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文章:西方為何不願學亞洲抗疫經驗?

2020-12-26 中國西藏網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0日發表題為《新冠病毒:英美等西方國家為何仍沒有從亞洲的成功中汲取經驗?》一文,作者為約翰·鮑爾。全文摘編如下:

  在新冠肺炎最初暴發階段,西方當局未能像許多東亞同行那樣採取有效應對措施。如今在第二波疫情捲土重來之際,它們再次難以招架,面對激增的病例似乎已經聽天由命,要麼就是採取之前因經濟和社會代價沉重而被排除在外的封閉措施。

  在新冠病毒被首次報告近一年後,西方政府仍無法或不願效仿亞洲的管控經驗,亞洲在讓新冠肺炎患者保持低死亡率的同時,還將疫情給經濟帶來的破壞和社交隔離狀態降至最低程度。

  英國肯特大學病毒學高級講師傑裡米·羅斯曼說:「大多數國家似乎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基本上沒有學習和借鑑其他國家的成功做法。」

  羅斯曼說:「至於這些國家現在為何不考慮對政策加以調整,這很難說。繼續採取本國已經啟動的做法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與政治意願有關。另一種可能是,調整策略需要承認當前做法不起作用,而且情況已經嚴重到需要重新作出巨大投入的程度。」

  雖然許多西方國家姍姍來遲地採取了亞洲實施的一些抗疫措施,如佩戴口罩和大規模檢測,不過西方當局一直遲遲不願接受其他防疫策略,比如韓國採取的可以更加有效追蹤接觸者的方案及隔離措施。

  一些觀察人士指出,文化因素在韓國等地應對疫情的方式中發揮了作用。他們認為注重個人主義的西方人在不傳播病毒的事情上不那麼盡心盡責,反而更擔心技術方案對個人隱私的影響。

  美國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醫學教授萊斯莉·薩克森對美國人願意接受亞洲採取的一些措施持懷疑態度,並說美國因「高度政治化的混亂應對方式」深受其害。

  薩克森說:「除了可能參與了疫苗研發競爭外,我們沒有合理、系統或集中地利用西方世界龐大的人才資源來抗擊當前疫情。」

  其他人則認為,西方國家與亞洲地區的區別不在於價值觀,而在於缺乏政治意願和果斷的領導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學專家許立陽(音)說:「我個人感覺更多地是政治意願和領導力,而不是價值觀的問題。」

  許立陽認為,時至今日,對於西方以外的地方採取的成功幹預措施,可能依然存在「認知不足的現象,無論是公眾還是媒體——甚至可能在專家當中也是如此」。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柯比研究所生物安全研究項目負責人雷娜·麥金太爾認為,可能是傲慢心理在發揮作用。

