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研發】
輝瑞JAK抑制劑達到3期臨床終點 有望斬獲第5個適應症
輝瑞日前宣布,其口服小分子JAK抑制劑託法替尼在一項治療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成人患者的3期臨床試驗中達到主要和關鍵性次要終點。目前,FDA已經接受輝瑞為託法替尼遞交的補充新藥申請,預計在明年第二季度做出回復。如果獲批,將是託法替尼斬獲的第5個適應症。
諾華IL-1β抑制劑Ilaris治療新冠肺炎3期臨床失敗!
上周末,諾華公布了評估抗炎藥物Ilaris(canakinumab)治療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和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CRS)住院患者的3期CAN-COVID研究中期分析的新數據,完整結果預計2021年初公布。
國產AD治療新藥九期一海外III期臨床新動態
近日,2020年第13屆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在線會議閉幕。來自中國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治療新藥甘露特鈉膠囊亮相大會,目前,甘露特鈉膠囊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已在紐約州的克拉裡蒂臨床研究中心順利完成了首例患者篩查。
【藥品審批】
衛材侖伐替尼在中國獲批第2個適應症 治療甲狀腺癌
11月9日,NMPA藥品批件發布通知顯示,衛材的侖伐替尼獲得新的批准文號。去年12月,該藥擬用於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上市申請(JXHS1900157 / JXHS1900158)獲CDE受理。
振東製藥安特生物鹽酸二甲雙胍片通過一致性評價
今日,振東製藥發布公告稱,其下屬全資子公司安特生物收到國家藥監局核准籤發的關於鹽酸二甲雙胍片0.25g 規格的《藥品補充申請批件》,該藥品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
靈北公司偏頭痛預防新藥在中國獲批臨床
CDE網站公示,靈北公司的eptinezumab注射用濃溶液獲得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擬定適應症為:用於偏頭痛和藥物過量性頭痛雙重診斷患者的偏頭痛預防性治療。該藥已於今年2月在美獲批上市。
豪森奧氮平口腔速溶膜2.2類新藥上市申請進入「在審批」狀態
11月9日,NMPA官網發布了最新獲批藥品信息,華海藥業的奧氮平片4類仿製上市申請獲批,神經系統藥物超40億大品種再迎新成員。近日,豪森的奧氮平口腔速溶膜2.2類新藥上市申請也進入了「在審批」狀態,有望在近期迎來好消息。
安進地舒單抗注射液在國內的第三個上市申請即將獲批
近日,安進地舒單抗注射液在國內的第三個上市申請進入行政審批階段,這意味著該藥有望在國內獲批第三個適應症。據悉此次即將獲批的適應症是:多發性骨髓瘤和實體瘤骨轉移患者中骨相關事件的預防。
復宏漢霖新冠肺炎候選藥在美獲批臨床
11月6日,復宏漢霖公告稱公司自主研發的ACE2-Fc受體融合蛋白HLX71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於近日獲美國FDA批准。
百時美施貴寶「Opdivo+Yervoy」療法一線治療NSCLC獲歐盟批准
11月6日,百時美施貴寶(BMS)向外公布歐盟委員會(EC)現已批准納武單抗(Opdivo,nivolumab)和伊匹單抗(Yervoy,ipilimumab) (O+Y)的雙重免疫療法作為首次含鉑化療2個周期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案。
齊魯將拿下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
近日,齊魯製藥的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4類仿製上市申請進入了「在審批」狀態,有望在近期迎來好消息。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片由吉利德研發,2018年11月獲批進入中市場,2020上半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突破1億元,增長率高達1952.93%。
貝達藥業「恩莎替尼」審評狀態變化 預計即將獲批
剛剛!Insight 藥品情報監控系統最新推送,貝達藥業「恩莎替尼」已離開了第二輪補充資料隊列。根據 Insight 時光軸,此前恩莎替尼已完成了生產現場檢查,完成兩輪發補後,預計獲批在即。
【最新研究】
Nature子刊:青光眼新希望!基因療法:有效再生神經元
11月5日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基因療法使眼睛中受損的神經纖維再生,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青光眼的新療法。
Cell:創新納米顆粒候選新冠疫苗引發超強效的中和抗體反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針對大流行性冠狀病毒SARS-CoV-2的創新納米顆粒候選疫苗在小鼠體內產生的病毒中和抗體的水平比從COVID-19感染中恢復的人的水平高10倍。
《自然》子刊:新型表觀基因組平臺或有望診斷早期胰腺癌
這種新型的表觀基因組平臺能通過分析簡單的血樣,並診斷患者機體血液中循環的DNA中是否存在胰腺癌細胞的DNA信息,從而就能實現對疾病的非侵入性精準檢測。
創新M-ATO系統:單個血液幹細胞可生成大量亞型和功能不同T細胞
近日,《Cell Reports》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其開發出一種無血清的3D鼠類人工胸腺類器官(M-ATO)系統,可以模仿正常鼠胸腺細胞生成,並且單個血幹細胞就足以產生大量不同亞型和功能不同的小鼠T細胞。
*聲明:本文由入駐新浪醫藥新聞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醫藥新聞立場。【來源:新浪醫藥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