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致富經:在快手,上億人花三年圍觀他造飛機

2021-01-08 騰訊網

2019年初,在一隊東北大秧歌的喧天鑼鼓中,這架精緻的1:1空客A320模型居然真的落成了。上億的人在快手上,花三年的時間圍觀了這架飛機的製造。

40歲的老朱純手工造出了一架空客A320客機,並準備在裡面開一個燒烤店。上億人在快手上,花3年的時間圍觀了這架飛機的製造。在這過程中,許多航空製造的專業人士與他建立了聯繫,網際網路讓一攤原本只是一個燒烤店殼子的飛機模型,變成了一架獨特的商業機器。

東北春天的風很大,所以,儘管坐在一臺被鋼管和混凝土墩固定在地面上的假飛機裡,我們仍然可以感覺到它在顛簸。這甚至會讓那些原本就恐懼飛機的人感到一絲不安。

這架空客A320的主人老朱,今年剛過40歲,遼寧開原人,面相硬朗結實。此刻他正和我們一起坐在機艙裡的皮質沙發上。他帶領我們來參觀他的飛機,有意無意地向我們炫耀著他的細心。他讓我們不必擔心:擺放這架飛機的時候,他考慮了季風、旁邊公路上過客的視角、拍照時的光線甚至風水。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十級大風也吹不倒我的飛機」,他眯起眼睛說。

圖|老朱造好的飛機

與此同時,一些小孩子在飛機上跑上跑下,興奮地摸這兒摸那兒。幾個來自四平的中年男性遊客在前方駕駛艙的模擬器前面興奮地拍著照。

「我在快手上關注這飛機好幾年了,特意開車過來的,這飛機是你做的不?」四平遊客中的一個回頭問身後身穿機長制服的男人。

男人微笑頷首不語,不置可否。他是老朱的小舅子,被聘請過來幫他照看飛機上的生意。他在很早以前就被告知,即使老朱像現在這樣坐在機艙裡,他也不能跟遊客說「這位就是飛機的主人」。

他的姐夫很不喜歡拋頭露面。

而在飛機上工作的不只是老朱的小舅子,事實上,老朱的妻子、父親都在這架飛機上上班。

一盤頗為紅火的生意附著在這架假飛機上:上飛機參觀20元,在模擬駕駛器上體驗駕駛300元,拍攝和飛機有關的需要特殊配合的段視頻段子額外收費……院子裡有老朱自己做的遊樂設施,以及賣水和砸金蛋抽獎的攤位。這裡儼然成了一個小小的遊樂場。

老朱的家人們經營著這盤生意。同時,他的父親還在這裡運營著自己的快手號,每天和各種穿著空姐制服來照相的漂亮女孩兒合影。

儘管老朱並不清楚這架飛機在快手上的曝光總量究竟有多大,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在開原這座東北小城,甚至在南邊的鐵嶺和北邊的四平,經由網絡的傳播,他的飛機已經是一個知名度相當高的景點。

遊客絡繹不絕,為老朱帶來了每個月近十萬塊的流水。而他的家人也都忙活著各自的事兒,老朱翹著二郎腿看著這一切,頗為得意:

「我做了一架飛機,給我們一家人找到了工作」。

圖|開車前來的遊客很多

所有熟悉快手的用戶都應該知道,2016年底開始,快手上出現了一架神秘的飛機。

起初,它只是由一些鋼筋構成的粗糙輪廓,幾個男人在上面日夜忙活著,幹得熱火朝天,讓人們想起電影《鋼的琴》裡合夥造鋼琴的東北工人。

那時候不少人認定這是一個噱頭、某種炒作式的玩笑:畢竟,幾個工人模樣的人每天在一塊廢棄的場地上製造一臺空客A320客機,怎麼看都不像是一件靠譜的事兒。

六個人,50噸鋼材,誰也沒想到,這件不靠譜的事兒居然沒有半途而廢。儘管製造飛機的過程並不那麼順利,老朱始終沒有任何放棄的念頭。他大改了五次,小改無數次,直到飛機完成,老朱攢下的圖紙足足有二十多斤。

圖|建造中的飛機

2019年初,在一隊東北大秧歌的喧天鑼鼓中,這架精緻的1:1空客A320模型居然真的落成了。

上億的人在快手上,花三年的時間圍觀了這架飛機的製造。他們中的大多數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會有人用這麼久的時間、這麼高昂的投入做了一件這麼荒唐的事情。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快手上的這些看客,讓一件原本「荒唐」的事變得不再荒唐。

