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解讀降息降準和市場利率化改革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23日晚間央行年內第三次「雙降」,並取消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對此,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接受人民金融採訪時表示,降息針對周期性因素,重在治標;普遍和定向降準針對周期和結構性因素,標本兼顧;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重在全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方式,觸及了中國金融體制的根本環節。

  經濟金融周期性因素決定了以降息、降準為主要手段的逆周期宏觀調控

  陸磊指出,從貨幣調控視角看,經濟增長、物價走勢、國民就業和國際收支是宏觀調控方向、力度和工具使用的決定性因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87774億元,同比增長6.9%。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4%,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9%,9月份同比下降6.8%,環比下降0.6%。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7663億元,同比下降1.9%。進出口總額17869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102365億元人民幣,下降1.8%;進口76334億元人民幣,下降15.1%。進出口相抵,順差26031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長穩中有降,消費價格指數與生產者價格指數持續背離,企業經營存在壓力,外部需求存在不確定性,都需要貨幣政策從逆周期角度適時適度實施預調微調,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中性適度貨幣金融環境。

  從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視角看,金融部門流動性和利率是中央銀行鞏固前期政策效果,繼續實行降息、降準政策的主要推動力。

  從央行公布數據看,2015年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35.98萬億元,同比增長13.1%;人民幣貸款餘額92.13萬億元,同比增長15.4%。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為4.55%,比上年年底下降近1個百分點。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05%,比去年同期低0.92個百分點。外匯儲備3.51萬億美元,比8月末減少432.6億美元。

  一方面,貨幣信貸保持了高於GDP增速與CPI增速4個百分點的較高增長水平,無疑體現了在貨幣政策的正向激勵下金融部門對經濟的有效支持;另一方面,貸款和貨幣市場利率保持較低水平,意味著金融部門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狀態下。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主要經濟體加息預期與我國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市場化改革,推動了外匯儲備餘額下行,對於中央銀行通過外匯佔款對金融部門投放流動性的渠道構成壓力,把握時機降息降準有助於進一步鞏固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切實降低各類經濟主體融資成本。

  經濟運行的結構性矛盾決定了定向降準政策的持續優化

  陸磊表示,與總量性政策的普適性出發點不同,公平與正向激勵是結構性政策的出發點。根據央行測算,在此前的6次定向降準中,按家數計算累計已有97%的金融機構享受了定向降準政策,在激勵金融機構支農支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次定向降準中,央行調整優化了標準,綜合考慮金融機構符合宏觀審慎經營的情況、「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增量及存量佔比,特別納入了金融機構「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總量。這意味著,原本主要面向中小金融機構的定向降準進一步擴大到了部分符合條件的大型商業銀行。

  以農業銀行自2010年開始的「三農金融改革事業部」改革試點為例,其縣域72%的機構、79%的人員、83%的存款和85%的貸款納入試點範圍。截至上年末,農業銀行縣事業部貸款餘額2.26萬億元,累計發放惠農卡1.38億張。按照2014年末「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比重不低於15%的標準,把支農、支小的大銀行納入定向降準政策範疇,有利於進一步正向激勵我國大中型銀行等金融主力部隊開拓「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有利於依託其規模效益解決長期以來困擾縣域和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的「規模不經濟-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風險偏高-融資難融資貴」的惡性循環,最終有利於金融資源彌合國家經濟結構短板,全面促進結構調整。

  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宏微觀聯動新時期

  我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不斷走向深化的過程也是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不斷走向深入的過程。早在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在此思路指導下,1993年12月的《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逐步形成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基礎的市場利率體系」,「我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長期目標是實現人民幣可兌換」。

  在20年的改革中,價格是資源配置的信號,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是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等觀念逐步成為共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總要求,指出了「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金融改革具體方向。

  陸磊表示,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是微觀意義上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必要條件。一方面,實體經濟部門在獲得金融服務過程中的合理議價將成為現實,對金融業構成產品服務供給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升構成正向激勵,改變其單一依賴存貸款利差的傳統收入模式,進入了自主研發或學習定價模型的新時期;另一方面,金融業面臨的同業競爭壓力也將形成對定價自律機制的有效構建,以形成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自發矯正。從最近一年不斷擴大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的實踐看,銀行業通過自律機制,結合降息周期,推動存款利率下行、避免存款利率上升並向貸款利率傳導已見成效。

