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際媒體合作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為全球戰疫提供有力輿論...

2020-12-17 求是網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在這場攸關全人類健康福祉、世界發展繁榮的鬥爭中,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世界各國應該以團結取代分歧、以理性消除偏見,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加強合作,共克時艱,維護人類共同家園。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中宣部工作安排,全力投入抗擊疫情的宣傳報導和輿論引導工作。同時,我們積極把握疫情特殊時期國際傳播規律和國際輿論鬥爭特點,探索創新媒體公共外交方式方法,以實際行動團結國際同行,開展形態豐富、渠道多樣、規模空前的媒體合作,為講好抗疫故事、分享抗疫經驗、凝聚抗疫力量提供有力輿論支撐。

  疫情全球擴散蔓延,國際媒體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化挑戰為機遇,通過媒體合作實現信息最準確、最及時、最廣泛的傳播,通過道義行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守正創新、主動作為,生動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疫情發展,要主動回應國際關切,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總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令,投入5500多人採編播力量,派出216人報導團隊深入湖北防控一線,發稿近60萬篇次,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報導工作。系列時政微視頻《總書記指揮這場人民戰爭》、時政微紀錄片《武漢保衛戰》和動畫微紀錄片《守護生命》《戰武漢》等,全景展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全國之力開展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和初心使命,生動呈現習近平總書記大國領袖風範和人民至上的責任擔當,真實展示中國道路、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被大量海外主流媒體及網站轉播轉發,受到海外受眾廣泛讚譽。根據海外媒體供稿需求,總臺無償提供一手報導素材。從1月4日到6月30日,總臺國際視頻通訊社共對外發布9000餘條疫情防控報導素材和181場國家權威部門新聞發布會直播信號。同時,應境外主流媒體邀請,總臺記者和中外籍主持人通過連線報導、接受專訪、撰寫文章、走進直播間等方式,及時報導中國黨和政府堅決有力的舉措,全面介紹中國疫情防控的巨大努力和積極成效,引導國際社會客觀公正評估疫情,冷靜正確應對局勢。

  總臺時政微紀錄片《武漢保衛戰》以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為主線,以「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因為政府的宗旨就是把人民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放在最高位置上」等習近平總書記的六段同期聲貫穿全篇,突出展現中國的價值理念和成功經驗。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澄清謬誤、明辨是非,凝聚起合作抗疫的正義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流行性疾病不分國界和種族,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國際社會只有共同應對,才能戰而勝之。」中方一直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動同有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合作,以實際行動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而美西方一些政客一再採用「政治化」、「標籤化」、「汙名化」的做法「甩鍋」中國,妄圖掩飾其疫情應對不力、模糊民眾關注焦點、轉移輿論壓力。我們第一時間調度採編力量和傳播平臺,迅速回應、堅決反擊,抓住其事實錯誤、邏輯漏洞和險惡用心展開集中揭批,在國際輿論場上引發廣泛共鳴。針對病毒起源,我們獨家專訪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總編霍頓、日本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本庶佑、劍橋大學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福斯特等人,用事實說話,用科學說理,用真相反擊謠言。境外網友紛紛評論稱:「武漢不需要道歉,全世界應該團結在一起對抗新冠肺炎。」總臺多語種網紅主播,通過視頻直播、連線報導、短視頻評論等形式,介紹中國抗疫經驗和舉措,駁斥美政客攻擊中國的荒謬言論,形成很好的集群效應。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我們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在樂於接受和易於理解上下功夫,敢於亮劍,敢於鬥爭,凝聚起國際合作抗疫的正義力量。

