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光指著老師可不行,這10個問題,家長和孩子必須注意!

2020-12-22 音教藝術網

現如今讓孩子學樂器可能已經成為了大部分家庭的常態,上課、練琴、考級、比賽、演出可以說是一些琴童的必經之路。可能學琴時間短還看不出來,但是等時間一長,孩子之間的差距可能就會慢慢暴露出來。有一些家長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學琴這麼久還是沒有什麼提高?

其實,學琴這裡面大有門道,光上課指著老師是不夠的,有些問題家長和孩子都要注意!

不練琴

對於學琴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練琴!如果不練琴,無論找多好的老師、買多貴的樂器,都沒有用。學琴並不是一步就可以登天的,而是需要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夠慢慢地看見成果,畢竟,沒有量變,又怎麼會有質變呢?

不慢練

上面說的練琴也是需要技巧的,並不是說坐在那裡一遍又一遍機械性地練習,只是完成每天練習的任務就可以了,慢練才是重中之重!我國著名教育家、鋼琴泰鬥周廣仁先生曾經說過:「練琴我只有一個要求,你可以彈慢十倍,但不許錯!」慢練可以讓你更加熟悉樂譜,增加演奏時的準確性,避免錯音。當熟悉了樂曲以後,速度自然而然地就能提上來了。

不按時上課

不知道大家在學琴的時候會不會找各種理由跟老師請假不上課呢?這其實也是廣大琴童存在的問題之一。可能有的人是因為沒有練琴而不想去上課,怕自己的問題沒有改正過來,讓老師批評,想著自己練會了再去上課。可是實際上,或許當時上課的時候老師給提出改正建議你自己都忘了,再練琴的時候還是按照錯誤的方法練的,不僅沒有成效,反而加深了錯誤的印象,耽誤了時間不說,改正的時候也更難了。按時上課,老師會根據你暴露出的問題而進行對應的指導,再加上規律的練習,才能夠看到成效。

不仔細分析樂譜

練習的時候還要熟悉樂譜,這裡說的熟悉並不是從頭到尾能把譜子順下來就行了,或者是背下來就行了。熟悉樂譜是指在能夠流暢演奏的同時,還要注意各種表情記號,漸強漸弱,以及曲中表達的情感等等。之前網上流傳過幾張圖片,分別是你眼中的樂譜,

老師眼中的樂譜,

大師眼中的樂譜,

看到這幾張圖以後,你知道你為什麼無法成為大師了嗎?

不按照老師的要求練琴

在學琴的過程中,尤其是剛開始學琴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老師的要求練琴,可能在一開始老師為你提出的指法或者手型並不是很適應,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地習慣了。相反,如果太過「想當然」,只按照自己認為最舒服的方法練琴,一個是進步會很慢,嚴重的話,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

不練基本功

基本功就像是建築中的「打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夠考慮是否能蓋起高樓。學琴絕對不能急功近利,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基礎練習能夠有助於讓你更加熟悉樂器,還能夠增加手指靈活度,只有把基礎打牢,在之後才能夠練習更有難度的樂曲。

不聽正在學的曲子

練琴不僅是要彈琴,還要聽曲子。尤其是正在練習的曲子就更不能忽略這一點了。無論是老師給的示範音頻或者是大師的視頻,都要讓孩子學會聽。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慢慢地開始學習如何演繹樂曲中所表達的情感,看看老師還有音樂家們是怎麼表達的,在融入到自己的學習當中。

不唱譜

如果說慢練能夠讓孩子能夠更加熟悉樂譜,那麼唱譜其實就是以「聽」和「說」的形式,把牢牢地印在孩子的腦子裡。唱譜的時候,會注意到一些練琴時候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說氣口,表情記號等等。與此同時,唱譜會讓孩子練琴時候的節拍更加準確、穩定。

練琴沒有效率,沒有規劃

練琴不是「磨洋工」,練琴需要帶「腦子」,琴童學琴時往往需要兼顧學業,因此有效率的練琴就變得更加重要了。當家長幫助孩子規劃好每次練琴的時間與內容時,孩子的效率就會大幅提升,進步也會很明顯。

不學樂理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一句話「學樂理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學習樂理並不是為了應付考級,是為了讓孩子在學琴的路上更加順利,是孩子學琴路上的「東風」。學習過樂理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在學習難度更大的曲目時也能更快地上手。

以上10個問題是目前琴童們在學琴時候暴露得最多的問題,學琴不易,因此家長們更要引起重視,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孩子的學琴之路才會更加順利!

如果你也認同這篇文章的觀點,請把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的琴童家長看到吧!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跟大家說一說你究竟中了幾條吧!

