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沒必要把金庸的書分出高下,事實上確實如此,所謂的高下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或者基於每個人閱讀的觀點,欣賞的方向,甚至根據某一本書的人氣。
這種區分意義不大,更不能說」金庸的巔峰作品是哪哪一部」,好在可以換種說法,金庸的最受歡迎的作品是哪一部?
這個話題,想必聊一聊還是有點意思的。
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射鵰英雄傳,但據我號裡很多網友的私信和留言,更多的人還是喜歡《天龍八部》,當然誰也沒法忽視這部金庸揉捏了佛學元素的武俠小說之精彩和意義,更主要的還是小說本身盪氣迴腸。
事實上,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所有小說中花了最長時間寫作而成的一部,整整四年的時間。並且這本小說又寫在射鵰三部曲之後,笑傲江湖和鹿鼎記之前,完全是金庸的作品脫離了初期階段進階的一個進階,卻沒參雜後期對社會的沉思在內,屬於徹徹底底的江湖與人性。
初期不知道的讀者看完這部作品後也應該明白,金庸先生是信佛的,和當時的作詞人林夕一樣。
說到林夕在天龍八部裡的作詞,看過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的網友肯定都知道,或許還能哼出一兩句……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憑這兩眼與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不過這首歌詞中,我認為還是最後一句最能體現主題,「願這一生,還有機會參透這條難題。」難題是什麼?也就是一個莫執著和一個求不得。
陳世驤先生用了八個字來形容天龍八部,「有情皆孽,無人不冤」,其實也很契合天龍的主題,更契合了2005年金庸修改後的天龍八部結局。
其實很多人都不喜歡那個結局,因為他們看不開「王語嫣回到了慕容復身邊」,至於段譽所謂的各家有各家的緣法,就看看不開了。
另外從作品質量的角度來看,天龍八部確實很高,單從章回名構成幾首詞來瞧,其他作品就少見這樣的盪氣迴腸,關鍵是這些詞的質量,還極高。
最後,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最好,不必強求更不必去爭辯,你可以覺得鹿鼎記批判性高所以好,也可以覺得笑傲江湖江湖味濃所以好,更可以覺得射鵰英雄傳很純正所以好……事實上喜歡哪部作品,根本不必非要羅列出一個理由,你完全可以說,我認為神鵰俠侶最好看,最好看就是最好看,哪來什麼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