  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是宏觀意義上中央銀行調控方式、工具和參照系改革的新起點。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央行仍然將公布存貸款基準利率,並作為金融機構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可以預期,央行將參照國際經驗結合我國金融機構和市場特點,在基準利率形成機制、貨幣市場向存貸款市場的利率傳導機制、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本外幣政策協調,以及對單個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定價異常行為管理等層面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工具創新。

  他提到,取消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以及後續利率市場化改革在金融穩定意義上已經具備了重要前置條件。改革有風險,推動改革需要預估和管理風險。作為一項重要的保障性制度安排,2015年5月1日出臺的《存款保險條例》和面向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保險機制的建立,為金融業穩健可持續運行和存款人權益保障構建了紮實的制度基礎,嚴守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相關焦點

  • 央行降準和降息是什麼意思?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央行降準和降息,但大多數人腦海中的概念其實不是多麼清晰,只是模稜兩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談降準降息的概念與區別以及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央行降準的操作方式銀行的主營業務是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來賺取「利息差」,為了加強對銀行的監管、維持借貸循環的穩定,央行要求銀行必須預留一部分錢,
  • 今年最後一期LPR利率落定 連續8個月「按兵不動」 短期內降準降息...
    而且,MLF利率的上調會給LPR以及貸款實際利率形成「漲價」壓力,這與金融機構合理讓利、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大方向略有不同。   短期內降準降息概率下降   據央行披露數據,本月共計6000億元MLF到期,儘管此次續作早在11月底就有預告,但操作規模高至9500億元,再創單日操作最高紀錄,大手筆超出市場預期。
  • 「降息」意外落空!央行釋放3000億流動性 MLF利率不變
    市場對於政策利率再次「降息」的預期意外落空。5月15日,央行按慣例開展每月新作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本次1年期MLF新作規模1000億元,維持2.95%利率不變,當天無逆回購操作。與此同時,今日又有2000億元定向降準資金落地,實現流動性淨投放3000億元。
  • 央評君說降準▕ 央行降準 全球市場如何反應?
    央評君覺得其實降準對於國內股市、房地產市場、央行的貨幣政策的調整,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央評君想知道,中國央行降準,國際市場怎麼看? 陳一佳(路透社財經評論員):中國未來還會有降息降準的動作從現在中國經濟以及金融市場的狀況去分析,華爾街認為在未來可能還會看到來自於中國央行與中國政府更多的行動,特別是這一次的降準之後,其實中國大銀行的準備金率依然是高達17%,在全球範圍內都是一個較高的水平,所以還有很大的一些政策浮動的空間,野村債券一個分析師甚至認為,今年我們可能會看到中國有四次降準
  • 民生證券:降準降息還會出現 股債雙牛邏輯未變
    此外,與降準同步進行的還有降息。央行宣布,自6月28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以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其中,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85%;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其他各檔次貸款及存款基準利率、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
  • 央行突然「降息」20個BP投放流動性 下周一或還有大動作
    央行突然「降息」20個BP,投放1200億流動性,釋放什麼信號?下周一或還有大動作,降準也近了國常會昨晚剛部署貨幣金融政策,要求切實做到市場主體實際融資成本明顯下降,央行今早就「降息」了。6月18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半年末流動性平穩,2020年6月18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
  • 央行突然「降息」20個BP,釋放出什麼信號?
    事件1:6月18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包括500億元7天期和700億元14天期,7天期中標利率2.20%,14天期中標利率2.35%,更為重要的是,14天期逆回購實現「降息」,中標利率下降20個BP至2.35%。
  • 央行在憋大招?「降息」意外落空 A股卻全線反彈 人民幣拉升800點...
    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在2月LPR報價跟隨MLF降息下行10個基點後,3月MLF雖然沒再降息,但當月有5500億定向降準資金落地,流動性較為充裕,市場資金利率也處於低位,1年期LPR可能會下調5個基點。不過,實際上,降準落地但LPR不動的情況已有先例。
