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呂不韋,前期是丞相,後期是相邦,兩者區別在哪裡

2020-12-23 歷史鑑賞者

任何事物都在發展過程中,秦國的官職爵位也是在不斷演變當中的。相邦和丞相,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秦惠文王以前,秦國國君都沒有封王,表面上叫公,其實就是個伯爵。公侯伯子男,伯爵排第三,哪裡有權力設置百官呢?

所以說秦惠文王之前,秦國的官職爵位稱呼都是比較奇怪的。比如說最高職位左庶長、最高爵位大良造等等。可是到了秦惠文王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他自己封王了!

沒錯,秦惠文王是自己封王的,因為周天子不願意任何一個諸侯成為王,和他並駕齊驅。可惜實力不允許,楚王、魏王、齊王都相繼稱王,這回秦王也稱王了。

稱王以後,就要有點稱王的樣子,這官職的稱呼,自然也就得改一改了。左庶長、大良造這些職位爵位逐漸不再是主流,取而代之成為最高職位的便是相邦。

秦惠文王參照山東六國的套路,第一次設立了相位,稱之為相邦。秦國這個時候才能真正算是一個諸侯國,第一任相邦叫樛斿,白瞎了第一位相邦的位置,因為他不出名!

一、相邦和丞相本來就不同。

在《大秦賦》當中,呂不韋常常被大家稱之為相邦。可是後來李斯擔任的卻是大秦的丞相,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嗎?當然是有的。

呂不韋所擔任的相邦,出現的時間,要早於丞相。第一任相邦樛斿下臺後,張儀成為了秦國的第二任相邦,這位老兄我們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靠一張嘴皮子打天下的人物。

那麼丞相是怎麼來的呢?秦惠文王晚年發了瘋病,他去世以後,兒子嬴蕩繼位,也就是秦武王。秦武王設置了左右丞相,這是秦國第一次出現丞相。

秦武王時期的第一任左丞相是樗裡疾,他是秦孝公的兒子,秦惠文王的弟弟,同時還任命了第一任右丞相甘茂,甘茂的孫子甘羅12歲便成為了秦始皇時期的上卿。

那麼是丞相取代了相邦嗎?當然不是,相邦並沒有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丞相可以分左右,但是相邦只有一個,沒有左右之分。因此相邦是左右丞相的領頭人,是他們的老大。

相邦的地位比丞相要高半截,當然這是秦武王以後的事情了。到了秦昭襄王時期,魏冉曾經四次擔任秦國相邦,可謂是權傾朝野。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涇陽君質於齊。趙人樓緩來相秦,趙不利,乃使仇液之秦,請以魏厓為秦相。仇液將行,其客宋公謂液曰:「秦不聽公,樓緩必怨公。公不若謂樓緩曰『請為公毋急秦』。秦王見趙請相魏厓之不急,且不聽公。公言而事不成,以德樓子;事成,魏厓故德公矣。」於是仇液從之。而秦果免樓緩而魏厓相秦。---《史記》

提出遠交近攻策略的範雎,在秦昭襄王時期,也擔任了相邦的職位。可惜這哥們私心太重,在害死白起以後,被秦昭襄王給拿下了。

秦莊襄王時期,呂不韋擔任的還只是丞相。可是到了秦始皇上臺以後,呂不韋就向前前進了一步,成為了秦國的相邦,地位僅次於秦始皇。秦始皇見了呂不韋,也得尊稱一聲仲父。

二、相邦後來變成了相國,再後來與丞相無異。

呂不韋去世以後,相邦這個職位可沒有被撤掉,但是秦朝沒人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因此這個位置一直空在那裡。

不過左右丞相是長期設立了,到了秦二世時期,甚至設立了中丞相。這樣左中右丞相三駕馬車帶著秦國往前奔,他們都是相邦的助手。

可是到了漢朝以後,為啥相邦就不見了呢?原來相邦二字中的邦和劉邦相衝了,所以相邦就被改成了相國。

也就是說相邦還在,只是改成了相國。而左右丞相依舊負責輔佐相國。漢朝第一任相國可不是蕭何,而是韓信。

此後曹參、傅寬、蕭何、樊噲、周勃等等陸續成為了漢朝的相國。呂后亂政期間,呂產擔任漢朝相國,呂后去世,諸呂被平定後,漢朝再也沒人擔任相國了。

秦王立一年,薨,諡為孝文王。太子子楚代立,是為莊襄王。莊襄王所母華陽後為華陽太后,真母夏姬尊以為夏太后。莊襄王元年,以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史記》

