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寶幢太白山麓華頂峰下,始建於西晉,已歷經1700多年歷史。
阿育王是印度古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國王,為何用他的名稱命名在中國所建的寺院,又要追溯到東晉時期。相傳東晉沙門慧達在鄞縣寶幢鎮建塔一座,被認為是阿育王所造八萬四千塔之一,遂於其地建立精舍,是阿育王舍利殿的起源。
這座是阿育王寺東塔。
阿育王寺也被譽為「六殊勝八吉祥地」。
古時候,印度稱中國為「旦震」,所以阿育王寺也被稱為「旦震聖地」。
阿育王寺的殿宇,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
舍利殿面寬五間,重簷歇山黃琉璃頂建築,高約十三米。殿前屏門,浮雕綺麗。簷間方形額,上書「妙勝之殿」為宋孝宗御製,下簷黃匾上書「舍利殿」,殿後壁外有四幅護法神鵰,為唐朝作品,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殿內正中粱上懸豎額「佛頂光明之塔」,是宋高宗御書,橫匾「光明莊嚴」掛於南面,殿正中是高七米的石塔,內放置七寶鑲嵌的「舍利放光」之佛龕,塔下列利賓及阿育王像,石塔後面供置釋迦牟尼臥佛像,長約4米。
相傳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統治時期(公元前2世紀),在波吒利費城舉行了佛教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三次結集,編纂整理經、律、論三藏經典,並派遣僧侶四方傳播佛教,使佛教成為世界性宗教。
他還取出王舍城大寶塔阿闍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令羽飛鬼,各隨一光盡處,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
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就是阿育王寺的舍利寶塔。
這是殿後的母乳泉,泉上方刻有「散曼陀華」為清朝書法家高振霄所書。
這些算是阿育王寺的寶物了,收藏在阿育王寺舍利單裡。
羅漢殿裡的500羅漢各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壯觀。
這是阿育王寺的另一座塔,目前已不能上塔了。
關於阿育王寺,還有更多的歷史古蹟值得去發掘,想去體驗一下古剎的,或者喜歡燒香拜佛的,阿育王寺也是個值得一去的古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