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後容易發生心力衰竭,這是疾病進展演變的過程和結果。
一些原先有高血壓的患者,心肌梗死後,血壓降下來了,這是心梗以後高血壓好了?當然不是,這多半兒是心功能減低了!
還有一些患者,心肌梗死後乾脆就出現心衰的臨床表現了。
為什麼?因為心肌梗死損失了心肌,也就損失了心功能。即使放了支架,開通了血管,已經梗死的心肌就喪失功能了。
【缺血的心肌收縮力減弱】
其實,原本缺血性心臟病人長期慢性的心肌缺血,心功能就會減低。每次缺血發作,心肌細胞都可能會有損傷,損傷是可以疊加的。總是缺血,心肌細胞還會早衰(凋亡)。就像一個人挨餓,總是餓著,就營養不良了,身體素質會減低,臟器也會萎縮衰竭。所以,長期的心肌缺血本身就會引起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就會減低。
【壞死的心肌失去收縮功能】
心肌梗死後,壞死的心肌部位是長瘢痕的。這種瘢痕沒有正常心肌細胞的功能,沒有收縮能力,就會影響心肌整體的收縮力。如果梗死面積小,或者不在左心室,那影響會小一些。如果是左心室的大面積心肌梗死,比如「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對心功能的影響就大了。
所以,左心室大面積心肌梗死是很危險的。
一般左心室梗死面積超過左室心肌的40%,就會出現心源性休克,很危重,死亡率很高。而且即使搶救成功,心功能也會大大受損。
【室壁瘤形成導致「反常收縮」】
心肌梗死後,壞死長瘢痕的那部分心肌不僅不會收縮,還會在心臟收縮時被其他心肌收縮給擠出去,形成了「室壁瘤」。室壁瘤處的心肌,不但不會收縮,還會形成「反常收縮」。就是在別的正常心肌收縮時,室壁瘤會被擠得擴張出去;別的心肌舒張時,室壁瘤又會被牽拉著收回來,跟正常心肌的活動方向相反。
這樣,心臟該收縮射血時室壁瘤把血液存下了,心臟舒張該接受回心血液時,接受得也少了,不僅影響了心臟的排血量,也影響了回心血量,心功能更加減低了。
【瓣膜關閉不全、反流】
還有,如果牽拉心瓣膜的心室乳頭肌缺血壞死,就可以出現瓣膜關閉不全、反流,這樣心臟做了無用功,也會很快發生心衰。
心臟的收縮能力減弱,心排血量就會減少,血管就充盈不足,血壓就會降低;心臟供血減少就不能滿足身體活動、代謝的需要,人就會感到全身乏力,不能堅持正常甚至很輕微的體力活動,活動能力大大減低了。
心臟排血減少,還導致了身體裡經過循環的血液回心困難,血液就會淤滯。
淤在肺裡。就出現肺淤血、肺水腫,氧氣在肺裡的交換就出現障礙,就會出現缺氧的各種表現,比如活動時氣短、胸悶憋氣,嚴重時不活動也會憋氣、喘息,不能平臥,或者睡到半夜因為胸悶憋氣要坐起來,醫學上稱「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
淤在其他部位。就會出現水腫,腿腫最常見,還有尿少、肝大、胸水、腹水甚至心包積液了,要是胃腸道淤血水腫,就會出現食慾減退、腹脹甚至噁心嘔吐等。
在這個過程中,心臟為了彌補每次心跳射血的減少,還會加快收縮,增加心跳頻率,久而久之就更累了,心臟也會慢慢擴大了。心跳快了,心臟的舒張期短了,心肌的休息時間短了,供血也減少了,心肌就會更缺血,心功能更差;擴大了的心臟,收縮力更不能集中,這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的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