從這兒開始,相邦也就是相國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此後就是丞相的天下了。所以說丞相成為說一不二的人,那是在西漢時期。

三、秦國後期的相邦,一般都是君主的長輩擔任。

秦惠文王時期,剛剛設立了相邦這個職位,所以選拔人才的時候,是沒有什麼經驗的。比如說這個樛斿,就是個沒什麼影響力的人物。後來的張儀,雖然給秦國立下了大功,不過冊封他為相邦的時候,張儀在秦國是沒有什麼根基的。

到了秦昭襄王時期,相邦的位置就比較特別了。穰侯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所以出任相邦的職位。後來的範雎,也被秦昭襄王尊稱為叔叔,擔任相邦也說得過去。

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不韋家僮萬人。---《史記》

秦莊襄王時期的呂不韋,因為和秦莊襄王是平輩關係,所以只擔任丞相職位。可到了秦始皇時期,由於秦始皇尊稱呂不韋為仲父,所以呂不韋升任相邦。

由此可見,秦國的相邦,那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擔任的。秦始皇時期的丞相李斯,就算再有才華,那也只是個丞相,他成不了相邦。為啥?因為他跟秦始皇是平輩關係。

總結:相邦和丞相,拆分理解,也會發現區別。

相邦的相,本意是仔細看的意思,仔細審視整個邦國的人,稱之為相邦。而丞相的丞則有奉承的意思,也有羽翼的意思,給相邦當羽翼,奉承相邦的人,稱之為丞相

這麼一解釋,我們就能理解相邦和丞相的區別了。呂不韋雖然一開始只是丞相,但是秦莊襄王只設立了他這麼一個丞相,並沒有設立相邦,所以說呂不韋表面上是丞相,卻幹著相邦的活。

