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2021-01-19 荊楚網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徐燕)你見過長在大海裡的百合花嗎?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

走進地大逸夫博物館二樓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迎面就可看到:一座15.7平方米的化石上,數十朵綻放的百合花栩栩如生,根、莖、冠全都清晰可辨,整個造型如花似畫。

據介紹,海百合是棘皮動物門海百合綱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朝,目前已發現5000多種海百合化石種,現代海洋中仍存有近700種。在2億3千萬年前,海洋裡到處是海百合的身影,它們有的附著在漂浮的樹木上,過著浮遊的生活;有的跟苔蘚蟲和腕足動物在海底形成草地般的大面積覆蓋面,留下許多化石,有的石灰巖地層全部由海百合化石構成。

「海百合的身體有一個像植物莖一樣的柄,柄上端羽狀的東西是它們的觸手 ,叫腕。這些觸手就像蕨類的葉子一樣,迷惑著人們認為它們是植物。後因二疊紀 、三疊紀滅絕事件,約96%的海洋物種滅絕,海百合也逐漸衰退。如今,人們只能在深海裡見到它們美麗的身影。」地大逸夫博物館陳列部主任李富強介紹,目前,該館共珍藏著4塊保存完好、外形精美的海百合化石。他說,一個理想的海百合化石由根、莖和腕三個部分組成,但大多數化石不完整。逸夫博物館的海百合化石特徵清晰、保存完整,雖在地下沉睡了兩、三億年,依然栩栩如生,恰似國畫大師筆下綻放的百合花,委實罕見。

李富強認為,在大自然漫長的演變中,氣候變化,物種更迭,給人們留下了許許多多不解的謎團。而正是這些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為我們解開了一個個的千古之謎,讓人類更好地熱愛自己的家園,更好地理解「適者生存」自然法則的秘笈。


