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費解的十八反「海藻甘草」配伍禁忌之謎
十八反之說由來已久,對後世最有影響且目前通行的十八反歌訣,載於李東垣所著《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卷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南宋·陳衍《寶慶本草折衷》之反藥歌訣為十九反,其中「大戟芫花兼海藻,甘遂以上反甘草」,其中也提及海藻與甘草。海藻反甘草,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甘草……惡遠志,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
但縱觀古今臨床用法,海藻與甘草同用亦不新鮮。
一、古籍文獻摘錄
明·胡瀅《衛生易簡方·卷之九·癭瘤》中曰:「治項癭用海藻、海帶、海螵蛸、海蛤、昆布各二錢,縮砂、連翹、玄參、甘草炙各三錢,香附子半兩,共為末。每服一錢,飛鹽湯一盞調,臨睡徐徐咽下;或以鹽梅肉搗和,丸如杏核大。每服1丸,噙化。海藻、甘草雖相反,惟此劑宜用,極效。」
清·汪昂在《本草備要》中說:「胡洽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核,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理。」
李時珍曰:「東垣治瘰癧馬刀散腫潰堅湯,海藻甘草兩用之,蓋堅積之病,非平和之藥所能取捷,必令反奪以成其功。」
餘聽鴻《外科醫案彙編·瘰癧》:「海藻甘草之反,古人立方每每有之,甘遂甘草取其反者,可攻蟠踞內之堅痰,甘草海藻取其反者,攻其凝外之堅痰也。」
蒲輔周曾對「十八反」產生疑問,他自己將海藻、甘草同服,經多次實驗,得出「海藻可與甘草同用,只是服後心中稍感難受而已」。
此外,北宋·官修《聖濟總錄》「茯苓湯」、「紫葳散」、「白前湯」;北宋·官修《太平聖惠方》「內消昆布散方」;明·丁毅《醫方集宜》「昆布散」;明·陳實功《外科正宗》之「海藻玉壺湯」、「通氣散堅丸」;清·祁宏源《外科心法要訣》「消核散」;清·顧世澄《瘍醫大全》「消痰湯」;清·鄭玉壇《彤園醫書(婦人科)》「散腫潰堅湯」「妙靈散」「防風羌活湯」等均有海藻、甘草同用的記錄。
二、現代中成藥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卷》(2005年版)收載的1423個成方製劑中有9個含十八反反藥組合,其中內消瘰癧丸和消核片中均含海藻甘草同用,
《國家基本藥物中成藥製劑品種目錄》(2004年版)共收載的1260個成方製劑中有8個含十八反反藥組合,其中內消瘰癧丸中含海藻甘草同用,
《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1~20冊收載的4052個成方製劑中有43個含十八反反藥組合,其中內消瘰癘丸、內消瘰癧片和消核片中均含海藻甘草同用。
三、臨床文獻研究:
檢索到1002篇海藻甘草反藥組合臨床同用文獻按照以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匯總:
第1類(Ⅰ):文中未提及是否有不良事件也未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
第2類(Ⅱ):文中未提及是否有不良事件但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
第3類(Ⅲ):文中明確提及無不良事件且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
第4類(Ⅳ):文中明確提及有不良事件。該項又細分為以下:
Ⅳ-1:文中明確指出不良事件並非由反藥同用引起且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
