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之——讓孩子保持開放的心靈和探索的熱情!

2021-01-09 馬道談心理

一、

在當今這個高速發展的環境下,無論現在還是未來,作為一個現代人,擁有開放的心靈,能夠主動地,充滿熱情地面對這個世界,可以說世界之門也就為之打開,這個世界的秘密將為他完全呈現!

這樣的人必定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必定能擁有充實而快樂的人生。

也可以說,擁有開放的心靈和探索的熱情,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條件!

我們的孩子可以沒有高學歷,沒有金山銀海,但一定要有一顆開放的心靈,一定要有對世界探索的熱情!

二、

事實上,我們所有的孩子天生就具有這種優秀素質(開放的心靈和探索精神)。

他們主動,熱情地迎接一切對他們微笑的人。他們積極地,無畏地用各種手段探索這個陌生的世界。

他們的創造力和學習力強大到驚人:他們可以同時、快速的掌握多鍾語音!他們可以快速掌握很多高難度的肢體動作,如走、跑、跳!他們可以感受到聲音,色彩的細微差異,並用肢體眼神等表達出來! 等等。

我們的孩子在5歲前所掌握的內容之多,內容之複雜,難道不能說明這是個奇蹟嗎?!這充分證明了擁有開放的心靈對我們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同時也證明要創造卓越的成功,心靈的打開是多麼的重要!

三、

但是非常不幸:開放和進取的心靈,這種本來是所有孩子都具備的素質,而且是人生最重要的素質,在小學畢業後基本上都沒有了!

一些很乖巧,不假思索地接受老師的教導,主動地迎合老師的學生,這種素質(靈動的心)在小學二三年級就消失了,成為看老師眼色行事,看標準答案回答問題的「好學生」,完全放棄了自己的思維。

至於一些堅持不肯放棄自我的孩子,結局就更悽慘:他們成為學校的差生,成為老師和同學嘲笑的對象,成為家長心頭的痛。小學進校時一張張熱情開朗和積極的笑臉,小學畢業的時候就變成千篇一律的拘謹,缺乏自信和不苟言笑的神情!

我們的學校和家長變著花樣,不遺餘力的來不斷磨滅孩子的靈性。例如我們的重複性作業,題海戰術等,這都是以量取勝的教學思維。

這就是知識教育和心靈教育的最大不同。

四、

知識教育重視的是結果(答案),就是「是什麼?」的問題。但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核心是過程,也就是「為什麼」的過程。孩子在回答「為什麼」的時候會犯大量的錯誤,這是正常的,老師就是在引導孩子解決錯誤的時候讓孩子得出結論,在此過程中,孩子的思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這也是學習真正目的。

由於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成績,這讓孩子也養成了重視結果的習慣。因此在思維方式上首先是「畏懼」:面對新問題時候不是主動地設法解決,而是期待老師告訴他,期待別的同學先回答,自己記住答案就認為學會了。

就算是回答問題,也不肯做更深入地思考,因為其目的並不在於研究並解決問題,而是在於討好老師,猜測老師需要什麼樣的答案,所以就會簡單地把互不相干的答案羅列出來。

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的試錯,通過不斷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老師的引導,最終將問題解決。

但現在我們的孩子好像只關注結果和成績,而不是關注做得不夠理想是因為什麼原因,因此也失去了改進的良好機會。

其實兒童本來就是從錯誤中學習的,在童年時代嘗試越多,對後期的正面作用就越大。當害怕嘗試,害怕失敗,只關心結果的時候,也就喪失了人生最可貴的素質!

小學階段的成績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年年雙百分的孩子,競賽的一等獎頭銜,也根本無助於中學成績的優秀。

五、

只有思維的提升,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關注成績,關注各種比賽不僅沒有意義,還有很嚴重的負面作用,就是敗壞兒童的思維。

因為各種考試都有「標準答案」,孩子很快就會養成思維慣性,以為一切問題都有標準答案,並習慣於尋找標準答案,放棄自主的思維努力,放棄自主地推導出答案的努力。

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的孩子,會養成很糟糕的結果:首先是心靈的封閉,他們的思想僅僅用來關心如何獲取答案,操心的是分數的高低。

同時他們還會養成被動的思維方式,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正確回答」,機械地記憶「標準答案」。對無窮世界的探索熱情,被封閉在追求分數的「功利」中。這樣孩子學習的年限越長,思維封閉性也就越強,個性也越消極。最終,孩子失去了最寶貴的思維素質。

在學校裡,這樣的學生是好學生,是老師的最愛,也是家長的驕傲。

但隨著年歲的增長,會帶來心靈更大的壓抑,往往到了青春期,遇到其他問題的觸發,孩子就會以非常不可理喻的方法爆發出來:如現在很嚴重的網絡成癮現象等。很多家長說:原來成績很好,很聽話的孩子完全就變了一個人,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根子就在這裡,就在小學階段!