老朱完全不是為了玩快手才去造這架飛機的。

1979年,朱躍出生在開原,初二便輟了學。輟學後,他跟著家裡種地,種了一年他發現,靠種地養不了家,找不到媳婦兒,就想著找個師傅學門手藝。

朱躍進了技校,開始學習家電維修,學了一年,技校倒閉,他又陸續學了修摩託車、修理電機,又去了工廠,學會了電焊、鉚工、車工。後來,他索性開起摩託車修理鋪了。那個時候,他對於機械製造、發明創造一些小物件就有著濃厚的興趣。

和電影《鋼的琴》講的一樣,在東北,永遠不缺精通某種手藝的老工人,從修摩託車開始,老朱逐漸建立了自己對機械製造的完整認知,也堅定確立了自己的人生驅動——發明。他不喜歡喝酒,不喜歡唱歌,也不打牌,對旅遊的興致也缺缺,直到如今,他的微信名字仍然叫「我愛發明」。

老朱當然不是愛迪生,他的「發明」倒不至於真的對科技進步有多少益處,大多數情況下,他的發明都是某種「製造」:靠雙手製造自己想要的東西。

他在YouTube上看老外製造各種奇奇怪怪的樂器、遊樂設備,然後他就能根據一個個短視頻,動手把這件東西做出來。他製造一次只能崩出一顆爆米花的迷你爆米花機,把廢棄的小轎車改裝成變形金剛……只要他想做的東西,他都能想辦法把它做出來。

最可貴的是,老朱的發明創造並不僅僅是自我娛樂,他總能為自己製造的東西找到市場:在造飛機之前,通過這項本事,老朱已經實現了小城裡的財富自由。

他賺錢的方式是生產和售賣自己研發的「自動疊元寶機」,一種堪稱「地獄印鈔機」的祭祀用品生產機械。當時,幾乎整個東北的這種機械都是由他銷售的。

圖|老朱的自動疊元寶機

那時候,看到工廠裡有小夥子在玩手機短視頻,他都會去阻止:作為一個實業家,他對虛擬的東西懷有某種本能的忌憚。

而造飛機,一開始只是這個不安分的小城中年人的興趣之舉:當元寶機的賺錢模式已經不能讓老朱感到新鮮,他需要去製造一些超出他舒適圈的東西,需要一些更刺激的項目來讓自己的人生更進一步。

這就是他造飛機的初衷:這是一位以發明製造各種物件為自我驅動的男人,在自我實現之路上的必經一關。

在國內,造飛機的人並不只他一個。從90年代初到現在,被公開報導造飛機的農民就有幾十人,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1994年,衢州人徐斌試飛失敗,受到圍觀人群的嘲笑與奚落,再過了12年後,他的飛機終於在天上飛了25分鐘。2014年,佛山人蘇桂濱的自製飛機發生意外,右小腿骨折、腸破裂,昏迷了一整天。

老朱造飛機的舉動跟他們不是一回事。他沒想過讓後院裡這個龐然大物飛起來,更不覺得造飛機是一個多誇張的事兒、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噱頭。本著一貫的、不幹賠本買賣的原則,他想在造好的飛機殼子裡面開一個主題燒烤店,讓自己沒事做的妻子、父親去燒烤店上班。

真的幹起來,一切就都變得不一樣了。

快手對於這架飛機的傳播力,超出了包括老朱在內的所有人的想像。最紅火的時候,這架還正在施工的飛機就像一個巨大的流量池,「當時就算是路人經過時候拍一個我們造飛機的段子,也肯定會上熱門」。

隨著這架飛機的施工,它漸漸成了快手活躍用戶們心中的一個坐標:

就像是有人在你小區的院子裡造了一架飛機,你可以對它很好奇也可以對它漠不關心,但無論如何,你都不可能不知道它的存在。——分發機制讓這樣一種極具記憶點的事物擺在了每個人的熱門頁面裡,你無法估量這架飛機已經在多少人的記憶裡留下印象。

在快手,老朱有27萬粉絲。在他看來,這是他一個更大的「朋友圈」,裡面有專業的航拍飛手,有東方航空的空姐,有做攝像頭的,有裝修的,有賣保溫材料的,還有貨真價實做航空配件的技術大咖。