相關焦點

  • 來這個博物館,看海裡的百合花
    這塊海百合化石產自貴州關嶺,距今2.3億年,特徵清晰,保存完整,可謂逸夫博物館的一大「鎮館之寶」。為古環境研究提供重要證據海百合是,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朝。幾經興衰,已發現5000多種化石種,直到現代海洋中生存仍有近700種。
  • 「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 冰客本報訊記者昨日獲悉,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 據悉,此次當選為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的是: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國家扶貧日, 地大逸夫博物館地學科普走進竹山
    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走進竹山縣茂華中學,開展國家扶貧日地學科普主題活動,以科普助力扶貧,為中學生們奉獻了一場豐富的地學科普盛宴。活動期間,逸夫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茂華學校教學樓前布置「美麗多姿的礦物」科普展板,以及化石、礦物標本展臺,並向該校捐贈礦物標本和科普圖書。
  • 逸夫博物館:夯實文博育人 共譜人才培養新篇章!
    1982年武漢地質學院逸夫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1987年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會和教育部專項資金資助,逸夫博物館大樓建設啟動,並於2003年落成,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
  • 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相比歡樂谷的歡快與黃鶴樓的壯觀,湖北省博物館帶給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來到這裡,可以了解到湖北省的古代歷史。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市東湖風景區,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屬於國家旅遊局5A級遊覽景區。
  • 黃庭堅把玩過的化石,消失了900多年,重見天日後成為鎮館之寶
    由於工作的原因,很多朋友都問過我,化石算不算是文物。其實,文物有明確的定義,那就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要有人類的痕跡。所以,一般而言,化石並不是文物。之所以有人產生這樣的疑問,一是因為化石的年代久遠,二是因為許多博物館都陳列了化石標本,造成認識上的誤區。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稱,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工程預計明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擴大一倍。
  •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建設國家二級博物館紀實!
    目前館藏各類地質標本4萬餘件,其中自然界罕見的珍品3千餘件,如著名的黑龍江滿洲龍、和平永川龍、鸚鵡嘴龍等恐龍骨架化石,以及各種珍貴的礦物、寶玉石、化石標本等。  走進逸夫博物館,即可看到,地球奧秘展廳、生命起源與進化展廳、礦物巖石展廳、珠寶玉石展廳、礦產資源展廳和張和捐贈展廳等6個常設展廳,以及《自然瑰寶大地奇珍--礦物化石精品展》,為廣大觀眾徐徐打開了地球46億年滄桑巨變的宏偉畫卷、地球生命38億年進化的歷史長廊,展示了精美絕倫的珠寶玉石世界、五光十色的礦物巖石天地以及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地下寶藏。
  • 遙望武漢:湖北省博物館有四大鎮館之寶,你知道都是什麼嗎?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東湖畔,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以青銅器、漆木器、簡牘最有特色。湖北省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分別是鄖縣人頭骨化石、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元青花四愛圖梅瓶。1、鄖縣人頭骨化石湖北省博物館的鄖縣人頭骨化石共有兩件,其中2號頭骨化石保存得更完整一些。鄖縣人早於北京人,是距今100多萬前的遠古人類,屬於晚期直立人。鄖縣人頭骨化石的發現改變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傳說,證明了中國是早期人類的發祥地之一。這給人類發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證據,填補了亞洲古人類發展缺環。
  • 湖北省博物館要上新啦!誰是「鎮館之寶」?你來定!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湖北省博物館 三期預計2021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大一倍,「鎮館之寶」也將隨之擴容。省博聯合湖北日報 推出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以更好地發揮明星文物代言博物館、推介荊楚文化的作用。
  • 「青花古劍」、「遺骨編鐘」——湖北省博物館四大「鎮館之寶」
    要了解獨具特色的「楚文化」,自然要參觀一番湖北省博物館。徜徉於古樸厚重的古物之間,感受著這片土地上百萬年件的人類文明印記。湖北省博物館有四大「鎮館之寶」。」青花古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越王勾踐劍。」遺骨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
  • 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湖北省博物館新晉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原有「鎮館之寶」基礎上,新增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珍品。
  • 臺南市:2個很夯的博物館,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和左鎮化石博物館
    博物館是親子旅遊的好去處,拍照打卡,又能從中獲取新知!臺南市就有2個很夯的博物館:將在10月10日開幕的山上水道博物館,看日式水道老建築華麗變身,水管、水桶復古也摩登;5月開幕的左鎮化石博物館,揭秘恐龍怎麼滅絕、竟有大象化石,博物館寓教於樂,連假出遊樂活也逍遙。
  • 《朝花夕拾》聽見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和它的「鎮館之寶」
    當前這具猛獁象化石正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它的發現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並一度在國內外成為了明星展品,在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巡迴展出。請出今晚節目的探寶人總臺央廣記者馮志遠,我們要走進黑龍江省博物館,要探訪的鎮館之寶是——松花江猛獁象化石骨架。
  • 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和平永川龍」,它的龍爪曾經骨折過
    在億萬年前,恐龍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但可惜在距今6500萬年前就突然滅絕了。通過考古發現,我們不僅能了解恐龍在地球的上分布和數量,還能知道它們是否患病等健康情況,比如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就發現恐龍也會骨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荊州這件珍寶入選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1965年出土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的越王勾踐劍位列其中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268萬餘票選出「文明之光」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黃敏、溫靜、孫夏)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為: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
  • 省博十大「鎮館之寶」揭曉!其中一個寶貝來自十堰
    鄖縣人頭骨化石入選十大「鎮館之寶」! 新當選十大「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
  • 地大逸夫博物館新增「恐龍酷跑」免費互動項目
    楚天都市報11月30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劉安璐 徐燕)11月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恐龍酷跑」免費互動項目正式與遊客見面,讓奔跑變得更有趣。記者看到,在逸夫博物館二樓,高大的恐龍化石旁新增了一臺跑步機,遊客可以在碩大的屏幕上選擇恐龍角色,如中國角龍、鐮刀龍、天台越龍、諸葛南陽龍、鸚鵡嘴龍、和平永川龍等。跑步機啟動後,在跑步機屏幕上可以看到,萌萌的恐龍蓄勢待發,遊客通過操控左右按鍵,就可以控制恐龍的跑酷方向,躲避障礙物,超越其他恐龍,完成100秒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