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的《人生海海》:請你花一花4個小時,讀一讀上校的一生

2020-12-15 小詩看世界

人生海海:4小時讀一生。

《人生海海》是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2019年出版的新作。麥加著有著名長篇小說《解密》、《暗算》、《風聲》等。這些小說成功地影視化落地對諜戰類型劇發展,意義重大。作者功力深厚,整個故事可讀性非常強,情節發展順暢,不複雜的故事又總有懸念,將深刻藏於細節,整本書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能於無聲處震撼人心。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 你說那是消磨 笑柄 罪過 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這是封面上的話。

4小時4分鐘讀完了《人生海海》。它的精彩在於不是掐頭去尾的一齣戲,而是潮起潮落的完整一生。

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故事是清晰的三段式結構,從"我"的視角,講述了主角上校浮浮沉沉的一生。上校在村裡有個外號,叫太監,跟村裡其他的人很不同,養著一對貓。他年輕的時候在抗日戰爭中做過臥底,當過國民黨軍隊的上校,就過共產黨的大領導,做過軍醫,有一套金子做的手術刀,救了無數人。他回到村裡以後,村裡人好奇他為什麼放棄外邊大好的前程,一邊說閒話埋汰他,一邊受他的照顧。後來發生了文革,他被紅衛兵批鬥,割了一個叫"小瞎子"的紅衛兵的舌頭,挑斷了他的手腳筋,逃了出去。後來,上校被爺爺舉報,被抓了回來,在批鬥中瘋了。

原來,他為了保護一個被人侵犯又愛上他的女孩,從來告訴過她那個殘忍的事實。那個女孩一直以為自己在和上校談戀愛,其實並不是。上校從前臥底被日本軍俘虜的時候,身上紋上了一個恥辱的記號,他決定不結婚。女孩誤會他無情,四處控告他,他才回到了村子。大家都叫他太監,他可以隱忍,卻無法忍受,別人看到他恥辱的印記,這也是他對紅衛兵"動刀"的原因。

他瘋了之後,那個女孩,照顧了他半生。

潮落之後,又是潮起,他沒有因為就過無數人的命就獲得好運,一直站在潮頭上。也沒有因為變成瘋子而徹底跌落谷底。人生海海,就是殘酷和溫情交織出的瑰麗。

"他奇怪我為什麼哭,我奇怪這世界怎麼會這麼殘酷無情。"

規則裡的順與逆

魯迅問:"從來如此,便對麼?"

麥家答,對不對,從來不重要。

一個小村落,能看到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時候,活得好的規則就是一個"順"字。

規則已經在寫的明明白白,一是損人利己可以做;二是順。

村裡人從一開始就對上校充滿惡意,叫他太監,原因就是他學不會"老實",學不會"順"著大多數人,順著大家的生活和思維習慣,學不會讓大家舒服。

爺爺講:"你看,他現在還養貓,不吸教訓,不回頭。他這人就這樣,骨頭太硬,心氣太傲,仗著聰明能幹,由著性子活,對老天爺也不肯低頭。這樣不好的,人啊,心頭一定要有個怕,有個躲。世間很大,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能太任著性子,該低頭時要低頭,該認錯時要認錯"

"驚蟄不動土,春分不上山。

清明吃青果,冬至吃白餅。

立夏小滿足,大雪兆豐年。

鯉魚跳龍門,雷公進屋門。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

"因為驚蟄是蛇蟲百豸甦醒的節氣,地裡土裡都窠著各種幼蟲胎卵,嬌氣得很,動了土就要了它們命了。哪怕害蟲也是性命,要讓它們投胎活一世,不能叫它們投不了胎,死在胎盤裡,這是做人的起碼。"

"村裡幾乎年年有人尋死,上吊,投井,跳水庫,吞剪刀,割腕子、頸子,什麼手法都會冒出來。但最常見的是吃農藥,便當,擰開瓶蓋,眼睛一閉,倒進喉嚨完事,門都不用出,也不要做任何準備"。

規則一:順字當頭

"祖宗定下的道德是長在我們身上的,像胎記,抹不掉的"

規則二:損人不利己可以做

"什麼是道德?損人利己的事可以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不能做。"

