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利率下行機會 保險公司大舉贖舊債、發新債,明年將迎來高潮?

2021-01-09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劉敬元

在利率下行周期,發債融資成本降低,融資主體新發債券置換存續債券,或成一種趨勢。

這在銀行、保險公司上已有體現。近期,人保財險就公告贖回2014年10月發行的規模80億元次級債券,這筆債券的期限為10年,在第5年末附有贖回權,也就是說人保財險在今年有贖回權時選擇了贖回。同時,人保財險正在推動新發同等規模的債券。

券商債券業務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發行方根據市場利率等綜合情況考慮發債安排,是一個正常的市場操作。目前,新發債券的利率要較5年前要低一些,這或給險企一些贖回債券、發新債的動力。

人保財險擬發行80億資本債,替換到期次級債

近期,中國銀保監會批准了人保財險發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80億元。根據規定,待獲得人民銀行的批准後,人保財險就可以啟動這一資本補充債券的發行了。

人保財險今年3月公告了這一發債計劃,稱擬發行人民幣80億元的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用於補充資本,提高償付能力。目前人保財險償付能力尚充足,2019年三季度末核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51%、284%,均遠高於最低監管要求的50%、100%。

資本充足的情況下,為何還計劃發債?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有替換「到期」次級債、降低融資成本的考慮。

所謂「到期」的次級債,就是人保財險在2014年首發的80億次級債,這一批次債券的期限為10年,不過利率有調整機制,前5年在5.75%,後5年利率7.75%,5年末有贖回權。如果5年末不贖回,後5年的票面利率還要上調200個BP。

人保財險今年10月24日公告,已經行使贖回權,全額贖回了本次級債。

有人保財險高管表示,當年發債的利率比較高,目前的債券市場利率處於歷史相對低位,而且還在下行通道當中。發行新的資本債,來替換原來的次級債,可以有更低的利率成本,減少利息支出。

同時,即使不補充發行資本債,人保財險公司總體的償付能力還是會超過200%,資本非常充足,而發行資本債主要是為未來的發展儲備更多的資本,利於公司償付能力的穩定和未來公司業務發展。

另外,評級高的大公司的融資成本較低,從發債和投資資產配置來看,公司每一期發行部分再配置資產的時候,大部分的收益都遠遠超過負債成本,帶來一定的利差。

險企發債成本走低

相較2014年、2015年,險企今年發債的利率更低。

以平安產險來說,在2015年7月發行50億元次級債時,票面利率為4.79%;2019年4月發行100億元的資本補充債券,票面利率4.64%,比2015年發債利率降低了15個BP。

同一評級的債券發行成本,也明顯下行。比如,2019年中英人壽發債15億元,利率5.24%,債券、發行人評級分別為AA、AA+,對應這一評級的天安財險2014年發行13億元債券,利率6.7%。

Wind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險企發債規模516.5億元,平均發債利率4.57%。這其中,中國人壽發債350億元,利率4.28%,屬於拉低平均發債成本的因素。2014年、2015年險企發債的平均利率為5.76%、5.04%,也是向下走的態勢。

險企2014年、2015年合計發債近千億

券商中國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2014年、2015年,險企發行債券規模分別達到347.03億元、646.50億元,合計近千億。其中,多數債券設置了累進利率,也就是在5年末若不贖回,則在後5年利率會提升。

在利率下行的趨勢下,險企是否會否出現集中贖回舊債、發新債置換的高峰?

一家頭部券商的債務業務高級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稱,險企債券一般是10年期,往往設置5年末的發行人贖回權。保險公司特別是大型險企沒有什麼實質的風險,所以投資者端不會有發債方贖回的要求。而保險公司作為發行方,則會根據市場利率情況決定是否行使贖回權,決定再新發更合適還是存續舊債更合適。

「如果當時的成本是3點多,現在5點多,它自然不會再重發;如果反過來,他們肯定會續發一次。」該人士表示,對於險企來說,發債券沒有特別的難度,銀保監會的審批也相對比較快;對於券商等承銷方來說,也很喜歡這類債券,風險比較低,額度也比較大。

「大體上相較5年前,現在的成本可能還是有優勢的,所以可能會有動力贖回舊債,發行新債。」他補充道,不過各家險企要看各自具體情況,把當時發行的價格跟現在的價格比較,不一定會集中跟風贖回,畢竟各家的債券周期可能也不太一樣,還有到期時間的問題。如果是要做置換,可能會有發行緩作的過程,因為要考慮監管審批的時間以及對應時間的資金成本。

