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內容提要: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作為當代中國外交核心理念和新時代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精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淵源十分豐富,馬克思共同體思想是重要的思想淵源。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哲學根基和價值追求一脈相承,基於時代的特殊背景和發展趨勢,它繼承馬克思「真實共同體」構想,確立了符合現實需求的合理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不僅體現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核心旨向,更煥發了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時代活力,推動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時代創新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的新時代發展開闢了廣闊前景。作為承載中國夢與世界夢的統一體,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提出,朝著馬克思的「真實共同體」理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關鍵詞: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研究;中國
作者簡介:肖晞,法學博士,吉林大學匡亞明特聘教授,公共外交學院院長,國家發展與安全研究院院長。賈磊,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博士研究生。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自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國內外重大外交場合多次提及人類命運共同體,並深刻闡釋了其蘊意。2017年2月,聯合國首次正式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寫入決議。黨的十九大報告載明,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十九大報告更是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命題寫入了黨章。幾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和多個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的引領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越來越被國際社會所認可,成為當下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世界發展的重要指導。
可以說,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核心理念,而且也為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指明了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哲學根基和價值本源方面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一脈相承,同時又在時代價值和構建路徑方面實現了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共同體思想理論體系補充了新的理論成果和價值意蘊,為當今世界的發展提供了符合現實需求和潮流趨勢的中國方案。我們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理論,不僅為我們在各國依存緊密的全球化時代提供了一種整體性思維來認識世界和解決全球問題,也為國際社會和各個國家的發展提供了藍圖規劃和理念指導,體現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的創新發展。
一、繼承:精神的延續
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蘊含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之中,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棵生機勃勃的大樹提供了充足養分,對這一宏大的理論體系實現了補充。作為人類存在的基本方式,馬克思認為「共同體」具有自然共同體、虛假共同體以及真實共同體三種形式。從「統治工具」的意義層面上看,國家共同體無疑是一種「虛假共同體」,這種共同體形式並不能實現人真正自由全面的發展,完成馬克思的終極社會理想。在馬克思看來,當人類社會徹底消滅私有制以及物質財富得到極大滿足後,國家這種共同體形式必將被淘汰,人將會實現真正的自由。對於馬克思而言,自由人的聯合體必將代替存在階級壓迫的資本主義社會。」而這種「自由人的聯合體」,才是真正的屬於全人類的共同體形式。作為當代中國外交的核心成果,「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基於當代人類面臨的種種嚴峻挑戰和困境,旨在通過全球治理構建一種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無疑,它成為了新時代背景下一種關乎人類社會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和新理論。從世界發展和人類存亡的視角來看,其價值意蘊和目標旨向遠遠超出了國際關係領域。它關注的是整個人類的前途命運,呼喚人類整體意識和世界主義的覺醒。從本質上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與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都是關於人類命運和世界發展的理論,可以說,前者是對後者的承繼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化的集中體現。
第一,兩者都基於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馬克思根據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將共同體形式分為「自然共同體」、「虛假共同體」和「真實共同體」,這三個歷史階段正好分別對應著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中人的原始依賴性狀態、基於物質依賴性的獨立性狀態以及個體全面發展基礎上的自由性狀態。正如馬克思而言,人的狀態的進步依賴於社會形態的進步與發展,如果想要消除資產階級社會中人的偽自由狀態,發展生產力是根本選擇。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實現大聯合的目標必須基於社會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只有社會生產力達到高度發展的程度,這種「共同體」形式才能擺脫傳統意義上諸如地域、階級等因素的影響,真正實現人的解放與自由。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其共同體思想提供了理論支撐,也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源泉。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抽象概念,而是從全球化時代人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狀態去理解當今世界的形勢,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以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去窺探世界發展的規律和前景,從當今全球面臨的國際問題和嚴峻挑戰出發思考適用於全球治理的可行方案和有效路徑,並將全球所有人類當作一個整體和一種能動性力量去推動這一偉大構想的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作為其哲學根基和依據,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同宗同源,一脈相承。