  攜手抗疫、共克時艱,向國際同行發出中國媒體最強音。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與各國元首、各國際組織負責人等頻密溝通、深化共識,以務實高效的方式有力推動國際合作。我們緊緊跟隨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步伐,積極探索創新媒體公共外交方式方法,以文會友、主動作為,投桃報李、廣結善緣。1月底至3月初,總臺先後收到104家國際主流媒體和全球5家主要媒體組織負責人的慰問信,總臺負責人逐一復函致謝,並倡導國際媒體同行及時、客觀、全面地報導中國的疫情形勢及中國抗疫的巨大努力和積極成效。隨著疫情在境外擴散蔓延,3月上旬至6月底,總臺向112家國際媒體機構負責人和32個國家駐華大使發去慰問函,介紹中國政府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的立場和行動,呼籲國際媒體加強合作、同向發力,為戰勝疫情做出負責任媒體應有的努力和貢獻。路透社、法新社、全俄廣播電視公司、英國廣播公司、韓國放送公社、日本廣播協會等媒體同行紛紛以發函或刊文報導等形式積極回應,肯定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的國際合作和大國擔當,讚賞總臺作為國際主流媒體的責任和作用,並表示願意以此為契機與總臺加強包括抗疫報導在內的多領域合作。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以行動彰顯中國媒體道義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國際社會沒有退縮,各國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風雨同舟,展現了人間大愛,匯聚起同疫情鬥爭的磅礴之力。」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媒體有責任、有義務為推動全世界範圍內的團結協作搭建橋梁、凝聚力量。截至6月30日,總臺推出68場新媒體直播節目《全球疫情會診室》,通過海內外專家全球視頻連線等方式,向各國介紹中國一線醫護人員抗疫寶貴經驗,全球閱讀量超過2.6億次。為致敬全球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總臺攜手多國媒體友人、演藝明星,推出總臺原創戰疫公益歌曲《天使的身影》英、阿、俄、西、意等語種版本,與義大利最大音樂臺Radio Italia合作的意語版在意首發僅6天,電視端累計觀眾觸達超過330萬次,廣播覆蓋聽眾1700萬人,新媒體平臺總閱讀點播量超過350萬次。深化交流合作,尋找文化淵源,有助於在疫情面前築起人類文明的精神堡壘,搭建起凝聚正義力量、明辨是非曲直、展現世界美好的文化橋梁。在總臺與法國國家電視集團共同推動下,中法合拍紀錄電影《北京人:人類最後的秘密》在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成功舉辦雲啟動儀式,並計劃於2021年底在全球多平臺上映。出席雲啟動儀式的法國文化部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法國駐華大使等表示,「中法之間欣欣向榮的文化合作跨越國界,將兩國人民聯繫起來」,「研究人類歷史的起源就是向全人類發出信息,人類是一家人,我們有著共同的歷史,不論國籍和文化」。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經過全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努力,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在短時間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總臺主動策劃相關新聞採訪、開展媒體交流,大力傳播國際政要、國際主流媒體負責人對中國制度優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讚賞和認同。

  中國速度、中國效率,中國的制度優勢廣受讚譽。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政府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決心,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戰略成果。我們通過各種形式大力傳播國際政要對中國抗疫成效的讚譽。俄羅斯總統普京、柬埔寨首相洪森、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紐西蘭總理阿德恩、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奈及利亞總統布哈裡等表示,中方為應對疫情採取了創新舉措,為保護人民作出巨大努力,彰顯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強大力量。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美國疾控中心前主任弗裡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柳葉刀》主編霍頓等表示,中國政府的決斷力和號召力有目共睹,中國採取的疫情防控和衛生措施使眾多民眾免於感染,為全球樹立了新標杆、好榜樣。俄羅斯政府機關報《俄羅斯報》、路透社、美國探索媒體集團、西班牙國家廣播電視臺、巴西旗手傳媒集團等國際媒體負責人在致函總臺負責人時稱,習近平主席和中國政府採取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令人敬佩」的巨大成效,中國應對疫情的效率「讓全球驚嘆」,中國所做的一切「堪稱典範」。

