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一座以手工業為主的最中國的城市。
景德鎮,這座最本土化的城市卻讓中國有了個英文名,叫china。
這個原本叫昌南鎮的地方,製造的瓷器在英國及歐洲大受歡迎,成了網紅商品,老外手捧精美的物件,興奮得叫著:「china!china!」從此,昌南小鎮就代表了中國,China就是中國,外國人可以不知道江西,但一定知道景德鎮。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瓷器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徵。認識china,從景德鎮開始。
景德鎮地處於皖、浙、贛三省交界處,一座江南小鎮,不僅在牆外香,其實牆內也香,千年前憑藉所產的青白瓷令宋真宗趙恆皇帝愛不釋手,龍顏大悅之下,乾脆把自己的年號「景德」賜予了這個小鎮,使景德鎮人享有至高無上的榮譽。
景德鎮,兩千多年的冶陶史,一千多年的官窯史,六百多年的御窯史,「夜闌驚起還鄉夢,窯火通明兩岸紅。」這是清代詩人鄭風儀在《浮梁竹枝詞》一詩中描繪的景德鎮的繁榮景象,民國時期景德鎮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並稱全國四大名鎮,新中國成立後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無數的城市各領風騷數百年,然而,大浪淘沙之下,有的沉睡在了史冊。唯有這樣一座城市,自帝王年號命名以來,笑看時代更迭,魅力始終不減,不論是在歷代戰火中還是在機械化的今天,牢牢佔據著瓷都的地位,稱霸天下,成為世界仰望的陶瓷高地,海內外頂禮膜拜的陶瓷聖地,更是世界聆聽中國聲音和中國表達的最佳載體,正是通過景德鎮陶瓷讓中國文化傳播到全世界,中國陶瓷到達的邊界就是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邊界,世界也因為陶瓷而認識中國。
瓷器是景德鎮的靈魂和生命,每個家族裡都有人從事與陶瓷相關的行業,在這裡,陶瓷不是一門刻意需要攻克的學科,似乎與生俱來,他們流淌著陶瓷的古老基因,每個人都可以對你說出陶瓷的子醜寅卯。
如果說景德鎮是瓷器的海洋,是瓷器的王國,那古窯就是海洋的源頭,是王國的根基。
作為景德鎮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遊區,全國唯一的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5A 級景區,古窯民俗博覽區是必去的景點,它保存了中國乃至世界上最為豐富、獨特、完整的陶瓷文化遺存,創下金氏世界紀錄,被譽為「活的陶瓷博物館」。
「北看故宮,南訪古窯」,他們就是這麼自信。
古窯坐落在一片山頭上,生態環境特別好,綠樹成蔭,竹林蔽空,完全不像工廠的樣子。
沿著青石板小路前行,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的徽派建築,隱現於青翠山林,感受著那一份遠離了城市喧囂的寧靜,時光就此停滯了。
走進古窯,感受世界瓷都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回望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與時光對話。
古窯民俗博覽區分歷代古窯展示區、陶瓷民俗展示區、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三大景區,其中歷代古窯展示區內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產作業線、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陶瓷民俗展示區有12棟明清古建築、陶瓷民俗陳列及水上舞臺瓷樂演奏,而水岸前街創意休憩區內則有昌南問瓷、木瓷前緣等瓷文化創意休閒景觀,在這裡,我們訪歷代瓷窯、聽瓷樂神韻、祭窯神童賓、觀最古老的制瓷生產線,探索千年窯火之謎!