  • 我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 降息降準概率相對降低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為靈活適度,但不會貿然收緊。12月2日,央行開展了1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由於當日有1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淨回籠1100億元。
  • 定向降準實施、MLF利率再降20個基點,如何影響股市...
    4月15日上午,央行公告稱,今日開展1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2.95%,較此前下調20個基點(BP)。這是繼3月30日逆回購利率「降息」20個基點後,時隔僅半個月,又一政策利率「降息」。考慮到本周五(4月17日)有一筆2000億元MLF到期,央行4月15日就開始「縮量對衝」,確實是「提前到來了」。「央行今日投放MLF的1000億元資金,相對於之前3.15%的利率下降了20個基點,是真正意義上的降息。」
  • 中美一起「口頭」降息降準,背後的原因意味深長
    而拉出陽線的背後,中美也有著巨大的相似,分別搞出了「口頭」的降息和降準。先是官媒《證券日報》發布頭版文章稱「降準仍是貨幣政策工具首選,最快下月成行」,隨即市場廣為流傳4月1日降準50個基點。接著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美聯儲應該立刻降息50個基點,川普隨後表示,如果美聯儲沒有錯誤地加息,美國經濟和股市應該會「高很多」。在「口頭」降準和降息的力推之下,中美兩國股市都搞出了一波氣勢如虹。
  • 意外,央行降息落空!LPR為何不降,樓市怎麼走?來看最新解讀
    此前,市場普遍認為,在2月LPR報價跟隨MLF降息下行10個基點後,3月MLF雖然沒再降息,但當月有5500億定向降準資金落地,流動性較為充裕,市場資金利率也處於低位,1年期LPR可能會下調5個基點。不過,降準落地但LPR不動的情況其實已有先例。
  • 央行宣布降準0.5%是什麼意思?央行1月6日全面降準0.5%
    如市場所料,央行降準靴子落地。1月1日,央行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將於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前述負責人表示,降準有利於實現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並且用市場化改革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此次降準符合市場預期。
  • 富蘭克林鄧普頓學院:疫情下央行貨幣政策解讀
    新冠肺炎的洶湧襲來讓很多人都大門緊閉,靜悄悄的街道也意味著經濟活動的近乎停滯,許多餐飲商鋪老闆照常支付工資和房租,卻看不到一分錢收入。不只是現金流為零的餐飲業,許多中小企業因為員工無法到崗遲遲不能開工,訂單無法交付,收入也就斷了。
  • 央行不降息,下半年的樓市還是老樣子!
    8月17日,大家關注的「麻辣粉」——也就是中期借貸便利(MLF)沒有變化,這也意味著本月的LPR利率(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基本企穩。隨著房貸利率轉換截止日的日益臨近,下半年的金融和樓市走向此時已顯端倪,今天就來說說站長的判斷。
  • 東方金誠王青:定向降準如期落地 降息過程或將跟進
    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此解讀如下: 一、關於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此前兩年,動態考核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均在年初的1月25日落地。今年受疫情影響,數據收集等前期工作可能有所延後。
  • 央行表態打破利率「地板」 不斷疏通傳導渠道
    央行需要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不斷疏通傳導渠道,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將這三者形成有機的整體系統。同時,孫國峰提出,優化貨幣政策目標體系要堅持幣值穩定的最終目標、完善中介目標的錨定方式,及以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實現操作目標。在以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實現操作目標方面,要完善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體系,有效實現操作目標。
  • 2020年央行降準最新消息 專家預計降準近期落地?
    從具體部署來看,央行被「分配」了多項任務,主要集中在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方面。同時,各項具體任務安排還明確了具體到月的完成時間。  實際上,今年以來央行就制定了多項政策措施,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央行今日降準0.5個百分點 流動性較高暫停逆回購操作
    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於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今日不開展逆回購操作。因有500億元逆回購到期,今日公開市場實現淨回籠500億元。6日開盤,截至上午11:35,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DR001下行9.00BP至1.01%;DR007上行60.00BP,報1.95%。
  • 全面降息降準概率降低,結構性政策或持續發力
    具體政策工具方面,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但預計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都不大,也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及製造業的可能。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