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強國際合作打造更廣平臺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2021-01-19 新化月報網

疫情衝擊世界,也帶來一系列深刻啟示。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團結合作是人間正道。

面對疫情大考,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合作成果逆勢上揚,不僅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經受疫情淬鍊,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更顯光輝。後疫情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必將獲得更強勁動力,迎來更廣闊前景。

加強合作,打造健康絲路

伴著冬日晨光,裝載有60個天藍色標準貨櫃的「蘇滿歐」中歐班列緩緩駛出滿洲裡鐵路場站,開啟前往歐洲的上萬公裡旅程。今年以來,在這裡每天入境和出境的中歐班列平均接近10列。

風雨無阻,優勢獨特。在全球抗疫的危急時刻,一列列馳騁的中歐班列,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帶去寶貴的防疫及生產生活物資,成為沿線國家和地區攜手抗擊疫情的「生命通道」「命運紐帶」。截至11月初,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萬列,運送貨櫃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通達歐洲21國。其中,運送醫療物資近800萬件、6萬多噸。

守望相助,命運與共。面對疫情挑戰,「一帶一路」朋友圈聚焦全球公共衛生合作,分享抗疫信息和技術創新成果,進一步豐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內涵。

「中方願同意方一道,為抗擊疫情國際合作、打造『健康絲綢之路』作出貢獻」「為克服疫情帶來的衝擊,我們要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加快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並將合作重點向健康衛生、復工復產、改善民生領域傾斜」「我們願同合作夥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甦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發出一系列重要倡議,傳遞與合作夥伴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堅定決心,為增強各國抗疫信心、加強協調合作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第一時間,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資和技術援助。在國內,眾多企業擴能轉產、開足馬力,優先保障防疫物資生產。中國成為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迄今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在海外,中資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安全生產,積極助力所在國家和地區抗擊疫情、恢復經濟。「交得其道,千裡同好」「衝破黑暗夜,再見滿天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句美好的寄語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傳遞,注入勇氣和關愛。

在塞爾維亞,中國企業參與設計了兩座「火眼」病毒檢測實驗室並捐贈設備。塞爾維亞總理布爾納比奇說,實驗室的建成,不僅有利於控制疫情,更將提升塞爾維亞醫療水平,造福當地人民。

在馬裡,人福非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克服停電、採購困難等難題,全體員工加班加點,為西非多國生產大量抗疫所需的基礎藥品。馬裡醫生特拉奧雷·艾利歐說,當地衛生系統有了這些基本藥品,可以挽救更多生命,「中企的堅守,增強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在義大利,中國先後派出3批專家組馳援當地抗疫。義大利外長迪馬約表示:「意方重視並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在此艱難時刻,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更應加強團結合作、共克時艱。」

共同抗擊疫情,順應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醫療衛生合作的強烈意願,深化了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命運與共的真摯情誼。在克羅埃西亞前總統斯捷潘·梅西奇看來,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和人民健康的保障需要各方團結合作,需要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支持。「中方倡導並積極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和『健康絲綢之路』建設正當其時,這將是2021年及未來全球公共衛生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途徑。」

推進項目,助力復工復產

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國際物流不暢,貿易大幅萎縮,世界經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以互聯互通為主線、構建緊密夥伴關係的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積極破解難題。在嚴格防控前提下,眾多重大項目堅持運行,一批新項目啟動實施,有效促進了當地抗擊疫情、復工復產、民眾就業,為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先行先試項目,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在疫情防控期間「不裁員、不撤人、不停工」,取得許多新進展:默蒂亞裡—拉合爾輸電線路全線貫通,進一步提升巴方電力供應水平;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開通運營,巴基斯坦駛入「地鐵時代」;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白沙瓦—喀拉蚩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正式交付,兩地通車時間從11小時壓縮至4小時左右;瓜達爾港創造多個第一,首次系統性開展阿富汗貨物中轉業務、首次開展液化石油氣業務、首次實現商業化運營……巴基斯坦中巴經濟走廊事務局主席阿西姆·巴傑瓦表示,走廊建設及時推進,不僅能幫助南亞國家從疫情中快速恢復,更能幫助本地區擺脫貧困,促進區域內互聯互通,實現地區持久和平。

中老鐵路全線隧道貫通、中泰鐵路一期線上工程合同達成一致、印尼雅萬高鐵建設實現節點目標、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務區項目穩步推進……困難時刻,海外中國建設者堅守崗位,與當地各方共同抗疫、復工復產,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發展的「希望之花」,用過硬技術和責任擔當擦亮共建「一帶一路」的金字招牌。