人類用雙手改變泥土的形狀,用火完成人類偉大的作品。要製作一件瓷器,金、木、水、火、土五個條件缺一不可,其中以土、木、水最為重要。雖然陶器和瓷器都是將土壤摻水捏成一定形狀再高溫氧化燒造,但瓷器對於土壤的要求更為苛刻。陶器所需的土壤,幾乎隨處可見,但是瓷土卻不常見,而燒制高品質瓷器所需的高嶺土更是少之又少。很幸運的,景德鎮擁有豐富的瓷土資源,其中包括「萬能石」的瓷石和高嶺土。現在,景德鎮只需要一把大火,就可以燒制出驚豔世界的瓷器。再次有幸的是,景德鎮最不缺的就是豐富的木材燃料,尤其是松木太多。不得不讓人感嘆的是,上蒼有意為它創造了一切天然的條件。
古窯民俗博覽區擁有全世界遺存的唯一一座古老蛋形柴窯,這也是清代景德鎮的「鎮窯」,這種特有的制瓷窯爐可燒造幾乎所有品種的瓷器,代表了世界傳統制瓷窯爐營造技藝和燒成技藝的最高科技水平,實在是了不起。
走進古樸幽暗的鎮窯,窯爐的內部高聳、狹長,內壁上仿佛還閃著瓷釉的光澤,時光仿佛一下倒流千年,經過一代代築窯師傅不斷探索,宋代龍窯、元代饅頭窯、明代葫蘆窯、清代鎮窯等各種窯爐見證了火與土的神奇交融,撫摸著窯壁上細緻的磚縫,仿佛可以想像當年築窯師傅砌瓷窯時的虔誠……
在古窯,我沒看到任何現代工業文明的痕跡,全是古代手工制瓷流程。在快餐時代,有一群人卻在悠閒地「玩著泥巴」,依然還在堅守慢工細作,這是對傳統的堅持,也是對老手藝的守望。許多老藝人從年輕時就開始學習製作陶瓷,並且往往一輩子專攻一道工序,每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老藝人都是神情專注,用木棍攪動車盤,車盤快速旋轉,勤勞的瓷工與瓷土不停地對話,將掌心的溫度揉進一方泥土,拉製成碗、盤、杯、蝶等器皿,隨著老藝人手型的變化,一個個粗坯很快就出來了。一雙看似普通的、沾滿泥漿的手,捏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拉坯、利坯、上釉、畫坯出神入化,七十二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滴淌著瓷工的汗水,凝聚著瓷工的智慧。
我在這裡見到了手工的堅持,感受到了那一隻只潔白的瓷碗裡面所深深埋藏著的泥土重生的璀璨,當我們讚嘆匠人們爐火純青的手藝時,我們更多的只是一個看客,並不曾想到,在這爐火純青的手藝背後,他們流下過多少的汗水,又錯過了多少個春秋更替的花開花落。他們在窯口默默守望,汗水溼透了衣襟,也不回家歇息,只為燒制出最精美的梅瓶、天球瓶、花瓶……
景區內有座風火仙師廟
廟裡發生過一個悲壯的故事
在遙遠的明朝萬曆年間
他為付皇命燒造青龍白瓷缸
以骨作薪
以身殉窯
他是32歲的「窯神」風火仙師童賓
中國瓷器被譽為「火與土」的藝術,這種火與土的交融,在傳統的以松木為燃料的柴窯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堆堆金字塔般的柴垛展現在眼前,它是景德鎮獨有的「建築物」,實際上就是過去燒窯用的燃料的儲存方式。在景德鎮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裡窯,十裡焦。」意思是說燒一窯瓷器,要消耗十裡的樹林,可見燒窯的不易。
透過古窯裡熊熊燃燒的火光,照耀著先輩們的汗水,也照亮了我們時常迷離的眼睛。
制瓷的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民間有個說法,「一窯百件瓷九成要砸掉」,從中就能想像到當時的挑選有多麼嚴格,而景德鎮如今尚存的「不計成本追求完美」的性格特質,與當時的經歷肯定有著因果關係。
在人間的景德鎮窯工,卻製造了天堂般的器物,最著名的有典雅素淨的青花瓷、明淨剔透的玲瓏瓷、五彩繽紛的色釉瓷、幽靜雅致的粉彩瓷,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此外,還有古樸清麗的古彩瓷、萬紫千紅的新彩瓷、明麗雋秀的窯彩瓷、別開生面的裝飾瓷等,瓷器琳琅滿目,這些珍貴的名瓷,被人們譽為「中華民族文化之精華」、「瓷國之瑰寶」。
來古窯,如果你對製作過程感興趣,還可以親身感受一次指尖上的藝術,捲起衣袖,參與拉坯、繪畫等陶瓷製作工序,與陶瓷進行一次「親密的接觸」,在旋轉的軲轆車上,讓瓷泥在手指間逐漸成形,製作一盞屬於自己的瓷器,在體驗中了解陶瓷文化,了解手藝人堅守文化、傳承技藝的不變初心。至於是碗碟、茶杯還是瓶子,完全跟著你的心走。
漫步在古窯民俗博覽區,腳下是瓷片鋪成的小路,散落一地的碎瓷片拂去歲月的積塵,依然光潔瑩潤,垃圾桶有瓷器的影子,路燈也滿身穿著陶瓷的外套,連桌子、板凳也不例外,五彩繽紛的瓷片將原本的平淡無奇點綴得五彩繽紛,每一枚破碎的瓷片都珍藏著一段燃燒的記憶,刻寫著一名普通窯工的名字。
辭別古窯民俗博覽區,來到景德鎮御窯廠,這裡是元、明、清三代專造宮廷用瓷的皇家窯廠,接的是官府的訂單,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數不清的國寶精瓷就是出自這裡,流傳下來的大多數收藏在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博物院和世界各大博物館。
景德鎮的瓷器製作水平在元代達到第一個頂峰,那時的景德鎮瓷站在磁州窯、鈞窯、龍泉窯等名窯的肩膀上,首創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開創了我國大型瓷器的燒制史,創作了很多前朝不曾見到的器型和釉種,最值一提的是神話級別的品種——元青花,就是這個時期燒成的,至今仍被稱為人間瑰寶。
御窯廠內歷史遺存豐富,包括明清時期窯爐、道路、牆體、衙署建築、窯業堆積及其它附屬建築遺蹟,地下埋藏極多,出土了大量元代、明代、清代的各類陶瓷文物,想像一下當年窯火沖天的景象,都讓人激動不已,你會驚嘆,更會沉迷。
景德鎮不光有御窯廠,還有皇窯,有時間的朋友一定也要去看看。
在景德鎮城南5公裡的地方,坐落著一個小村莊,叫三寶陶藝村,這裡交通不是很方便,下了公交車,還要走幾裡路,富龍我是自駕去的。別小看了這個村莊,它可是景德鎮陶瓷文化國際交流窗口之一,瓷都的世外桃源!
