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鍛打足銀煮水壺 | 北派銀器傳承人的匠心之作,有形有韻!

2021-02-08 茶香記生活家



「我們北派的銀器在明代可是宮廷御用銀器。」楊興錄說道。

 

 △北派銀器傳承人楊興錄


楊興錄,中國北派銀器正統傳承人,從事銀器打造23年,擅長手工銀壺打造。

 

無 形 韻 , 不 北 派

 

北派銀器最大的特點,在於形韻,即純手工打造的器型韻味的體現。


對銀壺形和韻的把握是北派打壺技藝最大的難點。

 


極簡風格更能體現一把壺的,讓人越看越喜歡,這才是真正的技藝到位

 


雕龍刻鳳縱然華麗,其工藝卻不及簡約的光銀壺那樣考究,簡約型銀壺需要更高超藝術水平工藝水準,至少從藝3-4年才能把握其形韻。


 

拿 手 之 作

 

這兩款銀壺是楊師傅的拿手之作——光素純銀煮水壺



以北派獨特的手法和技藝,採用「一張打」傳統工藝,經過數萬次的全手工敲打,壺嘴與壺身連為一體,非機製成型,確如楊師傅所說:屬於那種越看越喜歡有形又有韻的銀壺。

 

·全手工鍛打寶珠蓋鈕足銀煮水壺



錘目紋理,金屬光澤,富有層次,做舊工藝,復古典雅,低調華麗。

 


寶珠蓋鈕鏤空裝飾,猶如含苞待放的蓮花,簡潔大氣,格外別致。

 


手工編繩提梁,精細緊結,避免燙手。

 


·全手工鍛打步步高升足銀煮水壺

 

△左圖為中號、右圖為大號


壺面為鏡面設計,銀白亮麗,質感十足,可清晰映照人影。

 


銀壺蓋鈕由三個玉環相繞而成,翠綠高雅。

 


壺身帶有腰線,承上啟下,壺姿曼妙。



銀 壺 煮 水 , 宛 若 山 泉 純 淨


銀壺煮過的水,猶如山泉之甘、淨,不僅能柔化茶湯,還能激發深層次茶之香味。


用來煮水泡茶再適合不過。


△每款銀壺附足銀證書


而且銀作為一種貴金屬,不易貶值,適合收藏



這兩款銀壺,足銀鍛造經典器形,蘊藏藝術韻味,每款只有一把,既實用又具收藏價值,用來煮水泡茶,會帶來別樣的茶事體驗!