  患難與共、團結互助,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同各國和世衛組織分享疫情信息,盡己所能向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緊急物資援助,通過多種形式毫無保留分享防控經驗,助力各國疫情防控。對此,多位國際政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讚賞和感謝。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說:「我萬分感謝中國專家組,他們在塞爾維亞堅守了6周,是中國援外醫療隊在國外停留最久的一支。他們帶來了寶貴的防控經驗,去了塞爾維亞幾乎所有有疫情的城市。」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稱:「正如習近平主席給我的信中所寫的那樣,困難只是暫時的,而友誼才會不朽!」吉布地總理卡米勒說:「在這一艱難時刻,中國沒有坐視不管,而是同我們站在一起,給予我們幫助。我要鄭重感謝中國國家主席、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世衛組織發言人哈裡斯、非洲疾控中心主任肯格松等表示,中國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分享經驗,在國際協同合作中發出了響亮聲音,不僅體現了中國政府對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負責,也為地區和世界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阿根廷號角集團、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日本朝日電視臺等媒體負責人表示,中國與各國相互幫扶、密切合作,為促進國際關係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的抗疫成效為疫情嚴重的國家提供了寶貴經驗,為正在與疫情作戰的各國民眾增添了信心和勇氣。

  履行責任、凝聚共識,中國媒體的國際擔當贏得廣泛認同。全球危機面前,媒體在發布信息、分享經驗、凝聚共識、化解恐慌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國際媒體應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在總臺負責人與國際媒體同行信函交流中,亞洲—太平洋廣播聯盟、阿拉伯國家廣播聯盟、歐洲廣播聯盟、歐洲新聞交換聯盟和拉美新聞聯盟等主要國際媒體組織負責人表示,總臺及時、權威、全面、專業的報導使國際社會及時了解並分享中國抗疫的經驗做法和進展成效,以行動詮釋了媒體的責任與擔當。路透社、美聯社、法新社、英國廣播公司、日本廣播協會、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德國電視二臺等G7國家主要媒體負責人對總臺在疫情報導中展現的專業水準和敬業精神表示欽佩,表示與總臺的報導合作和交流互動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互信」,期待與總臺鞏固並拓展夥伴關係。全俄廣播電視公司、西班牙國家廣播電視臺、巴西環球傳媒集團、伊朗聲像組織、馬來西亞Astro大馬控股集團等媒體負責人表示,在歷史罕見的艱難時刻,媒體承擔著向公眾「傳達真實信息、傳遞必勝信心」的重要職責,願意與總臺加強合作,為戰勝疫情做出負責任媒體應有的貢獻。

  疫情期間,倡導並推動國際媒體加強抗疫合作,是我們在特殊時期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次成功嘗試。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一切工作,奮力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主流媒體。

  凝心聚力,持續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際傳播。總臺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把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方位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魅力與品格風範,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領力。下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國際傳播,創新宣傳報導模式,遵循對外傳播規律,加大多語種、多形態、多平臺傳播力度,推出更多時政微視頻、專稿特稿、評論言論、視頻博客等海內外受眾喜聞樂見的媒體產品,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得更精準、更富吸引力和感染力,讓海內外受眾看清聽清、想看想聽、愛看愛聽。我們要緊緊抓住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和推進元首外交的有利契機,以開放之姿、合作之態與各國主流媒體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關係,拓展合作渠道,豐富合作內容,強化合作共識,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得更深遠、更廣泛、更有貼近性,讓海內外受眾看得真切、聽得明白、想得清楚。

  總臺節目《全球疫情會診室》通過視頻連線向各國專家介紹中國一線醫護人員抗疫寶貴經驗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加快資源整合、加速媒體融合,聚力打造對外傳播旗艦平臺。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央電視臺建臺暨新中國電視事業誕生60周年的賀信中對總臺提出明確要求,要統籌廣播與電視、內宣和外宣、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銳意改革創新,壯大主流輿論,努力打造具有強大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的國際一流新型主流媒體。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深刻洞察媒體變革發展的趨勢規律,為總臺事業發展掌舵領航、把脈定向,為總臺指明了前進方向。當前,總臺正以時不我待、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切實把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轉化為強大動力和實際行動。我們將加快從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向國際一流原創視音頻製作發布的全媒體機構轉變,全面推進組織架構、業務流程、平臺渠道和管理機制的改革重塑;從傳統節目制播模式向深化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充分發揮新媒體平臺帶動作用,不斷提升原創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從傳統技術布局向「5G+4K/8K+AI」戰略格局轉變,建強總臺技術研發體系,力爭在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