儘管老朱是這架飛機的設計者和製造者,但這架飛機最早和最多的曝光卻並不是來自於他:這盆流量被無數帳號瓜分,飛機在各種人的快手作品裡曝光。

直到如今,與飛機有關的快手帳號中,粉絲數最多的仍然是老朱的表哥:他曾作為電焊工被老朱僱來幫他造飛機,如今,他已經能靠自己的快手號養活自己了。

但這對於老朱來說都無關緊要:洶湧的流量帶來了巨大的關注度和媒體採訪,這讓他迅速體會到了「出名的感覺」:小城開原本是趙本山的故鄉,但在趙本山之後,因為造飛機行為的大熱,老朱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開原第二名人」。

而當各種報紙、電視臺,老朱沒聽說過的網際網路媒體,甚至外國的電視臺都過來採訪他,在聚光燈的炙烤下,老朱如果再繼續執行他的原計劃——花80萬做一個用來開燒烤店的殼子,他會覺得有愧於人們的關注。

他開始去全國各地跑製作飛機模型的工廠,認識所有有這方面經驗的人,去消防隊參觀用來消防演練的飛機模型。

圖|專家為飛機安裝夜行燈

許多專業人士也與他建立了聯繫:比如駕駛艙,得到了包括清華大學航空愛好者在內的大量業內人士的幫助。「現在就是專業的飛行員到我的駕駛艙,都基本挑不出毛病來。」

老朱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耗資二百多萬,付出了全部的熱忱和心力,從最開始一臺從淘寶上買的小模型開始,做成了連空客公司都頗為認可的1:1大飛機。空客公司甚至邀請老朱去參加新飛機的交付儀式。

而飛機的落成只是開始。

我們剛見到老朱時,他手裡拿著幾張硬紙殼做的單子,那是一種起飛前的檢查單,有航空公司的在職飛行員在快手上認識他,看他對飛機的細節很執著,便把真飛機裡的這種專業的檢查單拍下來發給他。

圖|自製的檢查單

根據照片,他請人做了自己「農民號」飛機使用的復刻版檢查單,並反覆和列印店老闆確認這張紙應該怎麼裁剪,邊角的弧度應該是怎樣的。

儘管這種對看似無用細節的極度較真,在外人看來很難理解。但其實,在這樣一個數字連接一切的時代,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應該拋開傳統的孤立視角,站在更大的系統上去觀察。

儘管老朱造飛機的行為包含很多「非常規」的行動,但依託於快手帶來的巨大曝光度,任何非常規的行為都變得常規。

他面臨的是全國範圍內的極大關注度,需要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每一項工程。他在飛機裡裝訂製的真皮沙發,在自己的飛機發動機殼子裡塞進巨大的、播放發動機轟鳴聲的音響,去北京考察黑匣子,以及列印專業的檢查單……他需要用極致的對細節的較真面對廣泛的關注量可能帶來的質疑。

飛機,老朱,老朱的身邊人,開原的市民,快手上來自全國各地的看客,共同構成了一個微妙閉環:此刻它正在緩緩流動,並正在給老朱帶來真實的利益。

甚至,當外地的九十歲老奶奶被輪椅推著來到老朱還沒建好的飛機旁邊,請求讓她上飛機看看、圓自己的飛機夢的時候,老朱都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某種升華:這是某種比快手直播、門票收入以及其他依託於飛機的商業模式更高級的收益。

圖|朱躍和他的飛機

圍繞老朱和他的飛機建立起來的某種複雜而奇妙的連接方式,為我們提供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快手讓一攤原本只是一個燒烤店殼子的粗糙飛機,變成了世界最大最精緻的1:1科技模型,又讓這臺鋼鐵做成的實體模型,變成了一盤依附於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型。而這樣的故事,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文中部分圖片為記者陶冉所攝