村子由一片老式農宅和十餘家陶瓷作坊組成,是陶藝人創作和交流的地方,這裡的風景結合了人文和自然,碎的瓷片、破的罐子,小溪流過門前,隨意、簡單,卻野趣天成,富於詩情,是藝術的衍生之地,道路兩旁有隨處可見的陶藝家工作室,是全球陶藝家們夢寐以求的歸園田居。
景德鎮陶瓷民俗博物館也是要去的,館內分為明、清兩園,共十一棟古建築,其中明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市涉瓷的博物館很多,比如還有中國陶瓷博物館、御窯博物館、民窯博物館等,光看這些館,就得幾天時間。至於私人設立的陶瓷博物館,更是多如牛毛。
現在出門旅行,買買買成為了必選項。來到「千年瓷都」怎麼可以錯過蜚聲海外的景瓷呢?徜徉在景德鎮的街頭巷尾,可見通街的店鋪幾乎一色的瓷器,貿易市場、街頭地攤擺的也都是瓷器,這裡的一個壺、一個盅、一個碗,都是非遺傳承和現代創意的完美融合。盤碗碟勺、瓶壇壺罐,琳琅滿目,異彩紛呈,讓人看得患選擇性恐懼症。
在景德鎮,有一種炫富,叫曬瓷。2005年7月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描述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的請求下,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獨孤陳的故事的元代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圖」罐,以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的成交價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2014年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一隻明成化鬥彩雞缸杯以2.8124億港元的成交價刷新中國瓷器世界拍賣紀錄。
一隻不足手掌大的酒杯能值如此高價?每一件瓷器都有一個故事,無論皇帝,還是平民百姓,都是這滾滾紅塵中人,同樣渴望著真正的愛情。
不是土豪的也能玩陶瓷,景德鎮樂天陶社創意集市是中國首個以陶瓷為主題的創意市集,它設在景德鎮十大瓷廠之一的雕塑瓷廠內。這個充滿著創意和樂趣的瓷市,得到了眾多中外陶藝愛好者的青睞,從最初的十幾戶地攤,發展到現在的幾百戶,無論是日常用的茶具、餐具,還是撐場面用的大型擺件,這裡應有盡有,不同的預算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所愛。來「瓷都」不掏點瓷器回去,心裡還真過意不去,大件兒的瓷器就算了,咱們淘點兒小件的回去呀,勺子、碗、盤、杯子、茶具、玩偶……
景德鎮為這些熱愛陶瓷的年輕人提供了萌生創意的肥沃土壤,而他們,也讓這座古瓷都充滿了活力和朝氣。大膽前衛的陶瓷雕塑、獨具特色的青花項鍊、個性張揚的陶瓷杯具、造型誇張的裝飾掛件都讓人愛不釋手,攤主無一例外地都很年輕,貨品則各異其趣,既有頗具設計感的日用器皿,又有造型新奇的飾品或小擺件,既有釉色瑩潤的傳統影青,又有探索新材質新技法的不知其名的新釉種,每一件作品都充滿著無限的想像力。現在,創意集市被譽為景德鎮的「798」。
今天的景德鎮,窯火更旺,當代景德鎮人正續寫著瓷都的新傳奇,「瓷都」這塊國際招牌將更亮地閃耀在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