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初,原國家教委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在全國52所普通高校進行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3年來,各試點院校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積累不少經驗,取得顯著成績,在高校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現試點工作告一段落。為推廣試點院校的經驗,在全國高校深入開展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經教育部批准,成立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建立3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這標誌著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突破口。有不少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進行研究。3年多來,試點院校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隨著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最近周遠清副部長提出的「三提高」(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提高教師的素養、提高大學的文化品位與格調),文化素質教育的評價指標體系,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在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時,需要強調以下幾點:
1.要堅持正確的研究方向,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工作。
2.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從事文化素質教育研究工作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鼓勵他們積極探索,大膽實踐。
3.要出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可以是論文、專著、教材,也可以是人才培養模式。對這些成果要及時發表、出版,並積極做好宣傳和發行工作。
近幾年來,原國家教委組織編寫了《文化素質教育與人才成長》、《升華與超越——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講座集錦》和《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書系》(共43種),又支持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組織編輯了《中國大學人文啟思錄》(1—3卷)。各試點院校也編寫了不少文化素質教育的教材或課外讀物。這是好事,應給以積極支持。當然,我們也看到,在這些成果中,有些書的質量較高,有些書的質量不那麼高,還有些書是低水平的重複。針對這種情況,教育部準備委託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在明年對已出版的文化素質教育的教材或課外讀物進行評選,把經過專家評選出來的優秀教材或課外讀物,推薦給各校使用。
基地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積極探索文化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總結推廣文化素質教育的經驗,推動全國高校深入開展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這次批准的32個基地,大都是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搞得好的學校。有55所高校參與建設,學校數較少,而且這些高校大部分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覆蓋面不夠寬,因此需要發揮基地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按照規定,基地建設兩年後,由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基地建設工作進行中期檢查。中期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基地建設情況,促進基地建設。通過檢查,對建設工作做得好的基地,給予一定的表彰和獎勵,對建設工作做得差的基地,暫停或取消基地資格。5年後,由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基地進行評估驗收,合格的基地給予最後確認,正式掛牌,不合格的基地將取消其資格。
教育部委託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研製基地中期檢查評估方案。2001年初開始對基地建設工作進行中期檢查。要提前半年左右將評估方案發給各基地,先進行自評,然後由專家組到基地校進行實地考察評估。
進行基地中期檢查的評估指標有多項,但其中3項是重點:第一,學校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對文化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採取措施支持基地建設的情況。第二,基地校及其主管部門是否按規定投入基地建設經費,並做到專款專用。最近,中國科學院決定每年向中國科技大學基地投入20萬元人民幣,五年共投入100萬元。這令人振奮。第三,基地建設的特色。這三項指標尤其是前兩項,若有一項不合格的,都會較大地影響對整個基地建設工作的評價。
(作者單位:教育部高教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