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下,歐洲淪陷,美國陷入危機,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最近,日本首富、阿里大股東孫正義,已經瘋狂甩賣4.5萬億日元資產,應對危機。
軟銀集團近日宣布,計劃出售或變現高達4.5萬億日元(410億美元)的資產,以回購另外2萬億日元的股票並減少債務,這次回購是日本科技集團有史以來最大的回購。
有趣的是,軟銀這次拋售,竟然把阿里巴巴的股份排在首位,預計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左右阿里巴巴的股份。
全世界都知道,阿里是孫正義有生以來最偉大的一筆投資,投中阿里讓軟銀狂賺數千億,堪稱巔峰之戰。
那麼,孫正義到底經歷了怎樣的危機,導致連阿里股份都要拋售?
2
孫正義的危機來自兩方面,一是新冠疫情這隻超級黑天鵝。
軟銀集團成立於1981年,主要圍繞IT、電信、IT等行業做投資。目前,軟銀在全球投資超600多家公司,擁有全球超300多家IT公司的股份。
這次疫情衝擊下,全球資產暴跌,股市血流成河,美股領銜大跌,蘋果、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紛紛暴跌,軟銀也難逃一劫。
更慘的是,軟銀比其他科技公司都要狠,2月21日開始,短短一個月時間裡,軟銀集團的股價就暴跌42.69%,股價、市值相繼腰斬,並一舉創下20年來最大跌幅。
連續暴跌,讓孫正義焦頭爛額,只得套現資產回購股票,先保住公司命脈。
二是空前的債務危機。
事實上,軟銀在2019年已經遭遇危機,去年11月,軟銀集團發布截至9 月30 日的2019 財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歸屬軟銀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7001. 67 億日元(約合64. 19 億美元)。
隨著這份14年來最糟糕的成績單出爐,被奉為「投資神話」的日本軟銀一夜之間跌落神壇!
財報發布當天,孫正義罕見召開了2個小時的財報會,並開門見山反思:「我自己的投資有失誤,正在反省。」
孫正義所說的投資失誤,主要是指投資阿里之後,他在共享經濟、通信領域的那些慘敗。
2012年,軟銀以200億美元收購美國運營商Sprint,沒想到連年虧損,讓孫正義有苦說不出。
2016年,孫正義成功募集了高達1000億美元的軟銀一期願景基金,計劃在4年內打光子彈,再造幾個阿里巴巴。
隨後,孫正義走上豪賭之路,陸續投資了Uber、滴滴出行、WeWork等70多家全球新興科技公司。
但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大多走的是燒錢補貼,圈地為王的壟斷路子,孫正義深信這種套路能成功。結果,這些公司把他帶向了水深火熱的境地。
2018年開始,共享經濟退潮,孫正義投資的共享辦公獨角獸WeWork開始暴露各種問題。
2019年9月開始,WeWork IPO失敗,估值從480億美元暴跌至80億美元,全球大裁員,深陷危機。除了WeWork,軟銀投資的連鎖酒店OYO、美國出行巨頭Uber相繼曝出虧損嚴重,大幅裁員。
紅紅火火的網際網路新經濟模式,如今一地雞毛,而孫正義不止血本無歸,還把軟銀集團拖向了債務深淵。據軟銀2018年財報,公司累計負債已達近1000億美元(約6000多億元)!
背負巨額債務的軟銀,無疑已陷入史上最大困境,疫情黑天鵝更是雪上加霜,孫正義如果無法儘快走出困境,勢必會為日後軟銀的發展埋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