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虎嗅網

2020-12-15 虎嗅APP


校/一條人文主義狗 畫/捕風者 圖/地緣谷


素有「死亡之海」之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中國西北部的塔裡木盆地之中。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它的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常年乾旱缺水、終年狂風大作、晝夜溫差極大……種種不利因素的疊加,使得這片沙漠人跡罕至,這也是大部分沙漠地帶的共性特徵。


從衛星上俯瞰塔克拉瑪幹沙漠


也導致修建公路的成本大幅提高,來自shutterstock


沙漠地帶的自然條件極其險惡,使得穿越沙漠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天方夜譚。


為什麼說穿越沙漠是天方夜譚?先不說其它因素,光說交通工具。很長時間以來,駱駝是沙漠地區出行的唯一代步工具,所以才會被稱為「沙漠之舟」。而駱駝的體型,雖然相對於人類,已經十分高大強壯。但駱駝,畢竟也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軀。完全依靠駱駝的出行,有太多的局限性。


後來人類又發明了沙漠專用汽車。沙漠專用汽車的構造完全適應在沙漠中完全無路條件下的行駛,而且具備普通汽車的客運或者貨運功能。但弊端就是,沙漠專用汽車的製造難度相對於普通汽車偏大,而且使用成本較高,既不經濟也不便利。


沙漠越野車至少需要四輪驅動,以防陷入流沙中,而更高配置的需要六輪驅動,這對驅動系統和底盤穩定都提出了很大挑戰,來自shutterstock


使用沙漠專用汽車,可以在沙漠範圍內短途出行,但如果完全依靠它去穿越南北寬度400公裡、東西長度1000公裡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明顯不現實。畢竟,如果燃油耗盡,在大漠深處可是沒有加油站的。偏偏不巧,沙漠專用汽車比普通汽車更加費油。


必須設法穿越沙漠


但我們必須設法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大漠深處蘊藏著寶藏。由於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陸續探明,「死亡之海」逐步變為「希望之海」。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已經有計劃地在塔裡木盆地進行了油氣資源勘探,石油工業的前輩們胸懷「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宏偉抱負,先後在塔裡木盆地的庫車坳陷、西南坳陷進行了五次規模性的油氣普查和勘探會戰,但由於受到地質條件複雜、技術裝備落後和國家石油戰略調整等因素影響,僅發現了依奇克裡克和柯克亞等幾個小型油氣田,經歷了「五上五下」的曲折歷程。


冬天裡拼命加班加點工作的石油工人


從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按照關於陸上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部署,我國加緊開發西部沙漠腹地的油氣田,把石油開發的重點轉入塔裡木盆地。


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原石油部與美國地球物理公司合作,完成了19條縱貫塔裡木盆地南北的區域地震大剖面,基本查清了盆地「三隆四坳」地質構造格局,完成了首輪資源評價,為新一輪石油會戰打下了良好基礎。


1984年9月,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部的輪臺縣與庫車縣之間的沙參二井發生井噴,人們驚喜交加,堅定了尋找大油田的信心,此後在輪南、英買力相繼尋找到高產油氣流。1989年4月,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在新疆庫爾勒組建塔裡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調集全國石油戰線精兵強將,「六上塔裡木」開展石油大會戰,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六上塔裡木」許多年輕人為家為國自願投身「沙場」


1989年至1992年間,輪南2井、塔中1井、塔中4井陸續發現油氣,在此基礎上塔裡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獲得戰略性突破,大致形成了今天輪南油田、塔中油田的格局。從此,塔裡木盆地的油氣資源愈發充實。


塔裡木盆地油氣田分布


今天的輪南油田,來自shutterstock


想開發如此豐富的資源,必須有穩定可靠的交通通達條件作為支撐。此時,建設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的需求就提到了議事日程上。


為了開發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同時縮短烏魯木齊至和田等地區的距離,加快塔裡木盆地南緣居民的脫貧致富,修建一條專用通道的計劃橫空出世,這就是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的前世。早在1989年11月,沙漠公路建設可行性研究會就已經在庫爾勒市召開。


交織成網的沙漠公路


目前,直接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公路不止一條,但開工最早的就是這條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狹義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也就是指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



來自shutterstock


1991年5月,塔裡木沙漠石油公路工程技術研究可行性報告通過了專家論證。該工程於1991年10月正式列入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尖項目,計劃投資5.94億元。1993年3月開始施工,1994年7月12日,肖塘至塔中4號井長度219公裡的沙漠公路貫通,但這還並不意味著整項工程完工。


