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能跟男足並列的話題,也只有我大A股了。以球鑑股,13億人踢不好足球與13億人炒不好股背後所蘊藏的道理都一樣,下面理由且聽晨陽道來:
1.絕對人口大,相對人口少。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國14億人口,可其實足球人口少得可憐。其實足球好壞跟人口數據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要知道早在2012年中國註冊球員只有8000人,德國是500萬,日本是60萬,你8000人中挑選的11人怎麼打的過別人幾十萬幾百萬挑選的11人,足球人口基數太低,這才是中國男足一直成績不佳的真正原因。而即便我們將足球人口的概念擴展至普通足球愛好者和中小學生,比例依然不高。足球人口指的是每周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足球活動的人數。按照當年的足球十年規劃提出的口號,到2020年全國校園足球定點校要達到2萬所,足球人口要達到2000萬人,全國青少年註冊球員達100萬。但是我們知道,這個數據基本上實現不了。足球人口還好說,只要你每周能踢上兩場球,不管是跟幾個朋友踢著玩還是加入個球隊踢比賽,就算足球人口了。相比之下,註冊球員要求就高一些,統計起來也更加科學,畢竟最低也得加入一個業餘的球隊並且在地方足協註冊備案才算。根據目前可查數據粗略估算,德國的註冊球員630萬,日本大概有100萬,中國不到8萬,就這八萬人還是在前幾年才2、3萬的基礎上逐漸恢復起來的,因此,可供培養,選拔的球員實在是不多。同樣的道理在大A股,雖然我們號稱有1.8億股民,但大多是被套牢不怎麼動的殭屍帳戶,實際上每天追漲殺跌頻繁操作的估計也就不超過2000萬人,跟老馬操心的一樣都是絕對數大,相對數並不高。
2.球員收入過高與機構攫取大量利潤。中國國內球員在轉會市場的身價很多已經趕上國外球員的身價了,在今年限高令之前,國內球員如武磊的身價已經達到5000萬了,張玉寧,顏駿凌之流的也有1000萬左右,這個級別價格已經很高了,過高的收入並沒有激發球員的鬥志,除了訓練外可能更多的用在了豪車與美嬌妻身上。同樣,今年A股上證指數10+%,滬深300漲20+%,深證30+%,創業板45+%,看數據今年股民應該妥妥的賺錢。但實際上大多數股民都陷入指數上漲,帳戶虧錢的怪圈。當然,在股民又被割韭菜的同時,今年基金又是賺得盆滿缽滿,根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已分紅1473.26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的1290.41億元。因此,公募及私募機構和遊資攫取了大量的利潤,普通散戶並沒有賺到多少錢。
3.足球和中國足球,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項目。同樣美股和A股,也是兩個不可同日而語的賽道。世界足球的賽場上,中國足球始終無法上場,不能說是一種意外,因為有其內外的規律使然。而近幾日美股大漲,在疫情最重之時卻創了3萬點的新高,A股也無法學習得來。事實勝於雄辯,股市雖然是經濟的晴雨表,但恐怕更多的是資金的晴雨表。那種以為美國股市大牛了咱們也能牽一頭小牛回來的想法純屬一廂情願罷了。
有人讀完可能會說,世界上七八十億人,大多數人桌球也打不好,卻唯有中國桌球第一,所以不需要作無謂對比,自我氣餒。晨陽想說,那還不如把項目直接指定成武術,拿國外根本沒有基礎的項目跟我們最擅長的對比,實在沒有任何意義。要知道,足球可是全球第一大球類運動,全球擁有多達35億的粉絲,這讓它成了全球最受歡迎的運動。桌球雖然是我國國球,在全球也有8.5億粉絲,但相對於其他球類運動來說還是小眾了一些。因此,馬拉度納有生之年沒搞懂為啥13億人還踢不好球,就如同我們現在還沒搞懂為啥大A股連3400點都站上不去一樣,我們確實到了知恥而後勇的時候,該儘早做出改變了,不要再等到下個十年,我們老了還在繼續探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