本文由音教藝術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請多多轉發,我們將持續輸出更多高質量的原創文章哦!

相關焦點

  • 學琴,怎樣讓孩子多一些主動,少一些勉強!
    《紐約時報》曾報導:「在中國的大城市,周六周日,走在街上的孩子如果沒有背著小提琴,那他就是在去學鋼琴的路上。」此話雖有誇張,但卻道出了鋼琴在中國的人氣。可人氣和小朋友們無關,在他們看來,就是喜歡和不喜歡那麼簡單。學鋼琴投入不菲,但又和財力無必然聯繫,關鍵在於,孩子的意願有多強烈,直接決定著大人們這筆「投資」的回報率。
  • 上海音樂學院李瑋捷老師:學琴不得不問的8個問題
    1.在學琴過程當中,家長需不需要全程陪同?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比喻,如果一個小朋友在學自行車的話,一定是一開始家長會扶著這個自行車扶著這個孩子慢慢的往前走。當小朋友可以開始慢慢順暢踩動自行車的時候,家長要學會一點一點循序漸進放鬆我們的手。但是當我們的孩子可以非常自如地騎自行車了,家長要放手讓孩子飛馳,但會陪伴並和給予其正確的方向。
  • 鋼琴老師:這七種家長,孩子學不好琴
    又比如,今天老師教了一首瑪麗有隻小羔羊,要求是節拍正確,速度穩定,手型保持好,結果孩子在回家練習中發現注意了節拍,手型就出問題了。注意了手型,節拍上又會不連貫,家長就會一會兒提醒節拍,一會提醒手型,變的兩頭忙,要是練了幾天還是如此,一般完美型的家長就會開始著急,並且一定程度上懲罰孩子了。
  • 男子給老師送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是老師問題嗎?
    很多網友說,這位家長幹了很多家長不敢幹的事。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是老師問題嗎?為什麼頻繁叫家長,這是老師的問題還是小孩的問題?基本上一個班裡的各科老師都反映表現不好的學生,家庭教育也是有問題的。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的問題上不會反思自己,只會處處找老師的原因。
  • 十餘地叫停「家長批改作業」!光喊口號不行,必須健全問責機制!
    家庭作業本就不該是「家長作業」,看似簡單的問題,為何會掀起軒然大波? 有關「家長是否應該批改作業」的問題,近日引發不少網友討論,衝上熱搜榜 11月10日,遼寧省教育廳在其官網公布《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確指出,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
  • 家長給老師送三張購物卡,孩子幼兒園回來大哭:這就是低自尊父母
    可能是購物卡的效果,也可能是去的學生數量少,讓老師管得過來了。老師對小孩關照備至,彈風琴的時候還把小孩抱到琴凳上,讓她跟著彈,說要教小孩彈琴。結果,小孩回家後,哇哇大哭:表示老師盯著自己,很怕。而且老師還讓她學琴,再讓她學,她就不去幼兒園了。
  • 學琴的孩子像苦行僧,身無長物,唯有堅持!
    這句話種在了我的心裡。初試欣喜 決定學鋼琴兒子小斑馬四歲半,牽著他的小手到家附近琴行試課,老師是一位年輕陽光的大男孩,試課大約10分鐘,感覺和小斑馬很投緣,孩子對鋼琴也比較感興趣,果斷決定試試,交了一個季度的學費。
  • 為什麼有些孩子什麼都學得快,可在學習上就不行?看看老師怎麼說
    近段時間,在跟一些家長溝通過程中,常常聽到這樣的論調:「我家孩子學什麼東西都上手快,就是學習學不下,成績很差。」那麼,家長們是否想過,為什麼孩子什麼都學得快,可學習上就不行呢?就這個問題,我諮詢了幾個已為人母的教師朋友。
  • 孩子學不會拼音,家長犯愁,這可怎麼辦?
    但很多家長,尤其是快要上小學的孩子家長常常很焦慮,擔心孩子上小學跟不上。於是,自己動手開始教孩子了:來,跟著媽媽一起念,b~p~是 b~p~(媽媽原地抓狂......)很多家長以為:拼音這麼簡單,誰學不會啊。直到教了自己的孩子才知道,學拼音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登熱搜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登熱搜時間:2020-12-06 00:3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家長高調給老師送不作為錦旗登熱搜 自從家長退群事件上央視熱搜後,各地教育部門都嚴禁老師給家長布置任務,學生作業也必須由老師親自批改
  • 想要孩子學好音樂,家長必須要知道這7件事