1994年9月,為支援南疆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國務院決定沙漠公路要南北貫通。1995年初,開始了由塔中4號井至民豐全長227公裡的沙漠公路建設,到1995年9月6日,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全線貫通。


印有中國石油的宣傳標語,來自shutterstock


僅僅兩年多一點時間就完成了全長四百多公裡的沙漠公路建設,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原來是工程技術人員充分利用了沙子的一個奇妙的特性,創新了施工方法。鬆散的沙子抗壓強度極差,固定住的沙子抗壓性卻極強,超過粘土。


於是,在施工過程中,就把沙子先推出路基形狀,再用土工布包裹固定,然後振動壓實,這種經幹振動壓實後的路基抗壓強度超過了普通路基,達到國家標準的一倍半以上。在路基工序完成以後需在路基的上面鋪設石子,而因為有了這樣的高強度路基,所需的石子層厚度就減少了一半左右。


來自shutterstock


這種施工方法,後來被總結命名為「強基薄面」法。為了防風固沙,在道路本體工程之外還有專門的防沙工程。蘆葦柵欄加蘆葦方格等固沙技術,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目前處於世界同類技術的領先水平。


公路旁密密麻麻的草方格是為固沙保路做出的必要防護,來自shutterstock


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的建成,使得新疆首府烏魯木齊至和田的距離縮短了五百公裡,被和田民眾稱之為「幸福路」。除此公路之外,國內外尚無百公裡以上穿越流動沙漠的公路。毫無疑問,該公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貫穿流動性沙漠的等級公路。該路段已於2014年被編入216國道,成為國家幹線公路網的組成部分。


有了輪臺至民豐沙漠公路的經驗積累,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又相繼開工建設了阿拉爾至和田沙漠公路、塔中1號井至且末沙漠公路和尉犁至且末的沙漠公路,其中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在不久前的2020年9月25日實現了沙基全面貫通,即將在明年迎來全線通車。當公路線路像絲帶一樣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逐漸交織成網,它所產生的效益不僅僅在經濟層面,還在社會層面。


穿過塔克拉瑪幹沙漠的主要公路幹線(虛線表示未建成通車)


渴盼聽到火車汽笛聲


公路運輸的優點是靈活機動,但缺點也很明顯,單車運量相對較小,人力物力消耗較高,尤其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更加不適應。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運輸運量大、連續性好,更能勝任長途運輸,速度方面也有一定優勢。


在中學地理教科書當中常常把鐵路比喻成「經濟大動脈」,不無道理。曾經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沙漠公路逐步交織成網的同時,也渴盼聽到火車汽笛聲。塔克拉瑪幹沙漠,不能永遠沒有鐵路。


對於一些偏僻的村落,總不能永遠這樣,來自shutterstock


其實,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地帶,早就有了鐵路。例如喀什至和田的喀和鐵路,還有哈密南站至羅布泊的哈羅鐵路,都已經通達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邊緣。



但直到2014年上半年,還沒有一條鐵路直接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直到格爾木通往庫爾勒的格庫鐵路的規劃誕生,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才第一次即將迎來能帶來安康的巨龍。


喀和鐵路,來自shutterstock


2014年底,由庫爾勒通往格爾木的格庫鐵路開工。庫爾勒地處新疆中部,經濟中心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是新疆的交通樞紐之一。218國道經此地通向伊寧市,再通向中亞。而格爾木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成庫鐵路、青藏鐵路、格敦鐵路和敦格公路的交匯處。兩條新鐵路建成後,格爾木將成為連接西寧、拉薩、敦煌和庫爾勒的交通核心樞紐。


格庫鐵路正線全長1214.6公裡,其中新疆境內708公裡,青海省境內503.9公裡,設計時速120km/h。線路自青海省格爾木,向西經烏圖美仁、甘森、花土溝,翻越阿爾金山後,再經新疆自治區米蘭、若羌、尉犁至庫爾勒。它是我國內地往返新疆的第二條鐵路大通道。


跨越省區,連通樞紐(虛線表示未建成通車),來自shutterstock



它的建成對完善我國西北鐵路網骨架,促進西部與內地交流,推動新疆、青海兩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強民族地區團結和鞏固國防安全均有重要意義。在格庫鐵路建成後,將大大緩解蘭新鐵路的通行壓力,同時將庫爾勒到格爾木的行程時間由原先乘坐汽車班車的26個小時縮短至旅客列車的12個小時左右。2020年7月1日,格庫鐵路青海段正式通車,新疆段離通車也並不遙遠。