  麥金太爾說:「我認為,西方國家習慣於以屈尊俯就的態度對待中低收入國家,認為自己在各方面都高它們一等,包括對疾病的控制。」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海評面:「西方正在輸掉抗疫這場戰役」
    一場疫情,為何讓醫療水平領先的西方世界顯得如此狼狽?12月21日,就在倫敦「封鎖」第二天,倫敦政經學院亞洲研究中心IDEAS高級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Martin Jacques)連發8條推特,直言「在抗疫這場戰役裡,西方失敗了」。
  • 港媒文章:西方有什麼權利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中國?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近日發表題為《西方有什麼權利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中國?》的文章稱,西方應該停止指責中國人,並加倍努力恢復自己的元氣。成功可能是最好的辯解。文章指出,英國新聞雜誌《經濟學人》在3月份的封面報導中提到,西方歡迎中國加入二戰後建立的基於規則的體系,希望中國「會演變成市場經濟」,而且隨著中國逐漸富裕起來,「中國人民會渴望民主自由、權利和法治」。文章認為,這寥寥數語,顯示出西方確實有一個「遏制」中國的陰謀。
  • 西方媒體對中國抗疫的污衊讓我無比憤怒
    隨著新冠疫情在歐洲越來越嚴重,此前一直佛系抗疫的英國也不得不採取越來越嚴厲的措施,那麼效果如何?中國有效遏制疫情發展,西方會另眼相看嗎?這次新冠疫情,會對中國治理模式和西方自由民主帶來怎樣的影響嗎?「群體免疫」除了科學上的錯誤,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既然世界上已經有抗疫經驗更豐富的國家拿出了經過實踐檢驗的策略,為何還要另闢蹊徑?莫非你覺得自己比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更聰明,比其他國家的醫務人員更有經驗?這種不基於證據的做法,老實說我覺得非常不負責任,拿人命開玩笑。
  • 抗疫的中國VS嘴炮的西方!一個瑞典小姐姐po了篇「考古」文,為中國...
    一個生活在浙江寧波的瑞典小姐姐昨天在社交媒體「臉書」上分享了一篇小文章,梳理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時間線,總結對比了中國與西方世界對抗擊疫情的態度,淋漓盡致呈現了西方的「傲慢與偏見」。她還給小文章起了個奪人眼球的標題:中國如何「欺騙」了世界!
  • 港媒:高效治理不再是西方同義詞 發展中國家走在後疫情世界前列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導香港亞洲時報網站8月12日刊載題為《「發展中」世界走在了前面》的文章,作者系阿聯「新興85」研究組織總編輯約瑟夫·達納,文章指出,這場疫情表明,高效治理不再是西方的同義詞。中東和亞洲的許多國家正在更好地照顧本國公民。
  • 西方文明的擴張;亞洲的衰落、美洲的崛起
    我是11月4號開始的專欄,將近兩個月,十篇文章。感覺還可以吧,雖然肚子裡沒什麼存貨,但還是歸納整理了我原本一些零碎的想法,這對我自己而言意義重大。除去第九篇外,前八篇文章我都是在簡述西方文明的崛起和「人本價值」這個不知是不是我首先提及的概念。之後我會分三個大類加一篇總述結束這個專欄。一類三篇,加一總概正好結束。也算是我對我所喜愛的歷史做個交代。
  • 為何提前宣布蘇貞昌留任?港媒:蔡英文怕了
    但是民進黨當局並沒有將工作的重心放在抗疫上,不好好搞經濟建設,甚至還想利用疫情進一步「臺獨」以脫離大陸。此時若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繼續連任,繼續發布刺激大陸的言論很可能會造成兩岸關係的再度惡化。但是陳時中身為「衛福部長」,在這次疫情中抗疫有功,被視為行政院長人選之一。但是到頭來沒有賞甚至還得背鍋。520改組馬上到了,民進黨內反陳時中的趨勢也漸漸明朗,民進黨的政治鬥爭向來很深,對此港媒表示,這個時候的蔡英文怕了,讓如今的陳時中被綠營的人盯上,於是蔡英文就快刀斬亂麻,處理這件事情的同時,也為專心520就職演講騰出空間。
  • 港媒關注這五大熱點
    如何加強協作抗疫?這些攸關內地及港澳民眾的議題,成為香港媒體密切關注的五大熱點。疫情後經濟發展經濟議題是每年全國兩會的重頭戲,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要不要設置、如何設置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成為港媒的關注焦點。
  • 港媒報導:美國各州不願追隨聯邦反華政策
    來源:參考消息原標題:港媒報導:美國各州不願追隨聯邦反華政策參考消息網11月12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11日刊文稱,即使在選舉結束後,華盛頓仍然堅定反華,但美國各州的看法不同。他說:「電動汽車的許多零部件仍然來自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因此,在談到田納西州成為東南部電動汽車裝配革命的領導者時,我們非常強勢,竭盡所能確保田納西州擁有話語權。」
  • 環球時報:西方和「賽先生」顯得疏遠了,戴口罩本來不是難事
    本次疫情暴發以來,包括西方的很多醫務工作者和專業機構都堅持表示健康的人沒有必要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他們只建議醫護人員、患者和照顧患者的人佩戴。這一主張不斷受到質疑:既然口罩對保護醫護人員有用,為什麼普通人就不需要它們了呢?這中間的邊界在哪裡呢?中國以及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抗疫明顯更加有效與亞洲人不拒絕戴口罩的做法是否有關係,終於引起了美歐社會的集體注意。