六、

開放式,體驗式教育卻相反,打好孩子的思維基礎,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保護和開發孩子的探索精神,是這一階段學習最重要的目標。

這種學習模式可能剛開始會很慢,學生可能開頭對學習沒有什麼積極性,思維方式也很簡單,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很單一。但是隨著學習年限的增長,孩子對學習越來越積極主動,提出的問題也越來越豐富。到了最後,根本就不需要老師教,而是主動地學習和思考,主動提出問題要求老師回答!

這種教育是探索型的教育,老師即使明明知道答案也不告訴學生,讓學生通過犯各種錯誤後自行找到答案。而且老師還經常不提問題,而是讓孩子自己提出問題來考老師和同學,以此來考評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力,老師的作用就是引導,而不是高明的「標準答案專家」,因此學生經常會認為是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本事。

這樣,孩子就把學習從外在的壓迫變成了內在的自覺和興趣,學習效率和思維素質,遠遠超過傳統應試教育!

如果孩子具備了這種可貴的素質,擁有開放的心靈和不斷探索的熱情,14歲以後的教育,基本上不用家長和老師操心,他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終身學習者。

反之,如果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每一步,都要家長和老師的扶持,我們可以扶到中學,大學,扶到研究生,可是我們能夠幫他工作和生活嗎?這個社會製造出一大批缺乏思考能力的「思維奴隸」,對於過去極左年代是需要的,可是現代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負責的時代,這種禁錮式思維方式必將付出巨大的人生代價!