來自shutterstock


塔裡木盆地對於鐵路的需求是如饑似渴,在格庫鐵路尚在施工的過程中,從格庫鐵路中間站若羌到和田的和若鐵路,又開始了規劃。若羌縣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如今又成為了鐵路的交叉口。2018年底,和若鐵路正式開工。


和若鐵路正式開工,來自shutterstock


和若鐵路的最小圓曲線半徑達到了1600m,這意味著它的運營時速有提升到140km/h的可能性。和若鐵路建成以後,將和格庫鐵路、南疆鐵路、喀和鐵路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周邊形成一條環形鐵路網。


新舊鐵路「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虛線表示未建成通車)


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現代交通的目標是建立綜合統一的交通運輸體系。公路、鐵路、航空、水運以及管道等五大運輸方式應當各司其職,共同發揮作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的交通設施建設也並不例外。現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地區的公路網絡已經成形,環繞塔裡木盆地的環形鐵路網也正在建設中。我們有理由相信,愈發便利的交通通達程度將給自古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帶來更多的希望。



                  

相關焦點

  • 鐵路「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
    與公路運輸相比,鐵路運輸運量大、連續性好,更能勝任長途運輸,速度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在中學地理教科書當中常常把鐵路比喻成「經濟大動脈」,不無道理。曾經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在沙漠公路逐步交織成網的同時,也渴盼聽到火車汽笛聲。塔克拉瑪幹沙漠,不能永遠沒有鐵路。
  • 塔克拉瑪幹沙漠固沙忙
    截至2020年7月14日,格庫鐵路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段固沙防沙防護工程完成90%以上的工作任務,今年下半年將開通運營的格庫鐵路新疆段工程及時完工打下了基礎。格庫鐵路新疆段的鐵路穿越荒漠、戈壁、鹽漠、礫漠、流動沙漠,風沙活動強烈鐵路防沙工作難度巨大。
  • 塔克拉瑪幹沙漠
    「拉瑪幹」,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大荒漠」,引申有「廣闊」的含義;那麼「塔克拉瑪幹」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餘公裡,南北寬約400多公裡,總面積337600平方公裡,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沙漠,故被稱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流沙面積世界第一。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達1200~1500米,在東部和北部則為800~1000米。
  • 塔克拉瑪幹沙漠種樹不現實?看看如何給樹木提供水,天才的設計
    塔克拉瑪幹沙漠上種樹不現實?看看如何給樹木提供水,天才的設計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中心,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400公裡,面積約33.76萬平方公裡,僅次於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我國最大的沙漠是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幹沙漠」,總面積約為33萬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多江蘇省的大小,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也是亞洲面積第三大的沙漠。塔裡木盆地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離海洋十分遙遠,加上周圍高大山脈,如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等山脈的阻擋,水汽更是難以進入,這裡是我國氣候最為乾旱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
  •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國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新疆南疆塔裡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著名的第十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是維吾爾語音譯過來的,「塔克拉」在維吾爾語裡面的意思是「地下」、「下面」;「瑪幹」在維語中的意思是「生活的地方」、「領域」。
  • 中國五大沙漠大小排名榜單揭曉!塔克拉瑪幹沙漠名列榜首!
    近幾年,隨著沙漠作為外景拍攝的娛樂節目和電影越來越多,沙漠以其獨特的景觀特色,開始逐漸受到許多遊人的喜愛。在中國,沙漠總面積約為130萬平方公裡,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那麼,你知道中國最大的沙漠是哪個沙漠嗎?現在小編為大家羅列中國五大沙漠排行,塔克拉瑪幹沙漠排在第一名,感興趣的不妨一起往下看!
  • 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消滅了,塔克拉瑪幹沙漠也能消滅嗎?
    沙漠是非常惡劣的一種地區,因為沙漠是完全被沙子所覆蓋幾乎沒有植物生長,而且雨水非常稀少空氣乾燥,大部分的沙漠地區都是非常荒蕪的。但庫布其、毛烏素沙漠都已經被消滅了,而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那麼塔克拉瑪幹沙漠也會被消滅嗎?
  • 沙漠中的「勇士」:5種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特有植物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今天我們要講到的檉柳、梭梭、駱駝刺……可都是塔克拉瑪沙漠中的植物哦!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植物,古籍中記載寥寥。但隨著對沙漠的探索,人們發現在沙漠中也生長著植物,而且它們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性。
