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和平永川龍」,它的龍爪曾經骨折過

2021-01-10 歷史店

在億萬年前,恐龍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但可惜在距今6500萬年前就突然滅絕了。通過考古發現,我們不僅能了解恐龍在地球的上分布和數量,還能知道它們是否患病等健康情況,比如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就發現恐龍也會骨折。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如果您也感到好奇,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我國有很多不同形式和主題的博物館,但最大的恐龍專題博物館只有一個,即自貢恐龍博物館,也就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自貢市東郊,原來是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在1984開始興建博物館,不僅佔地面積巨大(6.6萬平方米),而且收藏了侏羅紀時期已知的全部恐龍的化石。在自貢恐龍博物館眾多的恐龍化石中,能被稱之為鎮館之寶的就是和平永川龍,也是學術界專家們研究的重點之一。

和平永川龍是一類大型食肉性恐龍,生活於距今1.4億年的侏羅紀晚期。1985年,恐龍專家們在和平鄉發掘出和平永川龍化石,經過拼接和修復可知和平永川龍高約9米,長約8.5米,頭部長約1.75米,長有鋒利的牙齒,猶如兩排閃耀著寒光的鋼刀,而且它的後腿極其粗壯有力,應該善於奔跑,在追趕獵物時也具有很強的優勢。因此,專家們推測和平永川龍或許比後來的霸王龍還要兇猛,能稱之為陸地恐龍殺手之王。

在此後的幾年內,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專家們對和平永川龍進行了深入研究,試圖還原和平永川龍的完整體型,以及通過化石研究它的生理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專家們在觀察和平永川龍的腿骨化石時,發現右腿下側的一截骨頭上有蜂窩狀骨痂,也就是骨頭受傷後形成的一塊結痂,而這在以往的恐龍化石中還從未發現過。專家們很好奇,因為只有骨折癒合時才會形成骨痂,所以也就說明這隻和平永川龍曾經骨折過。

上文提到,和平永川龍是「殺手之王」,既然它如此厲害又怎麼會骨折呢?專家們經過討論,從古生物病理學角度說,骨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病理性骨折,即骨頭天生就帶有骨病,到一定時候就會惡化成骨折,而另外一種是外傷性骨折,即受到外力作用導致骨折。如此一來,和平永川龍的骨折屬於哪種類型的骨折呢?

為了尋找和平永川龍骨折的原因,專家們將骨折的骨頭送到省裡的醫院,用當時最先進的CT儀,X光機和光譜分析等手段進行觀察。專家發現骨折地方沒有陰影囊腔結構,因為類比於人類骨折,可以推斷陰影囊腔結構是先天性骨病的標誌性現象,既然判斷不是病理性骨折,就肯定是外傷性骨折。

由此可見,這隻骨折的和平永川龍或許在捕食時遇到了勁敵,要麼是被對方咬傷的,要麼是在逃跑的時候摔傷的,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自然災害,但是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因為專家們更關注背後的東西。您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問題,這隻和平永川龍骨折後無法正常行動,必然會遭到其他肉食性恐龍的攻擊,但是它又沒有被其他恐龍大卸八塊,就說明有其他的恐龍無時無刻不在照顧它,給他餵食,給他餵水,一直等它骨折痊癒能自如行動,而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恐龍具有一定的群居性和社會性。

