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每天別超1.5萬步

2020-08-14 環球網

來源:北京青年報

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每天別超1.5萬步 能邊走邊聊這個強度就合適——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

沒錯,基於上述優點,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其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和我們平常「壓馬路」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暴走」的正確姿勢。

塑膠步道最合腳 運動前後別忘熱身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應至少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身體活動。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別是有規律地進行健步走,既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還幫助控制體重,並促進心理健康。不過,健步走也不是抬腳就走,準備工作你都做好了嗎?

場地選擇 健步走地點可以選在您熟悉的街道或公園,塑膠步道、柏油路、草地或山野步道等均可。其中塑膠步道具有彈性,對膝關節的反衝力較小,且沒有車輛,更加安全,是健走的理想場地。同時,我們還得提防新冠病毒的出沒,可以選擇相對空曠的場所,注意與他人保持距離,避免聚集。

穿著講究 健步走時要選擇合適的衣物,衣服最好透氣。健走時應選擇適宜的運動鞋,鞋底要有一定的穩固性,不宜太柔軟;要有一定的「流暢性」,可以有效緩解踝關節和足底筋膜的疼痛;要有良好的緩衝性,因為一雙緩衝性好的鞋子,可以解決走路導致的腰疼問題;另外,健走與登山等戶外運動不同,鞋子還是以輕便的最好。

熱身活動 健走前,要進行熱身準備,比如活動膝關節和腳腕、原地慢跑等,這樣可以很好地提高機體的興奮性、降低肌肉的黏滯性、提高關節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預防運動損傷,尤其是慢性損傷;

健走後,不要立即停止活動,應逐漸放鬆,可以進行身體的拉伸或重複運動前的熱身動作,可以使身體的肌肉、韌帶、神經得到放鬆,增強身體的柔韌性,降低肌肉的硬度,有助於緩解運動疲勞。

健走的正確姿勢 記住這16字秘訣

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專家介紹,健步走與我們一般的走路不同,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它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

健走姿勢的基本要領有16個字:「身體直立、曲臂擺動、中軸扭轉、合理步幅」。

身體直立:指頭頂百會穴上提,保持耳朵、肩峰、股骨大轉子在一條直線上。簡單點說,就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抬頭挺胸、腰背挺直、頸肩放鬆、輕輕收腹、下頜微微內收、雙眼平視前方。

曲臂擺動:雙手放鬆如握空拳,肘部自然彎曲90°;雙臂以肩為軸,前後自然擺動;擺動手向上擺時不超過肩,向下擺動時不超過腰部。

中軸扭轉:伴隨著擺臂,軀幹以身體中線為軸自然扭轉。中軸扭轉的目的是加強腰部的鍛鍊、減小腰臀比。

合理步幅:邁步時腳後跟先著地,逐步過渡到腳尖;腳尖朝前,大腿肌群主動發力帶動小腿跟上。比較合理的步幅=身高×0.45。比如說:身高1.6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2釐米;身高1.7米的人,步幅最好在77釐米。

用力過猛反傷身 「刷步數」別超1.5萬步

專家表示,健步走不是越多越好,總量要在科學範圍之內。每天健走總量控制在10000至15000步為宜,過多的話反而容易出現損傷。特別是老年人或身體狀態不好者,更不能盲目追求步數。此外,健步走在速度、強度和鍛鍊時間上也都有講究:

健走速度 不經常運動或體力稍差的人,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走得稍慢一些,步頻最好能夠達到80至100步/分鐘,等身體適應後逐漸提高健走速度;對於身體能力比較好的人,為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可以走得稍快一些,也就是說步頻控制在110至130步/分鐘左右。

健走強度 以自身的主觀判斷為準。如果健走時心跳加快、呼吸有點喘、微微出汗,不能唱歌,但還能和同伴聊天,那這對您而言就是適宜的中等強度了。

健走時間 如果利用碎片時間健走,每次健走時間應至少在10分鐘,才能達到鍛鍊效果。一天當中,如果能有一次性持續健走達到30至60分鐘,將更有利於提升您的心肺功能,並消耗脂肪。

