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犧牲,說被killed是不敬嗎?

2020-12-26 騰訊網

近日,中國隆重迎接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新華社、CGTN等媒體做了大規模的英文報導:

Xinhua Headlines: Remains of 117 Chinese soldierskilledin Korean War returned(新華社)

The remains and belongings of 117 Chinese war heroes,killedin the Korean War 70 years ago, arrived in Shenyang ...(CGTN)

Y-20 transport aircraft repatriates remains of Chinese soldierskilledin Korean War(Global Times)

小強君一位長期從事中文新聞報導的長輩便吐槽了:為什麼英文報導用了killed?為什麼不用「犧牲」、「失去生命」這樣的詞從而對烈士表達更多的敬意 ?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個人認為多多少少涉及到中西方在「死亡」概念上的文化差異以及中西方媒體的操作規範差異

作為一名國新小萌新,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外教便說:你們不要用pass away這樣的詞,統統是die。恐怖分子死了是die,備受尊崇的開國元勳去世了也是die

中國人一向避諱直接談論「死亡」,並且對於「死亡」會給予不同的價值判斷和感情色彩(還記得我們學過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嗎)。恐怖分子被打死了,那是「擊斃」;為國家獻出生命叫「捐軀」;在崗位上死亡叫「殉職」;不明不白地死叫「非命」;遇到災難而死叫「罹難」;年幼死亡叫「夭折」;年輕有為時死亡叫「早逝」;年老正常死亡叫「作古」……總而言之,說中國人的口中有一百種「死法」,一點不為過

在英文中,就傳遞的社會文化意義來講,die本身是個中性詞,只要物理意義上「不活了(stop living)」,那就是die,並沒有過多的唐突、不敬的文化意味,頂多就是顯得直接而已。並且西方的新聞報導某種程度上更注重單純地講事實,不作價值判斷,所以比起用pass away、pass on這樣的委婉語(euphemism),更偏好用die。比如《紐約時報》的體例手冊便說:

Euphemisms are devices to conceal harsh or unattractive truths.They rarely belong in the newspaper.In news copy (other than direct quotations and texts),people die; they do not expire or pass on.

注意裡面加粗的部分:They rarely belong in the newspaper.也就是——委婉語?這玩意兒不屬於我們新聞界!這一段更直接提到在新聞中不要用expire、pass on這樣的詞。

類似地還有在口語中,我們可能會用visually challenged來形容一位盲人,用senior citizen來形容一位老年人,但這樣的用法在英語新聞中也是普遍不被接受的。看不見了就是blind,不要說「視力受到挑戰」;至於「資深公民」,為什麼不具體說說他們是幾十歲的人呢?

回到kill的話題,在中文中,如果一個人因為外部原因「不活著」了,那麼Ta可能是罪有應得地被「擊斃」,可能是無辜地被「殺害」,可能是英勇地「犧牲」……中國人總會給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原因導致的「死亡」帶上價值判斷和感情色彩。而英文中的kill和die一樣,是一個很客觀、不帶價值判斷和感情色彩的詞。比如牛津詞典對kill的釋義:to make sb/sth die。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甘迺迪總統遇刺身亡時,《紐約時報》用的是killed:

1977年越南要向美國歸還越戰中犧牲的美國士兵遺骸時,《紐約時報》用的也是killed:

與此同時,恐怖集團頭目被殺死了,《紐約時報》用的還是killed:

以上都是來自《紐約時報》的例子,但其他英文主流媒體的操作慣例普遍如此。比如人們悼念犧牲的消防員,也可以用killed:

Arizona mourning 19 firefighterskilledin wildfire(BBC)

Boston mourns firefighterskilledtackling basement blaze(The Guardian)

科比墜機去世,也是killed:

Kobe Bryant: US mourns basketball legendkilledin helicopter crash(BBC)

同樣,恐怖分子頭目被擊斃,還是killed:

Why Obama didn’t release footage of the raid thatkilledOsama bin Laden(The Washington Post)

以可以看出,同die一樣,kill是一個中性的、客觀呈現事實的詞彙,並且在西方文化語境中,哪怕用來陳述犧牲的戰士、消防員,也並沒有不敬。由此可見,做對外報導有時還得多多熟悉西方的那一套理論和實踐以及西方社會文化。