生命有時候無比珍貴、有時候一錢不值。對蛇蟲百豸的憐憫和對村裡生命逝去的描述放在一起對比的時候,讓人覺得脊背發涼。

"人們愛聽瞎話,不愛聽真話,正如大家互相不叫名字,愛叫綽號一樣"。

每個尋死的人,每個消逝的生命都不是一個獨立剝離的單元,不愛聽真話愛聽瞎話的"人們"扮演了什麼角色。書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對複雜人性的多面刻畫。

這個順字,不是順天意,不是順從內心,不是忠誠,甚至也不是孝順。順,就是順著大多數人的觀點。兩個規則結合起來就是把第一條小心翼翼地藏在第二條裡。小瞎子編造上校的謊言、爺爺肆無忌憚地嘲笑小瞎子、父親最終與爺爺翻臉……損人不利己是可以做的,愧疚也會滋生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被發現。爺爺出賣上校的時候提到村裡的流言,害得他們家名聲壞,不好堂正做人。到這裡,書開頭爺爺對上校的態度就解釋的清了,爺爺其實對父親的性取向有所了解,也許一直誤會他和父親的關係,所以把上校成為"鬼"。從家族血緣的連結上看,爺爺會認為,出了這樣的事,都是"鬼"帶壞了父親,所以不願意他們多來往。即使誤會澄清,只要流言還在,他們就不好"堂正"做人。但出賣上校的事情只要不敗露,爺爺雖然內心愧疚,似乎依然可以在流言消散之後"堂正"的。書裡講到爺爺會講很多道理,證明自己是對的。其中最重要的道理,就是得到別人的認同。

但損人利己的事被發現,就會被群起而攻之,如同被無數人掀起的巨浪打翻,總有一群人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把生活裡的苦難化成一支銳利的箭,對準大家共同的目標,真相併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這隻箭用射出去。宣洩和滿足好奇的同時,也聲明他/她順從了大多數,找到了原生態、自然聚集、相互認同的群落。這隻箭會刺破友誼、會撕裂親情。於是,多年後,會有一聲嘆息,說,這都是命。就是這樣奇怪,對微小的生物保持著對生命的敬畏,又把如上校一樣鮮活的生命逼入死角。生活是部壓榨機,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壓榨機中的頭號零件。

當人們知道爺爺出賣了上校之後,"我"家就出了怪事。

"窗戶裡丟進一隻死老鼠;兩隻水鴨出門回不來,回來的是一地鴨毛,撒在我家門口,顯明是被人做了下酒菜,還羞辱你;我大哥跟人打了一架,因為人家罵他是白眼狼的種操;我去七阿太小店打醬油,矮腳虎趁機要同我下軍棋--這是以往常有的事,這回卻被七阿太扇一個巴掌,叫他滾,其實是叫我滾。"

"小爺爺平時滿口阿門阿門的善良,連牲口都不殺不吃的,這回卻破口大罵,把爺爺從頭到腳罵出血。"

"大家知道,在試卷上叉代表做錯題,這麼多叉叉,沒一個鉤,叫剃光頭,吃鴨蛋,考零分;在大字報上,叉代表壞蛋、反革命分子、人民公敵,群眾要群起攻之,甚至要殺頭。但在課桌上代表什麼呢?我不知道,希望你知道。你要不知道可以回家問你爺爺,他是什麼都知曉的老巫頭。"

爺爺出賣了上校,為背了道德,所以大家可以理所應當的攻擊"我"家的任何人。

攻擊"我"家,就是順。

只會順,不會反,也可以理解為不會反思的一種態度。書裡,年邁的父親年邁地他已經沒有機會改正,也沒有勇氣面對,最終將一切歸之於鬼神。放棄了思考,或者從來沒有選擇過思考,生命就會定型,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將一切歸於虛無是最常見的,末代皇帝溥儀在解放前生活的日常也可以歸結為:"打罵、算卦、吃藥、害怕"。書中,"我"用冷漠自私來形容父親,因為他不會愛人。村子裡死去了那麼多人,就是因為沒有人能一輩子站在流言的潮頭,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人生,書裡的"人們"拿著擴音器,把一個人的缺點無限無限的放大,把他們冰冷的態度砌成一堵堅實的牆,把牆狠狠的推過去,擠壓暴露出缺點的人的每一絲生存空間,好像有些人生本惡,而這些推手都是道德和正義的代表。這不是一個人的"惡",是群體的可怕之處,把他們拆開都是一個一個生活碾壓下無助掙扎的生靈,合在一起又是一部殺人不見血的機器。

