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則視頻中,一個9歲的女孩,蒙著雙眼用手摸了一下卡片,立馬說出卡片上的圖案是「企鵝」。
坐在女孩對面的女人,把卡片翻了個面,並且對女孩說:「用手背來!」女孩乖巧地用手背摸了一下卡片,然後輕鬆地說出圖案是「鯨」。
甚至女孩能夠拿著卡片在頭髮上摩擦一下,在大腿上觸碰一下,就準確地說出卡片上分別是「鸚鵡」和「老鷹」。
這也太神奇了吧?不過這並不是某個魔術表演的現場,而是山東煙臺一個全腦開發培訓班的教學場景,號稱7天時間就能學到這項「蒙眼識字」的本領。
這個女孩的父母特意花了26800元的高價讓她來學習,女孩的媽媽驕傲地表示,現在蒙著眼能讀課文,能摸字能摸色卡呢。
女孩還煞有其事地介紹說:「先戴上眼罩,想像面前有一個大大的圓圈,就是小天眼,小天眼變大變大變大,一直看著你,你就通過這個小天眼,像放大鏡一樣看東西。」
確定這世上真的有「天眼」嗎?然而在女孩表演的時候,一旦有人用手擋在她的面前,她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最後女孩才說出,眼罩下面有一個放鼻子的孔,可以從這個孔看得到字,所謂的特異功能原來是培訓班聯合女孩一起騙父母玩呢!
有網友犀利評論說:「智商稅夠高!」真的是父母有錢沒地兒花了嗎?還不是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情給蒙蔽了雙眼了嗎?
畢竟只要能夠讓孩子快人一步,父母花點錢算什麼呀?與其說父母們傻,不如說他們因為焦慮而失去了理智!
【1】
父母都交過哪些智商稅?
大部分理智尚存的父母都知道,讓孩子學「蒙眼識字」純屬無用功,畢竟孩子考試的時候,又不會被蒙上雙眼。
但是有些父母對「開發大腦」的課程宣傳卻毫無抵抗力,有一位當老師的網友爆料說:
真的就有家長相信這些東西,我們班兩個學生周末回家不寫作業,原來是去學開發大腦課程,沒時間寫作業。
而這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量子波動速讀」了,孩子手裡拿著一本厚厚的書,然後「譁啦譁啦」地翻頁,號稱十分鐘內能看完一本書。
這種打著聯結宇宙超能力旗號的培訓班,居然有大把的父母,爭先恐後地把孩子送進去,怎麼看都覺得無比滑稽呀!
有人曾總結過,還有「左右腦」開發術、「一目十行」超級記憶術、珠心算練習術等一共十種騙局,是父母們防不勝防的。
說到珠心算,我需要坦白的是,在兒子4周歲的時候,我也曾送他學了兩年的珠心算,一直到上小學以後才停止。
記得當初是被宣傳頁上的「提升孩子計算能力」的標語打動了,於是帶著兒子去試聽,兒子居然很喜歡,我就順水推舟讓兒子學了起來。
可是兒子很快就不想繼續學了,因為要背很多的口訣,兒子不想背,還被我訓斥過好幾次,才哭哭啼啼地繼續學的。
就這樣學了兩年,我發現兒子的計算能力並沒有多大的提高,問他簡單的兩位數計算題,吭哧吭哧半天也說不出答案來。
斯坦福的兩位教授專門有個NSF課題來研究珠心算,他們經過三年跟蹤研究發現:
你原有的智力決定了你珠心算的能力。珠心算除了能讓你算得更快之外,並沒有什麼別的提高記憶力、提高智力的作用。
現在想來,當時的我也是太焦慮了,兒子還沒有上小學呢,怎麼就認為他需要提高計算能力了呢?
父母們一旦為了孩子陷入某種焦慮情緒中,就真的容易智商下降,而被各種忽悠,花了錢不說,還讓孩子遭受了不必要的折騰呀!
【2】
父母焦慮的根源是什麼?
前一段時間,高考分數出爐,南京一中門口聚集大量高一高二學生家長,手中舉著「一中不行」和「校長下課」的紙牌討要說法。
原來作為南京第一梯隊的一中,當年中考錄取分數比二十九中高了42分,現在高考400分以上學生數卻只有20人,比二十九中少了48人。
父母們不能接受孩子高分進入一流高中,高考卻連縣中都考不過,所謂的素質教育在應試教育面前,根本不堪一擊,才會引發父母們如此大的怨憤。
說到底,無論是想盡各種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還是為了高考成績,寧願孩子陷入「刷題模式」的學習氛圍中,父母焦慮的根源就是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
在《2019年中國家長焦慮白皮書》中,「非常焦慮」和「比較焦慮」的父母佔比分別是16.4%和46.5%,而「一般焦慮」的還有28.6%。
孩子就是父母焦慮的製造者,而父母關注度最高,並且普遍覺得焦慮的3個方面分別是:孩子獨立能力/生活習慣(64.7%)、孩子學習/教育(61.8%)、孩子心理/情緒管理(60.8%)。
而在「孩子學習/教育」方面,父母最焦慮的就是「學業成績」(32.2%),並且孩子越大,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度越高。
畢竟孩子在6周歲進入小學以後,經過漫長的12年的學習生活,高考將決定孩子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更是直接關係到孩子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但凡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別說讓孩子學習各種「旁門左道」了,甚至有父母不顧孩子身體健康,居然給孩子吃藥。
一名高三女生,因為高考前沒有辦法靜心做題,媽媽挖空心思買「聰明」回來,讓女生每天早晚各吃一顆。
女生的成績居然真的提升到班級前十名,然而女生卻對藥物產生依賴心理,一旦停藥就會產生睡眠障礙,而且脾氣變得火爆。
這種所謂的「聰明」,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可以促進腦內的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長期服用容易產生上癮性行為。
這麼觸目驚心的案例,也是提醒父母們,哪怕再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也不能拿孩子的身體開玩笑,畢竟身體遠比成績更重要呀!
【3】
父母放下焦慮,孩子才能做自己。
每年的高考結束,各地的高考狀元相繼出爐,父母們最關心的就是,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平時到底是怎麼學習的?
今年湖北省的高考狀元唐楚玥,考出了空前絕後的725分,比總分只少了25分,而且比第二名整整多出了16分。
唐楚玥並不是多聰明的孩子,但是學習非常踏實,她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備考方法: 歸納整理、發現問題、不懂要問、勞逸結合、保持心態、樹立目標。
從唐楚玥的學習經歷能夠看得出來,只要孩子腳踏實地地認真學,即使成不了狀元,未來也不會差到哪兒去。
再說了,每個孩子的天賦不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學習的能力,父母能夠接受孩子就是一個平凡的人,才能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
作家劉繼榮曾寫過一篇《坐在路邊鼓掌的人》的文章,文中寫到女兒的成績,一直排在班裡50名同學中的第23名。
作為一名中等生的父母,他們給女兒報過輔導班,買過各種資料,但是女兒的成績卻怎麼也提高不了,甚至因為趕作業得了重感冒引發了肺炎。
他們終於意識到女兒就是個普通孩子,卻沒想到女兒是全班同學最喜歡的孩子,因為她性格樂觀開朗,熱心幫助別人,守信用不愛生氣等等。
就連老師都對他們說,你的女兒雖然成績一般,但是為人實在是優秀啊!養出這樣的孩子,即使成績不太好,那又怎麼樣呢?
當父母能夠放下焦慮,讓孩子按照孩子的意願去長大,那麼不僅能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更是給孩子充足的成長空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