相關焦點

  • 90多個國家的孩子都在學習的 探索教育編程課程 開放限時早鳥價
    Discovery Education Coding探索教育編程課程是一款培養孩子自學編程的課程,它是由國際知名的教育公司探索教育研發,目前探索教育課程已為超140個國家和地區、4500萬教育工作者、5100萬學生提供了優質服務,其中還覆蓋了50%美國學校、2500+加拿大學校、50%的英國小學。
  • 傳統文化融入兒童教育新探索
    為了親近自然、對話自然,身為學前教育工作者,她請設計師在自己工作的幼兒園打造了一個充滿童趣和文化氣息的空間,有葡萄架、小池塘、大樹屋、鳥巢、沙坑、屋頂花園、綠植牆等景觀。與此同時,她還按照節氣的發展變化,精心設計了課程的每一個環節,讓每個季節的物候和故事成為孩子學習知識的豐厚滋養。她說:「兒童是自然之子,自然也是孩子們成長的起點。」
  • 突破想像探索人生意義《心靈奇旅》定檔
    華聲在線11月20日訊 今日,迪士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出品的《心靈奇旅》正式定檔12月25日。該片由《尋夢環遊記》原班人馬打造,以嘆為觀止的想像力,構建心靈世界,帶領觀眾踏上一次探索生命意義的治癒之旅。
  • 皮克斯新電影《心靈奇旅》探索人生意義 直指奧斯卡
    《心靈奇旅》由兩度奧斯卡獲獎導演彼特·道格特率《尋夢環遊記》原班人馬打造,更以嘆為觀止的想像力,構建心靈世界,帶領觀眾踏上一次探索生命意義的暖心之旅。年末治癒 溫柔探索人生意義  真摯的情感更是皮克斯電影從不缺席的重要元素,《心靈奇旅》同樣感人至深。在經歷了2020如此難忘的一年之後,本片通過一場橫跨心靈世界與真實世界的冒險,對人生和自我做出充滿哲思,又不失溫暖的思考。
  • 讓教育沐浴愛之陽光,為青春期孩子築牢抑惡揚善的心靈居所
    是因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演進中,災難不會終結;是因為災難中人們遭遇的苦難和傷痛不應被遺忘,人們的奮鬥和犧牲不應被湮沒;是為了人們在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中能夠更加和諧地與自然相處、與他人相融、與世界相擁;是為了在人類多災多難的歷史進程中必須不斷地學習抵抗災難、治理災難,珍惜和平、建設和平。非常時期,更需要我們教育人不忘初心、保持理性。
  • 電影《心靈奇旅》國內定檔:探索生命意義的暖心之旅
    北京時間12月9日消息,由中影發行,迪士尼·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榮譽出品的《心靈奇旅》(Soul)發布設定特輯,不僅介紹喬伊·高納和二十二這兩位「心」朋友,更讓觀眾進一步窺見神奇絢爛的「生之來處」。
  • ...讀書上百本,是什麼讓青島這所雙語學校的孩子對閱讀保持如此熱情?
    閱讀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想必家長們都很清楚。雖說開卷有益,但在孩子實際的閱讀過程中,往往付出了同樣的時間和精力,每個孩子的受益卻不盡相同。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對閱讀始終抱有熱情,並且實現高質量閱讀呢?今天,就讓青島赫德小學部李虹霞校長,為家長們支招。
  • 聽名師講課:讓孩子保持對英語的學習熱情
    大眾網菏澤11月28日訊(記者 仝瑩)11月30日16時,菏澤大眾網大型公益教育欄目山東省教學能手魏金君將講解如何幫助孩子保持對英語的學習熱情。  英語到底應該怎樣學?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尤其是在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學習積極性逐漸消退時,家長除了選擇送孩子去補習班外,似乎再也無計可施。
  • 美和藝術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每天準時為你講述果媽閱讀【家庭教育100講】,希望這美麗的相遇能讓每個家庭都能享受教育帶來的美好生活。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美和藝術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你知道嗎?審美這件事情其實最早在大概15萬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 年度高分電影《心靈奇旅》刷屏朋友圈!影片中的這些教育啟示,你...
    22通過這一趟短暫的地球之旅,明白了生之樂趣,找到了人生的意義,點亮了自己的胸口的「火花」。而Joe也通過這一次引導和教育22的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生活。
  • 「在機會之城,永遠保持熱情」
    一天,老師對她和其他兩名同學說,「你們對編程都有興趣,要不要成立一個社團?」學校有一個智慧教室和機房,大約有30臺蘋果電腦。「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我們覺得如果利用起來會很好。」傅佳晨說,「我們三人便成立了iOS Club。」iOS Club作為蘋果唯一官方認證的大學生iOS開發俱樂部,除了社團,還承擔蘋果為高校舉行夏令營、冬令營的職能。
  • 教育的重要性與愛心助學的意義和價值
    「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是以知識為工具教會人去思考的過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擁有的去創造更高的社會財富,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所以,正確的教育是引導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關鍵。將一種客觀的理解教授予人,把一個人塑造成一個具有人類所有情感、價值觀和傳統的完整領導者,是一種提高人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和獲得進步的捷徑。廣義上的教育指增加人的知識和技能,是一種有目的地影響人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活動。教育之於心靈,是每個人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前提,這也決定了每個人今後生活。
  • 【百部經典兒童小說】《愛的教育》:讓「愛」充滿孩子的心靈
    五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的主題是關於父母的愛,如其中《慈母情深》、《學會看病》的課文;六年級上冊的《中華少年》是愛國之情的主題;六年級下冊的《我最好的老師》是師生之情等。除此之外《愛的教育》還有朋友之誼的主題。在這本小說中,學生能從每個簡短又感人的小故事中,體會到「愛」,以情動人,而且涉及到4到6年級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而使孩子了解和學會為人處世,塑造小學生性格和培養其品行。
  • 心之助:​用好文學教育 亦可助力人類的心靈療愈
    開展文學創作和欣賞 有益於人類心靈健康 在心之助心理專家盧悅看來,改革開放四十年使得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主要的變化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是由物質時代進入了精神時代,其二是由軀體疾病轉入了心理疾病。
  • 濰坊一中黨員愛心教育志願隊:星光盈盈,點亮孩子心靈
    他們在特殊時期用自己的教育理論與專業知識為醫務人員子女和西藏學生撐起一片閃耀的星空。盈盈星光,照亮心靈,參加志願服務的老師用真誠的愛心、溫暖的守候、堅定的行動詮釋了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與使命、責任和擔當,用春風化雨般的愛心教育感動了學生和家長,得到學生及家長的熱情讚譽和肯定,凝聚起教育戰線的抗疫正能量。
  • 中小學生涯教育要重視的價值取向和探索過程
    當下,很多已經開展中小學生涯教育的價值取向,給學生帶來了一些反向作用,一些孩子會因為未來的人生、職業取向帶有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這不僅不利於中小學學生的發展,更會給生涯教育帶來錯誤的示範。我倡導中小學開展生涯教育,並不是一味追求結果,而是重視探索的過程。
  • 和平的生活來自平靜的心靈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人的心靈一旦被某些內容佔據與限制,人的生命狀態就會產生僵化的性質,心靈就會失去她的靈動性。當人在生活中遇到了問題或者挫折,人絲毫不會意識到,在問題與挫折發生之前,他就已經具備了發生這些問題與挫折的一切條件與內因,他的心靈已被促成問題與挫折發生的內容佔據著。
  • 毛毛蟲撬開孩子探索自然之門
    點評:作為成人,我們幾乎不太可能對一隻毛毛蟲感興趣,但作為幼兒教師,保持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卻是需要堅持修煉的品質。孩子們偶遇一隻毛毛蟲,興之所至引發極其濃厚的觀察興趣,教師在一旁靜悄悄地記下了這珍貴的一幕。教師對偶發事件的敏感度和捕捉力取決於其對教育價值的判斷。在這裡,教師立足孩子的角度,抱著與孩子一樣的興趣,才使故事得以延展。
  • 忠誠教育事業 永葆創新熱情
    教育最美的樣子應該是什麼?在我的眼中,教育最美的樣子應該是課上師生思想碰撞出的知識火花,是課下師生相處間流淌的脈脈溫情。每年教師節,我都會收到很多孩子的祝福。最難忘的祝福是一個畢業生給我的留言:「你讓我覺得當老師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所以我今年報考師範專業,也選擇當一名老師。」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自己當老師的初衷,這種傳承是很可貴的,也很感人。
  • 淺談少兒表演藝術教育的深層意義
    馬雲曾經做過一次教育分享的演講,讓人震驚!「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孩子進行,記、背、算這些東西,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