恐龍骨折只是表面現象,更重要的是背後的信息,能反映出恐龍社會的一些性質,這對於專家們研究恐龍,起到的極大的價值和作用,故此,我們應該感謝恐龍專家們,通過一個骨折事件,讓我們對遠古生物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和了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原來自貢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骨折過!
    川報觀察記者 吳曉鈴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其收藏的大量珍貴恐龍化石而位列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太白華陽龍」等恐龍化石,讓人恍如穿越侏羅紀。外行在博物館感受它的震憾性視覺效果,專家們的火眼金睛卻尋找著各種蛛絲馬跡。近日,以郝寶鞘副研究館員為首的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課題小組在英國SCI期刊《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了《恐龍化石骨折的不同類型》科研論文,分析了「和平永川龍」「四川巨棘龍」兩種化石的不同骨折類型。他們是怎樣通過化石發現恐龍本尊曾經骨折過的?一起來看看。
  • 打卡成渝古驛道 來看侏羅紀霸主永川龍 | 重走成渝古驛道·東皋驛④
    那在距今1.45億年的晚侏羅紀,重慶永川區一帶,就是永川龍的天下。在永川區博物館,你可以看到侏羅紀霸主之一——重慶永川龍的化石,領略古道沿線城市的人文歷史。3架修復完成的永川龍化石仰首翹尾站立,虎虎生威。
  • 探尋上遊永川龍的秘密 龐大大物為何跑得這麼快?
    如果你曾被《侏羅紀公園》裡的霸王龍嚇得目瞪口呆,那是因為你還沒有「見識」過上遊永川龍的厲害——它活躍在侏羅紀時期,滿口巨齒,堪稱一臺移動的「絞肉機」;它的骨架化石曾多次出國展出,還曾登上香港郵局發行的「中國恐龍」系列郵票……  上遊永川龍的大腦袋有近一米長,上有六對大孔,這究竟是用來做什麼的?頂著這麼笨重的腦袋,它又怎能狂奔於林間?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個「恐龍寶寶」
    中華貝貝龍,海外漂泊20年後,現收藏於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它的出現驚豔了世人,沸騰了科學界,鎮館之寶,當之無愧。2001年,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兒童博物館館長潘傑夫博士把這件化石買下,並收藏於自己的博物館供遊客參觀。直到2013年12月19日,經過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和無數專家的努力,將這枚流失海外近20年的稀世之寶帶回了自己的祖國,收藏與自己的家鄉河南省地質博物館。並於2014年9月28日首次展出。
  • 封面「雲觀展」走進重慶永川博物館,66萬人共同聆聽永川故事
    上遊永川龍侏羅紀時代的真正霸主1976年,在永川五鄉鎮,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永川上遊水庫出土,根據教科文組織根據國際命名法原則:首次發現恐龍新屬種可用發生地冠名,因此,恐龍化石從永川上遊水庫出土,便得名「上遊永川龍」。
  • 到南博看侏羅紀真正霸主永川龍
    到南博看侏羅紀真正霸主永川龍 到南博看侏羅紀真正霸主永川龍 這傢伙無肉不歡,比霸王龍還大8000萬歲
  • 南博展覽告訴你:侏羅紀霸主不是霸王龍,而是中國永川龍
    最近上映的大片《侏羅紀世界2》中的霸王龍令人印象深刻,但其實侏羅紀真正的「霸主」其實並不是活躍在白堊紀晚期的霸王龍,而是來自中國的永川龍
  • 重慶,站在恐龍脊梁上的城市
    △重慶自然博物館《恐龍世界》——恐龍再現恐龍脊梁上的城市」歐陽輝,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恐龍研究工作,也是中國第一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籌建者之一。實際上,江北大石壩恐龍並不是重慶第一次發現大型恐龍,早在1957年,重慶合川太和鎮鼓樓山就曾出土過一頭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更大的恐龍化石,它就是被稱為「東方巨龍」的「合川馬門溪龍」骨架化石。「合川馬門溪龍長達24米,體重高達26噸,非常雄壯。」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由上萬網民投票選出,你見過幾件?
    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館的漢金烏瓦當這是古陶文明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這件漢金烏瓦當造型非常的奇特,瓦體碩大,工藝精湛,氣象非凡。是宮廷建築中的標誌性文物,在它的身上充滿著藝術內涵。中國古動物館的許氏祿豐龍和其他的館藏不同,這是一具恐龍化石,化石標本發現於中國的雲南省祿豐,是中國所發掘最古老的恐龍之一,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龍」,現如今是中古動物博物館的 鎮館之寶。
