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打羽毛球的興趣之路,想要突破「野球黨」的瓶頸,你需要一個好教練;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了羽毛球鍛鍊的課堂,良好的運動啟蒙尤為關鍵,你需要你個好教練。
而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羽毛球教練,亦或是打著專業旗號的業餘教練,林林總總,比比皆是,而要找到一個好的教練學技術,你至少要知道這5個真相。
教練自身打球的水平高,教球水平就一定高?答案卻不一定是肯定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的區別在於,優秀運動員依靠出色的身體素質加上對羽毛球技術的把握和運用相當的熟練,從而取得較好成績。而教練員除了規範的示範動作外,主要能力是把這些複雜的技術和運用技巧,通過一定的方法使運動員迅速掌握。好比是高考狀元和輔導老師的區別。世界冠軍帶出世界冠軍的例子就非常少,除李永波,夏煊澤少數幾人之外。
打球的目的是為了娛樂,學球的目的是為了讓球打得更健康,更合理;那麼學球應該是一個在輕鬆自在的環境下做的開心事;但是一些家長因為孩子小,自控能力差,而讓孩子學球都喜歡找一些特別嚴厲的教練。
本意是督促孩子認真學球,但若是因為教練過於嚴厲,因孩子做的不好而加以訓斥,難免會給孩子產生逆反,厭噁心理,而造成對學球失去興趣,對羽毛球開始牴觸,反而適得其反,得不到任何好處。
教練水平跟年紀的確關係不大。老教練一般經驗豐富一些,而年輕教練技術更新較快,教學方法也許會更新穎。好比教授《古代漢語》就必須是一把白鬍子的老頭子一樣,照這樣的邏輯,也許找只山羊更合適些。 不過,年輕教練心浮氣躁,不認真,沒方法的壞毛病也不容忽視。
收費的高低並不決定教練員的質量,也不決定學球的質量。
基本上,收費低的教練員提供的都是一些基本教學,而收費高的教練員很多都是提供組合型套路教學;對於一些剛入門的球友們,一開始確實沒有必要花重金請一個教練練組合型技術,先從相對便宜的基本教學開始,打牢基本功之後想練習組合套路時,再去找一些收費高的教練員學習組合型套路也不遲。
很多人看到一個教練員帶的學生多就感覺這個教練員人氣旺,學球氣氛濃厚;但是教練員帶的學生多的壞處呢?
教練員的精力是有限的,每次學員學球的時間也是有限的,眾多學生每個平均下來,還不算上教練和學員的喝水休息時間,每個人享受到的學球時間實在可憐;那麼你能分享到多少教練的親自指導?你又能真正的打上多長時間的羽毛球?
聲明:本文文字和圖片素材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商務合作請聯繫小編微信Kyoya__Hiba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