精彩的人性刻畫,躍然紙上的細節之美

全書帶給讀者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鮮活。

"這種橫窗因為太寬,開不來窗門,只能上排門,在窗框上下挖一條凹槽,一塊塊木板依次嵌入凹槽,排成一排,居中再橫一槓栓--就是這種門,我們叫排門。"

每一個物事的描寫的都有畫面感。

每一個人物都是充實而立體的。

爺爺講:"綽號是人臉上的疤,難看。但沒綽號,像部隊裡的小戰士,沒職務,再好看也是沒人看的,沒斤量的。"

上校的綽號是太監,爺爺不喜歡他,每次上校來"我"家,家裡都雞飛狗跳的。這個時候"我"心裡是偏向爺爺的。

上校救了小爺爺,還給他錢買耶穌像,"我"對上校的看法和態度大變樣。爺爺難已改變,像盤根錯節的老榕樹,而"我像三月裡的桃樹,一夜之間變成一幅畫、一本詩,花枝招展,燦爛得連自己都認不得"。"我"還沒有長成,觀念隨著際遇和經歷不斷改變。知道上校救人,"我"對爺爺說上校是個好人。爺爺態度有些鬆動,"我"可以去上校家了,我把他的故事帶回來。爺爺把他的悲劇堅決的歸咎於"女人"和"悲劇"。這樣的敘述生動真實,就像家長會把所有出現的情況,都歸咎於孩子"不聽話"。本質目的還是教育"我"聽話,要符合"順"的規則。

後來,我羨慕紅衛兵,對威風凜凜頭頭是道的人非常佩服。上校是國軍的上校,為了自己的兩隻貓被抓起來,我期待看他的批鬥會老保長為他說話,我還有些失望。後來,上校挨了打,兩隻貓也境遇悲慘,我不忍,看到兩隻貓從"我"腳邊走過的時候,覺得放出來的是自己的兩個親人。作者完全把握住了年少懵懂的"我"心裡活動變化,筆觸細膩,非常讓人感動。

另一個鮮活的例子,是小瞎子一家。小瞎子被逃走的上校割了舌頭,挑斷了手腳筋。他家生活一年不如一年,錢都給小瞎子治病了,小瞎子有爹沒媽,爹又是瞎佬,這麼多年沒有拋棄他,最終為了讓大家照顧小瞎子一生,選擇了壯烈地以死相求,以命相託,令人唏噓。小瞎子做過紅衛兵曾經官比"表哥"還大,他曾經威風過。為了撕開上校的傷疤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被上校"動了刀子",後來有了網絡,他把自己裝扮成精通陰文的算命先生,半生的沉浮讓他大徹大悟,在虛擬的世界裡笑傲江湖。小瞎子的一生同樣是浪潮裡的起起伏伏。

意義不同的人生海海

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書裡這樣解釋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是閩南語,是對人生的一種感嘆,意思是人生像大海一樣茫然,總是起起落落,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百度這樣解釋人生海海。

上校的一生。他的這一片海洋呼應著時代的波瀾壯闊。最後在電燈、油燈和燭光的交相輝映下,安靜死去。生命的溫暖與寒冷交織,歸於最深最深的寧靜裡。

村子裡沒有出場的大部分人。他們是一個又一個悲劇的推手,在一生中也一個一個成為受害者。時而站在潮頭頤指氣使,時而被巨浪掀翻,喘不過氣。

這是兩種意義上的人生海海,有時候分離,有時候又交融在一起。

"人像一枚硬幣,有兩面,遇到好的一面是你運氣,遇到壞的一面是你晦氣,如果兩面都叫你遇到則不免要喪氣嘆氣。"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大多數人不是英雄,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興高採烈地活著,是因為懷著對未來的希望,堅信能遇到更多美好的人。也許讀完下面這本《人生海海》,我們都能遇見更多的美好。