在烏幹達境內橫跨尼羅河兩岸的帕拉大橋施工現場,因尼羅河烏幹達流域遭受60年一遇的洪水,施工段水位一度創下歷史新高。水流湍急,設備裝機難度倍增。一群80後、90後的中國年輕人憑藉豐富經驗,重新調整方案,將洪水對施工的影響降至最小。團隊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橋梁進行一次「體檢」,檢查各環節的安全和可靠性。

當今世界,各國經濟彼此依存,利益交融前所未有,以誠相待、普惠共享是根本之計。面對疫情衝擊,共建「一帶一路」書寫一份份亮麗答卷,進一步凸顯各方對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現實需求,彰顯中國攜手各國打造全球公共產品的大國擔當。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進出口總額9634.2億美元,增速比全國整體水平高0.8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130.2億美元,同比增長29.7%,高出全國整體增速32.3個百分點。共建「一帶一路」為盤活地區經濟循環、促進全球經濟復甦提供重要平臺,注入強勁動力。

「歐洲企業看好中歐班列發展前景,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機遇展現濃厚興趣。」荷蘭國際鐵路貨運新聞網總編輯瑪約維·范萊恩對中歐共建「一帶一路」充滿信心。2020年,匈塞鐵路匈牙利段項目EPC主承包合同正式生效;中國電建旗下公司和波蘭合作方組成聯營體,籤署波蘭鐵路修複合同;中國路橋與塞爾維亞政府籤署「諾維薩德—魯馬」快速路項目設計和建設商務合同……共建「一帶一路」順應時代潮流,造福各國人民,持續展現蓬勃生命力。

互利共贏,凝聚全球共識

「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主張,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籤署了203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沉甸甸的民生實惠。巴西美麗山二期供電工程,將亞馬孫河流域的清潔水電輸送到裡約熱內盧,滿足2200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奈及利亞卡諾灌溉項目讓清澈的河水緩緩流入田間,使農田獲得豐收,極大緩解當地糧食短缺問題;在阿根廷胡胡伊省安第斯山區,高查瑞光伏電站項目讓附近的村莊重現熱鬧場景,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當地員工岡薩雷斯自豪地說:「我和同事們打了15萬根鋼樁。這些光伏板看起來就像大地上的一片藍天。建設電站讓陽光變成財富,中企幫我們點亮幸福生活。」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底色更足。在克羅埃西亞佩列沙茨跨海大橋建設中,為了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施工方在打樁階段使用先進的氣泡幕降噪技術,施工船舶配備汙水箱,陸上辦公和住宿區實行嚴格垃圾分類。施工水域內,海豚旁若無人、跳躍嬉戲的視頻,收穫多方點讚。從綠色發展中尋找機遇和動力,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必將進一步聚合各方智慧和力量,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多合作亮點正在拓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為加強疫情聯防聯控、優化公共衛生體系發揮重要作用。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將進一步釋放全球發展潛力,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後疫情時代不斷挖掘經濟新增長點,提升民生福祉。疫情防控期間,中方與比利時澤布呂赫港的航運貿易一直沒有中斷。在澤布呂赫港務局榮譽副總裁文森特看來,持續發展的航運貿易反映出中國與歐洲之間的緊密聯繫,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也起到很大作用。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從「綠色絲綢之路」到「空中絲綢之路」,從「數字絲綢之路」到「冰上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的內涵不斷深化,外延更加擴展,更加契合各國對全方位、寬領域、創新性、持續性拓展合作的需求。奈及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著力構建連通全球的陸、海、空聯動基建網絡,將「地球村」的概念具象化。「共建『一帶一路』是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的路線圖,是中國在新的歷史起點對維護多邊主義的承諾,讓各國實現有效溝通、開放合作。」

