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並不僅有電源和電阻,電路的設計來自系統運行的需求,19世紀中期,德國的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拓展了歐姆定律,讓我們可以計算複雜電路中的電流與電壓,他根據我們已知的電荷和能量守恆的關係,提出了電路分析的兩條重要準則,值得一提的是它是基爾霍夫在23歲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時提出的,基爾霍夫電壓和電流定律是電子學中最重要的定律,他第一次為電路的走向制定了規則。
第一條準則與我們已經討論過的電荷守恆有關,叫做節點電流定律,簡稱KCL
流入某節點的電流的總和等於流出該節點的電流總和,就像我們說的:有進必有出
第二準則基於能量守恆,雖然有點難懂,它稱之為迴路電壓定律,說的是閉合迴路中所有元件兩端電動勢的變化之和等於0
想想電源提供電動勢,電動勢又叫做電壓,經過電阻時會降低,這有點像坐過山車,你可以沿著軌道飛來飛去刺激你的心臟折磨你的胃,但總會在同一個地方停下來,在電路中,電源就像上升段,提高電動勢而每個電阻是下降段,消耗電動勢,無論你在電路中走哪條路,都要回到起始的地方,所以我們來驗證這兩條規則吧。
這個電路用歐姆定律不太好做,它包含兩處電源和四個電阻,既有串聯也有並聯,你可以先把這兩個電阻合成一個,如果你想求出每個支路的電路,以及每個電阻兩端的電壓,你就需要基爾霍夫的幫助了,使用KCL前你需要找到所有的節點,節點是超過一條支路的交點
然後標出不同支路的電流值,這個電路只有三個分支,因此要標出三個電流,KCL告訴我們,流入節點a的一切電流都會流出,寫出數學表達式就是I2=I1+I3,因為I1,I2,I3是I2的兩個分支。
注意我們是怎麼定義電流方向的,我們定義電源內部的電流方向是從負到正,但無論你怎麼定義方向,整體相對關係保持不變,方向選擇正確後,電流值是正的,這是顯然的,但如果反了,電流值就是負的,我們繼續,我們先把這個電流關係叫做「方程1」
現在來用KVL,你可以任意畫一個迴路,然後想像電荷沿著迴路繞圈,但每次都會回到起點,簡而言之,只要有迴路我們就可以用KVL,上半圈有一個迴路,下半圈也有一個迴路,
這個也是一個迴路,是整個電路的外圈
找到迴路就可以算出未知的三個電流值了,我們從迴路1開始,迴路中有一個20V的電源,還有兩個電阻,分別是5歐和40歐,我們知道電源可以提高電壓,電阻1和電阻2消耗電壓,電源升高的電壓是20V,但你不知道兩個電阻消耗的電壓。
歐姆定律,我們可以把電阻消耗的電壓,表示成電流乘以電阻值
式子中有兩個未知量,我們叫做「方程2」
寫出來放在一邊
接下來看迴路2,這個迴路中有兩個電源和三個電阻,如果你順著電流方向看,你會發現兩個電源都是提供正電壓,因為它們內部電流都是從負到正
而且所有的電阻都是消耗電壓,因為環路方向與電流同向,所以最重要的是確定電流的方向,現在你可以重複迴路1的操作,讓所有電壓的變化量為0,然後根據歐姆定律,用電流與電阻的乘積來替換電壓
我們現在有了「方程3」
雖然可以繼續計算環路3但這是多餘的,因為KCL提供了「方恆1」這個節點的三個未知數已經有了三個獨立方程
我們將方程2的I1和方程3的I3帶入方程1,現在你有了一個只含I2的方程
解得I2=1A,帶入到方程2和3中,很容易解出I1和I3
然後就解完了
以上就是基爾霍夫電壓和電流定律的應用,它是電路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定律,基爾霍夫首次為電路的走向制定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