相關焦點

  • 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看得人害羞,莫言還讀了2遍
    無巧不成書,上校被子彈打破的丁丁在他親手縫補下,反而效果卻出奇的好。前方高能,文章較長,讀者細細品讀。去年這部小說開始上架,和讀者見面,如今說來在蕭條的文學市場下,仍舊算一本新書。作者麥家,曾經是一位諜戰劇作家,代表作《解密》、《風聲》、《暗算》都收穫了眾多讀者。
  • 《人生海海》:上校精明強幹無所畏懼,為何一處刺青讓他惶恐一生
    這個人物的靈感來源於麥家的童年記憶。當時麥家與同學在生產隊勞動,遠遠地看到一個老人正在挑糞,老人看上去十分悽涼和孤苦。一個年齡大一點的同學告訴麥家:「別看那人現在生活窘迫,其實以前上過戰場。他在打仗的時候……男人最重要的地方受了傷。」麥家那時只有 11 歲,但這個人的形象已經深深印在他的腦海裡面,後來成為了《人生海海》的核心人物——「上校」。
  • 為什麼說《人生海海》值得一讀?聽聽董卿、高曉松是如何評價它的
    《人生海海》這本書是當代著名作家麥家,耗時八年,以故鄉為背景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這書名有點怪,但很別致,猜可能是某地方言——實為閩南話。為什麼很多人說《人生海海》非常值得一讀?白百合說:「《人生海海》裡面的一個海字,我覺得就是大海,不管你是平凡的還是偉大的,都不會厚此薄彼。」麥家自己總結到:「每個人都是一片海,人生海海,海中有海。
  • 一起讀麥家的《人生海海》願我們經曆命運浮沉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海海」這四個字是取自閩南方言,意思就是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的。而在《人生海海》這部書裡面,作者麥家不僅探討了英雄主義,並且對「人生海海」的解讀又深了一層,他告訴我們: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嘗試著去愛上生活。現實生活不會像電視劇一樣,結局都是歡喜團圓。
  • 一人一生至少讀一次的《人生海海》,讓董卿含淚誦讀,令莫言驚嘆
    平靜的表面隱藏了曲折困苦的經歷,遮掩了麥家細膩而充沛的感情。《朗讀者》同臺兩年後,麥家完成了自己新書《人生海海》,第一時間把先閱本寄給了董卿。她讀了一遍又一遍,深受觸動,在書頁上貼滿讀書標記。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在這部小說裡,有人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人性的冷峻;有人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有人看到了朋友間的義氣,勝似手足之情。
  • 14分鐘讀麥家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解密》《暗算》《 風聲》14分鐘讀麥家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他寫出的許多經典諜戰作品,被競相拍成電視劇、電影,每部都成了當時劇壇影壇的爆款。2019年,這個漫長的故事終於寫完了,取名《人生海海》。莫言讀過後讚不絕口,為了他,董卿推掉了所有主持去年在《人生海海》正式發布前,董卿為了能參新書發布會,推掉了所有的節目。
  • 父親讓他「生而有罪」,麥家悔恨8年鑄就《人生海海》釋然過去
    當父親的病情突然加重的時候,麥家雖然守在父親的床邊但是心繫著即將交稿的作品就守了2個小時就回家趕稿了,沒想到的時等麥家道家後父親就已經去世了。對於父親的去世,讓他悔恨不已,甚至出現了失語的狀態,精神狀態也變得非常的萎靡不振,直到2014年的夏天,麥家似乎想到了什麼,他決定和過去做個了斷、和父親、和童年、和故鄉和解。
  • 讀一讀麥家《人生海海》的經典語錄,讓你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
    2019年,他的新作《人生海海》終於問世了。這部小說,他足足用了8年的時間精心打磨而成。因為他給自己規定「每天不能超過500個字」、「沒有靈感不能強制寫」、「至少修改5遍」。精品都是打磨出來的。要知道那些偉大的作家,一生也就出一部精品。
  • 「人生海海」中的五味雜陳——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生活總是不盡如 人意,永遠不會如你想像那樣簡單圓滿。
  • 《人生海海》:麥家寫給成年人的12句話,哪一句讓你淚目了?
    ——《人生海海》《人生海海》這本書,是麥家花了整整8年,精心創作的一本書。看完此書,意猶未盡,這些人物更值得人們去細細品讀,書中的故事總覺得是真實的,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解脫。《人生海海》:麥家寫給成年人的12句話,哪一句讓你淚目了?
  • 生活海海:麥家痛苦的童年搖搖晃晃,莫言讚美
