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息降準概率降低,結構性政策或持續發力

2020-12-23 人民網

日前,央行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系。

展望明年,業內人士表示,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與上一次強調「靈活適度」不同,這次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這意味著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具體政策工具方面,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但預計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都不大,也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及製造業的可能。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指出,「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不急轉彎」意味著明年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驟然收緊,也給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稱,明年宏觀政策向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出現加息提準、市場利率大幅攀升、財政赤字率大幅壓縮,宏觀政策從「重託底」驟然轉向「防過熱」的可能性不大。這也印証了此前監管層強調的不能出現「政策懸崖」的說法。光大証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貨幣政策將呈現「穩中有變,徐步緩行但不急轉彎」的趨勢。「在總量層面,政策將更加關注宏觀槓桿率,但不會出現明顯的信用緊縮。」他表示。

與去年強調「靈活適度」不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針對這一提法,多數業內人士預計,結構性貨幣政策將作為明年貨幣政策的主要發力點。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日在《中國金融》撰文指出,下一步,宏觀層面要搞好貨幣政策跨周期設計﹔微觀層面要健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如對於需要長期支持的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直達實體經濟的長效機制,疏通金融體系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信貸政策還是精準調控,一些該控制的要控制,但是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還會持續。「貨幣政策或更加目標導向,更多支持創新、綠色轉型、製造業和中小企業等。」花旗中國個人銀行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吳晶晶表示。王一峰則預計,房地產融資繼續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融資環境「穩中從緊」和差異化長效管理機制不變,繼續對增量和增速進行調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業內人士表示,臨時性的、非常態化的貨幣政策在逐步退出的同時,也將繼續幫助疫情期間受到嚴重沖擊的市場主體盡快恢復正常運營,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會有一定連續性,甚至更多創新工具推出。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新政策會逐步推出,雖然宏觀經濟在改善,但是部分小微企業仍然面臨經營壓力,明年如果在繼續承諾穩崗就業的基礎上,銀行還是會通過無還本續貸等方式加大對實體支持力度,保持資金流穩定,防止政策斷檔,引起小微企業經營出現壓力。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要確保前期政策工具有效基礎上,繼續強化政策工具效果,推動政策工具創新,確保政策操作和政策工具使用的可持續性。例如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可以考慮提前進行政策續接。

12月2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新版LPR報價:1年期品種報3.85%,5年期以上品種報4.65%,上述兩項市場報價利率均連續八個月保持不變。多機構也預計,明年全面降準降息概率不大。王一峰認為,央行短期內會使用OMO(公開市場操作)+MLF(中期借貸便利)進行流動性投放,全面降準舉措較為慎重,但不排除使用定向降準舉措激勵特定領域信貸投放,「三檔兩優」框架可以進一步優化。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政策工具來維持市場流動性的合理充裕。具體政策工具方面,預計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仍有定向降準投放流動性定向支持中小微企業及製造業的可能。

「目前,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預計主要經濟寬鬆貨幣政策將持續較長時間,我國要做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準備,把握好貨幣政策調控的時機和節奏,在面臨突發事件時要果斷出手,維護我國經濟金融穩定。」梁斯說。

(責編:趙安妮(實習生)、李棟)

