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袁術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2020-12-18 山鷹YZF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紛爭,都想成為天下之主。若論起東漢末年朝廷中的大家族,非袁家為首,袁家祖上四世三公,在東漢末年的大族中屬於翹楚,其中袁家的袁紹和袁術也是諸侯中實力的榜首!但是袁術的綜合實力比起族兄袁紹和後起之秀的曹操還是有差距的!袁術手下沒有可堪大用的大將和謀士,軍隊也不是很強大,那麼他為什麼在諸侯割據的時刻,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呢?

第一:袁術有傳國玉璽。我們都知道傳國玉璽是一個帝王的標誌,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力,有了傳國玉璽就代表著是上代皇帝的法定繼承人。而袁術自從孫策把漢朝的傳國玉璽送給他之後,就代表他袁術是正統的皇帝,名正言順,可以開國登基,而袁術自己本來就是有稱帝之心,這下正好隨了他的心願,再加上手下的吹捧和卦象上說有帝王之像,所以被屬下擁戴稱帝!

第二:袁術地盤很好,人口糧草充沛。我們知道袁術是袁氏家族的嫡系,剛出場就是南陽太守,拜後將軍,有兼管著汝南郡,這兩個地方在東漢並沒有遭受大亂,人口眾多,糧草充沛,百姓富足,沒有遭受戰亂之苦。到後來袁術向外擴張,佔了豫州、揚州和徐州的兩個郡,橫跨三州,這幾個地方都是當時的魚米之鄉,國險民富,有了很好的經濟支持,袁術當時所佔有的地盤在諸侯當中除了袁紹就數他的地盤最大,曹操都比不上,所以袁術才有了稱帝底氣!

第三:袁術有很多盟友!很多人都說袁術身為諸侯,手下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將和謀士,這是個事實!袁術確實沒有多少將軍和謀士,但是袁術有一個有點喜歡和別人結盟,袁術稱帝時候,橫跨三州,有很好的經濟支持,經常給別人一些好處,跟別人結盟,比如呂布、袁紹、孫策等等,他們的實力都非常強大,袁術正因為和他們合作,他才高枕無憂的皇帝!

從以上三點分析了袁術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的原因!袁術之所以稱帝就是因為太理想化了,他以為和幾個諸侯結盟,給他們點東西就能高枕無憂了,殊不知跟利益相,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袁術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在東漢末年的初期亂局之中,要問當時誰的力量最強大,很多人肯定會說是袁紹,畢竟四世三公的頭銜擺在那,同時袁紹當時還佔據河北四州之地,在官渡之戰就可以看出,曹操傾盡全力也只有三四萬人能用,而袁紹當時可調配的兵力就有十萬人,就算是官渡之戰慘敗,曹操都無法和袁紹繼續分庭抗禮,只是暫時性渡過危局而已。
  • 袁術手下無名臣名將,為什麼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曹操帳下有張遼、張郃等名將,還有荀攸、司馬懿等謀士,劉備帳下有臥龍鳳雛,五虎上將,孫權帳下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大家都是才華橫溢,為人稱帝,但袁術帳下沒有名臣,實力甚至不如他的長兄袁紹,為什麼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 袁術為什麼敢率先稱帝?他究竟是哪裡來的勇氣,看看他的實力
    但是東漢末年的歷史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中最精彩的一段,而由三國所演變出來的一系列小說和文學作品,也受到了後世的廣泛追捧。同時,三國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良將輩出的時代,而要說到三國時期的諸侯,有一位就不得不被提到,那就是著名的袁術,袁公路。他是三國時期第一個在東漢皇朝未亡的情況下稱帝的軍閥,那麼袁術究竟是憑藉著什麼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登上帝位呢?
  • 袁術手下無名臣名將,為何敢率先稱帝,看他稱帝時有多強
    曹丕帳下有張遼、張郃等名將,還有荀攸、司馬懿等謀士,劉備帳下有臥龍鳳雛,還有五虎上將,孫權帳下有四大都督和十二虎臣,他們個個人才濟濟,這給了他們稱帝的底氣,但是袁術帳下,無名臣名將,實力甚至還不如其長兄袁紹,為何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第一個稱帝呢?
