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寄語全球科技創新論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2020-12-22 每日經濟新聞

李肇星寄語全球科技創新論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8 10:59:35

李肇星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論壇,在科學發展、經濟進步、精準扶貧、人才培養等諸方面已經取得重大成績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推動一系列領域的事業進步和創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每經記者 程曉玲    每經編輯 楊歡

李肇星致歡迎辭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科技創新要素在世界範圍內加速流動,全球科技交流合作愈加緊密。

9月28日,全球科技創新論壇以成都為主會場、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為分會場,三地同時連線舉行。據悉,此次論壇以「科技創新:新經濟•競爭力•全球化」為主題,由南華早報主辦、每日經濟新聞協辦。

「科技創新是人類進步的重要動力,是全球各民族、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第九任中國外交部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李肇星在大會歡迎致辭時說。

李肇星表示,自17世紀以來,全球在科技創新方面發生了多次革命性的進步,使我們擁有了新的科技成果,很好地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

倫敦依託全球金融中心優勢,構建科技金融協同共興模式,成為「世界創新之都」;東京依託創新資源富集優勢,形成政產學研內生驅動模式,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產出能力最強的城市;深圳依託改革開放窗口優勢,以企業為主體推動科技創新,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城市……縱觀世界城市發展史,科技創新的力量從未缺席。

「今天,全球科技創新論壇的舉行,也是這個歷史進步過程中的重要一站。」李肇星說。

據了解,在全球科技創新論壇上,來自全球國際大都會的科技翹楚、金融領袖聚首成都,共同探討企業競爭力、全球化和科技創新等議題,制定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議程,助力成都加快建設全國重要的科技中心,以科技創新提升城市發展動能。

此外,論壇聚焦共享企業全球化經驗、開啟科技創新深度討論、尋求共識加深開放合作,積極探索中國和歐美國家科技產業、成都與香港及包括新加坡在內的東南亞主要國家和地區在科技領域創新和經貿往來的深度合作。

李肇星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論壇,在科學發展、經濟進步、精準扶貧、人才培養等諸方面已經取得重大成績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推動一系列領域的事業進步和創新,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編者的話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把「堅持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相統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作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之一。深入理解這一顯著優勢,需要搞清楚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哪些重大貢獻、提供了怎樣的中國方案,如何認識把握堅持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怎樣發揮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人民觀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內容提要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制度保障,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 中國加強國際合作打造更廣平臺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團結合作是人間正道。面對疫情大考,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合作成果逆勢上揚,不僅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經受疫情淬鍊,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更顯光輝。
  • 北京科技大學師生熱議習近平主席回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畢業後投身『一帶一路』建設,為增進中巴友誼作出自己的貢獻。」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來自巴基斯坦的北京科技大學化學專業博士二年級學生沙德鄭重寫下了這段話。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7日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北京科技大學現有巴基斯坦留學生52人,其中49人為博士、碩士研究生。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航船遭遇激流險灘。巨大挑戰,考驗人類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各國互聯互通,命運休戚與共。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 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及其世界性貢獻
    原標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及其世界性貢獻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科學構想繼承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的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把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從一種具有終極意義的價值觀念和理想追求,轉變為一種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世界範圍內的偉大社會實踐活動
  • 順應時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編 者 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2020·年終專稿)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航船遭遇激流險灘。巨大挑戰,考驗人類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各國互聯互通,命運休戚與共。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 述評:2020年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航船遭遇激流險灘。巨大挑戰,考驗人類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各國互聯互通,命運休戚與共。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
    》為開卷篇,以2018年6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收卷篇,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約32萬字。
  • 中外知名學者聚集「人類命運共同體」
    專家學者認真聆聽論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堅持文明交流互鑑,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積極發掘中華文化中積極的處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當今時代的共鳴點,繼續豐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 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移民治理指明方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涵蓋並超越了《契約》主張,是全球移民治理的總目標、社會關係的總和、價值的總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球移民治理的總目標。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
  • 東方時評丨推動構建沒有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2月14日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習近平強調,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放眼全球,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包括極端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是人類社會的共同事業。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無論是倡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還是推進南北合作,加強南南合作,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貧援助合作項目支持,都體現了中國推動構建沒有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 2020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舉行
    實踐充分證明,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經濟全球化、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作出了中國貢獻。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國際合作,媒體的作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始終秉承絲路精神,廣泛凝聚媒體力量,積極開展務實合作,在節目聯播、聯合拍片、媒體融合、人員交流、智庫建設等各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為深化文化交流、促進民意相通作出了重要貢獻。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及相關策略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中阿命運共同體;對外傳播一、引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自提出以來,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等全球合作理念與實踐而不斷豐富,被國際社會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和認同。2017年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提出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得到阿拉伯世界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
  • 汲取東方智慧尋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大公約數」|中日和合文明...
    12月4日,中日和合文明論壇以視頻方式在北京和東京舉行。中日雙方友好人士在雲端相聚,圍繞中日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為主題加強溝通,共同探討如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表達了友好交流、增進共識、攜手為亞洲和世界和諧繁榮做貢獻的心願。
  • 綜合消息:為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
    多國人士熱議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贊同講話中提出的重要主張,認為講話為國際社會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安東尼奧·維託裡諾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天重申中國支持多邊主義,這是對聯合國的堅定支持」,中國在加強多邊主義,以及為應對新冠疫情和之後的緊迫問題尋找全球共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懷進鵬:科技共同體需團結一致推動科學發展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在論壇上指出,科技共同體更需要團結一致,以科學精神和理念推動科學發展,不斷增強科學和技術服務人類社會的能力。本次論壇圍繞「治理創新、互信合作」主題,探討科技社團的治理結構、治理方式、發展方向的創新思路,探究如何提高科技社團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參與度、活躍度、貢獻度和可見度。
  • 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觀中國)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疫情面前沒有孤島。現實之中,病毒兇猛無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在全球蔓延,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同時,全球戰疫也豎起了一面鏡子,映出越來越多國家、民族、人民守望相助,互施援手的「人類鏡像」。這個鏡像也反映了一種越來越被人們感受得到的理念——人類是一個彼此相連的共同體。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7年前將這一理念表達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國內外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比較及啟示
    摘 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新時期中國為全球治理做出的重大理論貢獻,但自提出以來,國內外學界對其理解不一、冷熱分明。文章從思想淵源、主體動機和實踐路徑三個層面,探討了國內外學界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差異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