派銀器傳承人的匠心之作~

相關焦點

  • 【器物說3】日本第一銀器品牌大淵銀器匠心之作
    東京銀器的特徵,在於作品的做工精巧性、纖細度。受茶道的影響,日本大多銀器製作品牌將銀製作成為水壺。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水壺,往往需要千錘百鍊的堅持,大淵銀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大淵銀器掌門人——大淵武則,號光則,現為全日本金•銀創作展開展委員會名譽會長,東京金銀器工業協會理事長。早年入門日本銀器界名門——早川德太郎,並拜名家——早川德太郎為師。後又專程前往歐洲義大利留學,研學銀器製作工藝。在銀器製作方面,其作品的做工精巧性、纖細度, 在世界上可說是無與倫比。特別是其將金或銀,製作的宛如頭髮一樣細的獨門技術,令人嘆為觀止。
  • 邵陽千足銀飾品保養_張家界田記手工銀器鍛造技藝坊
    邵陽千足銀飾品保養,張家界田記手工銀器鍛造技藝坊,  每件作品均通過大師們的上萬次精心敲擊、再加上鏨刻、拉絲、鑲嵌等傳承工藝製作而成,獨具匠心,有著自身雅致的韻味和吉祥的寓意。邵陽千足銀飾品保養, 如何鑑別手工藏銀飾品真偽?關於銀飾的幾個基礎常識 一定要知道!千足銀手鐲上有什麼標誌?含銀量千分數不小於990的稱足銀。
  • 非遺項目|銀器製作技藝(祥雲汪情)
    汪情銀器製作是一項傳承了上百年的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早在1900年,汪情村汪氏銀器製作技藝第二代傳承人汪桂龍就成立了「汪氏銀器」家庭作坊,並在製作和經營上有了一定的規模。早年間就已成為古雲南茶馬古道上享譽一方的文化明珠。2013年11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 銀器製作:在時光中鍛造生活之美
    手工技藝最珍貴的地方就在於時間的打磨。有溫度的手掌與冰冷的銀器在時間的摩擦中交匯融合,一件器物也因此有了生命的靈性。石安林的微信名叫「老銀匠」,他對這個名字喜愛又驕傲。每天,石安林天不亮就起床,迎著日出走進那間位於潞州區北晟苑的地下工作室,直到落日才歸家。叮叮噹噹的敲擊聲,呼呼作響的鼓風機,和一盞使用了多年的老檯燈是老石最親密的夥伴。累嗎?
  • 我們跟雲南白族銀器鍛制技藝大師寸光偉學制銀壺
    工作坊負責人張平老師邀請雲南民間工藝大師、中國手工銀器製作非遺傳承人寸光偉老師及助手來到美術學院,就銀器製作和民間工藝發展等內容做了學術報告。他介紹了雲南大理鶴慶新華村手工銀器製作的傳統,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談酥油燈的製作工序、圖像志的解讀、使用方法、銷售市場及其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的意義。
  • 為什麼少數民族那麼喜歡銀器
    喜歡旅遊的朋友不難發現,有一些景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基本上都有銀器的身影。 銀器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銀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被很多少數民族青睞,並成為多元化交流的載體。
  • 青海999純銀飾品匠人_張家界田記手工銀器鍛造技藝坊
    青海999純銀飾品匠人,張家界田記手工銀器鍛造技藝坊,銀匠,多年來一直秉承著「深「它被烈焰心甘情願焚燒一萬年,只為了相見一面。青海999純銀飾品匠人, 4烏銀鑲嵌技術,這是一種僅用於白銀的合金裝飾技術。這種技法在中東、俄羅斯、泰國都廣泛使用。
  • 【豪橫】彌勒這裡免費領銀器...
    【豪橫】彌勒這裡免費領銀器...銀壺採用S999足銀,純手工一張打,捶打30多萬次,多達60多道工序才可成型。一張打工藝壺身無焊接,保持壺形的完整性,壺嘴從壺身延展而出。經過一遍遍塑形調整,不斷調整線條,二彎嘴,不滴不漏,出水更順暢,水線圓潤。
  • 山西老銀匠37年堅持手工製作銀器:希望培養更多手工藝人
    石安林供圖中新網長治11月28日電 題:山西老銀匠37年堅持手工製作銀器:希望培養更多手工藝人作者 吳瓊 鮑曉明 李冬芳化料、壓坯、做胎、鏨花、焊接、拉絲、打磨……一件手工打造的精美銀器往往需要十幾道甚至二十餘道工序,而這每一道工序仍需要若干小工序才能完成。
  • 鐵壺和銀壺哪個煮水泡茶更好喝?
    壺身八景取自浮世繪師歌川広重近江八景圖,石山秋月,勢多(瀬田)夕照,粟津晴嵐,矢橋帰帆,三井晩鍾,唐崎夜雨,堅田落雁,比良暮雪雕琢細膩巧妙,仿佛凝固的丹青水墨畫,其獨特的著色,更顯素雅禪韻。13代和田美之助藝術造詣極高,能夠按照心之所想、所悟,創作集雕塑、繪畫、書法等藝術與一身的靈性之作。
  • 銀器製作氏家「蒙智剛銀器」