關於本號

90後青年學英語、看新聞的日常

如需轉載內容 請留言或私信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志願軍消滅百萬聯合國軍,那志願軍犧牲多少人?
    因此,海空軍的力量也無法得到增強,不僅是因為武裝設備的稀缺,韓戰爆發之前,我國空軍的管理建設比較緊張,技戰術水準也不高,整個軍隊在編制,建設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想要配備優良的空軍隊伍也會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我國決定支援朝鮮時,很多人都對此次戰爭沒有什麼信心,更應該說害怕我國志願軍在戰場上慘敗,且因為技術上與美軍的極大差距,故我國志願軍很有可能會面臨兵力的極大損耗。
  • 志願軍的師長,36歲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直至犧牲也沒有完成願望
    1950年,抗美援朝爆發,為了保家衛國,志願軍選擇入朝作戰,他們用自己的血與肉為我們築起了堅固的防線,最終成功保衛了國家。抗美援朝是偉大的,也是光榮的,志願軍當中更是湧現出無數的戰鬥英雄。
  • 志願軍19.7萬軍人犧牲,四川犧牲數量第一,哪個省第二?
    志願軍19.7萬軍人犧牲,四川犧牲數量第一,哪個省第二?抗美援朝志願軍中,有一個省的貢獻,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那就是山東。抗美援朝,19.7萬名烈士保家衛國,犧牲在異國他鄉,烈士最多的省份是四川,排在第二位的是山東。人們常說 "無川不成軍"、"無湘不成軍",其實,沒有魯軍,也是不可想像的。抗戰結束時,山東根據地有主力部隊27萬人,佔全國109萬軍隊的四分之一。
  •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到底犧牲了多少人?
    在2014年,我國軍方就更新了一次當年犧牲的人數,為197653人,這個數字是在多方努力下得到的,與以前給的大致數據有了本質的區別,這其中不僅有戰死沙場的,在大後方提供保障遭遇不測車。在2015年為了儘快給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我方再次更新了在戰場戰死的人員數量,為19.8萬,最新的統計名單,只剩下戰場馬革裹屍的烈士。
  • 抗美援朝,犧牲在戰場的10位志願軍高級將領,他們都是誰?
    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我軍先後有多名高級將領英勇犧牲,他們都是誰,他們有著什麼樣的光輝事跡?今天,就請跟著我的腳步,來看看中國志願軍烈士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什麼樣的犧牲?吳國璋,志願軍第39軍副軍長。他是安徽人,1951年10月在朝鮮壯烈殉國。年僅31歲。蔡正國,志願軍第50軍軍長,他是原先四野的一位名將,曾領導志願軍第40軍取得了溫井伏擊戰的勝利。
  •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的任務是親手安葬犧牲的志願軍烈士……
    抗美援朝戰場上,他的任務是親手安葬犧牲的志願軍烈士……  抗美援朝戰場上,張書義的任務是親手安葬犧牲的志願軍烈士,給長眠在異國他鄉的戰友以最後的溫暖和告慰——  「安葬組的工兵班查看地形、挖好墓穴。護士用酒精擦淨烈士身上的泥汙和血跡,為他們整理衣物。組長清點烈士遺物,登記信息,在簡易地圖上標註安葬地點。
  • 戳破美國人牛皮,消滅百萬聯合國軍,抗美援朝志願軍犧牲多少人?
    在朝鮮戰場上,抗美援朝志願軍的死亡人數將近19萬人,人們認為這一數據比較接近真實的歷史了。從物資、人員、武器裝備和作戰環境等方面對兩軍進行比較,美軍死亡5.5萬和中國志願軍犧牲近19萬有很高的可信度。志願軍的死亡人數最初統計結果是15萬,隨著考察統計工作的深入,對在戰場下接受治療時犧牲的志願軍人數也做了數據統計,總共就有約19萬人在韓戰中犧牲。
  • 邱少雲犧牲高地後續:志願軍一個排肉搏犧牲,美軍排長精神逐漸崩潰
    為了掩護全體掩護戰友,他嚴格遵守潛伏紀律,一聲不吭直至犧牲,保證了戰鬥的順利發起。戰後,這名士兵被追擊特等功,追記一級戰鬥英雄稱號。他就是我軍著名戰鬥英雄邱少雲。 邱少雲英雄的事跡早已廣為人知,不過對這個海拔高度為391的高地來說,故事才剛剛開始。發生在上面的慘烈戰事,由於諸多原因反而不太為人知。
  • 志願軍副連長犧牲前囑託副指導員:進攻美軍時不要喊殺!這是為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位志願軍的副連長卻在犧牲前,對副指導員說:進攻美軍時千萬不要喊殺!但是要知道,在衝鋒的時候一句殺,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士氣,那麼,這位志願軍的副連長為什麼讓副指導員在衝鋒的時候,不要喊殺呢?
  • 韓戰志願軍犧牲了多少人?真實數字曝光,揭示戰爭的無比殘酷
    為了保護國家利益,還沒有時間喘氣的解放軍戰士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保家衛國! 其中最讓人痛心的是凍傷減員情況,志願軍在缺衣少糧而溫度達零下27度的冰天雪地中作戰,凍傷3萬餘人,其中凍死4000餘人。
  • 抗美援朝我軍犧牲最高將領:指揮志願軍首戰告捷,惡戰英軍坦克旅
    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我軍在抗美援朝期間犧牲的最高級指揮官,民族英雄蔡正國。蔡正國來自革命老區江西省。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蔡正國協助40軍118師打贏了著名的溫井伏擊戰,這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我軍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 志願軍犧牲的最高指揮官,3天殲滅1.7萬敵人,死因讓人憤怒
