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讓孩子學樂器可能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家庭的常態,上課、練琴、考級、比賽、演出可以說是一些琴童的必經之路。可能學琴時間短還看不出來,但是等時間一長,孩子之間的差距可能就會慢慢暴露出來。有一些家長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學琴這麼久還是沒有什麼提高?
其實,學琴這裡面大有門道,光上課指著老師是不夠的,有些問題家長和孩子都要注意!
不練琴
對於學琴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練琴!如果不練琴,無論找多好的老師、買多貴的樂器,都沒有用。學琴並不是一步就可以登天的,而是需要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夠慢慢地看見成果,畢竟,沒有量變,又怎麼會有質變呢?
不慢練
上面說的練琴也是需要技巧的,並不是說坐在那裡一遍又一遍機械性地練習,只是完成每天練習的任務就可以了,慢練才是重中之重!我國著名教育家、鋼琴泰鬥周廣仁先生曾經說過:「練琴我只有一個要求,你可以彈慢十倍,但不許錯!」慢練可以讓你更加熟悉樂譜,增加演奏時的準確性,避免錯音。當熟悉了樂曲以後,速度自然而然地就能提上來了。
不按時上課
不知道大家在學琴的時候會不會找各種理由跟老師請假不上課呢?這其實也是廣大琴童存在的問題之一。可能有的人是因為沒有練琴而不想去上課,怕自己的問題沒有改正過來,讓老師批評,想著自己練會了再去上課。可是實際上,或許當時上課的時候老師給提出改正建議你自己都忘了,再練琴的時候還是按照錯誤的方法練的,不僅沒有成效,反而加深了錯誤的印象,耽誤了時間不說,改正的時候也更難了。按時上課,老師會根據你暴露出的問題而進行對應的指導,再加上規律的練習,才能夠看到成效。
不仔細分析樂譜
練習的時候還要熟悉樂譜,這裡說的熟悉並不是從頭到尾能把譜子順下來就行了,或者是背下來就行了。熟悉樂譜是指在能夠流暢演奏的同時,還要注意各種表情記號,漸強漸弱,以及曲中表達的情感等等。之前網上流傳過幾張圖片,分別是你眼中的樂譜,
老師眼中的樂譜,
大師眼中的樂譜,
看到這幾張圖以後,你知道你為什麼無法成為大師了嗎?
不按照老師的要求練琴
在學琴的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學琴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老師的要求練琴,可能在一開始老師為你提出的指法或者手型並不是很適應,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地習慣了。相反,如果太過「想當然」,只按照自己認為最舒服的方法練琴,一個是進步會很慢,嚴重的話,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
不練基本功
基本功就像是建築中的「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夠考慮是否能蓋起高樓。學琴絕對不能急功近利,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基礎練習能夠有助於讓你更加熟悉樂器,還能夠增加手指靈活度,只有把基礎打牢,在之後才能夠練習更有難度的樂曲。
不聽正在學的曲子
練琴不僅是要彈琴,還要聽曲子。尤其是正在練習的曲子就更不能忽略這一點了。無論是老師給的示範音頻或者是大師的視頻,都要讓孩子學會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慢慢地開始學習如何演繹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看看老師還有音樂家們是怎麼表達的,在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當中。
不唱譜
如果說慢練能夠讓孩子能夠更加熟悉樂譜,那麼唱譜其實就是以「聽」和「說」的形式,把牢牢地印在孩子的腦子裡。唱譜的時候,會注意到一些練琴時候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說氣口,表情記號等等。與此同時,唱譜會讓孩子練琴時候的節拍更加準確、穩定。
練琴沒有效率,沒有規劃
練琴不是「磨洋工」,練琴需要帶「腦子」,琴童學琴時往往需要兼顧學業,因此有效率的練琴就變得更加重要了。當家長幫助孩子規劃好每次練琴的時間與內容時,孩子的效率就會大幅提升,進步也會很明顯。
不學樂理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一句話「學樂理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學習樂理並不是為了應付考級,是為了讓孩子在學琴的路上更加順利,是孩子學琴路上的「東風」。學習過樂理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在學習難度更大的曲目時也能更快地上手。
以上10個問題是目前琴童們在學琴時候暴露得最多的問題,學琴不易,因此家長們更要引起重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的學琴之路才會更加順利!
如果你也認同這篇文章的觀點,請把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的琴童家長看到吧!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跟大家說一說你究竟中了幾條吧!
本文由音教藝術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多多轉發,我們將持續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原創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