  深耕人文交流渠道,生動展現中華文化和「中國之治」的獨特魅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總臺成立以來,不斷創新理念、創新手法、創新語態,將一系列精益求精、追求品質、直抵人心的中華文化名片推向世界。2018年G20阿根廷峰會期間,中阿兩國優秀媒體人聯合打造的《魅力阿根廷》《魅力中國》在央視和阿國家臺同步播出,被稱作是獻給G20領導人峰會和中阿兩國人民的一份厚禮。2019年習近平主席訪問義大利期間,總臺與義大利主要媒體機構舉辦「中國電視周」展映活動,有力地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和情感交流。2019年獻禮中俄建交70周年,總臺與今日俄羅斯國際通訊社聯合策劃推出的「樂動中俄」在線活動,以10億多次的互動量充分發揮了人文交流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人文交流渠道,積極探索「以文會友」,推動中國故事、中國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世界更好地傾聽中國、讀懂中國,助力實現多元互動、精彩紛呈的人文交流新格局。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國際輿論鬥爭日趨複雜,我們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守正創新、以攻為守,居危思危、以變應變,繼續發揚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的工作精神和捨我其誰、敢戰必贏的工作作風,久久為功、綿綿發力,蹄疾步穩地推進國際媒體合作,為國際合作戰勝疫情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撐。