  • 東漢末年割據勢力很多,為何袁術稱帝後,曹操非要滅之而後快呢
    這是因為,第一個自立為帝的袁術給他們做出了榜樣。袁術作為一個割據的勢力,擁有比較強的實力。在討伐董卓的戰爭中,袁術掌管整個聯軍的糧草,也是出了大力的。可是,當他一旦自立稱帝,馬上成為以曹操為首的聯軍的攻擊,最後勢力被消滅殆盡。袁術也在顛沛流離中病死。那麼,袁術稱帝,他的地盤與曹操又不接壤,為何曹操要如此積極地去攻打他呢?袁術稱帝,曹操的心裡肯定不會高興。
  • 袁術為什麼敢率先稱帝?看完他的實力後,說不定你也會這麼做
    袁術,字公路,汝南郡汝陽人(今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東漢末年的著名諸侯,歷任虎賁中郎將、後將軍、揚州牧等職務。袁術在東漢末年是個十分活躍的政治人物,他曾先後參與了誅殺宦官、討伐董卓、諸侯混戰等諸多事件。只不過長期以來,袁術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事情是他當年曾率先登基稱帝卻迅速敗亡,這一事件使得袁術留下了昏庸愚蠢的歷史形象。
  •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袁術卻因稱帝淪為笑柄,他到底憑什麼稱帝?
    彼時,袁術已經佔據了揚州六郡、豫州的汝南、陳國和沛國三郡、徐州的廣陵和下邳兩郡,共計達十一郡,在當時的各路諸侯之中,地盤已經實屬不小,尤其是其中的汝南郡,乃是東漢時期的第二大郡,且受到戰亂波及較少,社會穩定、百姓富足。而在之後,孫策又為袁術打下了廬江等地,更是向南擊敗王朗發展出了大量地盤,雖說此時孫策已經與袁術漸漸疏遠,但畢竟名義上還是屬於袁術部下。
  • 袁術敢稱帝的內外環境因素都有哪些?他真的是自不量力了嗎?
    所以說單純依靠玉璽就稱帝是說不通也不靠譜更現實的,只能說有玉璽只不過其中某一個因素之一罷了,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影響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去稱帝,至少這些種種因素都給予袁術以及其麾下的文臣武將一種錯覺,認為真的是有成功的機會,至少五五開吧?成了,那可就是開國元勳呀,所以充分說明袁術稱帝並非自不量力的。
  • 袁紹袁術這樣的紈絝子弟,為何能夠迅速成為東漢末年的最大的勢力
    袁紹和袁術兄弟倆,能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混戰中,迅速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值得深究。袁紹從公元189年逃離京城,到公元199年成為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諸侯,只用了十年時間,而袁術也不差,在公元197年,就以絕對的實力敢冒天下之大韙而稱帝。
  •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為何袁術拿了一個玉璽就敢稱帝?
    今天看袁術稱帝,給人的感覺簡直是跳梁小丑、沐猴而冠。但在當時,袁術稱帝是有成功可能性的。 1 漢室衰微、滅亡不可避免 漢朝在經歷董卓廢殺天子、諸侯討董、火燒洛陽、遷都長安、李郭之亂等一系列折騰後,天下豪傑四起,漢室衰微已不可逆轉。
  • 中方:美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中方敦促美方不要再一意孤行,冒天下之大不韙,否則必然再次碰壁。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20日向本月安理會輪值主席致函,正式要求啟動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規定的「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並宣稱30天內安理會將恢復以往全部對伊制裁措施。  趙立堅說,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已放棄作為全面協議參與國的權利,沒有要求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的資格。
  • 袁術和袁紹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人為什麼不聯手奪取天下
    東漢末年的袁氏家族,袁紹和袁術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何兩人不聯手呢? 袁術,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 袁術出生於東漢時期,其家族是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這個所謂的「四世三公」是指,袁紹的祖上有四世四代都位列三公這個職位,而三公便是這朝廷上最大的官職,享有的權力很大,這所謂三公指的是司徒
  • 東漢末年,曹操徵討四方,到底消滅了多少割據勢力?
    在此基礎上,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徵討四方,消滅了眾多諸侯,從而成為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割據勢力。那麼,問題來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徵討四方,到底消滅了多少割據勢力?張楊東漢末年,呂布的朋友不多,而張楊可以稱之為呂布的兄弟了。張楊(?-198年或199年)(《後漢紀》作張陽),字稚叔,并州雲中(今山西原平縣西南)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割據河內。建安元年,漢獻帝返回洛陽,張楊因為自己是外郡太守而決定不留在洛陽,回到野王,很快又被封為大司馬。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圍呂布於下邳。
  • 孫策為什麼直到袁術公開稱帝之後才徹底脫離了袁術集團?