相關焦點

  • 興業證券王涵:股市明年是「過渡年」,利率債或有兩波機會
    12月15日,在上海舉行的興業銀行·興業證券2020私募基金年度峰會上,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副院長王涵表示,2021年金融市場股市和債市都有機會。債市,尤其是利率債機會不錯;而股市在2021年將是「過渡年」。
  • 老丁說財經:明年攤餘債基發行還會帶來交易機會嗎?
    今年攤餘債基發行的新特徵:攤餘成本法定開債基以其估值穩定、高槓桿、低費率和稅收優惠等優勢,受到銀行和保險等低風險偏好機構的青睞。自2019年5月第一隻攤餘債基成立至今,攤餘債基累計發行份額和只數分別為9936.65億元和160隻。
  • 央行明年還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
    冉學東12月18日,央行召開會議傳達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於明年的工作安排,央行將「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中樞運行」。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大爆發,經濟下滑嚴重,央行的貨幣政策是極度寬鬆的,但是三四月份疫情好轉後,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逐步退出,此後,央行領導在各個場合表示貨幣政策將回歸正常化,而金融市場的表現則是市場利率的持續飆升,十年期國債利率從4月初的2.5%一線開始單邊上漲到3.317%,債券價格下跌,債券市場一直處於熊市狀態。
  • 上交所8問四川地產「一哥」 藍光發展:發新債還舊債兌付債券
    原標題:上交所8問四川地產「一哥」,藍光發展:發新債還舊債兌付債券 摘要 【上交所8問四川地產「一哥」 藍光發展:發新債還舊債兌付債券】近日,上海證券所發出《
  • 「熊尾巴」難改「債牛」本色 牛市步伐將放慢
    此期間,各類債券收益率均明顯下行,國開債、城投債分別成為利率產品和信用產品中最耀眼的明星。但進入12月,受股市分流等多重因素影響,債市出現調整,給「牛」了近一年的市場續上了一個「熊尾巴」。分析人士指出,從中長期角度看,新常態下的宏觀基本面決定了債券牛市難言結束,但未來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債市短期震蕩有望增多。
  • 債市綜述:股債攜手走強!可轉債延續強勢,債市現暖意
    銀行間主要利率債收益率普遍下行3-5bp,10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06收益率下行3.25bp報2.9575%,30年期國債活躍券200004收益率下行4.49bp報3.72%。10年期國開債活躍券200210最新收益率下行4.97bp報3.4625%。交易員稱,早盤受央行重啟公開市場淨投放、股市走弱、通脹數據顯示可選消費依然較為疲弱等因素共同影響,利率小幅下行;午後債市交易情緒進一步升溫,利率出現較大幅度下行。
  • 景順長城基金看好明年利率債
    景順長城基金髮布的《2021年經濟展望和投資策略》報告中指出,四季度國內經濟延續弱復甦趨勢,展望明年,信用環境大概率收緊,防範金融風險重回央行主要工作任務。  報告表示,2021年債市投資大概率進入「緊信用+穩貨幣」的組合,對於債市投資,對利率債保持樂觀,可轉債則具有結構性投資機會,信用債方面則建議減少信用下沉,利用久期和槓桿策略增厚收益。
  • 旭輝借新還舊擬發31.2億公司債 應付款與有息債超1200億
    旭輝借新還舊擬發31.2億公司債 應付款與有息債超1200億 5月26日,旭輝集團發布2020年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書,據此擬發行不超過31.20億元公司債。
  • 穩字當頭 靜待拐點——2021年利率債年度投資策略
    我們預計明年利率先上後下,債熊持續至明年二季度,對應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明年上半年或最高回升至3.5%,上半年仍以票息策略為主,並逐步關注下半年利率下行的機會。  1.年末項目進程加快,10月基建投資當月增速反彈(舊口徑回升至7.3%、新口徑回升至4.4%)。我們預計明年政府債發行量難以超越今年,但疫情過後,公共財政支出可能會更偏向基建項目。若未來政府融資用於基建的比重較今年下半年有所提升,基建投資增長有望延續到明年上半年,但回升力度或較為有限。
  • 明年買啥性價比更高?股債投資大咖這樣說
    那麼明年就是比拼企業的盈利了,目前初步預測明年A股扣除金融、石化行業的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大約有16%,所以明年的A股市場將從今年的靠估值驅動轉變為靠盈利驅動。然而,經濟恢復正常之後就會出現央行貨幣政策的正常化。我們回顧歷史數據統計發現,每一次貨幣政策往緊的方向去,對應A股估值的下調或在8%~10%。
  • 海通姜超明年展望:股債雙牛 資本市場迎接歷史機會