第二,兩者都以人類命途為根本關懷。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為一種個體,具有天然的能動實踐屬性。人又是一種社會化動物,馬克思強調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致力於在人類社會發展背景下探討如何實現人的真正自由與解放。在馬克思看來,實現「人的真正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就必須建立一種理想的共同體模式——「真實共同體」,這是屬於人類的終極奮鬥目標。同樣,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將人類的整體命運作為其理念的根本出發點。在無政府狀態之下,各國對權力、利益的追求導致國家間衝突與戰爭的出現,這種敵視與對抗始終貫穿於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在叢林法則主導的國際社會之中,人逐漸失去自覺追求和實現群體內在統一與聯合的天然屬性,伴隨而來的是人類功利、自私等排他屬性的覺醒和發展。這種「異化」使得人類群體之間的和平交流與合作發展受到威脅,長此以往發展下去,自由人的聯合將無從談起。如果要改變這種人的「異化」所導致的封閉和對抗,人類就必須培育「同呼吸,共命運」的全球意識,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成,彼此超越傳統「冷戰思維」和「零和思維」,喚醒和提升人類的群體意識、共享精神,推動全球主義的發展,並以此為引導,促進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合作共贏,最終實現世界範圍的人類共同發展和進步。
第三,兩者具有共同的目標旨向。在馬克思看來,「真實共同體」是最理想的共同體模式,只有這種形式的共同體才能真正保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真實共同體中,人的社會關係被置於人類群體的共同控制之下,從而達到人與社會融為一體。在資本主義社會出現之前處於社會關係的個人,其個體屬性從來都是從屬和依附於共同體的社會屬性,個人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近代以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在一定意義和相當程度上使個體得到解放,並且個體獨立性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成熟與發展得到充分展示。但是由於其階級實質和生產關係的落後,資本主義的自由是一種表面和虛偽的自由。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這種隱藏在表面背後的階級矛盾就會愈加突出,而國家作為資產階級統治的一種工具,只能保證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而這種保證必定以剝削被統治階級為代價和前提。建立在階級對立和階級壓迫基礎之上的共同體形式,對於被統治階級來說,它不僅是一種「虛假共同體」,更是一種新的桎梏。「真實共同體」是一種理想社會形態。只有到達這一階段,共同體才能實現個體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目標指向上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高度一致,以實現廣大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基本訴求為目標,最終促進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正如習近平指出的,世界各國應摒棄傳統的冷戰思維和零和思維,構建一種「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家交往模式,培育互利共贏、共生共享的新型發展理念,堅持互相尊重、兼容並蓄的文明交往方式,恪守尊重自然、綠色發展的可持續發展原則。這是新時代中國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期待和對人類未來的美好設想。人類命運共同體距離「真實共同體」還有很長的奮鬥歷程,但從中國外交構想與實踐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於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努力實現國際社會在全方位、寬領域的合作共贏,在目標旨向層面與馬克思共同體思想高度契合。
第四,兩者都將「真實共同體」作為人類終極實踐形態。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始終將「真實共同體」作為其終極理想追求。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共同體」,而真實共同體是人的本質體現的根本保障。只有在真實共同體中,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整個群體內部才能真正實現和諧統一,個體才能獲得真正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將這種共同體形式作為人類最終的實踐形態,努力構建真實、平等、互利的共同體形式。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不會一蹴而就,只有通過構建不同形式、不同範圍、不同性質等各種共同體模式,通過構建全球夥伴關係和實施全球治理,推動國際秩序朝著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為最終實現全球範圍的人類聯合奠定基礎。真實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屬於宏觀層面的共同體,都希望突破傳統對於個體自由的束縛和限制,從全人類整體利益出發,通過尋求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利益訴求,實現全人類範圍內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兩者的根本價值訴求和目標旨向是一致的。
二、發展:內涵的轉變
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基於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在階級批判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發展理論。通過對於個人與共同體關係的探討,馬克思提出了一種適合個人發展的最理想的共同體形態——真實共同體。無疑,這是超越其所處時代的偉大構想。另一方面,較之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當今時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已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發達程度,伴隨而來的是諸如如何處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等問題和挑戰層出不窮,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基於對當代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問題的現實考慮提出解決人類未來發展的可行方案,為人類發展和進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處理國家民族之間、人類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具體措施和現實路徑。從這種意義上講,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實現了對馬克思共同體理論內涵意蘊的發展。
