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掛科,畢業論文卻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成都理工大學破例——擬準予他畢業,在經公示無異議後,授予其學士學位。
看似簡單的面試問題,卻引發家長和專家的爭論,最後兩位家長被評為「教育思想觀念陳舊」,成為不合格的家長。
川大校團委終於開出公選課。
面對新的問題,總會有新的觀念、新的辦法、新的創意出現。總有一些事情要破天荒,既來之,則應之。長此以往,破天荒的事終會變成常識,和世界一起前進。
6月29日,一份特別的公示被張貼在成都理工大學校園裡:《關於擬準邵周成畢業並授予學士學位的公示》,落款成都理工大學教務處。
現年23歲的邵周成是該校地球物理學院應用物理學專業2007級學生。今年7月,本應是他畢業離校的日子,但因未通過大學英語(1—4)課程考核,未通過全國大學生英語四級考試,根據學校相關規定,不能獲畢業證,更不能被授予學士學位。但最終,經過多次討論,理工大學決定為這個在專業上體現「較高學術水平」的學生破例———校方擬準予他畢業,在經公示無異議後,授予其學士學位。
校方公示:
論文獲好評 擬破例讓他畢業
29日晚8時許,成都商報記者在成都理工大學後校門公示欄、食堂附近公示欄等處看見,《公示》上清楚地寫明了校方為邵周成破例的原因:「2007年考入成都理工大學以來,邵周成對數學和物理學有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撰寫的畢業論文《時空觀與物理學》,受到答辯委員會的一致好評,答辯委員會認為邵周成的畢業論文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對理論物理本身具有切實的把握。」
校方表示,經過邵周成本人申請,最終經過校務會討論,以及學位評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討論後,做出上述決定,公示期為一個月,並留有聯繫電話、電子郵箱以及邵周成畢業論文的連結網址,供「如有異議」者參考、反映情況。
校方說法:
沒想到連畢業資格都沒有
29日晚,成都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曹俊興向成都商報記者詳述了「公示」背後的故事。
曹俊興說,6月10日左右,成都理工大學大四學生的論文答辯開始舉行。15日,曹俊興所在的督察組發現了「一篇質量上乘」的論文,「幾位專家仔細研讀了一番,都覺得頗有深度,對本科生來說,能寫出這樣的論文實屬不易」。
這篇論文名為《時空觀與物理學》,作者正是邵周成。「我們發現他時,最初的想法是找到他併力薦他繼續深造,因為他在科研方面確實有一定天賦。」但當曹俊興找到地球物理學院了解邵周成的情況時,才發現他居然必修課有掛科。
按照教育部關於本科生畢業和學位授予規定,畢業生在學習期間必修課環節未完成的學生不能畢業和申請學位。而按照成都理工大學歷年來對畢業生的要求,「學生也必須在學習期限內,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達到畢業學分,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必修的課程,才能準予畢業,除此之外,按照學位委員會的規定,學生還要畢業論文、外語四級達標才能拿到學位證」。
而查查邵周成的「歷史」,他連續4個學期的「大學英語」課程均未及格,差了16個學分。此外,英語四級也尚未通過。這樣的結果讓曹俊興非常吃驚,但更讓他感到詫異的是,「因為有必修課掛科,邵周成本人早就知道不能畢業了,但他依然提交出這麼一份有質量的畢業論文。」
20多位委員審議
曾引發很大爭議
為了不輕易地給學生「判死刑」,成都理工大學教務處隨即啟動了針對「無法畢業」的學生的「複議」程序。
6月22日,一份關於邵周成的匯報材料出現在了學校的校務會上,6月24日,學校學位委員會為邵周成的問題專門召開了一次專題討論會。「委員們爭議很大」,大家都意識到裁定的結果,可能會引發一種「非此即彼」的學術引導,可能深刻地影響和改變成都理工大學的學風。「要準許他畢業,有委員擔心這會引導學生不重視日常課程,一味地偏科;可不準許,似乎又把一些特殊人才給埋沒了」。
學校為他破例
公示無異議就授學位
最終,經6月24日成都理工大學第三屆學位評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討論決定,擬經公示無異議後,授予邵周成學士學位。公示期:2011年6月29日~2011年7月29日。公示期滿如無異議,將為邵周成頒發畢業證並授予學士學位。
「這具有破天荒的意義」,在曹俊興的記憶裡,「每年到了畢業時,學生因為掛科不能畢業的現象並不稀奇,但每年經過學校的一番鑑定,最終都無人能得到破例。」但20多位學位委員卻在這個靦腆的小夥子身上破例了。「學校最終還是選擇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培養觀念。」
6月29日公示首日,曹俊興已收到了不少校內師生的觀點,「支持和擔憂的都有」,曹俊興表示,公示的關鍵是讓大家來審核邵周成的論文,若有人對邵周成的論文含金量或真實性、原創性有所質疑,校方將重新邀請一批校外專家對論文進行評定和審議後定奪。
對話邵周成
不喜歡英語 對數學物理感興趣
而邵周成本人,更是多種情緒夾雜,對學校的信心、對一個月公示日期結束的等待、還有一絲絲忐忑。29日晚10時許,經過多番努力,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上了邵周成,他婉言拒絕了面對面交流。「我已經休息了,明天一大早還要去找工作。」
邵周成的老家在巴中。在電話中,邵周成告訴記者,從大二下期開始,他就著手準備這篇畢業論文,而從正式動筆書寫到完成,共花費近4個月時間和大量心血。「我對數學、物理一直特別感興趣,而在初、高中時期,我就不喜歡英語,我感覺學英語枯燥,死記硬背,與物理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相比,相去甚遠。」邵周成表示,他也曾考慮畢業會受英語拖後腿,但還是沒有學習的興趣,花的時間也少。
說起為何提出申請,邵周成自信滿滿。「這篇論文學術水平,已超過一般本科生的要求範圍,得益於我在大一下學期就開始對研究生學習內容的自學,和老師的耐心講解,我對學校有信心,我相信學校是不拘一格培養學生,海納百川的。」
記者調查
多數學生贊同校方決定
記者6月29日在理工大學校園現場調查了11名學生,大部分表示贊同學校的決定,他們認為,術業有專攻,如果單單因為一門大學英語課程,而阻礙一名應用物理「高手」的順利畢業、並影響其今後發展,這是一種人為障礙。「學校的這個決定,很人性化。」
也有3名學生表示不好評價。他們認為,即便邵周成對數學和物理學有強烈的興趣和特殊的愛好,具有超過大多數同齡人的水平,也不應該在英語課程上偏科如此厲害。「具備相應的英語能力,是他以後在學術提升上的一種重要應用工具。」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