    近期,美國經濟出現了諸多減速的跡象,諸如3季度GDP環比增速略有回落,10月製造業PMI和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回落等等,但是減速不等於失速,美國經濟目前並沒有大問題,代表消費的消費者信心整體仍位於高位,而失業率處於歷史新低,說明就業依舊良好。美聯儲利率與經濟周期。目前,對經濟回落的擔憂主要來自於利率上升。
  • 【金研•周評】資金利率大幅下行,中債收益率先降後升
    【金研•周評】資金利率大幅下行,中債收益率先降後升 2020-04-07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債倒掛意味著什麼?
    這次聯儲降息早於美債10年與2年曲線倒掛,確實顯示了預防性的一面,但也恰恰是聯儲降息通道的開啟。從歷史經驗看,長周期末尾的債牛持續時間長、空間大,儘管這輪周期啟動早,但美債下行仍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聯儲降息、美債下行,無疑將進一步打開國內貨幣政策操作空間;中美利差無論是長端還是短端都已經處於年內高位。
  • 今年城投債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
    資金利率多下行。其中,銀行間存款類機構的隔夜質押式回購利率下行5BPs至0.99%,7天回購利率上行3BPs至1.90%,3個月SHIBOR下行3BPs至3.02%。利率債收益率下行。其中,國債1年和10年期收益率分別下行4BPs、1BP至2.80%、3.26%;國開債1年和10年期分別下行3BPs、1BP至2.91%、3.69%。
  • 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一舉多得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積極發揮專項債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必須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將專項債券資金主要用於中央確定的重點領域、重大戰略項目,有效支持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專項債用於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是當前特殊情況下債券資金使用的特殊舉措,可謂一舉多得。
  • 債基規模連續6個月縮水
    這會使很多公募轉變研究方法,更看重所投資公司基本面。投資標的將出現信用分層,信用利差會拉大。 上述人士表示,永煤事件後,很多產品遭遇了贖回,質地差的產品出現了賣不掉的情況,很多利率債尤其是短端的利率債被殺跌,短端信用債也被殺跌。這反而是買入資質較好品種的時機。
  • 大類資產輪動契機隱現 從債強股弱到股債雙牛
    截至2月15日,10年期國債現券收益率報3.08%,較2018年末又下行了約15基點,最低至3.07%,續創2017年初以來新低;10年期國債期貨小漲0.26%,一度創出2017年以來新高。2月11日,股債共舞,滬深300指數期貨上漲1.67%,個股普漲,10年期國債期貨上漲0.31%,現券收益率紛紛走低,更引起投資者對股債雙牛的遐想。
  • 債市上演「風波惡」 想繼續愉快地持有債券債基得有「招」
    國泰君安證券固收分析師徐寒飛表示,調整後的債市安全邊際回升,而短期經濟數據回落,基本面重現支撐,資金面亦呈現修復,利率債迎來下行窗口,對5月債券行情可以更樂觀一些。光大證券研究報告則認為,前期債市調整是較好的入場時機。在數據進一步印證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流動性風險逐漸釋放以及央行維穩的貨幣政策推動下,債券收益率仍將迎來再次下行。
  • 去年證券業公司債近9000億
    去年證券業公司債發行規模近9000億作為資金驅動型行業,金融機構多渠道「補血」均為拓展業務以提升自身競爭力。中信證券於近日獲批800億元的公司債額度。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中信證券提高財務槓桿以提高淨資產回報率的有效舉措。券商中國記者據Wind梳理,去年,在貨幣寬鬆、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證券行業發行的公司債規模達到8752.81億元。
  • 中金:有關近期地方專項債前置發行及特別國債的一些推測
    歷史上共有3次特別國債發行,包括2次新發和1次續發。首次特別國債發行為1998年8月,當時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景氣下行的雙重衝擊下,企業盈利大幅下行、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惡化。財政部向四大商業銀行定向發行30年期特別國債2700億元(約佔GDP的4%),所籌資金用於補充四大商業銀行資本金。配合特別國債發行,央行在1998年3月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5個百分點、釋放2400億元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