  • 守護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鐵路線的民警
    來源:中工網中工網記者吳鐸思 通訊員 武隴慧新疆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幹沙漠北緣的戈壁灘上,還有6個月就要退休的老民警陽舉海正在陽霞警務區認真整理著裝
  • 新疆塔裡木沙漠:南北貫穿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為何新疆塔裡木沙漠,貫穿南北被稱為「死亡之海」?塔裡木沙漠公路不是一條平常的公路,這條長達522公裡的公路由北往南縱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它是世界奇蹟。百萬年前,這裡河湖眾多,植物繁茂,滄海桑田,如今這裡僅剩下環繞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帶狀綠舟。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塔裡木盆地當中,塔克拉瑪幹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進去出不來。塔克拉瑪幹沙漠又被稱為恐怖的死亡之海,但就是在這令人生畏的大漠中,卻有一條非常獨特的貫穿大漠南北的公路。
  • 塔克拉瑪幹沙漠自駕遊的福音,穿越大沙漠的公路已達四條
    這些最大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新疆有一個中國最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面積33萬平方公裡。朋友們查查自己所在的省面積是多少?是不是有點驚訝?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及近些年來的發展。故被稱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動沙漠。
  • 沙漠如果出現暴雨能變成綠洲嗎?比如我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
    這些降水都集中在7-9月,尤以8月為多,所以在毛烏素沙漠,還經常發生洪澇災害,是不是大大出乎您的意料? 咱們回到塔克拉瑪幹沙漠上來。雖然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降水資料比較少,但從
1988年1月,中國科學院綜合科考隊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滿西異井設立了氣象觀測站進行監測後,還是得到了這裡的綜合氣象觀測資料。
  • 開採塔克拉瑪幹沙漠地下水,能否讓羅布泊,樓蘭古國重現?
    並且塔克拉瑪幹沙漠自身所需要的水就非常多,周圍山脈所提供的水遠遠不足自己消耗,所以很難將羅布泊重現,就算是有能力經過沙漠的中心腹地,也很難將其轉移羅布泊,這是存在地理位置的差異化,當然主要還是因為水量不足,消耗較大,下面我們就來看看。
  • 塔克拉瑪幹沙漠: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區
    在喀什地區巴楚縣的東南,正是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地處沙漠邊緣的巴楚,縣域有著天然的沙壤土質和每年200多天的無霜期,再加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這些特質造就了「香草冰淇淋」——巴楚留香瓜。
  • 建國後發現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神秘族群,究竟是些什麼人
    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第一、「死亡之海」的最深處有一支神秘族群?塔克拉瑪幹的詭秘傳說「塔克拉瑪幹」在維語中是「進得去,出不來」的意思,尤其是居住在塔克拉瑪幹周圍的人們,無不對「死亡之海」心懷畏懼。發現地的原始村落工人們此次遭遇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新疆石油工人,竟然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心發現了一群「野人」,一時間此事傳得沸沸揚揚,原來古老傳說是真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最深處,確實生活著一支與世隔絕且歷史上從無記載的神秘原始族群
  • 有庫布齊、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經驗,塔克拉瑪幹沙漠能變成綠洲嗎?
    據統計,全球十大沙漠的面積總和達到了1778萬平方公裡,這比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還多出了68萬平方公裡,可想這是一個怎樣嚴峻的現狀。對於我國來說,荒漠化總面積為128萬多平方公裡,想想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荒漠化面積就佔了整個陸地面積13.29%,而我國最大的沙漠非新疆境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莫屬了。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
  • 假如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能造出綠洲嗎?
    往往只能依靠少量的季節性冰山融水,正是因為這樣的自然環境,在我們國家的西北地區,形成了我們國家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而在維吾爾語當中,塔克拉瑪幹就是進得去出不來意思,從這裡我們也可以得知,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恐怖之處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整體面積比華北平原還要大很多,達到了33萬平方公裡。
  • 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隱世村落-羅布人村寨
    浩瀚無邊的大沙漠、水草豐茂的綠洲、清清的湖泊、蜿蜒曲折的河流,這樣的一個地方集聚了荒蕪與生機、活力與沉寂,它就是堪稱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隱世村落-羅布人村寨。寨區有塔克拉瑪幹沙漠、神女湖、草原、塔裡木河,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遺蹟交織,組成了別具特色的大漠風情。羅布人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他們不同於大多數其他的遊牧民族以遊牧為生,而是狩獵、捕魚為生。他們依賴舟船捕魚為食,狩獵鳥、獸到市集以物互換得到日常生活所需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