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學東
12月18日,央行召開會議傳達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對於明年的工作安排,央行將「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中樞運行」。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大爆發,經濟下滑嚴重,央行的貨幣政策是極度寬鬆的,但是三四月份疫情好轉後,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逐步退出,此後,央行領導在各個場合表示貨幣政策將回歸正常化,而金融市場的表現則是市場利率的持續飆升,十年期國債利率從4月初的2.5%一線開始單邊上漲到3.317%,債券價格下跌,債券市場一直處於熊市狀態。由國債利率帶動,其他各期限利率都在上漲,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目前仍然為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該報價已連續8個月「按兵不動」。
但是,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是上升的。央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顯示,第三季度貸款加權利率較2019年一季度以來首次回升。9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利率5.12%,一般貸款加權利率5.31%,票據融資加權利率3.23%,分別較6月份提高6BP、5BP與38BP。
中國市場利率的上漲,一方面與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預期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信用債市場的風波有關。
10月末到11月份,信用債券違約風波引發市場劇烈波動,多個高評級信用債出現違約情況,引發市場恐慌。10月24日,華晨汽車未能按時籌措「17華汽05」債的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11月10日,永煤公司因流動資金緊張,未能按期籌措「20永煤SCP003」足額兌付資金,構成實質性違約。11月16日,紫光集團的17紫光PPN005未能按期足額支付本息,且放棄贖回永續債,擬對到期的10億信託貸款申請延期兩年。
一系列高評級信用債負面事件發生後,信用債市場出現劇烈動蕩,多隻周期類行業信用債遭遇拋售。導致市場利率上漲,信用市場分層加劇。
另外一個因素是,今年後半年,為了治理銀行存款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監管一直在壓降結構性存款,這導致中小銀行的存款餘額不足,只有提高利率趨金融市場購買,比如發行同業存單等,抬升市場利率。
鑑於當前市場利率明顯高於市場利率的現狀,未來央行必須出臺各種手法,引導市場利率下行。
不過目前已經有所行動,12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9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本月央行通過MLF超額續做,向銀行體系投放3500億元中長期流動性。
現在突然出現的另一個不確定因素是西方新冠疫情可能再次出現反覆,主要是英國新冠疫情失控,英國首相詹森和科學家們證實,在英國發現的一種新冠病毒新變種的傳染性比普通的新冠病毒高70%,新變種有可能已傳到國外,這種傳染性更強的新冠變異新毒株,正面臨「失控」的局面,同一日,法、意、荷、比等多國緊急宣布應對措施。
西方世界新冠疫情還是愈演愈烈。12月20日,全球至少30個國家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超過千例,美國在18日更是創下了驚人的日增超40萬例,以近一倍的增幅再次刷新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最高紀錄。
英國政府在12月19日宣布,從20日起倫敦等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防控級別將提升至第4級(Tier 4),實行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倫敦等地將再度「封城」,其他區域的防疫措施也會進一步收緊。
最讓大家擔心的是,目前研究開發的疫苗能否對變異的毒株有效,當然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有效,但這還需要進一步驗證,畢竟新生事物,科學家心裡也往往沒底,這是此次疫情最大的教訓之一。
全球市場再一次進入不確定性較大的時刻,目前看來,中國市場是全球疫情控制最好的經濟體,生產生活恢復較好,經濟增長也是全球最快的。但是如果此次疫情在全球失控,中國的經濟也難以獨善其身。
因此未來央行還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筆者預計,明年年初,央行的寬鬆動作可能還會持續,甚至不排除進一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