相關焦點

  • 全面降息降準概率降低
    【編者按】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常態化回歸是大方向,但貨幣政策投放力度不會突然收緊。預...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貨幣政策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 我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 降息降準概率相對降低
    在跨月的時間窗口,央行連續進行逆回購,更是打破月中續作的慣例開展20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體現了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意圖。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臨近年底時點,央行仍會通過加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進行流動性調節。而長期來看,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常,進一步寬鬆的可能性在下降,降息降準的概率也相對降低。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為靈活適度,但不會貿然收緊。
  • 交行:明年信貸和社融增速料回落 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原標題:《駐京專電》交行:明年信貸和社融增速料回落,降準降息概率不大   交通銀行
  • 今年最後一期LPR利率落定 連續8個月「按兵不動」 短期內降準降息...
    原標題:今年最後一期LPR利率落定 連續8個月「按兵不動」 短期內降準降息概率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
  • 央行宣布降準0.5%是什麼意思?央行1月6日全面降準0.5%
    「此次降準是全面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多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穩定資金來源,降低資金成本,直接支持實體經濟。」央行相關人士表示。據介紹,此次降準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
  • 王青:全面降息概率不大 預計一季度投資增速會提高
    其次,貨幣政策寬鬆的節奏可能會發生變化,原計劃的一些邊際寬鬆措施——如降息降準等——可能提前實施。3、全年LPR市場化降息會達到50個基點,MLF政策利率將下調40個基點左右。其次,貨幣政策寬鬆的節奏可能會發生變化,原計劃的一些邊際寬鬆措施——如降息降準等——可能提前實施。總體上看,當前貨幣政策的焦點是為抗擊疫情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一些支持措施的力度可能明顯加大,但疫情過後部分政策也會有序撤回。
  • 中美一起「口頭」降息降準,背後的原因意味深長
    而拉出陽線的背後,中美也有著巨大的相似,分別搞出了「口頭」的降息和降準。先是官媒《證券日報》發布頭版文章稱「降準仍是貨幣政策工具首選,最快下月成行」,隨即市場廣為流傳4月1日降準50個基點。因為無論降息還是降準,央行的本意都是為了刺激投資和消費,但是口頭降息和降準的出現,又會使得大家認為,未來能夠更容易借到錢或者借到更便宜的錢,甚至認為風險正在加大,因此導致市場減少投資和消費。而投資和消費的減少,又會逼著央行通過降息和降準來提振投資和消費,最終,就會出現危機倒逼央行提早打出「雙降」手牌。
  • 民生證券:降準降息還會出現 股債雙牛邏輯未變
    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對「三農」貸款佔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二是對「三農」或小微企業貸款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三是對降低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進一步鼓勵其發揮好提高企業資金運用效率的作用。此外,與降準同步進行的還有降息。
  • 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解讀降息降準和市場利率化改革
    對此,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接受人民金融採訪時表示,降息針對周期性因素,重在治標;普遍和定向降準針對周期和結構性因素,標本兼顧;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重在全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方式,觸及了中國金融體制的根本環節。
  • 崑崙健康保險張瑋: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降準降息的操作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崑崙健康保險張瑋: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降準降息的操作 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央行分別於12月21日、22日、23日開展了1100億元、1300億元、1100億元逆回購操作,分別實現淨投放
  • 央行降準和降息是什麼意思?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聽到央行降準和降息,但大多數人腦海中的概念其實不是多麼清晰,只是模稜兩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談降準降息的概念與區別以及它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央行降準的操作方式銀行的主營業務是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來賺取「利息差」,為了加強對銀行的監管、維持借貸循環的穩定,央行要求銀行必須預留一部分錢,
  • 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這次降準有何不同?A50直線飆升,人民...
    降準如期落地,但超出預期的是,雖然這是定向降準,但釋放的資金規模不亞於一次全面降準。3月13日,央行宣布,將於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在此之外,對符合條件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再額外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支持發放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以上定向降準共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
  • 東方金誠王青:定向降準如期落地 降息過程或將跟進
    來源:金融界網站3月13日,央行宣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決定於2020年3月16日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對達到考核標準的銀行定向降準0.5至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在加大信貸投放過程中,股份制銀行面臨更大的可貸資金來源約束,而額外降準將直接提升股份制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我們認為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與存款、公開市場批發融資相比,額外降準相當於為股份制銀行提供成本近乎為零的資金來源。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激勵這些銀行下調對企業的貸款利率,符合當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政策目標。
  • 宜信首席經濟學家李琳:肺炎疫情長期影響有限 不排除降息降準
    基準情形下,(在政策適度寬鬆,並無超大幅度政策放鬆的情況下)我們預期二至四季度,經濟增速將逐步向趨勢回歸,2020年全年增長5.5%,較無疫情情形我們對2020中國經濟增長5.8%預期約低0.3個百分點。 鑑於SARS的經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短期將對消費、第三產業帶來明顯衝擊,包括交通運輸、住宿餐飲、零售、旅遊、金融、地產等。
  • 中信證券:料降準近期落地,大概率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認為,《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綜合運用降息降準再貸款等」,本次國常會繼續部署後續的降準政策,料降準近期落地,大概率定向降準0.5個百分點。 文|明明 餘經緯 周成華 本次國常會明確了下一階段政策需要在量價兩個方面繼續寬信用和降成本,提及降準而未提降息,預計降準有望在近期落地,而降息政策料將延後。
  • 央行突然「降息」20個BP,釋放出什麼信號?
    格上財富研究中心昨日國常會剛部署了貨幣金融政策,要求企業的實際融資成本明顯下行,銀行讓利實體經濟,今早央行就「意外」降低14天逆回購利率20BP。針對上述事件,格上研究中心通過回答7個問題,對接下來政策、利率走向以及股債市場表現進行分析。1、為什麼央行突然大幅降息14天逆回購利率,並釋放流動性?
  • 中信證券:美股波動加劇,中國近期降息可能性較大!降息五大邏輯
    自從3月底和4月初分別公布的降息和降準之後,央行至今沒有降成本的貨幣政策出臺,反而將貨幣政策暫停許久,以糾偏前期過低的貨幣市場利率,打擊金融空轉。雖然貨幣政策核心目標不再是狹義的銀行間流動性,而是廣義流動性和企業信用擴張,但要引導企業融資成本下行需要維持銀行間資金利率在較低的水平和較低的波動性,寬信用仍然需要流動性維持相對寬鬆。
  • 定向降準實施、MLF利率再降20個基點,如何影響股市...
    「雖然20個BP並不能主導投資人行為,但是全世界資本進入中國股市,是大趨勢,是大概率。」4月15日上午,央行公告稱,今日開展100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2.95%,較此前下調20個基點(BP)。這是繼3月30日逆回購利率「降息」20個基點後,時隔僅半個月,又一政策利率「降息」。
  • 「降息」意外落空!央行釋放3000億流動性 MLF利率不變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記者表示,一般來說,MLF利率不會逐月連續下降,而是給予其一定的政策觀察期,待政策效果充分傳導後再進行下一次MLF降息。未來MLF利率仍有下降的空間,但降低的速度不宜過快。從某種意義上講,MLF利率「不易逆轉的快速降低」與「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並不非常匹配。此時可以更多運用一些「可逆的」政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