相關焦點

  • 全球戰疫進一步深化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
    原標題:全球戰疫進一步深化國際社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   一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人類命運的休戚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彌足珍貴。恩格斯說:「沒有哪一次重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 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觀中國)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從全球戰疫,看習近平力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疫情面前沒有孤島。在驟然襲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你輸我贏」「零和遊戲」……這些一度被個別國家視為「成功學」的國際關係行為準則失靈了。現實之中,病毒兇猛無國界,疫情不分種族在全球蔓延,是人類共同的敵人。同時,全球戰疫也豎起了一面鏡子,映出越來越多國家、民族、人民守望相助,互施援手的「人類鏡像」。這個鏡像也反映了一種越來越被人們感受得到的理念——人類是一個彼此相連的共同體。
  • 有力反制美方霸凌行徑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有力反制美方霸凌行徑 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美國時政網站「政治事實」每年底都會評選美國「年度謊言」。近日,該網站說,今年美國謊言層出不窮,競爭尤其激烈,經過反覆認真比對,「淡化及否認新冠疫情」獲評美國2020年「年度謊言」。
  • 國際社會:中國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海外華僑華人紛紛表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主席專門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充分體現了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高度重視,極大增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中國戰疫必勝的希望。海外華僑華人將繼續同祖(籍)國人民堅定站在一起,為抗擊疫情出力鼓勁,相信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 亞投行在戰「疫」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屆時各成員理事和機構管理層將「雲」集一堂,以「互聯互通,面向未來」為主題,就建設更包容和強韌的未來進行交流和討論。今年,亞投行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迎來開業五周年,在亞投行助力中國與各成員國戰「疫」的故事中,有雪中送炭、與子同袍的溫情,也有同舟共濟、敢作敢為的擔當。亞投行沒有因突如其來的疫情停下前進的步伐,而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
  • 順應時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疫情暴發後,習主席多次在重大國際場合,明確提出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人類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提供了「中國方案」,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 「合作抗疫為國際社會深入認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供了重要契機。」陳須隆說,經歷這次疫情,國際社會對這一理念的認同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 以「和合之道」 助力全球抗疫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再次凸顯了在全球化時代,世界大同、和合共生,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和合之道」已融入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也是東方文明的精髓之一。「和合」理念中,「和」是和諧、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和合之道」追求和而不同、平等相待、合作共贏,追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崇「和衷共濟」、踐行「和合共生」之道,為戰勝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新冠病毒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及相關策略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尤其是有關構建中阿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在阿拉伯世界引起廣泛共鳴。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國際形勢下,中阿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愈發具有重要意義。基於翻譯實踐筆者總結了中阿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分析了中阿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傳播面臨的現實問題並嘗試性提出了提高對外傳播有效性的對策建議。
  • 綜合消息:為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
    多國人士熱議習近平主席的講話,贊同講話中提出的重要主張,認為講話為國際社會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信心和動力。國際移民組織總幹事安東尼奧·維託裡諾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天重申中國支持多邊主義,這是對聯合國的堅定支持」,中國在加強多邊主義,以及為應對新冠疫情和之後的緊迫問題尋找全球共同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光照亮世界前行之路
    中國理念 唱響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之一,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軍民傷亡超過1億人,但正是全世界人民的並肩戰鬥、團結合作,凝聚為戰勝法西斯的強大力量。戰後,各國攜手建立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世界和平發展築牢屏障。牢記戰爭,是為了守護和平,構築人類共同的未來。
  • 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全球移民治理指明方向
    人類命運共同體涵蓋並超越了《契約》主張,是全球移民治理的總目標、社會關係的總和、價值的總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球移民治理的總目標。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首次向世界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倡議。
  • 後疫情時代提升「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塑造力的話語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引領我國有條不紊地進行防疫工作的同時,與他國保持密切溝通並提供及時援助,以實際行動向全世界人民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現在國內疫情已基本控制,國外疫情繼續蔓延。後疫情時代我們不僅要反對將疫情政治化、病毒標籤化,而且要揭露其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本質性危害,加大力度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繼續弘揚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 2020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高峰論壇舉行
    實踐充分證明,共建「一帶一路」是推動經濟全球化、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平臺,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作出了中國貢獻。共建「一帶一路」,促進國際合作,媒體的作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始終秉承絲路精神,廣泛凝聚媒體力量,積極開展務實合作,在節目聯播、聯合拍片、媒體融合、人員交流、智庫建設等各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為深化文化交流、促進民意相通作出了重要貢獻。
  • 人民日報整版關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作出貢獻
    深入理解這一顯著優勢,需要搞清楚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哪些重大貢獻、提供了怎樣的中國方案,如何認識把握堅持獨立自主與對外開放的關係,怎樣發揮制度優勢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本期觀察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人類命運共同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十九大報告更是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命題寫入了黨章。幾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多個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的引領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認可,成為當下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指導。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核心理念,而且也為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指明了方向。
  • 國內外學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的比較及啟示
    7 人類命運共同體吸收傳統文化為解決國際關係中的利益、發展等問題提供了新視角,傳統文化亦滋養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和實踐。基於對傳統文化的分析,國內學界衍生出「公共思想產品說」,其核心觀點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一項公共思想產品。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世界經濟與中國」雲端研討會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劉文革) 2020年3月22日,遼寧大學主辦,遼寧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和「世界經濟、國際貿易與東北亞區域合作」世界一流學科建設方向等單位共同承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的世界經濟與中國雲端研討會」成功舉辦。
  • 海洋命運連結人類命運
    筆者認為,海洋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海洋領域的具體實踐,將國家海洋利益與全球海洋利益有機結合,將海洋未來命運同人類未來命運緊密聯繫,將海洋生產價值與海洋生態價值有機貫通,推動新形勢下全球海洋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為可持續利用和保護海洋指明了方向。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
    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為疫情陰霾中的世界撥雲見日。這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這一年,習近平主席同外國領導人及國際組織負責人會晤、通話80多次,出席重要外交活動20多場,為全球擺脫當前危機提供思路,為重塑後疫情時代的世界指明方向。
  • 教育國際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從當今全球教育發展變化的總體趨勢來看,教育國際化更加突出教育的人類普遍性、內在關聯性要求和教育對人類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更加關注國際教育的共同價值、共同利益、共同責任以及參與各方就特殊問題的共同協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當今教育國際化所呈現的這些新特點高度契合,一方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更好地推進教育國際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另一方面教育國際化在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彰顯出特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