Ⅳ-2:文中未提及不良事件是否由反藥同用引起但文中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
Ⅳ-3:文中既未提及不良事件是否由反藥同用引起也未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
結果:
第一:
Ⅱ、Ⅲ、Ⅳ-1和Ⅳ-2:4個部分共123篇文獻(佔文獻總數的12%),文中均給出海藻甘草組合同用「相反相激,相互輔佐」效果優於海藻甘草單獨使用的理論闡述,可見這些治療者認為海藻甘草反藥組合臨床可同用且效優。
第二:
Ⅲ和Ⅳ-1:2個部分共40篇文獻(佔文獻總數的4%),這些文中指出「海藻甘草雖違反十八反配伍禁忌,但筆者在應用中未發現毒副作用,並且可使療效明顯提高」或隨治療過程中有不良反應發生但「海藻甘草應用無毒副作用,且軟堅散結,消瘀除癥確有良效」,可見這些治療者認為海藻甘草反藥組合臨床可同用且安全有效。
Ⅲ(文中明確提及無不良事件且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和Ⅳ-1(文中明確指出不良事件並非由反藥同用引起且給出反藥同用理論依據)這兩部分共40篇文獻是文章中明確指出反藥可同用且同用後安全有效的文獻,包括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病10篇,子宮肌瘤2篇,支氣管哮喘1篇,眼病8篇,急性乳腺炎2篇,滲出性胸膜炎1篇,淋巴結結核6篇,高脂血症1篇,B型肝炎1篇,甲狀腺腺瘤4篇,前列腺增生症1篇。
四、不良反應案例臨床報導:
1、黨參、紅景天、石見穿、清半夏、生山楂、炒麥芽、腫節風、黃芩、半枝蓮、海藻、甘草(另包)。第1天第1次服藥後約2h出現腹痛,先表現為胃脘隱痛,伴噁心,約0.5h後轉為以臍周隱痛為主,再約0.5h後排溏便1次,腹痛緩解,當天第2次服藥仍出現類似症狀。第2天不加甘草則無上述不良發應出現。第3天加入甘草,再次出現腹痛,伴噁心。因患者不良發應能夠忍受,之後每天服用甘草與海藻同用方劑,上述症狀出現時間漸推後,症狀漸減輕,約1周後服用甘草與海藻同用方劑未再出現不良反應。
2、黨參、白朮、生薏苡仁、炒麥芽、鬱金、鱉甲、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蛇莓、龍葵、海藻、生甘草(另包)、仙鶴草、黃芩。第1天服藥後約20min出現噁心,伴胃脘痛,繼之嘔吐,吐出物為胃內容物,含大量藥液,吐後感腹脹減輕,餘無不適。當天未敢服第2煎,第2、3天囑不加甘草,服後無特殊不適。第4天囑加入甘草,不良反應同第1天。此後不再將甘草與海藻同用,亦未見不良反應出現。
3、黨參、紅景天、麥冬、清半夏、五味子、炒麥芽、茯苓、黃芩、半枝蓮、海藻、甘草(另包)。第1天服藥約1h後,患者感腹痛,胸悶氣短,心悸,繼之神志不清,約10s後咯吐黏稠痰塊一口後清醒,共約歷時3min,醒後感胸部較服藥前舒暢,約10min後排稀糞1次,伴輕微腹痛,數分鐘後自然緩解。因考慮藥性相反所致,囑暫停用甘草,第2、3天未加甘草,服藥後無不適。第4天又將甘草加入,不良反應與第1天相同。此後為安全起見不再將甘草與海藻配伍,服藥2月來未再見上述反應。
從古今文獻中,可以查閱到海藻甘草同用的記錄也不在少數,此外筆者也曾親自使用過「海藻玉壺湯」治療淋巴結核,療效確切且無任何不良反應。
反與不反,意見尚不統一。傳聞多多,於事無益,期待所謂的「中醫大師」、「中醫專家」、「中醫教授」們早日做個結論,這應該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閒來無事,做一小結,訛誤之處,敬請自行考證。網文僅供參考。
整理:昌平中醫
微信號:beijing7788123
歡迎交流,一起探索。
如有侵權,敬請聯絡。
參考資料:
賈先紅.海藻與甘草同用臨床不良反應的報導
王鋼,等.大戟海藻芫花和甘遂與甘草配伍對甘草主要成分的影響觀察
賈先紅.海藻與甘草同用臨床不良反應的報導
劉佳.十八反中海藻甘草配伍使用臨床研究文獻中所涉及不良事件與反藥同用情況分析
王旭,等.海藻配伍甘草古代方藥運用與評述