    廣南銀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由於選料認真,純手工製作,花樣豐富多彩,受到了各民族的普遍喜愛。  1974年出生的壯族漢子蒙智剛是廣南縣八寶鎮坡現村人,由於出生在銀器製作氏家,從小就耳聞目染,對壯族民間銀器製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2歲開始隨父學藝,做父親的助手。
  • 匠心一片鑄鐵壺——訪定州煮世鐵壺創始人、非遺傳承人張杰
    匠心張杰稱,一把鐵壺,經過滄桑歲月洗鍊和時光的刻畫,千迴百轉,多少人在不經意間被鐵壺身上獨特的韻味所吸引。就是這麼一個看似沒有生命的日常靜物茶器,引領我們進入「返璞歸真」的境界,感受到生活的煙火,作為一個匠人,有責任把鐵壺的工藝挖掘出來發揚下去,做一把有品質的好鐵壺。
  • 精品銅裝梅花清刀,百鍊花紋鋼手工摺疊鍛打
    【刃材】:百鍊花紋鋼手工摺疊鍛打、雙血槽設計、手工研磨工藝. 【裝具】:純銅梅花清刀套裝 . 【柄材、鞘材】:酸枝木 . 【工藝】:刀身千錘百鍊、經打胚、熱鍛、鏟、銼、磨、熱處理(淬火)回火、初修、精修、等龍泉古法數十道手工製作而成.
  • 客來烹茶以待,一件精緻的銀器,置於茶案之上,茶桌上白月生輝
    銀器與茶的結合,呈現的是傳統藝術之美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它讓浩瀚的茶宇宙裡有了閃爍的星辰。其典雅姿態,置於手中便覺十分有靈氣。蓮葉銀茶針,卷枝蓮花葉,蓮葉紋理高雅簡潔,自然成趣,純手工雕琢,細緻打磨。
  • 千錘百鍊出一鍋,章丘非遺傳承人書寫打鐵「秘籍」
    』之美譽」的鐵鍋,讓從古至今就有著「鐵匠遍天下」之稱的章丘重新興盛起來。但隨著機器化生產的步伐,昔日的繁華和大浪淘沙過後,保留下來的卻是真正的傳統古法手工匠人。這其中,就有非遺傳承人「家傳五代」的打鐵人孫廷保。
  • 堅守傳統精工製作十年 松鶴堂將攜純手工銀器茶具參加蘇州創博會
    在蘇州市吳江區,有一家專門從事金銀茶道具原創設計生產的企業——松鶴堂(蘇州)金銀珠寶發展有限公司。據公司負責人申偉介紹,十年來,他們始終堅守傳統精工製作,堅持手工打造,堅持原創設計,並且不斷吸收日韓頂級工藝,在傳承中國非遺工藝的同時,也讓東方美學通過茶道具發揚光大。
  • 國色牡丹香,匠心手成時——走近牡丹香傳承人李文雙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絕代只西子,眾芳惟牡丹」「竟誇天下無雙豔,獨佔人間第一香」……洛陽城,是香與禮文化的肇始之地,也是「天香」美名的盛傳之所。香自古便是帝王將相的堂中寶,文人墨客的筆下韻,。氤氳千裡 宛若徐風,它是華夏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結晶。源於盛唐宮廷,李氏馥傳承之秘法 ——依居河洛之祥水,廣傳瑰寶於天下牡丹香。
  • 手工純銀壺,這樣的茶壺你喜歡嗎
    因為相比「砂之土,瓷之脆,鐵之鏽」,銀壺是少有的潔淨無味、能淨化水質的茶器。所以古人有「煮水以銀壺為貴,泡茶以銀壺為尊」的說法。為何煮水、泡茶,以銀為貴?原因有三:淨水:眾所周知,銀壺煮水能釋放銀離子,可以去除水中雜質,一定程度淨化水質,煮水、泡茶無異味。改善水質:古人說,銀壺煮水「絲若絹」,就是說水質柔薄爽滑猶如絲絹,口感甘甜、圓潤,能提升茶的口感。
  • 景區信息 | 椰田古寨 海南首屆黎苗文化匠心秀在椰田古寨舉行,眾多少數民族絕活亮相
    這趟行程讓龔先生感觸良深,一連用了三個「沒想到」來表達激動之情——原本對於海南的印象,無非是海島、沙灘、椰林、海鮮,出乎意料的是海南原來珍藏著如此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濃鬱的少數民族風情、絢麗的民間工藝與民俗。
  • 遺世承美|幻密遊藝 古彩戲法——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
    今天做客到《主播帶你去旅行》的嘉賓是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的傳承人任曉東遺世承美千百年來,在營口這片熱忱的大地上,祖祖輩輩積累下了無數的經驗和智慧,讓文明與非物質的遺產流傳至今。第十二期: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古彩戲法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自南宋以來杭州的瓦舍、街頭以及喜慶堂會都有演出。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今天讓我們來了解北派雙彩堂郝氏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