第一,從理論構想到現實路徑的方式轉變。實現「真實共同體」是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理想追求。相較於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立足於當今時代的發展現實,更多地從社會發展的進步成果和全球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出發思考人類命運,提出了實現馬克思理論構想的可行路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是一個不斷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這樣的實踐極大地增強了自身的適用性,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凸顯了其自身的價值。通過這一構建過程,推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證人類文明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從社會變革到全球治理的重心轉變。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表明,社會形態的轉變必須依靠社會制度變革。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看來,「真實共同體」的最終完全實現以資本主義制度的終結為前提。當今世界的發展現實表明,資本主義制度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將存在。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在帶給世界人民福利和便利的時候,也將一系列複雜多樣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帶到世界各個角落。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將實踐目標聚焦於經濟、安全、環境、網絡等方面的治理改革,致力於構建惠及全人類、符合人類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趨勢的共同體形式。正如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主持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持在搭建夥伴關係中堅持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原則;在打造安全格局中秉持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展望發展前景中要認同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思維;在促進文明交流中貫徹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精神;在構造生態體系中恪守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信條。這一覆蓋政治、安全、發展、文明和生態全方面的治理方案,正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重心所在。這種從全球視野出發提出的治理方案,是新時代對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新發展。
第三,從單一到多重的維度轉變。馬克思的三種共同體形態對應著人的三種不同社會狀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每一次飛躍,都伴隨著共同體形態的更替,從而又促進了人的狀態的轉變。從共同體形態的發展演變來探討人的發展問題,是馬克思共同體思想的核心方法論。與之相對照,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致力於構建多層面、多方位、多領域的綜合性共同體模式。從地域範圍看,中國在雙邊、地區、全球等層面提出諸多符合地緣現實和發展規律的共同體倡議。通過構建全球夥伴關係網絡,依託「一帶一路」倡議、亞投行等實踐推動,中國外交的這一核心理念正在沿著雙邊-地區-全球的路線影響著世界。從涉足領域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涵蓋政治、安全、發展、文明、生態等五個領域,實現了全方位覆蓋。從發展進程看,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分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三個層次,利益共同體是打造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責任共同體是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而命運共同體則是兩者的結合和升華。概言之,相比馬克思共同體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更豐富、層次更鮮明,兼具時代智慧和中國特色,體現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特徵。
第四,從階級批判到互利共贏的重心調整。馬克思的「真實共同體」理想藍圖的提出基於對資本主義社會這種「虛假共同體」的深刻批判。當然,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批判,並不是一味地否定資本主義創造的現代文明成果。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社會在打破舊有社會制度對人的束縛,促進人類解放的過程中擔當過非常積極的角色,這種作用是社會歷史所無法否認的。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秉持這樣的辯證態度,與世界各國一起為世界的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基於此,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質上是構建具有包容性的互利共贏式體系,具體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是國家間互利共贏。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從不否認國際社會中的矛盾和衝突,也深刻認識到這種國際社會常態的影響力。習近平倡導國際社會應懷揣平和理智的心態和合作共贏的態度,摒棄舊有對抗思維和敵對姿態,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共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獻力獻策。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包容國家間分歧和差異,構建一種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體系。「獨行快,眾行遠」。各國在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方面存在差異,但只要積極響應和接納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重要理念,國與國之間就可以和平相處,實現合作共贏。
二是制度間互利共贏。全球性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當今世界和平和發展的最大威脅,全球治理已迫在眉睫。這種境況使得各掃門前雪的立場與策略早已過時。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倡導摒棄零和思維,堅持不同國家不同制度間精誠合作,通過制度間的優勢互補,最終共同克服全球一系列嚴峻挑戰,實現互利共贏。
三是文明間互利共贏。與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始終倡導不同文明之間的和諧共處。「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文明交流互鑑,不僅能夠消弭衝突、維護和平,而且能夠增進世界人民的感情和認知,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四是人與自然間互利共贏。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層面,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是從全球層面出發,倡導摒棄徵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舊思維,呼籲全球社會共同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各國應共同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最終推動世界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來源:《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學報》2020年第4期 作者:肖晞 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