    甚至麥家也喜歡在他父親的床上躺半年,當他的母親看到麥家這種情況時,她直接把床移開,她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繼續她的生活,曾經麥家想放棄寫作。直到麥家父親去世三年後,麥家重新開始坐下來打開電腦寫了一篇新作品《人生海海》,這就是麥家重新出發的作品。
  • 《人生海海》: 麥家的華麗轉身(上)
    最近,麥家終於帶著他的長篇新作《人生海海》重返大眾視野,驚豔登場,距他上一部作品的發表已經相隔了八年之久。這一次,他不寫孤膽英雄、諜戰解密,而是心繫人性幽微、人言可畏,以講述者的身份,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了一個曲折、複雜、迷人的傳奇故事,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都在其中波瀾起伏,不能自己。
  • 麥家《人生海海》10句經典語錄直擊人心,有時活著才需要更大勇氣
    《人生海海》這本書讓他的作者麥家獲得了2019年的茅盾文學獎。最近,寫他的文章比比皆是,很多人肯定已經看得視覺疲勞了。我們今天不談,麥家,只談這本書,從這本書的角度出發,來看看,他到底為什麼那麼吸引人。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內心觸動,一生至少讀一次
    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在這部小說裡,有人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人性的冷峻;有人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有人看到了朋友間的義氣,勝似手足之情。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不禁淚目,一生至少讀一次
    故事講述了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在這部小說裡,有人看到了生活的殘酷,人性的冷峻;有人看到了父愛的偉大,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有人看到了朋友間的義氣,勝似手足之情。
  • 麥家:《人生海海》——縱然底色悲涼,依然向善而行
    去年「雙十一」去網上選書,看到麥家的《人生海海》評分很高,順手就買了。也不知道這四個字的具體意思,只是覺得讀來有一種高端大氣、波瀾壯闊之感。也是記起之前聽過五月天有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字也叫《人生海海》,阿信在歌詞裡唱:"就算是這個世界把我拋棄,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決定,所以我說就讓它去,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 《人生海海》麥家:生而為人,請你務必善良
    但不論如何,請你記住: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僅因為生命的沉浮無常,還因為生命裡浸透著像海一般無邊無際的苦。就算生活令人絕望,你也應該興高採烈地活著。「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記得當初你向我求婚時是怎麼說的?
  • 《人生海海》裡的上校:甘願當太監,放棄愛情,也要守住一個秘密
    小瞎子懷恨在心,寫信給村民:上校是同性戀,他和我父親在一起。父親的家人因是同性戀而羞愧。甚至導致「我」爺爺生了大病。原來老保長尊敬上校。他說上校是個太監,只是為了保守上校肚子上的秘密。老保長還說上校不是同性戀。他從軍十多年來一直英勇無畏。有一次,為了獲取情報,他毫不猶豫地為日本婦女服務。那個日本女人把他囚禁起來,在他的肚子上紋了個紋身。那紋身是他一生的恥辱。
  • 《人生海海》:渾身是迷的上校,離奇的人生故事,解讀英雄的一生
    7.上校是天底下最有擔當的人在動亂的世界中,如何與人性的惡相處的故事,百轉千回,深邃複雜。要想解開這些謎底,請您打開《人生海海》這本豆瓣評分她8.7分的書。故事背景跨越近一個世紀,講述了上線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悠長嘆息的人生況味。
  • 《人生海海》:上校的一生雖是不完美的一生,卻也是精彩的一生
    2019年春,「中國諜戰之父」麥家的最新小說《人生海海》一經面市,便掀起又一輪的熱潮。作為麥家老師的粉絲,我自然不能錯過。在這本書裡,麥家寫時代,寫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人,寫父子情,寫選擇,更寫如何與自己和解。其中最打動我的,當屬閃著光的上校。我用了一個周六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後,就懷著既喜且悲的心情向全世界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