    孩子學琴也是一樣的,「三分學,七分練」,除了要找一位好的老師上課以外,回家練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長的引導,在孩子學琴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那麼學音樂的目的是什麼? 相信大家在決定讓孩子學音樂時,一定是為了讓孩子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陶冶情操,使孩子更有氣質…… 可當家長們發現身邊學琴的孩子都在考級,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落後,在不知不覺中,就把考級變為了孩子學琴的目的。
  • 因孩子拉褲家長怒懟老師,反被老師的回覆打臉,網友:幹得漂亮!
    老師解釋說內褲已經洗不出來了,味道也不好聞才出此下策,可家長表示不認同,指著老師鼻子數落個不停,直到園長出面,賠了家長內褲錢才不了了之。從那以後,不光是老師,就連班裡孩子的家長都儘量不和蛋蛋的父母接觸,因為他們實在是太計較了。不過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在蛋蛋上小學之後又拉褲了,這一次是在學校教師,同樣是被老師及時發現了。
  • 請告訴孩子:初一太關鍵,必須做好這4大準備!老師和家長好好看
    小學階段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認識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反問、設問六種常用的修辭方法,並能做到正確判斷;將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方法用於作文之中。(這兩部分內容,只要孩子能跟住老師領著進行的複習就行。如果老師領著複習後,孩子仍有沒掌握好的地方,家長再做些重點輔導。)(7)古詩、古文。
  • 鋼琴老師:孩子學鋼琴,基礎很重要!
    #濰坊夢想鋼琴#鋼琴作為樂器之王,是很多家長幫孩子打開音樂之門的最佳選擇,通過鋼琴能夠循序漸進地了解樂理、和聲等等,而作為鋼琴老師,通過教導孩子學習鋼琴,讓孩子可以肆意馳騁在音樂的王國中,生活也無比充實,但是各位家長朋友,您的孩子真的會學習麼?
  • 孩子從幾歲開始學琴比較合適?兒童學習樂器的最佳年齡,速看
    最近聽到有不少家長在諮詢,想要給孩子報名學樂器,但不知道幾歲合適?甚至有部分家長希望孩子能夠更早的就開始學習樂器,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和專注力。但其實孩子學習樂器並不是越小,效果就會越好,這和孩子的身體骨骼發育有關。
  • 公立體制娃,學英語怎麼就這麼難!家長必須思考的5個問題
    在什麼年級,學什麼級別,最高等級到什麼程度,一般都是有個確定的數字。但這個定數,是不是孩子的水平呢?這就不一定了。就像同樣考100分,有的人是能力剛好在100分,有的人是能力在400分,但很遺憾試卷只有100分而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家長需要加強對測試體系和測試方式的了解。
  • 孩子學英語這事,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
    從一個英語教育從業者的角度來看,碰到了這麼多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仍然有口吃或者個別案列中出現鏡像視覺的寶寶,99.9%的孩子都是語言認知發展一切正常的。孩子與孩子之間後期語言能力發展的不平衡完全來源於家長的懶(zhi)惰(shang)。這麼多年總結出來,孩子學英語這事兒,沒有笨孩子只有懶(sha)家長!
  • 學琴路上的五級,你到了哪級?
    現在愈來愈多的孩子學習鋼琴,家長們也非常支持,但是這種支持更多體現在考級上,而非能力的培養。其實學鋼琴並不是為了會彈幾首曲子,也不是考級拿證書,而是為了學習一門技能,升華自己。 如果孩子學鋼琴不培養這五種能力,那麼即使「學」了鋼琴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6個孩子組建樂隊:家長團合力養出「飛天毛毛蟲」
    棟樑的爸爸張陪陽、媽媽鄧浠是個體戶,工作相對清閒,時間也充裕,夫妻倆幾乎把精力都放在這一對兒女身上。2013年,棟樑兄妹倆正上幼兒園大班,有天放學,兩個小傢伙忽然對學校附近的非洲鼓培訓班產生了興趣。於是,張陪陽和鄧浠給孩子們報了培訓班。培訓課程非常有趣,小朋友們圍坐成一圈跟著老師的節奏一下一下拍打著鼓面,每一次悅耳聲音的傳出,都讓兄妹倆的臉上樂開了花。
  • 「我孩子不吃米,幼兒園必須改」,家長無理要求後,園長回擊被贊
    朋友說班裡有個孩子,一直就被要求特殊對待,先是家長說孩子愛紅屁股,小便完必須擦一下,這倒也說得過去,只是如果班裡所有孩子都要求這樣,無形中會增大老師的工作量,但老師還是答應了。接著,家長又說孩子怕熱,進屋就光脫外套不行,褲子也得脫,老師建議說冬天到了,教室的溫度沒有這麼高,家長卻說必須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