  • 為何說亞洲這個詞是當初在西方是蔑稱?原來蹊蹺在這裡,真氣人
    其實歐洲和亞洲本來就等同於一個大陸,卻被當時的西方人給人為地給分開了。其實,亞洲這個詞最早來自希臘語,是東方的意思。在希臘人眼裡,所謂的ASIA指是亞細亞,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地區。但歐洲人為了將歐亞大陸區分開,特意將這個詞無限擴大,還搞出了近東、中東和遠東。什麼叫遠東?就是距離歐洲最遠的地方。
  • 美國7個州成為疫情重大災區,美媒:學中國抗疫,西方沒學到點子
    資料圖 新華社 田丹攝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扭轉疫情的最嚴厲舉措尚未被西方採用 歐美領導人正在參考中國在控制冠狀病毒大流行方面取得的進展,以指導本國防疫工作。但專家表示,如果沒有系統化的檢測和隔離機制,整體封鎖是不夠的。
  • 西方瘋狂「甩鍋」,我大使一篇文章有力駁回
    4月5日,中國駐法國大使館官網發布一篇文章《「自知者不怨人」 ——一名中國駐法國使館外交官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解釋其對西方反華勢力的輿論戰套路、為什麼這時候炒作中國「低估死亡人數」等問題的看法。文章全文↓↓↓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以近乎慘烈的方式證明,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合作,才能共克時艱。但在西方輿論中,總有人喜歡把疫情政治化,對中國進行無端指責和汙名化,把中國當成「替罪羊」,向中國「甩鍋」。
  • 張維為:中國抗疫「心勝」,對西方價值形成壓倒優勢!
    與世界範圍內各國抗疫模式相比較,我越來越認為這些價值不僅是中國的,也應該是全人類的,它們應該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價值。我們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西方一些國家抗疫潰敗,極大禍害本國人民,但仍然以西方價值觀為由,指責中國抗疫模式侵犯人權,侵犯個人自由。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覺得從這次中國人戰疫過程中所體現的品格,提煉出一些對全人類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很有必要。
  • 為何歐美人不願嫁給中國人?歐美女性:有個天生缺陷,讓人忍不了
    為何歐美人不願嫁給中國人?歐美女性:有一個天生缺陷,讓人忍受不了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現在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而跨國婚姻也已經是非常普遍了。就像是很多亞洲人都非常喜歡歐洲人的完美身材和立體的午安長相愛你哥,都想找一個西方國家的另一半,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歐美女生都是不願意嫁給亞洲人的,這是為啥呢?
  • 混血兒顏值高,為何會在西方國家遭到歧視?
    但是在很多西方國家,混血兒卻並沒有這種待遇,不僅不會被關注,相反還會遭遇種種歧視。在西方國家之中,很少有混血兒,願意經常把混血兒的身世掛在嘴邊,假如你問一個混血兒朋友是不是混血,他甚至會非常不高興。這其中的原因,都是因為在這些西方國家中,混血兒會遭到各種歧視,畢竟種族主義者,在西方國家比比皆是。那麼高顏值的混血兒,為何會在西方國家受到歧視?
  • 中意專家視頻連線共享抗疫經驗,MAXHUB在行動!
    【1】疫情當前,中方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加強包括歐洲國家在內的抗疫國際合作,此前在3月18日,國內便有醫院通過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向國外醫院、專家分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經驗。為何重症病人除了肺部問題外其他器官功能也在衰減?""醫護人員如何避免感染?"……在1個多小時的交流中,義大利專家不斷追問這些新冠肺炎救治的重點問題。
  • 中日交流共推兒童新冠肺炎抗疫工作
    6月6日,中國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感染學組與日本兒科呼吸學會、日本兒科感染學會共同發起「中日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經驗診療交流視頻會議」,邀請中日雙方在兒科呼吸、感染領域的專家代表參與,就兒童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及診療經驗進行在線視頻探討和交流。
  • 胡利奧·裡奧斯文章:西方指責中國「疫苗外交」毫無道理
    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12月2日發表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的一篇題為《中國:從口罩到疫苗》的文章,文章認為,中國和其他東方國家眼下正在向西方發達國家證明,在抗擊這場大流行中,它們展現出了較高的管理水平。
  • 為何西歐和美國被稱為西方國家?除了地理位置,還有蘇聯因素
    為何說西方國家只是籠統說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理位置劃分?現在我們一說到歐美等一些資本主義國,就以「西方國家」代稱,「西方國家」也經常在一些文章中見到,很少提到「東方國家」。那麼東西方國家是如何而來的,為何有些國家明明不在西方卻被稱為「西方國家」,而有些國家處於西方,卻被劃為「東方國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