經過了幾年時間培養勢力以後,呂不韋在秦國的羽翼逐漸豐滿,他也具備了擔任相邦的實力。所以秦始皇上臺以後,他的身份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相邦。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同為百官之首,李斯稱丞相,而呂不韋稱相邦,一字之差,差在哪裡
    可見,「相邦」管理的是整個諸侯國的疆域,可以開府建衙,獨立發布行政號令。而「丞相」雖然也管轄朝中大小事物,但「丞」這個字在秦朝官職體系中一般是作為輔助性的官職,比如縣丞,相當於現代的副縣長。因此,「丞相」更像是國君的秘書或助理。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鹹陽後,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近日,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大秦賦》是大秦系列的終章,整部劇以宏大敘事的藝術手法,講述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蒙毅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掃平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
  • 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
    談秦說漢(331)秦國的相邦與丞相之職有何講究,為什麼呂不韋既稱丞相又稱相邦? 當初子楚在邯鄲為質時,得到呂不韋的大力幫助才得以回秦國繼位。子楚繼位為秦王后,為回報呂不韋的恩情,將其任命為丞相。 當初秦莊襄王提名呂不韋為丞相時是有阻力的,呂不韋之前只是一名投機倒把的踐商,嬴姓宗親與華陽夫人等楚系勢力意見很大,因此他不可能被任命為相邦。但秦莊襄王並未另行任命相邦,呂不韋實際上是以丞相之職,幹本該相邦幹的工作。
  • 《大秦賦》中,李斯為什麼抱著羊羔去見呂不韋?
    《大秦賦》的第十三集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片段,李斯抱著一隻小羊羔去拜見相邦呂不韋,在被門吏引入府中之後,發現裡面還有很多先生也都抱著小羊羔等在房間裡。李斯看到眼前的人群和他們懷中的羊羔,還說了一句話:「怪不得酒肆的燉羊肉如此之貴,原來全在相府。」
  • 相邦和丞相,其實是兩個不同官職,學校裡學不到的知識現在告訴你
    大秦賦中,秦國上下對呂不韋的稱謂,多為相邦。很多人認為,這相邦應為丞相之意,屬於一種尊稱。其實,相邦是個官職,地位比丞相還高。據司馬遷《史記》記載,秦莊襄王繼位後,呂不韋被封為秦國丞相,秦王嬴政繼位後,他又被封為相國。此處相國實際上是相邦,漢朝為了避諱劉邦,把「邦」改為「國」。
  • 《大秦賦》中呂不韋為何在嬴政冠禮前裝病,提前將王璽交給趙姬?
    談秦說漢(337)《大秦賦》中呂不韋為何在嬴政冠禮前裝病,提前將王璽交給趙姬? 電視劇《大秦賦》中,呂不韋在嬴政行冠禮前突然稱病,將王璽印交給趙太后,請其在冠禮上移交給秦王。
  • 點評《大秦賦》:「李斯」不忠不義,「呂不韋」有情有義!
    《大秦賦》這部劇不斷有人吐槽,到底誰對誰錯,誰是小人,誰是君子?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有小人和君子之分,因為都是為了利益!大秦賦李斯不可否認有才幹,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大秦賦李斯才是真小人,為了上位也是不擇手段的,呂不韋雖然貪權但是忠於大秦,李斯雖然功績也很高,但是對秦的傷害也很大!
  • 老師不會告訴你,相邦和丞相,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官職
    在《大秦賦》裡面,秦國上下對於呂不韋的稱呼,大多是相邦。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這個相邦應該就是丞相的意思,屬於一種尊稱。其實不然,相邦乃是一種正式官職,地位猶在丞相之上。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呂不韋是在秦莊襄王登基後,被拜為秦國丞相,後又在秦王嬴政登基後,進位為相國。
  • 《大秦賦》呂不韋:一杯毒酒敬過往,其生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就在《大秦賦》第64集,呂不韋用一杯毒酒,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從「賤商」呂不韋到相邦呂不韋,再到「農夫」呂不韋,他的一生,改用莊子的一句話說,其生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為秦相十三載的呂不韋,權傾朝野,說一不二,尊貴不能;卸任相邦職位後,回歸田野,偏居一隅,無人問津。
  • 《大秦賦》:呂不韋從哪裡爬起來,就會從那裡跌倒