- END -

作者 | 趙亮

編輯 | 李一倫

相關焦點

  • 農民造飛機試飛路上被交警攔下(圖)
    張明自造的飛機。  「廣漢新豐鎮有個農民造了一架酷似F22的戰鬥機,翅膀還是摺疊的,在路上試飛時引來不少人圍觀。」這幾天,德陽廣漢市農民張明自造飛機準備試飛的事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張明說,可能是動力不足的緣故,飛機起跑沒有力。「圍觀的人比我還著急,有出謀劃策的,有幫著推的,有吶喊助威的。油門踩到底,馬達轟鳴聲中,飛機硬是沒有飛起來。」  第一次試飛失敗,張明沒氣餒。他藉助自製飛機愛好者聊天群,講述了自己試飛經歷。網友獲悉後,一方面繼續鼓勵他進行第二次試飛,另一方面幫助指導改進飛機,包括動力、轉向、螺旋槳等。
  • 放過那些不務正業造飛機的農民吧
    他用9個月時間,花了5萬元,在他家的院子裡造了一架飛機。為啥要造飛機呢?裡冰說:去年開始他接觸了網絡直播平臺,怎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自己呢?裡冰想,必須有熱點話題。當他在平臺上看到很多造車造船的人,他就想實現自己小時候飛天的夢想:造飛機。(6月12日《新晚報》)   農民造飛機的爆款新聞,已經不是頭回出爐了。
  • 為什麼中國的農民愛造飛機坦克潛水艇?
    1飛機坦克農民造但是在中國龐大的人口中,還有著這麼一群人,他們沒有受過什麼專業教育,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更沒有高精尖的設備,卻愣是鼓搗出了飛機、坦克和潛艇……這是些什麼人呢?農民……這可不是在開玩笑,我們可以來看幾個例子。
  • 當中國農民造飛機時 外國人在幹什麼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象公會為什麼中國農民自己造飛機的新聞層出不窮,而西方國家卻幾乎沒有這樣的新聞?中國農民用錘子和鐵皮追求飛行夢時,西方的飛行愛好者們在幹什麼?中國農民以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著稱,但他們從來不乏夢想家——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農民自己造飛機的新聞,他們為了飛行夢,往往不惜傾家蕩產,他們完全可算世界上最熱愛造飛機的人。
  • 為什麼不應鼓勵農民造飛機、潛艇、機器人
    中國農民以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著稱,但他們從來不乏夢想家——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農民自己造飛機的新聞,他們為了飛行夢,往往不惜傾家蕩產,他們完全可算世界上最熱愛造飛機的人。 中國媒體也尤其熱愛報導他們的事跡,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他們一時興起的報導之後,會造成怎樣的結果。
  • 湖北一農民自製單人飛行器成功,為啥中國的農民都愛造飛機?
    近日,根據相關媒體報導,53歲的湖北農民舒滿勝成功製作了一款新式的單人飛行器。這個飛行器約35公斤重,能夠將一個成年人帶到空中飛行十幾分鐘。舒滿勝告訴記者,自己早在2008年就開始製造各種飛行器,還曾製造過飛碟。
  • 「快手喜劇人第二季」,2019快手要推「喜劇原創」新勢力
    這是快手用戶「霸王別急眼」(快手ID:bawangbiejiyan)拍攝的視頻《致富經》第一期的靈感,通過人體試喝後的表情判斷一杯水溫度的「人體溫度計項目」。視頻裡,「霸王」化身創業導師一本正經的推介「這是只花幾毛錢就能輕鬆賺錢的好項目」,配上「人體溫度計」演員豐富的表情,使得這個喜劇片段顯得尤其諷刺搞笑,很多網友聯想到電影《西虹市首富》的片段紛紛留言,「這個項目很不錯,我王多魚投了。」
  • 快手直播首發周杰倫潮玩盲盒引160萬人圍觀
    快手直播首發周杰倫潮玩盲盒引160萬人圍觀 新聞 官方 ▪ 2020-12-25 11:13:30
  • 農民耗時16年造飛機,剛試飛就遭舉報,網友提了些建議
    因為小時候床頭牆上貼的一張宇宙飛船貼畫,讓他產生遐想哪天能自己也飛上了藍天。視頻截圖為了圓兒時的飛天夢想,只有初中學歷的錢新苗從35歲開始造「飛機」,歷時16年,終於在他今年51歲時,將自己製造的「飛機」開上了天。不過,他的「飛機」製作材料和工藝都非常簡陋,在河堤上試飛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 快手上的13億種春晚
    2011年,宿華創立了快手。他提出的公司使命是:提升每個人獨特的幸福感。實現的方式,就是要讓每一個人都擁有記錄生活的權利。作為一個生在湖南湘西土家山寨裡的男孩子,他長久追尋的問題是:幸福究竟是什麼?如果一個人沒有被記錄下來,他是不是真的就消失了?這樣離奇的荒蕪感,早年浮現在宿華父親工作的檔案局裡。一個由清朝設立至今的縣,只留下1000多頁的縣誌。
  • 快手三年半淨虧損1202億元 日活量上漲難改虧損頹勢
