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你會明白,人首先要愛自己,我沒有辦法一無所有的愛你。----辛夷塢
大部分人的青春,或許和我一樣,好好念書,好好上學,好好地去愛這個世界,偶爾發一下呆,偶爾討厭一下幼稚的自己,偶爾傷春悲秋一下。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個世界還是有些人的青春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敢愛敢恨,敢去受傷,敢去面對這個對於我們來說不一樣的世界。
今天講的這部小說,恰好說的是那些小部分人的青春。下面讓我們一起嘮嗑一下這部來自作者辛夷塢的青春傷痕文學之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自喻為「玉面小飛龍」的鄭微,在18歲的時候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這所大學之所以這麼吸引她,是因為這所大學裡,有她的青梅竹馬兼鄰家大哥哥——林靜。她本以為考上大學就可以和她的竹馬在一起,卻沒想到林靜早已出國留學,未留給鄭微隻言片語。這讓生性豁達的她黯然神傷,自己的暗戀還沒開花就已經夭折了。
因此,她放下自己的竹馬,選擇了享受大學生活,卻愛上了同校的陳孝正,那個自卑、板正和敏感的男人。本以為他們可以和和睦睦,卻發現這個男人在畢業的時候也放棄了她選擇了出國留學去了。多年以後,兩個男人同時出現,鄭微的感情又會何去何從?
這篇小說是辛夷塢青春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品之一,她把大多數人心目中的「烈愛傷痕」和「殘酷青春」寫得淋漓盡致。他們的青春讓人感傷,讓人動容,只怪那時候的他們都太年輕了,還不懂得何為愛情。
每一個男人都曾是陳孝正,當他終於成熟,就變成了林靜
高中時看《致青春》的時候,曾猜想如果我是鄭微,我應該會選擇陳孝正。畢竟青春只有一次,刻骨銘心最讓人心動,得到自己所愛才是不枉青春一場。鄭微只有在阿正面前,才是那個笑得張揚、笑得肆意的玉面小飛龍。
大學時期看《致青春》的時候,又設想如果我是鄭微,我也會選擇林靜。那個男人,溫潤如玉;那個男人,優秀如斯。而且,那個男人,還深愛著我。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令人愉快的嗎?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每一個男人都曾是陳孝正,當他終於成熟,就變成了林靜。
林靜是陳孝正的成熟形態。
年少時的林靜,自卑懦弱,瞻前顧後,不敢愛得太明目張胆,卻又渴望著愛。生活裡的各種困難與選擇,就可以輕易地讓他放棄這段愛情,選擇他認為的美好前程。這是人之常情,能理解,畢竟那時候的他什麼都沒有。
林靜,成熟男人,吸引著大把女人前赴後繼。他有絕對的資本,經過了社會的洗禮,有了一定的認知,對這個社會有自己的思考,算是看過世界的男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喜歡鄭微。這樣的條件,怎能不讓人心動?
後言:
這些「青春傷痕文學」,其實套路都差不多。大多數都有這些:她愛他,他愛她,她懷孕了,他出軌了,她自殺了,她瘋了,他迷茫了。其實我覺得我們看這些,一方面是可以了解到那個我們所未知的世界,另一方面則是可以從其中受教。
其實,這些校園愛情開頭是好的,然而結局往往是悲傷的。我們常常會感傷裡面人物的愛情,唏噓他們的遭遇,可能還會久久不能釋懷,順便還會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思考一下人生。有人說無病呻吟也罷,有人說狗血也罷,青春時候的你我誰又不懷春呢?
我在這本小說裡,最大的感悟可以用席慕容《透明的哀傷》裡的一句話來形容:
幸福的愛情都是一種模樣,而不幸的愛情卻各有各的成因,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太早,或者,太遲。
早早的愛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太青澀了,在錯的時間遇到了那個想共度一生的人。然而,開得太早的花,容易夭折,這是不可避免的。太遲的愛情,猶如遲暮的夕陽,縱然雲彩很靚麗,微風正好,身邊卻早有了一雙可以十指相扣的手。所以,那種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的愛情,才是心之所向。
對這本《透明的哀傷》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方連結
《匆匆那年》:九夜茴24歲作品,陳尋再難遇方茴,再遇皆是沈曉棠
竹已的這篇校園小說,男主滿嘴騷話,堪稱史上最會撩人的小妖精
【圖片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