    人們常說「從哪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但是清淺今天想說《大秦賦》裡面的呂不韋,他從哪裡爬起來,就會從那裡跌倒。呂不韋原本是個商人,但他擁有鴻鵠之志,不甘於自己的商人身份。所以為了說服秦異人,呂不韋可謂是大費周章,一邊要花錢買通關係,讓自己能時常接觸到秦異人;一邊要想盡各種辦法說服秦異人。終於,他想到了趙姬。六國中最數趙國女子能歌善舞,而趙姬又是絕色美人。所以當秦異人看見趙姬時便一見鍾情,傳說因為見不到趙姬就茶飯不思。
  • 《大秦賦》大結局:呂不韋喝下鴆酒自盡,證明對大秦別無二心
    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在這裡見面了,目前由張魯一和段奕宏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當中,劇中六國諸侯面對嬴政的鐵血手腕,他們打算合縱攻秦,並且拉攏諸多外客鞏固己身。毫無疑問,曾任大秦相邦的呂不韋成為了各國的香餑餑,畢竟呂不韋對大秦了如指掌,有了呂不韋的幫助,攻打秦國可以說是如虎添翼。而呂不韋來到了自己的封地洛陽,他打算獨善其身安享晚年,可是六國諸侯的邀請成為了呂不韋的催命符,因為秦王嬴政一直在監視呂不韋的一舉一動。
  • 他一介商賈,「賤商」憑什麼能當一國相邦?
    隨著《大秦賦》的播出,雖然已經完結,熱度依舊不減當年,《大秦賦》作為歷史戰爭片,對歷史的還原程度毋庸置疑,絕對堪稱如臨其境,甚至對七個國家服裝,裝飾,兵器,餐具也是做到了精益求精,歷經十四,終於完成,《大秦賦》作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部,導演也是費盡了心血,每部選的演員,也是堪稱一絕,其中對每個演員的評價也是不一
  • 大秦賦:呂不韋實力不容小覷,嬴政低估他了,猜忌他是最大的錯誤
    《大秦賦》是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隨著劇情的發展,呂不韋被貶回封地後,嬴政徹底明白了人家的能力。
  • 《大秦賦》黑色帝星好耀眼,金腰帶擋不住熱情,呂不韋忍住不笑
    《大秦賦》沒想到嫪毐之亂過後,畫風會轉變得這麼快,身穿黑袍的嬴政,宛若黑色帝星,墜落苦難的眾生,帶給他們快樂和安全感。而大秦科技這麼發達,能夠造出這麼長的金屬劍,自然也是能解決內急的問題,說不定,這個金腰帶上,有巧妙的機關,可以一鍵解鎖。呂不韋忍住不笑,和大王的陽光笑容比起來,呂丞相面對道路旁,大批送別的秦人,笑容則是逐漸燦爛起來的,仿佛醞釀了很久,其實呂大叔,是屬於慢熱類型的,就像當初前任大王隕落的時候,呂不韋的大笑,則是由哭逐漸演變過來的。
  • 大秦賦被近乎神話的李斯,做過無數聰明事,卻抵不過呂不韋這一件
    呂不韋離開鹹陽的那一集劇情,不知道觀眾印象深刻不深刻,有沒有為相邦的落幕而感覺可惜。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大秦賦》中的另一個角色:李斯。李斯,毫無疑問是《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主角之一。在《大秦賦》中,他是輔佐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關鍵人物,在劇中的戲份特別多。
  • 看電視劇《大秦賦》,了解奇人呂不韋的傳奇人生
    看電視劇《大秦賦》,了解奇人呂不韋的傳奇人生文/長安18子近期,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同步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大秦賦》,以其恢弘大氣的戰爭場面、緊張真實的故事情節、演員們精湛到位的表演,引起了許多觀眾的熱議和追捧
  • 《大秦賦》一大懸念:呂不韋和趙姬是什麼關係?
    大秦歷史裡,一個很有話題性的地方是呂不韋和趙姬的真實關係?  這一點,在央視的《大秦賦》裡也有刻畫,只是比較隱晦。  嬴虞說,  「長信候嫪毐並非寺人,當年相邦將其送入宮中之時,串通掌管腐刑之寺人,並未對其動刑……」
  • 大秦賦:呂不韋離開鹹陽,秦王送玉佩是何意?秦王之意呂不韋已懂
    電視劇《大秦賦》中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下線了,嫪毐之亂後,呂不韋遭到牽連,秦王罷相,讓他去了封地,也不知道後面有沒有呂不韋之死的畫面,還是僅僅是旁白介紹就帶過去,但是呂不韋離開鹹陽的戲份,的確就是呂不韋下線的一個時間點了。
  • 大秦賦:有志不在年高,十二歲的甘羅成為大秦「丞相」
    甘羅這樣的人不計其數,而十二歲成為大秦「丞相」的甘羅,更是少年英傑中的翹楚,卻當年「無疾而終」。甘羅的短暫人生,留下了怎樣的痕跡,讓千年來風流人物感嘆不已?01名門之後 天生奇才甘羅,生於公元256年,秦前丞相甘茂(秦武王嬴蕩時任左丞相,深得武王信任)的孫子,典型的名門之後。
  • 《大秦賦》:呂不韋已死,段大叔下線,這劇咱還追不?
    《大秦賦》熱播,吐槽的不少。張魯一把千古一帝演成了刀條臉文藝男的嘶吼,儼然馬錦濤第二,不同之處僅在於,馬爺的臉可能比較大一點。說說呂不韋。這個被質疑是秦始皇親爹兩千餘年現在也沒有闢謠的商人,在大秦系列第三裡儼然成了「致君堯舜上」的典範,沒那麼深的學術積澱,多少有點兒不明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