文/本報記者 李潔

相關焦點

  • 每天別超1.5萬步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  沒錯,基於上述優點,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其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和我們平常「壓馬路」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暴走」的正確姿勢。
  •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每天別超1.5萬步
    原標題:塑膠步道不傷膝蓋 每天別超1.5萬步 能邊走邊聊這個強度就合適——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
  •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其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和我們平常「壓馬路」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暴走」的正確姿勢。
  • 運動健康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  沒錯,基於上述優點,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
  • 健康教育專欄: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沒錯,基於上述優點,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其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和我們平常「壓馬路」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今天,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專家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暴走」的正確姿勢。
  • 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記住這16字秘訣
    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憋著甩肉的你終於可以出家門啦。選擇什麼運動好呢?時間靈活、無需裝備、容易上手兒……就是它啦——暴走。沒錯,基於上述優點,健步走已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
  • 500城市啟動「萬步有約」!告訴你「刷步數」的正確姿勢
    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500城市同時啟動「萬步有約」健走激勵大賽。時間靈活、裝備簡單、容易上手的優點,讓健步走成為大家更樂於選擇的健身方式。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方法不對、用力過猛不僅達不到健身效果,還有可能造成身體損傷。掌握科學的方法,才可以讓健身鍛鍊事半功倍。
  • 健步走不是簡單的「刷步數」,正確姿勢應該是這樣的……
    不過,健步走可不是簡單的「刷步數」。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對如何以正確的姿勢「刷步數」作出的解讀和提醒。塑膠步道對關節損傷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年人每周應至少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身體活動。走路是我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別是有規律地進行健步走,既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還能幫助控制體重,並促進心理健康。不過,北京市疾控中心慢病所專家提醒大家,健步走也不是抬腳就走,幾項準備工作你得做好了——場地選擇:健步走的地點可以選在您熟悉的街道或公園,塑膠步道、柏油路、草地或山野步道等均可。
  • 每天步數走夠1萬對身體好?來看看專家建議步數
    「今天又走了1萬多步啦!」你是不是經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這樣曬步數?甚至在我們的運動排行榜上,能看到很多人日行超萬步?現在,隨著一些運動軟體,以及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人將每天1萬步作為身體鍛鍊的基本標配。
  • 每天1萬步 健身還是傷身?聽聽運動醫學專家的意見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
  • 別盲目追求步數 健走的正確姿勢 記住這16字秘訣