  • 中國恐龍博物館排名,北京僅排到第八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11公裡。它是在世界著名的「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上就地興建的一座大型遺址類博物館,是中國繼半坡遺址和秦始皇兵馬俑坑之後,又一大型現場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座專業性恐龍博物館,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1-1.4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之一。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二站——夜遊三晉龍宮,山西省地質博物館
    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發現命名了322種各類恐龍! 我們曾經有一個49天的約定 還記得這些中國恐龍麼? 它體長大約7.5m左右,是一種植食性恐龍。其發現填補了鴨嘴龍超科向鴨嘴龍科過渡的一個空白,為鴨嘴龍在晚白堊世早期起源於東亞並向北美遷徙提供了證據。它也是我館第一個用山西地名命名的恐龍新種。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原創 阿舍&疏風 印客美學凜冬將至誠意滿滿的《國家寶藏》第三季也將再度歸來還有兩個星期開播大家是否已經迫不及待了呢別急今天小印就帶大家一起提前看看12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過過癮
  • 北京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后母戊大方鼎,河南安陽出土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班簋,西周中期穆王時毛班所作,為清宮舊藏——首都博物館鎮館之寶瓷塑天鵝,一共燒制2件,一件留在美國,一件1972年尼克森贈送給毛主席——國際友誼博物館鎮館之寶「武士飲獸圖」門墩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不過近些年,數字媒體的發達,作為宣傳的手段,陝西歷史博物館也參與了一些電視節目的錄製。尤其是參與央視節目錄製之中。《國寶檔案》節目,曾錄製過一系列以《鎮館之寶》為題的短片,其中提到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四件精品。「鑲金獸首瑪瑙杯」、「多面體煤精印」、「鎏金銀竹節銅燻爐」、「鎏金銅蠶」。
  • 觀「上遊永川龍」 遊「漢東城遺址」 封面「雲觀展」帶你探秘永川...
    上遊永川龍化石3月18日上午11點,封面新聞「雲觀展」直播系列第期,將走進重慶永川博物館,透過歷史文物,看川渝的歷史變遷和永川人文風貌變化。館內更有恐龍愛好者必不可看的打卡項目——「上遊永川龍」。永川博物館外景據了解,上遊永川龍是一種生活於晚侏羅世(距今1.45億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一種蜥形綱蜥臀目中華盜龍科永川龍屬的異特龍類,是目前亞洲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之一。1976年,在永川五鄉鎮,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永川上遊水庫出土,因而得名「上遊永川龍」。
  • 中國30 個知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漲知識!
    曾聽人說,參觀博物館就是一場穿越回古代的留學。這種感覺在看完紀錄片《鎮館之寶》後,感受更加清晰。 《鎮館之寶》是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國寶檔案》欄目製作的10集大型系列紀錄片,該紀錄片在全國範圍內精選十座最具有影響力的博物館,並從中選取十件代表不同器物類別、不同朝代的鎮館之寶作為展示對象。用現代人的視角去感受鎮館之寶的歷史傳承。讓觀眾通過文物完成一次歷史與現代的穿越。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稱,湖北省博物館三期工程預計明年全新開放,擴建後的博物館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8萬平方米,比現在擴大一倍。
  • 元旦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恐龍館奇妙夜》如約上演
    1月3日,自貢恐龍博物館的恐龍科普樂園內,一群「大朋友」和小朋友圍著舞臺,看得津津有味。這是大型雜技兒童劇《恐龍館奇妙夜》的演出現場,精彩的劇情和雜技表演徵服了觀眾。三天時間,近萬名遊客打卡自貢恐龍博物館,賞恐龍化石、看《恐龍館奇妙夜》。
  • 永川龍1:1雕像亮相中國童書博覽會
    5月28日上午,在中國童書博覽會上,永川龍1:1雕像亮相第二書房展區。千龍網記者 露汀攝   5月28日上午,一尊長8米高4米的侏羅紀時代中國最勇猛的恐龍——永川龍1:1科學復原雕像在首屆中國童書博覽會上亮相。同時,《恐龍大王》雜誌創刊號也隨之一同發布,它與永川龍一起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恐龍時代。   記者在中國童書博覽會上的第二書房專區,看到了1:1復原的永川龍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