    李湘的一生可以說是戰鬥的一生,他經歷過兩萬五千裡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戰爭,參加過多場著名戰役,比如巧渡金沙江、大渡河戰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等,是一名作戰經驗極其豐富的指戰員。 新中國成立後,李湘被任命為第67軍軍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李湘率領67軍全體戰士作為首批援朝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
  • 他賣假藥給志願軍,導致傷兵犧牲,後來他怎麼樣了?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據統計,有21679名志願軍戰士因為藥品奇缺不幸犧牲。而這些志願軍中,有一部分戰士是因為假藥。這個賣假藥的人是誰?他後來怎麼樣了?
  • 說歷史:志願軍10位著名的戰鬥英雄
    志願軍總部為他追記特等功,授予「特級英雄」榮譽稱號,命名其生前所在連為「楊根思連」。黃繼光,志願軍特級戰鬥英雄。1931年生於四川省中江縣,生前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通訊員 。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
  • 志願軍犧牲的最年輕副軍長,乘車時遭美軍轟炸,遇難時年僅33歲
    韓戰中,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在武器如此落後的情況下,硬把美軍給打得節節敗退,最後不得不籤訂停戰協議。志願軍犧牲的最年輕一位副軍長,乘車時遭美軍轟炸,遇難時年僅33歲,他叫吳國璋。10月6日,吳國璋在去平壤志願軍總部開會,乘吉普車返回軍部途中,車至平壤東北的成川郡時,突然遭到美軍飛機的空襲,身受重傷不幸犧牲,年僅33歲。吳國璋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最年輕志願軍的「副軍長」, 也是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四個軍級幹部之一。
  • 在抗美援朝中,犧牲的4個志願軍高級將領,當時擔任什麼職務?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武器裝備和後勤供應均落後於敵人的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作出了很大犧牲,有不少革命先烈們犧牲在了戰場之上,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現在的人去緬懷和繼承。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4個志願軍高級將領,看看他們都誰?當時擔任什麼職務?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我軍這4名高級指揮官,英勇犧牲,向他們致敬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當時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眾多高級將領,正是他們為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付出了血的代價。1950年12月8日,志願軍和美軍之間鏖戰已久,從十一月底開始,胡乾秀所在的第九兵團的四個師憑藉驚人的毅力,在美軍後方穿插。
  • 韓戰各國派出多少兵力,中國犧牲了多少志願軍?
    上個月也就是2020年的10月25號,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整整七十周年的紀念日。在此,我想向所有曾經參加過那場戰爭的中國人致敬。但凡要說清楚一件事,那肯定要說他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是咱們在上小學的時候,語文老師都教給過咱們敘事文的一個寫法。當然咱們要聊韓戰也不例外。
  • 白馬山戰役:志願軍38軍打了敗仗,6000人犧牲,誰的負責?
    然而,志願軍王牌部隊也栽了跟頭,付出了非常重大的傷亡代價,6000餘名志願軍戰士壯烈犧牲。不是38軍作戰能力不行,或者精密的作戰計劃有問題。而是因為軍中出現了叛徒,我軍的作戰計劃被韓軍提前得知,讓他們有時間做兵力和炮火準備,反擊志願軍。38軍在激戰了9個晝夜後,被迫撤出戰鬥。這名令人憎恨的叛徒,叫谷中蛟,是340團第7連的文化教員。
  •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追憶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壯烈搏鬥,講述志願軍...
    紀錄片通過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真實、客觀地再現了當年志願軍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影片以志願軍老戰士的追憶和描述為表現主體,結合人物採訪、影像資料展示等方式,從平實樸素的角度再現了韓戰中志願軍將士歷經艱難險阻、突破生死絕境的感人壯舉。這些志願軍老戰士是戰爭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一部部寫滿愛國主義的「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