大道致遠,海納百川。中國將繼續同合作夥伴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努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持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各國和世界經濟增長開闢更多空間,為加強國際合作打造更廣平臺,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 於景浩 王芳 楊迅)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深入理解這一顯著優勢,需要搞清楚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哪些重大貢獻、提供了怎樣的中國方案,如何認識把握堅持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怎樣發揮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人民觀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內容提要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制度保障,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 李肇星寄語全球科技創新論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李肇星寄語全球科技創新論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28 10:59:35
  • 綜合消息:為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
    多國人士熱議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贊同講話中提出的重要主張,認為講話為國際社會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安東尼奧·維託裡諾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天重申中國支持多邊主義,這是對聯合國的堅定支持」,中國在加強多邊主義,以及為應對新冠疫情和之後的緊迫問題尋找全球共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
    》為開卷篇,以2018年6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收卷篇,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約32萬字。
  • 新華社評論員: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題: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這是共克時艱的中國方案,也是共創未來的科學謀劃。「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創新增長、互聯互通、合作共贏的亞太命運共同體」,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為新形勢下亞太合作指明方向路徑,宣示中國攜手各國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不斷邁進的堅定決心。
  • 外交部:國際社會應攜手共克時艱、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翟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7日在北京說,國際社會應以紀念聯合國成立75周年為重要契機,以共同應對疫情為新的出發點,重溫初心使命,凝聚新的共識,攜手共克時艱,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述評:2020年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有了中國的支持,聯合國才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中國再次引領世界經濟復甦」「外國投資者蜂擁回到快速增長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始終與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發揮最大醫療物資產能國優勢……中國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生動詮釋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俄羅斯總統普京稱讚,中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良好典範。
  • 東方時評丨推動構建沒有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2月14日在北京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習近平強調,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放眼全球,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包括極端貧困,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是人類社會的共同事業。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無論是倡導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還是推進南北合作,加強南南合作,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減貧援助合作項目支持,都體現了中國推動構建沒有貧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 北京科技大學師生熱議習近平主席回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17日給北京科技大學全體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對各國優秀青年來華學習深造表示歡迎,鼓勵他們多同中國青年交流,同世界各國青年一道,攜手為促進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北京科技大學現有巴基斯坦留學生52人,其中49人為博士、碩士研究生。
  • 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及其世界性貢獻
    2015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上作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世界各國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壓小
  • 順應時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從今天起,本報推出年終專稿「百年變局下的國際風雲」專欄,透視國際形勢變化,把脈世界格局走向。 ——編 者 12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彰顯了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胸懷和責任擔當。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英譯策略初探
    一、引言《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收錄了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1月以來有關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論述的85篇文章,深刻回答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這一關乎人類命運前途的重大課題,為新時代全球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
  • 亞投行在戰「疫」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今年4月,亞投行宣布向中國提供總額為24.85億元人民幣的第一筆緊急援助貸款,用於支持中國採購應急醫療設備和物資,加強可持續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這筆資金為助力中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支援。這也是亞投行首次出資支持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次針對成員投資突發公共衛生基礎設施項目。
  • 以國際媒體合作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為全球戰疫提供有力輿論...
    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化挑戰為機遇,通過媒體合作實現信息最準確、最及時、最廣泛的傳播,通過道義行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守正創新、主動作為,生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疫情發展,要主動回應國際關切,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有了中國的支持,聯合國才能夠更好地履行職責」「中國再次引領世界經濟復甦」「外國投資者蜂擁回到快速增長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始終與各國同舟共濟、攜手共進,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中國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9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發揮最大醫療物資產能國優勢……中國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生動詮釋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俄羅斯總統普京稱讚,中國為國際社會樹立了良好典範。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及相關策略
    由理念到理論、由願景到倡議、由雙邊到多邊,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寫進了十九大報告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更被寫入六個聯合國決議,分別涉及區域合作、軍備控制、人權發展、消除貧困等方面,成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國際新秩序的共同價值規範(張貴洪,2018)。
  • 教育國際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中國教育力量;教育治理 內容摘要:我們要堅定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自信,増強中國教育的國際擔當,進一步提高中國教育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融入度,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實踐中貢獻中國教育力量。
  • 特稿: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上合...
    指明方位,凝聚共識,推動合作。繼出席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高級別會議後,習近平主席又一次在全球多邊「講壇」上,提出一系列重要倡議、主張和舉措,發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強音。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超過30個國家派出醫療專家組,宣布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向超過1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向世衛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為構築全球抗疫「防火牆」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疫苗研發和分配,不僅是幾場多邊會議的共同話題,更是最終戰勝疫情的關鍵所在。
  • 瑞士經濟學家稱 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
    瑞士西區經濟發展署前署長、資深經濟學家菲利普·莫尼耶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婧昊):四年前的1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菲利普·莫尼耶認為,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之所以能夠產生重大深遠影響,在於深刻的「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引發共鳴的講述方式。「獲得熱烈反響的原因之一在於演講能夠使人們深刻理解,從形式到內容令人頗有感觸。各國文化背景等不盡相同,能夠聆聽到如此深入人心的真知灼見,為之震撼。」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明確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