    健步走與我們一般的走路不同,而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講究姿勢、速度和時間的一項有氧步行運動,它行走的速度和運動量介於散步和競走之間。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健步走方法。健走姿勢的基本要領有16個字:「身體直立、曲臂擺動、中軸扭轉、合理步幅」。身體直立:指頭頂百會穴上提,保持耳朵、肩峰、股骨大轉子在一條直線上。簡單點說,就是在自然行走的基礎上,抬頭挺胸、腰背挺直、頸肩放鬆、輕輕收腹、下頜微微內收、雙眼平視前方。曲臂擺動:雙手放鬆如握空拳,肘部自然彎曲90°;雙臂以肩為軸,前後自然擺動;擺動手向上擺時不超過肩,向下擺動時不超過腰部。
  • 每天走多少步才算健康?醫生告訴你答案
    美國運動醫學會、美國疾病中心等機構,早就已經提出了關於「日行萬步」的建議,加上現如今智慧型手機、智能手環的幫助,朋友圈「刷步數」的情況是越來越普遍了。日行萬步是一場營銷騙局?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今天給大家科普一下!■日行萬步原來是一場騙局?每天走多少步才算健康?醫生告訴你答案!
  • 每天1萬步,健身還是傷身?專家支招如何避免步行運動損傷
    劉昶榮/攝  「恭喜你,今天已完成1萬步目標!」看到這樣的提示信息,你是不是充滿了成就感?如今,隨著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推崇每天1萬步走的鍛鍊方式。經常可以看到公園裡、操場上、樓間小道上正在步行鍛鍊的不同年齡的人,他們拿著手機,戴著手環、手錶等,將每天1萬步作為自己的鍛鍊目標。鍛鍊的同時,還可以和好友PK步數排名娛樂一下,甚至有些商家還提供步數折扣。
  • 每天39999步佔領幾百個好友微信運動封面 搖步器刷出的步數名利場
    近日,成都市民蘇先生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他的朋友程式設計師老趙每天都靠39999步佔領了他微信運動的封面。老趙還在「封面」圖上留著「本廣告位長期招租」的字樣。  「他上班兩點一線,哪裡有時間每天都走那麼多步?」蘇先生很疑惑,好奇地詢問了老趙,老趙告訴他,自己使用了一種可以修改微信步數的軟體。
  • 研究:每天步數與死亡有關!7500步最佳!
    但這並不代表著,每天2萬步比每天1萬步更健康。最新研究:步數與死亡率有關先來看看權威研究數據:《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在2011~2015年間對1.8萬多名美國老年婦女(平均年齡72歲)進行調查。讓她們連續7天佩戴記錄設備,記錄下了每天行走的步數和步速。
  • 高校要求學生"微信運動1萬步" 有人買搖步器刷步數
    原標題:廣外新規要求學生「微信運動1萬步」「微信步數每天過萬」成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這學期的難題。一個月來,不少學生反映每天10000步有點難,為完成「任務」有同學買「搖步器」刷步數,運動步數排行榜上甚至出現了七八萬步的作弊高分。
  • 高校要求學生「微信運動1萬步」 有人買搖步器刷步數
    法制日報訊 「微信步數每天過萬」成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生這學期的難題。  這源於廣外為鼓勵學生課外鍛鍊提出的新要求:每天鍛鍊步數達10000步(微信運動)以上,或當天在裝有藍牙發射器的體育場館鍛鍊不少於40分鐘;每周鍛鍊需達標五次,至少有一次在體育場館練習專項內容不少於40分鐘。未完成者扣除體育成績的10%。
  • 「日行1萬步」是養生還是養病?每天走多少步為宜?搞清楚很受益
    很多人為了爭當步數排行榜的第一名,每天都步行萬步,甚至超過萬步,仿佛暗暗有股競爭的意味,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那麼每天走萬步,真的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嗎?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具體的解釋吧。日行萬步是否養生,專家們表示,這步數上並沒有強制要求,每個人身體情況的不同,得按自身情況量力而行,另外還要根據你選擇的走路方式來看。是像日常散步一樣的慢走,那麼走上一萬步左右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選擇快走,跑步等方式,那麼每天的步數在6500左右就足夠了。
  • 每天走7500步,能降低死亡風險嗎?專家:1種走路姿勢有利於長壽
    有研究發現,走路的步數和死亡風險有一定的關係,可能你看到之後會有點疑惑,大家每天都在走路,不還是有的人長壽,有的人壽命短嗎?下面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這項研究,你就會明白了。研究者選擇了1.8萬多名的美國女性,她們都是老年人,平均的年齡在72歲。研究者讓每一位女性都戴上了記錄的設備,可以準確地知道她們每天走的步數和速度,這項研究從2011年進行到2015年,研究結束後,從中發現了走路步數和死亡風險的關係。
  • 步數排行榜上日行二三萬步的「王者」們,膝蓋還好嗎
    步數排行榜上的「王者」們 你們的膝蓋還好嗎微信朋友圈裡,除了曬娃、曬美食、曬自拍,近幾年曬步數已經成為另一種時尚,運動步數你追我趕,這既激發了動力又鍛鍊了身體,受到不少人的追捧。翻看運動榜,1萬起步是標配,2萬起步有可能登頂,3萬以上妥妥的「王者」。然而走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嗎,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並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