    但根據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孫策在攻佔江東後依然是大軍閥袁術的附屬勢力之一。比如在孫策攻佔江東之後,周瑜就被孫策送到袁術麾下工作,可見孫策此時依然與袁術存在附屬關係。直到袁術稱帝後,孫策才徹底脫離袁術。那孫策為什麼直到袁術公開稱帝後才徹底脫離袁術呢?
  • 【讀通鑑】袁術敢於稱帝的三個理由
    衣賜履按:講真,袁術太難寫了。搞得我揪斷了好幾根兒鬍子。總體上看,進入三國這塊兒後,我的速度慢了。只講故事,當然會輕鬆很多。但是,想找到這個時期人物、事件的內在邏輯,則非常困難。袁術尤甚。關於袁術,我們在前面已多有提及。這一回,主要討論,他憑什麼敢稱帝?袁紹、曹操都沒敢,袁術憑什麼敢?我們從封丘之戰講起。
  • 俄羅斯人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併克裡米亞?這裡的人也都願意?
    可以看出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這件事是受到非議的,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為什麼克裡米亞也願意跟著俄羅斯呢?俄羅斯為啥要吞併克裡米亞?克裡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的南部,瀕臨黑海和亞速海,是俄羅斯想要走向歐洲的重要通道,在1783年就併入了俄羅斯的版圖,後來在1954年被赫魯雪夫送給了還是蘇聯一部分的烏克蘭,可以說克裡米亞原本是俄羅斯的戰略版圖之一,所以俄羅斯必須拿下這塊地方。
  • 稱帝進行曲:中國古代開國君主的皇權開幕式(漢末篇)
    然而在論及三國天命之前,首先要提及兩個人物:一個是太平道領袖張角,另一個是在東漢末年率先稱帝的諸侯袁術。不過王莽的新朝雖短,「黃帝」畢竟取代過「赤帝」;張角擁有百萬之眾,「黃天」卻最終沒能取代「蒼天」,東漢天命雖然已經殘破,但此時看來還沒走到終點。張角死後的第十四年,盤踞在淮南一帶的諸侯袁術稱帝了。當時散布在十三州的諸侯還有十幾路,其中袁紹、曹操的實力亦不弱,更重要的是大漢天子還在許昌。袁術沒有一統天下的赫赫武功,何以認為自己已經得到了天命,並進而敢稱帝?
  • 孫權劉備稱帝為什麼要在曹丕之後,在這之前卻遲遲不敢稱帝?
    東漢末年,各路軍閥混戰多年,終於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魏蜀吳先後稱帝。說起這個稱帝,裡面也是耐人尋味的,最先稱帝的就是曹丕,他先上演了一番「禪讓」戲,最後便登基改國號為「魏」,緊接著就是劉備稱帝國號為「蜀」,孫權稱帝國號為「吳」,這稱帝的先後可是大有考究的,孫權劉備為何在曹丕稱帝後接著稱帝,而這之前卻一直只是自立為王,今天就由不及閣來探索一下這其中的因由!
  • 袁術之所以無法在三國爭鋒,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孫堅不過是武夫起家,在東漢末年注重家世的大背景下,孫堅根本沒辦法成為獨立勢力,所以他很長一段時間是以袁術麾下頭號大將的身份活動的。後漢書孝獻帝紀:二月丁丑……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軫軍大敗。而袁術的謀士團其實也相當靠譜:鄭泰、呂範、魯肅、閻象、張承、華歆、袁煥這些文臣其實相當厲害的。
  • 同樣是四世三公,為什麼士族更喜歡投奔袁紹,而不是嫡子的袁術
    東漢末年,率先崛起的是袁氏兄弟,小妾生的庶出的袁紹,和正妻生的嫡出的袁術。二人都擁有非常強大的背景,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三公,在東漢朝廷中舉足輕重,可以直接「徵辟」他人作為自己的僚屬,也就是直接任命普通人當官。之後就可以以此為跳板擔任其他官職。「徵辟」這條路在當時的地位高於地方的察舉制,升官也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