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我是小贏。小贏發現身邊有一個朋友的口頭禪特別有趣,是「我的媽媽咪啊」,每到她驚訝的時候總會這麼說。小贏就想到了音樂劇《媽媽咪呀》,這個音樂劇的名字是不是特別有趣呢?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百老匯大家都知道吧,在百老匯上演了許多的音樂劇,每個時代都有一部那個時代最棒的音樂劇,像是我們前幾次聊的音樂劇就有40年代的《俄克拉荷馬》,提到過的《貓》呢,就是80年代的,而可以說是二十一世紀新的藝術風範的音樂劇就是《媽媽咪呀》。不過這部音樂劇最開始並不是直接就在百老匯演出的,它第一次演出是在1999年的倫敦西區。
那麼,《媽媽咪呀》是一個什麼故事呢?讓大家這麼喜歡呢。這個故事跟就像是幼兒園小朋友學到的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但是這音樂劇可不是找媽媽噢,找的是爸爸。那這找爸爸的故事大家聽上去是不是覺得有點悲情,其實不是的噢,這可是一個快樂的找爸爸的故事呢!看到這裡是不是對這個故事提起興趣了呢?這是一個在希臘小島上發生的故事,準備結婚的蘇菲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夠參加婚禮,就看了媽媽的一些日記和信件,就找到了三個有可能是自己爸爸的人來參加婚禮,而面對這三個「父親」,單親媽媽也是非常激動,就這樣,一場非常搞笑有趣的「找爸爸」的故事就開始啦。
音樂劇《媽媽咪呀》不單單是音樂劇的劇情讓大家看了覺得非常快樂,它那些非常有趣,非常動感的旋律更加是吸引人。《媽媽咪呀》這部音樂劇用超級樂團ABBA的曲子進行貫穿,曲調聽上去非常輕鬆,這也將歡樂的面對人生的態度給到了在座的每一位觀眾。
在倫敦西區上演的音樂劇,在上演音樂劇之前,音樂劇製作人都不能夠知道自己創作的音樂劇觀眾會不會喜歡,這是決定自己作品能不能受到歡迎的重要的一步。當然啦,這部在1999年上演的音樂劇也是,首次演出就是對這部音樂劇的最大的考驗。而這部音樂劇成功了,在第一次演出的時候就已經受到了觀眾的歡迎。在這裡,小贏想到了一句話,萬事開頭難。那麼在這個首演成功之後,這之後的每一場《媽媽咪呀》,觀眾對它都是熱情不減的。
音樂劇《媽媽咪呀》已經在全世界的幾百個城市,用了13種語言表演,已經有超過幾千萬人都看過這部音樂劇啦,還創造了二十億票房的好成績呢。就憑著這個成績,音樂劇《媽媽咪呀》就成功地上了百老匯最多票房的前十名呢。小贏發現,好的音樂劇在上演多次之後,總會有那麼一部用它來改編的電影,當然啦,這部音樂劇《媽媽咪呀》也不例外。這部音樂劇在倫敦西區公開演出沒多久就已經有好多家電影公司願意將它改編成電影了。看到這裡小贏覺得,這部音樂劇一定是非常優秀了,才讓這麼多電影公司都希望能夠讓自己公司來改編了。如果不能親身坐在劇院裡看到這部音樂劇的演出,那小贏覺得看看電影也是非常不錯的。
聽了小贏關於這部音樂劇《媽媽咪呀》的介紹,你覺得怎麼樣呢?小贏覺得真的是非常有趣,故事情節也是特別好玩。小贏希望你看完之後一定要跟小贏分享你看這部音樂劇之後的喜悅噢。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