這不是什麼提前的愚人節玩笑?
即便它"是一個索然無味的復刻作品",卻僅僅只是因為它是《魔獸爭霸3》的重製版,就能獲得7分的及格以上分數,比《死亡擱淺》還要強那麼一點?
而在玩家眼裡,這是怎樣一個作品呢?
承諾單獨做過場動畫的斯坦索姆劇情被砍成實時演算,先前演示的戰鬥畫面,到了正式發售後大幅縮水,本作在MC的玩家評分只有0.5分。
就是這樣一個偷工減料的外包作品,IGN卻因為《魔獸爭霸3》本身盛名在前,而給了個友情分,卻絲毫無視遊戲本身糟糕的表現。
在那之後,IGN在和稀泥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但凡是熱門遊戲,那多半都不會給差評,直到他們給了《原神》9分的高評價。
按照這個評分標準,SE壓箱底的《最終幻想7重製版》也不是原神的對手:因為"劇情沉悶",這款遊戲最終獲得了IGN8分的評價。
Excuse me?劇情沉悶?是蜜蜂之館女裝克勞德不夠勁爆,還是結尾平行世界扎克斯復活不夠反轉?
和玩家背道而馳的聲音,使得IGN在玩家群體的公信力在這兩年暴跌,以至於玩家們發出了"IGN也就圖一樂"的說法。
我們是否還需要媒體評分?
曾幾何時,對於玩家們來說,媒體評分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自己對於一款遊戲的購買慾。雖然早年間遊戲媒體相對客觀的評價標準是一部分原因,但對於玩家們來說,在遊戲還沒有正式發售前,沒有其他渠道的評價作為參考才是最大的原因。正因如此,媒體評分曾經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一款遊戲的初期銷量。
到了今天,在遊戲正式發售前,先放個試玩DEMO已經成了多數遊戲廠商的主流做法,STEAM更是有著遊戲時間兩小時內可以退款的條例。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其聽媒體分析半天,倒不如自己真正上手試玩2小時。
拿IGN6.8分的《死亡擱淺》來說,這就是個很需要對上電波的遊戲,如果你get到了島哥哥"人與人建立連接"的理念,那很容易就會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但如果你期待著來一場如同《巫師3》一般的冒險,那必定會在孤獨的送快遞路上消磨完熱情。
而這些都不是光從一個浮光掠影的試玩視頻中可以看得出來的,很多時候看別人玩和自己玩,完全是兩回事。
話說回來,遊戲評分本身就是個很主觀的東西,你覺得是神作的遊戲,別人可能會覺得是糞作,單純以量化的數字來決定一款遊戲的優劣本身就是不可取的。對於如今的玩家們來說,與其看"圖一樂"的媒體到底給遊戲打了多少分,還真不如自己試玩兩小時來得實在。各位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