    快手App是一個記錄與分享的平臺,北京快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短視頻平臺快手科技(以下簡稱為「快手」)CEO宿華希望人們能通過快手「讀懂中國」,讓一千多年以後的人,也能看到今天的時代影像。宿華曾說,幾百年以後,快手會是一個記錄博物館。快手也是全球短視頻行業的開創者。
  • 他痛斥「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理念,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產大飛機
    如果要提前中國半導體的奠基者,江上舟可以說是一個繞不開的人,他推動了中國大陸第一家晶圓代工廠的建立,而造出5nm蝕刻機的中微也離不開他。除此之外,中國大飛機能夠首飛,他也是奠基者。作為主製造商完成了機體70%國產化的MD90-30幹線飛機2架然而,隨著運10項目下馬,上飛廠已面臨生產停滯、人才流失的窘境,當時上飛職工痛斥國內「造不如買」的現狀,直言出口800萬件襯衫換不回一架「大飛機」的現實。江上舟為了中國能夠造出自己的大飛機,他數次和院士辯論,力排當時業界流行的「造大飛機太難、中國造不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等錯誤觀點。
  • 為什麼快手的網紅都跟黑社會一樣?這就是快手的生態?
    劉二狗、散打哥這些人不整治,快手早晚會出事。我認識一個粉絲才200多萬的小咖,就月收入過10萬,一年一百多萬。那些粉絲過千萬的不敢想啊。我媽天天打擊我,說你一個名校生還不如人家小學沒畢業的。我覺得快手讓這些地痞流氓賺到錢,真的有點傷天害理和助紂為虐。你們可以幫一些淳樸的農民,讓底層百姓可以通過快手過上富裕的生活。
  • 快手三年半連虧1200億 衝刺「短視頻第一股」需解變現難題
    《投資者網》葛凡梅國內短視頻平臺快手科技(以下簡稱「快手」)正在發力衝刺「短視頻第一股」。11月5日,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據此前市場消息,快手擬融資50億美元,目標估值為500億美元。不過,快手方面尚未公布發行價、上市時間等相關信息。
  • 假如把9億農民裝進拼多多
    數億年輕人正在遊戲中參與「精準扶貧」。在2018年年底的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黃崢透露,「過去三年,拼多多平臺已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扶貧家庭,產生超過21億筆扶貧助農訂單,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整個2018年,甚至多次出現一個小區通過「拼單」買下一片果園的盛況。
  • 快手體育與蘇州上花漁具展達成獨家戰略合作
    一直以來,垂釣並非單指傳統意義上的河邊釣魚,而是一項產業生態完整、市場潛力巨大的體育休閒運動。為了更好地推動垂釣產業發展,近日,快手體育與蘇州上花漁具展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技術助力當地垂釣產業融合發展,為新經濟、新業態提供更多可能。
  • 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沒破釜沉舟勇氣造不出大飛機
    造大飛機:不以難易論進退習近平總書記前日在上海登上了C919大型客機展示樣機。他在現場說的一段話,通過電視新聞的同期聲,傳遍了世界——「中國是最大的飛機市場,過去有人說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個邏輯要倒過來,要花更多資金來研發、製造自己的大飛機。」
  • 辛有志直播間被封:曾因「結婚花5千萬請42位明星」成功出圈-虎嗅網
    在因為「網紅結婚花5千萬請42位明星」的熱搜話題而「成功出圈」之後,辛有志,一位擅於也樂於以「農民的兒子」、「淳樸的商人」、「年輕人的模範」等形象示人的快手主播,很可能正在遭遇成名以來的最大危機。於是,很快,辛有志的名字不再只是流傳於快手老鐵或者直播電商界,接近7個億閱讀量的微博熱搜「網紅結婚花5千萬請42位明星」,使他終於成功走進更廣大的公眾視野。如果只是到此為止,辛有志這場預先張揚、聲勢浩大的造勢,應該還是划算的。
  • 在快手「尋找籃球少年」,55萬人在線圍觀前籃球解說張衛平直播首秀
    在快手「尋找籃球少年」,55萬人在線圍觀前籃球解說張衛平直播首秀 十六年前的夏天,一群懷揣籃球夢想的少年走進「張衛平籃球課堂」——這是前著名籃球解說張衛平創辦的籃球訓練營
  • 單場帶貨12億!快手直播一哥辛巴將在全國布局七大直播基地
    目前,辛有志的快手粉絲數量超過5500萬。新榜發布的全平臺直播電商主播影響力7月榜單上,薇婭李佳琦排名前二,第三即辛有志,辛有志的「徒弟」蛋蛋小朋友、時大漂亮排在第四和第七。 單場帶貨12億,辛有志和他的辛巴家族 2018年起,直播帶貨逐漸成為快手平臺上重要的內容品類,一批帶貨型主播湧現,辛有志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